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

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兆才 著
图书标签:
  • 朝鲜战争
  • 冷战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历史
  • 20世纪历史
  • 亚洲历史
  • 韩国
  • 美国
  • 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371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437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950年寒冬,突如其来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危在旦夕!新中国面临严峻挑战!危难之际,中国领导人当机立断,发兵朝鲜,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中朝两国人民军队并肩作战,经过5次大的战役和防御作战,将来势汹汹,军备先进的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附近,直到走进板门店的谈判会场。
  《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以纪实文学的笔法,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再现了从1950年6月至1953年10月间关于朝鲜战争的全过程。包括朝鲜人民军南下汉城,到中、美、苏、朝、韩几方高层领导间的决策情形,及后来震惊世界的朝鲜战争等。其中许多史实史料鲜为人知,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既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又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实文学读物。

作者简介

  胡兆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2年8月出生于江苏丹阳,1962年入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从事研究新四军与第三野战军战史,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从1989年起,从事军事文学创作,已出版的作品:《中国红军演义》、《新四军演义》、《八路军演义》、《解放军演义》、等反映人民解放军光辉战斗历程系列丛书,共计450万字。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曾做过个人专访。解放军报曾在头版头条以“军中演义大王――胡兆才”为题,做了人物介绍。

目录

不能忘记那场战争一一《朝鲜战争:1950—1953》序
第一回
苏荚对峙 魏德迈种下祸根 整军备战 李承晚梦想北伐
第二回
谋求统一 金日成南下汉城 心怀叵测 艾奇逊出谋划策
第三回
四面楚歌 李承晚溃不成军 如狼似虎 杜鲁门出兵朝鲜
第四回
荚军首战 史密斯兵败乌山 总统大怒 李承晚处分蔡氏
第五回
迪安被俘 沃尔克节节败退 麦氏访台 蒋介石枯木逢春
第六回
怨气难平 杜鲁门怒斥麦氏 语重心长 哈里曼劝说无效
第七回
一波三折 远东王能言善辩 秘密侦察 克拉克如鱼得水
第八回
欺骗佯动 远东王登陆仁川 狐假虎威 李承晚重返汉城
第九回
得寸进尺 马歇尔煽风点火 勾心斗角 远东王如履薄冰
第十回
穷凶极恶 麦将军扩大战争 审时度势 毛泽东研究对策
第十一回
十万火急 朴宪永搬兵救国 知人善任 毛泽东点将出兵
第十二回
意见不一 毛泽东舌战高岗 顾全大局 彭德怀临危受命
第十三回
怒火万丈 周恩来驳斥林彪 千古绝唱 毛泽东送子参军
第十四回
申苏会谈 斯大林坦然道歉 敌情紧急 彭德怀挥师入朝
第十五回
情同手足 彭总会见金日成 首战告捷 邓岳伏击两水洞
第十六回
敌变我变 彭德怀分途歼敌 四面埋伏 吴瑞林东线退敌
第十七回
树上开花 吴信泉痛击美军 贻误战机 彭德怀怒发冲冠
第十八回
后悔不已 粱兴初忍吞苦果 投其所好 彭德怀诱敌深入
第十九回
就汤下面 司东初释放俘虏 我行我素 麦将军炸毁大桥
第二十回
情报不灵 贝德尔尴尬无比 吹捧麦氏 马歇尔使尽解数
第二十一回
盲目骄狂 麦将军兴兵北上 分秒必争 梁兴初抢占德川
第二十二回
悲壮惨烈 宋时轮独占东线 心惊胆颤 沃尔克谈虎色变
第二十三回
明日黄花 沃尔克闻风丧胆 今日名星 梁兴初勇冠三军
第二十四回
寸土不让 鲜血染红小高岭 疾风南卷 麦氏败退三八线
第二十五回
牛皮吹破 麦将军难圆其说 急坏英国 艾德礼赴美指责
第二十六回
刀架脖子 麦将军拒绝命令 众矢之的 马歇尔闭门谢客
第二十七回
棋高一筹 毛泽东批准越线 插入敌后 茹夫一好戏连台
第二十八回
悲欢离合 茹夫一梦想成真 严于责己 彭德怀戒骄戒松
第二十九回
埋怨总统 麦将军东京诉苦 急于建功 李奇微大邱狂言
第三十回
戏弄将军 李奇微自己打嘴 天机不泄 李承晚陷入迷茫
第三十一回
望风而逃 李承晚南逃大邱 追击似箭 志愿军直捣汉城
第三十二回
赏罚严明 斯大林痛斥大使 财大气粗 杜鲁门扩军备战
第三十三回
对症下药 麦将军面授机宜 妙语解密 李奇微闪电出击
第三十四回
战局艰难 彭德怀西顶东放 毫无怨言 梁兴初血战汉江
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历史的熔炉,民族的阵痛 朝鲜战争,一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席卷东北亚的血与火的较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命运,更在冷战格局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战争的复杂性、残酷性以及其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国际史学界和政治学界研究的焦点。本次推出的《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便是对这场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深度剖析,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度、全景式的战争画卷。 上册:战云密布,烽火初燃——战争的缘起与初期 上册将目光聚焦于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国际背景与半岛内部分裂的根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后,世界进入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时期。朝鲜半岛,作为地缘政治上的关键节点,不幸成为冷战前沿。书中将详细追溯美苏两国如何根据各自的战略利益,将朝鲜分割为南北两个国家,并分别建立起意识形态迥异的政权。我们将深入了解李承晚政府与金日成政府的政治理念、军事实力以及他们各自对于统一朝鲜半岛的设想和行动。 在此基础上,上册将细致考证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对韩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标志着战争的正式打响。本书将从多方史料出发,分析这场突袭的战略意图、军事部署以及当时的国际反应。我们将探讨联合国安理会迅速通过决议,授权“联合国军”介入战争的背景,分析苏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当时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和考量。 随着战局的迅速发展,上册将描绘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从仁川登陆,一路北上,将朝鲜人民军逼至中朝边境的戏剧性转折。这段时期,战线的剧烈变化、兵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双方的战术运用,都将在书中得到详尽的展现。我们将审视联合国军的军事优势,以及朝鲜人民军在劣势下的顽强抵抗。同时,书中也会揭示当时双方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和战术上的得失,为理解战争初期的胜负演变提供深刻的洞见。 此外,上册还将触及战争初期对平民百姓造成的巨大创伤。战火的蔓延、家园的沦陷、亲人的离散,这些构成了战争最真实、最令人心碎的一面。书中将通过史料和回忆,勾勒出战争阴影下普通朝鲜民众的生存状态,展现他们在极端困境中的挣扎与坚韧。 下册:战火胶着,僵局与谈判——战争的中后期与结局 下册将把重心转移到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后的中后期。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参战,战争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书中将详细阐述中国出兵的决策过程,分析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以及对战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我们将审视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如何以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扭转了联合国军的攻势,将战线重新推回到三八线附近。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战场的残酷性并未减弱,反而以一种更为血腥和漫长的方式呈现。书中将深入分析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的阵地战、拉锯战,揭示残酷的“绞肉机”式的战斗是如何消耗着双方的兵力与资源。我们将探讨这场战争对参战各方军事思想、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书中也会关注战争对各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 下册还将重点关注这场战争如何演变为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双方在板门店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判。书中将详细梳理谈判的进程,分析双方在停战线划分、战俘遣返、军事分界线等核心问题上的分歧与妥协。我们将探讨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戏剧性事件、政治博弈以及媒体的介入,揭示为何这场谈判会持续两年之久,以及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斡旋。 最终,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标志着这场血腥的战争告一段落。然而,书中将强调,这并非真正的和平,而仅仅是停战。下册将深入分析停战协定的内容及其局限性,阐释其如何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并为半岛至今未能实现统一埋下深刻的隐患。本书还将探讨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长期发展轨迹,以及这场战争对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民族命运、国家选择、国际政治以及人性在极端冲突中展现的复杂画卷。本书力求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融合多国史料,还原历史真相,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的视角,去理解这场改变了世界的战争,以及它至今仍然回响的深刻意义。通过对战争的起源、进程、影响以及停战谈判的详尽解读,本书旨在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本质、和平的珍贵以及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这套《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就是其中一段波涛汹涌、意义非凡的河段。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和作家的流畅,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战争的“因果链”的梳理,他并没有孤立地看待这场战争,而是将其置于冷战大背景下,深入分析了苏联、美国、中国以及朝鲜半岛各方在这个历史节点上的决策动机和战略意图。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历史事件的复述,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智力上的较量,去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上下两册的划分,让整个战争的进程,从最初的军事冒险,到国际介入,再到持久的消耗战,以及最终的谈判,都显得井然有序。我特别被书中对战争后期,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博弈所吸引,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可能决定着数百万人的生死存亡和国家未来的走向。作者在这部分的处理上,既有宏观的战略分析,又不乏生动的人物刻画,让我看到了政治家们的智慧与无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它促使我去反思战争的意义,以及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评分

这套《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如同一部宏大的历史交响曲,用文字为我奏响了那个充满冲突与变革的时代。作者在处理战争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微观刻画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我惊讶于作者对史料的搜集和运用能力,无论是来自官方档案的记录,还是来自亲历者的回忆,都经过了严谨的筛选和解读,最终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战争图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书中描写的场景而屏息凝视,比如那些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们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牺牲精神;也曾为一些国家的战略决策感到不解,但通过作者的分析,我又逐渐理解了其背后的复杂考量。这本书让我看到,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经济、外交、宣传等多种力量交织的产物。尤其是在描述战争后期,战线几乎固定,双方陷入“绞肉机”般的消耗战时,作者深刻剖析了这场战争对参战国造成的巨大消耗,以及这种消耗如何最终促使各方寻求和平。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角,也让我对和平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坦白说,在翻开这套《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之前,我对这场战争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简单介绍。读完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这场战争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对于战争初期,双方的判断失误和战场上的戏剧性变化,描绘得尤为生动。例如,在战局急转直下时,双方指挥官内心的挣扎和决策的艰难,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分析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原因时,更是层层剥茧,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自身的安全关切以及领导人的战略眼光,都解释得非常透彻,让我对“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上下两册的结构安排,也让整个战争的脉络更加清晰:从最初的冲突如何升级成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到战线如何在一个区域内反复拉锯,再到最终谈判桌上的漫长博弈。书中对停战谈判的描写,更是充满了智慧与较量,各种政治手腕、军事压力、外交斡旋,都在此汇集,充分展示了战争的另一面——政治的博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和多重解读。

评分

这套《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国家命运、国际政治以及人性挣扎的史诗级展现。我一直对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和冷战的起源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无疑是解答我这些疑惑的最佳选择。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战争定义为一方对另一方的侵略,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民族主义的兴起、意识形态的对抗、大国博弈的棋局,以及朝鲜半岛自身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这本书在梳理战局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到局部的小规模冲突,都有详尽的描述,并且对每个阶段的关键战役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其战略意义和战术运用。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不同参战国的视角都给予了充分的呈现,无论是美国的全球战略考量,苏联的幕后操作,中国志愿军的英勇斗争,还是朝鲜人民军的坚韧不拔,书中都有细致的描绘,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战争的“人性化”解读,作者没有将战争仅仅视为数字和战略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史料和细节,展现了战争对每一个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那些无辜的生命,那些破碎的家庭,那些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都触动着我的内心深处。

评分

这套《朝鲜战争(1950-1953 套装上下册)》简直是一场令人振奋的历史穿越之旅!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展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能听到炮弹撕裂空气的呼啸,感受到士兵们在泥泞中跋涉的艰辛,甚至闻到硝烟弥漫中的一丝血腥味。从宏观的战略决策,到微观的个体命运,这本书都做了深入的剖析。上下两册的结构安排得当,上册侧重于战争的爆发、初期战况以及主要参战国的立场,尤其是对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的梳理,让人豁然开朗。下册则详细描绘了战争的转折、僵持以及最终的停战谈判,对谈判桌上各方博弈的刻画尤为精彩,权力、利益、意识形态的较量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打动——那些为了信念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那些在残酷现实面前做出艰难抉择的指挥官,以及那些在战争阴影下默默承受的平民百姓。作者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性,但也同样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比如那些在绝境中相互扶持的战友情,那些在硝烟散尽后对和平的渴望。这本书的严谨考据和生动叙事完美结合,让我深刻理解了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让我对和平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