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寶典(第2版)

LabVIEW寶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樹學 著
圖書標籤:
  • LabVIEW
  • 數據采集
  • 儀器控製
  • 自動化測試
  • 虛擬儀器
  • 編程
  • NI
  • 圖形化編程
  • 工業控製
  • 測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25434
版次:2
商品編碼:12185531
品牌:Broadview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00
字數:123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LabVIEW寶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測量技術、自動控製等相關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設計開發儀器或自動測試係統的技術手冊。

LabVIEW工程師15年經驗總結

全程配套700多個VI案例文件

3大完整工程實踐一綫項目

配套PPT電子課件


內容簡介

《LabVIEW寶典(第2版)》詳盡講解瞭LabVIEW常用的編程方法、編程技巧和工程應用技術。全書共分為3篇,其中,入門篇歸納總結瞭LabVIEW編程人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包括LabVIEW的基本概念、基本函數的用法和常用的運行結構,以及LabVIEW的基本數據結構和文件存儲方式;高級篇細緻地講解瞭引用、屬性、方法及各類高級控件的運用,LabVIEW的文本方式編程及DLL、C語言接口,基於MATLAB語法的math*編程技術,LabVIEW基於組件的高級編程方法和編程模式;工程應用篇介紹瞭串口、並口和網絡通信的常用方法,數據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LabVIEW實時係統的構建和編程,以及各種常用專業工具包的使用方法,包括數據庫連接工具包、數據監控與記錄工具包、報錶生成工具包、狀態圖工具包等。《LabVIEW寶典(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測量技術、自動控製等相關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設計開發儀器或自動測試係統的技術手冊。

作者簡介

陳樹學,198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動力工程係,畢業後進入一汽集團公司,負責專用機床、加工自動綫和測試設備的軟件開發工作。初期使用C語言,從LabVIEW 6.0版本開始,采用LabVIEW作為優選編程語言。 劉萱,2005年畢業於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後進入天津久榮車輪技術有限公司主持車輪輪胎檢測設備係統軟件的研發工作。2006年首次接觸LabVIEW 7.2並在實際項目中使用,十餘年來積纍瞭利用LabVIEW開發工程項目的豐富經驗。

目錄

第1部分 入門篇
第1章 打開LabVIEW編程之門 2
1.1 從VI開始 2
1.1.1 創建VI 3
1.1.2 控件屬性設置與快捷菜單 6
1.1.3 創建控件、常量、局部變量、引用、屬性節點和方法節點 8
1.1.4 創建自定義控件 10
1.2 編輯前麵闆和程序框圖 12
1.2.1 選擇、移動和刪除對象 12
1.2.2 使用布局工具 13
1.3 VI及其屬性對話框 17
1.3.1 VI的層次結構 17
1.3.2 調用子VI 19
1.3.3 VI的屬性設置 19
1.4 基本控件及其使用方法 23
1.4.1 基本數值控件 24
1.4.2 基本布爾控件 30
1.4.3 控件的通用編輯方法 33
1.4.4 字符串和路徑控件 35
1.4.5 下拉列錶與枚舉控件 38
1.4.6 數組控件及其屬性設置 39
1.4.7 簇控件 40
1.4.8 時間標識控件與波形數據控件 42
1.5 小結 44
第2章 LabVIEW基本函數 45
2.1 必須瞭解的一些基本算術運算函數 45
2.1.1 基本運算函數 45
2.1.2 標量之間的基本運算 46
2.1.3 標量與數組的運算 46
2.1.4 數組與數組的運算 46
2.1.5 數組的函數 47
2.1.6 標量與簇的基本運算 55
2.1.7 簇與簇的運算 56
2.1.8 簇的函數 56

2.2 必須瞭解的位運算函數和邏輯運算函數 59
2.2.1 常用邏輯運算函數 59
2.2.2 位運算 59
2.2.3 深入理解復閤運算函數 60
2.3 必須瞭解的關係運算函數和比較函數 61
2.3.1 比較模式 61
2.3.2 通用關係運算函數 62
2.3.3 “比較0”關係運算函數 63
2.3.4 復雜關係運算函數 63
2.3.5 字符關係運算函數 66
2.3.6 錶達式節點與公式快速VI 67
2.4 小結 68
第3章 LabVIEW的程序運行結構 69
3.1 兩種不同的循環結構 69
3.1.1 For循環的組成和特點 69
3.1.2 For循環與數組 71
3.1.3 For循環與移位寄存器 73
3.1.4 For循環中的continue和break 74
3.1.5 While循環,不僅僅是循環 75
3.1.6 While循環與定時 76
3.1.7 反饋節點 81
3.2 定時結構 82
3.2.1 定時循環的基本組成要素和配置對話框 83
3.2.2 定時順序結構 85
3.3 獨特的條件結構 85
3.3.1 條件結構的基本結構 86
3.3.2 布爾型輸入 86
3.3.3 錯誤簇輸入 86
3.3.4 數值型輸入 87
3.3.5 枚舉型輸入 88
3.3.6 下拉列錶輸入 88
3.3.7 字符串和組閤框輸入 88
3.3.8 輸入、輸齣隧道 89
3.3.9 多重If-Else的處理方法 89
3.4 不和諧的順序結構 90
3.4.1 多綫程運行次序 90
3.4.2 兩種不同的順序結構 90
3.4.3 隧道與順序局部變量 92
3.4.4 順序結構的替代 92
3.4.5 順序結構的典型應用 93
3.5 程序框圖禁用結構 93
3.6 局部變量、內置全局變量和功能(LV2型)全局變量 94
3.6.1 局部變量 94
3.6.2 內置全局變量 96
3.6.3 功能(LV2型)全局變量 97
3.7 事件結構 99
3.7.1 事件結構的基本構成和創建方法 99
3.7.2 事件的分類及其特點 100
3.7.3 事件結構之間的數據傳送與共享 103
3.7.4 事件發生的次序、事件過濾和轉發 103
3.7.5 正確地使用事件結構 105
3.8 小結 106
第4章 LabVIEW的數據結構及內存優化 107
4.1 常用數據類型轉換函數 107
4.1.1 “強製類型轉換”函數 107
4.1.2 “平化至字符串”函數與“從字符串還原”函數 108
4.1.3 變體數據 109
4.1.4 變體數據數據類型解析 109
4.2 整數的類型轉換及內存映射 110
4.2.1 布爾型數據與字符串和數值的相互轉換 110
4.2.2 U8類型數據與字符串之間的相互轉換 111
4.2.3 整數與整數類型的相互轉換 111
4.3 其他標量數據類型的類型轉換及內存映射 112
4.3.1 定點數、浮點數的類型轉換與內存映射 112
4.3.2 復數的類型轉換及內存映射 115
4.3.3 時間標識的類型轉換與內存映射 115
4.4 復閤數據類型 115
4.4.1 標量數組的內存映射 116
4.4.2 字符串、路徑和字符串數組的內存映射 117
4.4.3 LabVIEW使用的編碼 118
4.5 簇的內存映射 118
4.5.1 標量組成的簇 119
4.5.2 包含數組和字符串的簇 119
4.6 類型描述符 120
4.6.1 類型描述符的基本構成要素 120
4.6.2 常用類型描述符列錶 120
4.6.3 常見數據類型的類型描述符結構 121
4.7 OpenG中有關類型描述符的函數 122
4.7.1 類型描述符函數 123
4.7.2 利用類型描述符處理枚舉型數據 124
4.7.3 利用類型描述符處理簇 124

4.8 幾種常用的內存分析工具和方法 124
4.8.1 內存的重要性 125
4.8.2 內存和性能查看工具 126
4.8.3 VI使用的內存 127
4.8.4 優化內存的一般注意事項 128
4.8.5 數組與內存優化 129
4.8.6 在循環中避免不必要的計算、讀/寫控件或者變量 132
4.9 影響VI運行速度的因素 133
4.9.1 硬件輸入/輸齣 133
4.9.2 屏幕顯示 134
4.10 小結 134
第5章 字符串與文件存儲 135
5.1 字符串 135
5.1.1 幾種常用的字符串常量 135
5.1.2 幾種常用的字符串函數 136
5.1.3 “匹配模式”和“匹配正則錶達式”函數 137
5.1.4 字符串與數值的相互轉換 140
5.1.5 功能強大的“格式化字符串”函數和“掃描字符串”函數 141
5.1.6 數組與電子錶格字符串 144
5.1.7 附加字符串函數 144
5.2 文件存儲 145
5.2.1 文本文件與二進製文件的區彆 145
5.2.2 文件常量和通用目錄、文件函數 146
5.2.3 構造路徑的方法 147
5.2.4 文本文件的讀寫 150
5.2.5 數據記錄文件的讀寫 154
5.2.6 讀/寫二進製文件 155
5.2.7 INI文件的讀寫 157
5.2.8 XML文件的讀寫 159
5.2.9 注冊錶的讀寫 160
5.2.10 TDM文件 162
5.2.11 TDMS文件 164
5.3 小結 167
第2部分 高級篇
第6章 LabVIEW對象的解析 169
6.1 LabVIEW控件對象的層次繼承結構 169
6.1.1 布爾控件的層次繼承結構 169
6.1.2 通用類的屬性 170
6.1.3 圖形對象類 172
6.2 圖形對象類的子類 173
6.2.1 前麵闆類 173
6.2.2 窗格類和分隔欄類 174
6.2.3 LabVIEW的坐標映射 175
6.2.4 修飾類 177
6.3 控件類 179
6.3.1 控件類的常用屬性 179
6.3.2 控件類的常用方法 181
6.3.3 數值控件類 182
6.4 常用控件的專有屬性 183
6.4.1 布爾控件的專有屬性 183
6.4.2 枚舉控件和下拉列錶控件的專有屬性 184
6.4.3 字符串控件、路徑控件和組閤框控件的專有屬性 185
6.4.4 數組控件的屬性和方法 187
6.4.5 簇的屬性及方法 189
6.5 引用句柄 189
6.6 VI的屬性 191
6.6.1 獲取VI的引用 192
6.6.2 常用VI屬性 192
6.7 常用VI方法 195
6.7.1 獲取前麵闆、程序框圖和VI圖標的圖像 195
6.7.2 打印控製 196
6.7.3 默認值方法 196
6.8 動態調用VI 197
6.8.1 靜態調用和動態調用的比較 197
6.8.2 通過“引用節點調用”函數動態調用VI 197
6.8.3 一般類型VI的動態調用 199
6.8.4 創建閃屏 201
6.8.5 創建後颱運行程序 202
6.8.6 創建嚮導程序 202
6.8.7 動態調用VI之間的數據交換 203
6.9 應用程序的屬性和方法 204
6.9.1 獲取應用程序的引用句柄 205
6.9.2 應用程序的常用屬性 205
6.10 小結 206
第7章 高級控件的運用 207
7.1 列錶框 207
7.1.1 列錶框的創建及顯示風格 207
7.1.2 列錶框的常用屬性、方法與事件 207
7.1.3 列錶框的應用舉例 208

7.2 多列列錶框 211
7.2.1 顯示多列項目並排序 212
7.2.2 多列列錶框的特效製作 214
7.3 錶格 214
7.3.1 錶格的常用屬性和方法 215
7.3.2 錶格的應用舉例 218
7.4 樹形控件 222
7.4.1 樹形控件的創建與靜態編輯 222
7.4.2 樹形控件的常用屬性、方法和事件 224
7.4.3 樹形控件高級應用舉例 225
7.5 波形圖錶 227
7.5.1 波形圖錶的組成要件 227
7.5.2 波形圖錶的輸入類型 229
7.5.3 波形圖錶專用屬性 229
7.5.4 波形圖錶應用舉例 231
7.6 波形圖 232
7.6.1 波形圖控件的創建和組成要件 233
7.6.2 波形圖控件的輸入類型 233
7.6.3 波形圖控件的專用屬性 236
7.6.4 波形圖控件的高級應用舉例 238
7.7 XY圖 240
7.7.1 XY圖的輸入數據類型 241
7.7.2 XY圖的高級應用 243
7.8 強度圖錶和強度圖 245
7.9 數字數據、數字波形數據與數字波形圖 246
7.9.1 數字數據 246
7.9.2 數字波形數據和數字波形圖 246
7.10 圖片控件 247
7.10.1 利用圖片控件顯示圖片 247
7.10.2 常用繪圖操作函數 249
7.10.3 圖片控件的高級應用 251
7.11 小結 253
第8章 文本式編程與外部程序接口 254
8.1 公式節點 254
8.1.1 公式節點的數據類型、語法與控製結構 254
8.1.2 公式節點的應用舉例 256
8.2 調用庫函數 257
8.2.1 DLL與API函數 257
8.2.2 如何調用DLL函數 259
8.2.3 常用API函數的調用 265
8.2.4 LabVIEW調用DLL的局限性 267
8.3 CIN 270
8.3.1 CIN創建的一般過程 271
8.3.2 CIN的數據類型和常用函數 273
8.3.3 CIN與內存管理器 277
8.3.4 CIN的運行過程和數據共享 280
8.4 係統命令 283
8.5 剪貼闆 284
8.6 DDE庫 285
8.6.1 DDE概述 286
8.6.2 LabVIEW中DDE的常用方法 286
8.7 ActiveX控件與ActiveX文檔 288
8.7.1 ActiveX的基本概念 288
8.7.2 ActiveX控件的調用過程 289
8.7.3 ActiveX應用實例 289
8.7.4 ActiveX自動化服務器 291
8.8 .NET技術 292
8.8.1 .NET控件 292
8.8.2 .NET服務 293
8.8.3 利用.NET創建托盤程序 295
8.9 小結 298
第9章 MathScript 299
9.1 如何使用MathScript 299
9.1.1 使用MathScript節點 299
9.1.2 使用MathScript交互窗口 300
9.2 MathScript常用命令 301
9.3 MathScript基礎知識 302
9.3.1 創建嚮量和矩陣的基本方法 302
9.3.2 矩陣的基本運算 303
9.3.3 標準矩陣 304
9.3.4 矩陣元素的插入、替換、刪除和提取 305
9.3.5 矩陣元素的排序和搜索特徵值 306
9.3.6 常用的矩陣變換函數 307
9.3.7 矩陣中元素的數據類型及轉換 308
9.3.8 關係運算、邏輯運算和位操作 310
9.3.9 集閤函數 311
9.3.10 時間、日期和計時函數 311
9.4 程序控製結構與函數 312
9.4.1 For循環和While循環 312
9.4.2 If條件結構和Switch分支條件結構 314
9.4.3 函數和腳本文件 315

9.5 數據統計和數據插值擬閤 316
9.5.1 常用數據統計函數 317
9.5.2 數據插值 320
9.6 多項式、積分和微分 321
9.6.1 多項式 321
9.6.2 極值與零點 322
9.6.3 積分和微分 323
9.7 數據的圖形顯示 324
9.7.1 窗口類屬性與常用窗口操作函數 324
9.7.2 繪圖區域屬性 327
9.7.3 綫對象和文本對象的屬性及常用函數 328
9.7.4 基本繪圖函數 330
9.8 小結 333
第10章 組件、同步技術、麵嚮對象編程 334
10.1 數據的封裝與隔離 334
10.1.1 閤理地使用數據流 334
10.1.2 LV2型全局變量 335
10.1.3 值變化與上升、下降沿 337
10.1.4 定時觸發與計數器 339
10.2 動作機(Action Engine) 341
10.2.1 準備建立動作機 341
10.2.2 建立動作機的步驟 342
10.3 用戶事件與動態注冊事件 343
10.3.1 用戶事件 343
10.3.2 動態注冊事件 346
10.4 堆棧與數據緩衝區 348
10.4.1 堆棧的實現 348
10.4.2 數據緩衝區 349
10.5 同步控製技術 350
10.5.1 隊列 350
10.5.2 通知器 355
10.5.3 信號量與集閤點 358
10.6 項目管理器 359
10.6.1 項目管理器的結構 360
10.6.2 虛擬文件夾 360
10.6.3 庫 361
10.7 麵嚮對象編程 363
10.7.1 麵嚮對象編程的基本概念 363
10.7.2 類的封裝特性 364
10.7.3 類的繼承特性 367
10.7.4 類的多態特性 370
10.7.5 類變量 373
10.7.6 調用父類中的重寫方法 374
10.7.7 類的引用轉換 376
10.7.8 簡單工廠模式 377
10.7.9 類的動態加載與插件功能 377
10.7.10 類方法的遞歸功能 378
10.7.11 類的單態模式 378
10.8 小結 380
第11章 人機交互與編程風格 381
11.1 對話框 381
11.1.1 內置對話框 381
11.1.2 用戶輸入和顯示對話框 382
11.1.3 定製對話框 383
11.2 菜單 383
11.2.1 創建靜態菜單 383
11.2.2 菜單相關函數 384
11.2.3 動態創建菜單 386
11.2.4 調用多個靜態菜單,存儲運行時菜單 387
11.2.5 自動觸發預定義的菜單項 388
11.2.6 控件的快捷菜單 388
11.3 光標工具 389
11.3.1 “設置為忙碌狀態”VI與“取消設置忙碌狀態”VI 390
11.3.2 設置控件光標 390
11.3.3 使用光標文件 390
11.4 選項卡、子麵闆與分隔欄 391
11.4.1 選項卡控件 391
11.4.2 選項卡控件的頁麵 391
11.4.3 頁麵的公用控件 392
11.4.4 分隔欄控件 392
11.4.5 分隔欄與窗格滾動條 393
11.4.6 利用分隔欄創建工具欄與狀態欄 393
11.4.7 利用分隔欄自動縮放控件 394
11.4.8 子麵闆控件 394
11.4.9 動態調用VI插入子麵闆 395
11.4.10 異步調用VI插入子麵闆 396
11.4.11 並行的靜態調用VI插入子麵闆 396
11.4.12 多個子麵闆插入相同VI 397
11.4.13 判斷VI是否插入子麵闆 398
11.4.14 子麵闆的屬性 398
11.5 XControl 398
11.5.1 Hover按鈕 399
11.5.2 新建XControl 399
11.5.3 修改數據控件和狀態控件 400
11.5.4 “外觀”VI 400
11.5.5 創建屬性和方法 403
11.5.6 調試XControl 404
11.5.7 自定義屬性對話框與快捷菜單 405
11.6 錯誤處理 405
11.6.1 錯誤簇 406
11.6.2 常用錯誤處理函數 406
11.7 LabVIEW的編程風格 408
11.7.1 編程風格的內涵 408
11.7.2 前麵闆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 409
11.7.3 程序框圖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 410
11.7.4 連接闆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 411
11.7.5 圖標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 412
11.7.6 數據結構應該遵循的原則 412
11.7.7 錯誤處理應該遵循的原則 413
11.8 小結 414
第3部分 工程應用篇
第12章 LabVIEW設計模式與狀態圖工具 416
12.1 程序的基本單元VI 416
12.1.1 VI的可重入屬性 416
12.1.2 不可重入VI 416
12.1.3 可重入VI 417
12.2 VI模闆與代碼重用 418
12.2.1 內置的VI模闆 418
12.2.2 用戶自定義模闆 418
12.3 VI的調試 419
12.3.1 連續運行VI 419
12.3.2 高亮執行與單步調試 420
12.3.3 單步運行 420
12.3.4 探針 421
12.3.5 自定義探針 421
12.3.6 斷點 422
12.4 VI的重構 422
12.4.1 無用編程舉例 422
12.4.2 查找框圖中重復的功能 423
12.4.3 創建VI代替重復的功能 424
12.4.4 創建多態VI處理相似的功能 424

12.5 LabVIEW標準設計模式 425
12.5.1 用戶界麵事件處理器設計模式 425
12.5.2 生産者/消費者設計模式(事件) 426
12.5.3 生産者/消費者設計模式(數據) 427
12.5.4 主/從設計模式 427
12.6 用戶界麵事件處理器模式的拓展 428
12.6.1 用戶界麵事件處理器+順序結構設計模式 428
12.6.2 用戶界麵事件處理器+用戶事件 428
12.6.3 用戶界麵事件處理器+超時分頻 429
12.6.4 用戶界麵事件處理器+定時循環 430
12.7 隊列消息處理器(QMH)設計模式 430
12.7.1 基本隊列消息處理器模式(字符串數組) 430
12.7.2 基本隊列消息處理器模式(字符串) 431
12.7.3 基於生産者/消費者設計模式(隊列)的隊列消息處理器 431
12.7.4 AMC隊列消息處理器 432
12.7.5 基於隊列消息處理器的命令模式 434
12.8 有限狀態機設計模式 435
12.8.1 標準狀態機設計模式 436
12.8.2 早期界麵處理狀態機 436
12.8.3 順序狀態機 437
12.8.4 處理公共狀態 438
12.8.5 狀態機+用戶界麵事件處理器 438
12.8.6 進入、運行和離開狀態的處理 439
12.8.7 有限狀態機+LVOOP 439
12.9 狀態機工具(State diagram) 442
12.9.1 調用狀態機工具 442
12.9.2 使用狀態圖編輯器 442
12.9.3 添加轉換條件和狀態代碼 442
12.9.4 選擇獨立運行或者子VI方式 443
12.10 隊列消息狀態機 444
12.10.1 通用隊列消息狀態機自定義模闆 444
12.10.2 消息+數據隊列狀態機 445
12.10.3 事件驅動隊列消息狀態機 446
12.11 JKI事件驅動隊列消息狀態機 446
12.11.1 JKI狀態機模闆 447
12.11.2 JKI狀態機的初始化 448
12.11.3 JKI狀態機的預定義事件 448
12.11.4 JKI狀態機的退齣 449
12.12 簡單狀態機項目模闆 449
12.12.1 簡單狀態機項目模闆的基本構成 450
12.12.2 簡單狀態機 450
12.12.3 簡單狀態機範例(有限次測量) 451
12.13 隊列消息處理器項目模闆 452
12.13.1 隊列消息處理器項目模闆的基本構成 452
12.13.2 隊列消息處理器 453
12.13.3 隊列消息處理器的退齣機製 453
12.13.4 隊列消息處理器的錯誤處理機製 454
12.13.5 隊列消息處理器的拓展 455
12.14 Delacor隊列消息處理器 456
12.14.1 DQMH項目模闆的基本構成 456
12.14.2 DQMH模塊的基本構成與對外接口 457
12.14.3 DQMH模塊測試器 459
12.14.4 DQMH模塊 460
12.14.5 使用DQMH模塊 461
12.15 操作執行者框架 463
12.15.1 操作者框架概述 463
12.15.2 創建操作者、消息 464
12.15.3 啓動、停止操作者,發送消息至操作者核心 466
12.15.4 創建操作者界麵 467
12.15.5 操作者的定時功能 467
12.15.6 嵌套操作者 468
12.15.7 嵌套操作者動態啓動與停止 470
12.16 操作執行者框架項目模闆 471
12.16.1 閃屏引導VI 471
12.16.2 操作者框架根操作者 472
12.16.3 Alpha嵌套操作者 473
12.16.4 Beta嵌套操作者 474
12.17 狀態圖工具包(Statechart) 475
12.17.1 狀態圖工具包簡介 475
12.17.2 同步與異步方式 475
12.17.3 創建狀態圖 475
12.17.4 同步型狀態圖 477
12.17.5 狀態圖的調用和調試 480
12.17.6 異步型狀態圖 481
12.17.7 區域、超級狀態和子狀態 482
12.17.8 多區域並發、連接、分叉與子圖 484
12.17.9 高級應用函數 486
12.18 小結 488
第13章 LabVIEW通信與DSC 489
13.1 串口通信 489
13.1.1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489
13.1.2 串口通信的準備工作 491
13.1.3 串口通信函數 492
13.1.4 串口通信典型應用舉例 493
13.2 並口通信 495
13.2.1 設置並口通信模式 495
13.2.2 傳送字節型數據 496
13.2.3 傳送EPP模式數據 496
13.3 共享變量 497
13.3.1 共享變量與共享變量引擎 497
13.3.2 創建與監視共享變量 498
13.3.3 共享變量的內部緩衝機製 500
13.3.4 共享變量的批量創建、部署與引用 501
13.4 DataSocket 503
13.4.1 DataSocket支持的協議與URL 503
13.4.2 DataSocket服務器與服務管理器 504
13.4.3 DataSocket API 505
13.4.4 DataSocket API應用舉例 506
13.4.5 DataSocket控件綁定 507
13.5 TCP與UDP網絡通信 508
13.5.1 TCP通信 508
13.5.2 TCP STM庫 510
13.5.3 UDP通信 510
13.6 網絡流 511
13.6.1 在應用程序之間傳遞命令或者數據 512
13.6.2 網絡流基本函數 512
13.6.3 創建網絡流URL 512
13.6.4 網絡流應用舉例 513
13.7 DSC工具包 514
13.7.1 OPC與DSC的基本概念 514
13.7.2 DSC強大的圖形顯示能力 516
13.7.3 OPC配置與I/O變量 517
13.7.4 Modbus 520
13.7.5 共享變量的屬性 521
13.7.6 共享變量引擎SVE函數 523
13.7.7 預警與事件 525
13.7.8 數據記錄 528
13.7.9 安全與權限管理 531
13.8 小結 533
第14章 數據庫與報錶工具包 534
14.1 準備使用數據庫工具包 534
14.1.1 創建數據庫 534
14.1.2 建立數據源 535
14.1.3 數據庫工具包支持的數據類型 536
14.1.4 ADO模型 537
14.2 數據庫基本操作 537
14.2.1 建立連接 537
14.2.2 錶操作 539
14.2.3 插入數據 540
14.2.4 讀取數據 541
14.2.5 記錄集與數據瀏覽 543
14.2.6 事務與提交 546
14.2.7 使用命令對象和SQL語句 547
14.3 報錶與報錶工具包 548
14.3.1 LabVIEW中的報錶VI 548
14.3.2 VI說明信息與HTML報錶 550
14.3.3 報錶布局與高級報錶VI 551
14.3.4 利用Word和Excel模闆創建報錶 552
14.4 利用報錶工具包操作Excel 553
14.4.1 常用的簡單Excel VI 553
14.4.2 單元格格式 555
14.4.3 圖錶與圖片VI 556
14.4.4 Excel通用VI和高級VI 557
14.5 利用報錶工具操作Word 559
14.5.1 Word簡單VI 560
14.5.2 Word通用VI 560
14.5.3 Word錶格與圖錶VI 561
14.6 小結 562
第15章 LabVIEW與實時操作係統 563
15.1 實時操作係統 563
15.1.1 實時操作係統的特點與實現 563
15.1.2 操作係統的有關名詞解釋 564
15.1.3 LabVIEW中的實時開發軟件 565
15.1.4 LabVIEW支持的實時操作係統 566
15.1.5 LabVIEW實時平颱概述 566
15.2 實時控製器軟件安裝及配置 568
15.2.1 配置實時係統BIOS(PXI) 568
15.2.2 MAX下安裝PXI實時軟件 569
15.2.3 識彆遠程設備 569
15.2.4 建立實時項目 570
15.3 實時應用軟件高級編程及技巧 571
15.3.1 實時操作係統下LabVIEW不支持的特性 572
15.3.2 實時操作係統下的多綫程 572
15.3.3 實時係統中時間確定性的實現 575
15.3.4 實時係統中的綫程間通信 579
15.3.5 實時控製係統的網絡通信 582
15.3.6 實時控製係統的軟件架構 590
15.4 小結 593
第16章 LabVIEW實現數據采集 594
16.1 數據采集的基本概念 594
16.1.1 信號 594
16.1.2 傳感器 595
16.1.3 信號處理 596
16.2 數據采集卡 598
16.2.1 數據采集卡的定義及分類 598
16.2.2 多功能數據采集卡原理圖 599
16.2.3 數據采集的關鍵參數和概念 599
16.2.4 數據采集卡與信號接地 604
16.3 采樣定理 606
16.4 降低係統噪聲和提高精度 608
16.5 如何選購采集卡 610
16.6 數據采集軟件基礎 611
16.6.1 采集係統的安裝 611
16.6.2 NI采集卡的常用函數 614
16.6.3 研華常用采集函數 618
16.7 基於NI-DAQmx的高級編程 619
16.7.1 觸發信號(Trigger) 619
16.7.2 采集係統時鍾 621
16.7.3 多闆卡之間的同步采集 624
16.7.4 數據傳輸機製 626
16.7.5 完整波形輸齣 630
16.7.6 並行結構采集 631
16.7.7 通過硬件信號觸發定時循環運行 631
16.7.8 用NI-DAQmx的事件編寫事件驅動程序 633
16.7.9 選擇閤適的讀取策略 633
16.7.10 使用NI-DAQmx控製任務安全中止采集 636
16.7.11 計數器/定時器及其應用 636
16.8 小結 641
第17章 FPGA開發 642
17.1 FPGA的基本概念與CRIO的組成 642
17.1.1 FPGA的基本概念 642
17.1.2 CRIO的構成 643
17.1.3 構建FPGA項目 644
17.2 FPGA編程 645
17.2.1 FPGA基本I/O之模擬量輸入/輸齣 645
17.2.2 FPGA基本I/O之數字量輸入/輸齣 646
17.2.3 FPAG定時、時鍾與分頻 648
17.2.4 FPGA計數器應用 649
17.2.5 觸發與外部時鍾循環 652
17.2.6 FPGA常用函數 653
17.2.7 FPGA多綫程與綫程之間的數據交換 656
17.2.8 FPGA IP Core 659
17.3 FPGA與RT程序之間的數據交換 660
17.3.1 讀寫控件方式 660
17.3.2 中斷 661
17.3.3 FIFO 662
17.3.4 掃描方式 665
17.3.5 專用C模塊 668
17.3.6 FPGA程序的優化 670
17.4 Spartan-3E開發闆 673
17.4.1 Spartan-3E簡介 673
17.4.2 建立Spartan-3E FPGA項目 674
17.4.3 編譯FPGA程序 675
17.5 小結 676

前言/序言

前 言


計算機的齣現,徹底改變瞭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今計算機已經無處不在,進入瞭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在工程技術人員看來,計算機不僅僅是人們常見的PC,也包括各種微處理器。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計算機,例如,電視、洗衣機、自動提款機等都依賴計算機來實現各種便捷的功能。

相同的計算機可以完成不同的工作,在於它們使用不同的程序,而程序是由計算機編程語言創建的。短短幾十年中,齣現瞭眾多的編程語言,這些編程語言的共同特點是采用文本方式創建程序。文本方式編程對編程人員要求很高,這使得計算機編程隻能是少數人纔可以從事的職業。

美國國傢儀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NI)的創新軟件産品LabVIEW,允許用圖形方式編程,摒棄瞭晦澀難懂的文本代碼,使得計算機編程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LabVIEW的最早版本誕生於1986年,幾乎和Windows的最早版本同步,這注定瞭LabVIEW是多平颱的編程語言,適閤於不同的操作係統。

20世紀80年代初,NI公司是GPIB總綫設備的主要供貨商,豐富的硬件經驗和強大的軟件開發需求,促使NI公司的工程師們決心尋找一種代替傳統編程語言的開發工具,這導緻瞭1986年LabVIEW的橫空齣世。LabVIEW是由測試工程師開發的專用編程語言,因此,LabVIEW具有鮮明的行業特點,最早主要用於測試測量領域。NI公司獨創瞭虛擬儀器的理念,提齣瞭“軟件就是儀器”的理念,並逐步成為業界的標準。

隨著LabVIEW的不斷發展,幾乎每隔一兩年,都要推齣新的版本。LabVIEW的應用範圍已經覆蓋瞭工業自動化、測試測量、嵌入式應用、運動控製、圖像處理、計算機仿真、FPGA等眾多領域。以LabVIEW為核心,采用不同的專用工具包和統一的圖形編程方式,可以實現不同技術領域的需求。

由於LabVIEW版本升級過快,導緻許多函數、VI的名稱與圖標發生瞭變化。使用LabVIEW新版本的讀者,會發現本書第1版中程序框圖的函數、VI與新版LabVIEW對應不上,而且LabVIEW每次更新都增加瞭很多新功能。鑒於此,我們編寫瞭本書的第2版。第2版在2016新版LabVIEW的基礎上,重新編寫瞭絕大部分程序框圖,同時也針對新功能,增加瞭對應的內容。尤其是對第10章,重寫瞭大部分內容,增加瞭許多流行的框架結構的介紹。除瞭LabVIEW本身的框架外,也介紹瞭幾種流行的第三方常用框架結構。

本書要點

本書作者多年使用LabVIEW作為主要的編程語言,因此特彆關注LabVIEW在工業領域的具體運用以及LabVIEW的實用編程技術。本書共17章,分為入門篇、高級篇、工程應用篇。

第1~5章為入門篇,介紹瞭LabVIEW的基本概念、基本函數的用法和常用的運行結構,詳盡地分析瞭LabVIEW的基本數據結構和文件存儲方式。

第6~11章為高級篇,介紹瞭應用程序、VI和控件的引用、屬性和方法,以及各類高級控件的運用方法。第8章介紹瞭LabVIEW的文本編程方式及DLL、C語言接口,第9章詳細介紹瞭基於MATLAB語法的MathScript編程技術,第10章介紹瞭LabVIEW基於組件的編程方法。

第12~17章為工程應用篇,具體而細緻地講解瞭在做實際工程開發時所用到的LabVIEW編程技術。本篇結閤LabVIEW的常用工具包,具體分析瞭計算機串口、並口、網絡通信方麵的編程技術,以及數據記錄和監控工具包、數據庫連接工具包、報錶生成工具包、狀態圖工具包、FPGA工具包等的應用。第13、第14章詳細介紹瞭數據采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編程方法,其中重點介紹瞭LabVIEW在實時係統下的運用。第15章講解瞭LabVIEW實時係統的開發案例。第16章講解瞭LabVIEW數據采集係統開發案例。第17章講解瞭FPGA的開發案例,以及如何利用LabVIEW圖形編程方式,提高開發效率。

本書讀者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測量技術、自動控製等相關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設計開發儀器或自動測試係統的技術手冊。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非常豐富,在每個章節都安排瞭大量的示例,針對具體編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齣瞭多種解決方法。在兼顧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深入討論瞭LabVIEW的高級編程方法和編程技巧。

本書的宗旨是作為實用工具書,側重於來自工程實踐的一綫案例。筆者在寫作過程中,與眾多的LabVIEW愛好者進行瞭充分的溝通與交流,總結瞭編程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並作為本書的重要內容。

本書使用瞭大量篇幅講解NI公司各種專用工具包的運用,這部分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實用價值,特彆適閤於具有一定基礎的編程人員學習運用。在基礎篇中,雖然也介紹瞭許多LabVIEW的基礎知識,但還是側重於具體應用,其中大量的例程可以直接在具體項目中使用。

在高級篇中,重點介紹瞭LabVIEW常用的編程模式,以及狀態圖工具包的運用,同時介紹瞭新增的麵嚮對象的編程方法。

補遺說明

本書寫作時主要使用8.6版本,但是書中介紹的具體內容並不限於特定的版本,因此無版本限製。本書案例文件和相關課件在網址read.zhiliaobang.com可以下載,方便讀者提高學習效 率,也方便教師教學。此外,對於比較重要的內容,為瞭讓讀者印象深刻,我們以“學習筆記”的體例呈現齣來。

緻謝與分工

本書由陳樹學、劉萱兩位工程師編寫,我們有多年的LabVIEW實際開發經驗,經過濃縮和總結纔成此書。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得到張國強老師的大力支持,他為我們提供瞭開發硬件,使得寫作能在真實的開發環境中進行,應該說沒有他的熱心幫助完成本書是難以想象的事情。本書也離不開成都道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專業策劃支持。因為本書作者為工程技術人員,對於寫作並不擅長,書中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能夠為LabVIEW在國內的推廣使用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能夠對廣大的LabVIEW愛好者有所幫助,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者建議歡迎聯係:info@dozan.cn。



《LabVIEW寶典(第2版)》是一本旨在幫助用戶深入理解並高效運用LabVIEW這一圖形化編程環境的權威指南。本書內容全麵,涵蓋瞭從LabVIEW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技巧的方方麵麵,力求為工程師、研究人員、學生以及所有對自動化測試、儀器控製、數據采集和實時係統開發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 第一部分:LabVIEW基礎入門 本部分旨在為初學者搭建堅實的LabVIEW知識框架,讓他們能夠快速掌握軟件的基本操作和核心理念。 1.1 LabVIEW概述與優勢: 深入剖析LabVIEW為何能夠成為工程和科研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將探討其圖形化編程的獨特性,即使用圖標和連綫代替傳統的文本代碼,如何極大地降低瞭開發難度,提高瞭開發效率。同時,還會詳細闡述LabVIEW在快速原型開發、集成不同硬件平颱、實現復雜係統控製等方麵的顯著優勢。讀者將瞭解到LabVIEW的跨平颱兼容性,以及其在工業自動化、科學研究、航空航天、汽車測試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實例,從而建立起對LabVIEW強大功能的初步認知。 1.2 LabVIEW開發環境導覽: 本章將帶領讀者熟悉LabVIEW的集成開發環境(IDE)。我們會逐一介紹前端麵闆(Front Panel)的設計原則,包括各種控件(Numeric Controls, Boolean Controls, String Controls, Array Controls, Cluster Controls, Enum Controls, Path Controls等)的類型、屬性設置和放置技巧,以及它們如何用於構建用戶友好的交互界麵。接著,深入講解程序框圖(Block Diagram)的構成,介紹構成程序邏輯的核心元素:接綫端(Terminals)、常量(Constants)、子VI(SubVIs)、函數(Functions)和結構(Structures,如While Loop, For Loop, Case Structure, Sequence Structure, Event Structure)。我們將詳細講解如何通過連綫(Wires)連接這些元素,形成數據流和邏輯控製流,從而構建齣實際的程序。此外,還會介紹常用的調式工具,如探針(Probes)、高亮執行(Highlight Execution)和單步執行(Single Stepping),幫助讀者理解程序運行過程,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1.3 數據類型與數據流: 數據是程序運行的血液。本章將詳細講解LabVIEW中的基本數據類型,包括數值型(Integers, Floating-point numbers)、布爾型(Boolean)、字符串型(String)、數組(Arrays)和簇(Clusters)。我們會深入探討每種數據類型的特性、使用場景以及它們之間的轉換。更重要的是,本章將重點闡述LabVIEW獨特的數據流編程範式。讀者將理解數據如何從一個控件或函數流嚮另一個控件或函數,以及“程序框圖的執行順序”是如何由數據可用性決定的,而非文本代碼中的順序執行。理解數據流是掌握LabVIEW的關鍵,本章將通過豐富的實例,幫助讀者建立起直觀的數據流思維。 1.4 常用控件與工具的深入解析: 除瞭基礎控件,本章還會深入講解一些更常用和強大的控件。例如,圖錶(Charts)和波形圖(Waveforms)在數據可視化中的應用,錶格(Tables)和列錶框(Listboxes)在數據顯示和列錶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一些特殊的控件如進度條(Progress Bar)、滑塊(Slider)等。同時,會介紹LabVIEW中內置的各種實用工具,如調色闆(Palettes)的組織結構、搜索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快捷鍵和鼠標操作提高編輯效率。 1.5 簡單的VI開發實踐: 為瞭鞏固所學知識,本章將通過一係列由淺入深的實踐案例,引導讀者動手完成第一個LabVIEW VI。從一個簡單的“Hello, World!”程序,到一個能夠進行基本算術運算的計算器,再到一個能夠采集並顯示溫度數據的簡單係統。每個案例都會詳細講解需求分析、前端麵闆設計、程序框圖構建、調式以及最終的運行演示。通過這些實踐,讀者將建立起從概念到實現的完整流程。 第二部分:LabVIEW核心技術與高級應用 在掌握瞭LabVIEW的基礎後,本部分將進一步深入挖掘LabVIEW的強大功能,解決更復雜的工程問題。 2.1 子VI(SubVI)與模塊化編程: 模塊化是大型程序設計的基石。本章將深入講解如何創建和使用子VI。我們將探討子VI的設計原則,包括輸入/輸齣端子(Terminals)的定義、參數傳遞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圖標編輯”(Icon Editor)為子VI設計易於識彆的圖標,增強代碼的可讀性。學習如何將復雜的VI分解成可重用的子VI,可以極大地提高代碼的可維護性、可讀性和開發效率,並方便團隊協作。 2.2 數組與簇的高級處理: 數組和簇是LabVIEW中處理復雜數據結構的強大工具。本章將深入探討數組的高級操作,包括多維數組的創建與操作,數組的搜索、排序、拼接、子集提取等常用函數。對於簇,我們將講解如何創建和解構簇,如何在簇中存儲不同數據類型的元素,以及簇在構建復雜數據對象時的重要作用。 2.3 字符串與文件I/O操作: 在實際應用中,與用戶交互、保存和讀取數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本章將詳細介紹LabVIEW中字符串的處理函數,包括字符串的拼接、分割、查找、替換、格式化等。同時,將重點講解文件I/O操作,包括文本文件(.txt, .csv)、二進製文件和Excel文件的讀寫。讀者將學會如何保存采集到的數據,如何讀取配置文件,以及如何與外部文本文件進行交互。 2.4 循環與嵌套結構: 循環結構是實現重復任務和迭代計算的核心。本章將深入講解While Loop和For Loop的用法,包括它們的終止條件、計數器、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s)用於在循環之間傳遞數據。我們還將深入研究Case Structure,用於實現基於條件的邏輯分支,以及Sequence Structure用於控製程序執行順序。同時,會探討Event Structure在處理用戶事件(如按鈕點擊、滑塊移動)和係統事件時的強大能力,這對於構建交互式應用程序至關重要。 2.5 隊列(Queue)、通知(Notification)與信號量(Semaphore): 當需要管理多個任務之間的通信和同步時,這些高級同步機製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章將詳細講解隊列(Queue)在先進先齣(FIFO)數據緩衝中的應用,如何實現任務間的數據傳遞。通知(Notification)機製用於任務間的單嚮通信和事件通知。信號量(Semaphore)則用於限製對共享資源的並發訪問,防止競態條件。通過這些機製,讀者可以構建更健壯、更高效的多綫程或多任務係統。 2.6 狀態機(State Machine)設計模式: 狀態機是一種強大的程序設計模式,適用於處理具有多個離散狀態和狀態轉換的係統,例如通信協議、控製係統等。本章將詳細講解如何使用LabVIEW的Case Structure和While Loop構建一個靈活且易於理解的狀態機。我們將演示如何定義狀態、轉移條件以及如何在不同狀態下執行不同的操作,從而簡化復雜邏輯的開發和維護。 2.7 VI服務器(VI Server)與遠程調用: VI服務器是LabVIEW實現程序間通信和遠程控製的關鍵技術。本章將深入介紹VI服務器的概念,包括如何通過VI服務器實現VI的實例化、屬性設置、方法調用以及事件的注冊。讀者將學會如何創建可遠程調用的VI,如何使用VI服務器在不同的LabVIEW實例之間,甚至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這對於分布式係統和遠程監控尤為重要。 2.8 共享變量(Shared Variables)與網絡通信: 在需要跨網絡共享數據或實現分布式控製的場景下,共享變量和網絡通信技術不可或缺。本章將詳細講解LabVIEW的共享變量技術,包括創建、配置和使用共享變量,以及如何實現實時數據的高效共享。此外,還會介紹LabVIEW中的TCP/IP和UDP通信協議,演示如何構建客戶端-服務器架構,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 第三部分:LabVIEW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本部分將通過具體的工程應用案例,展示LabVIEW在不同領域的強大實力,幫助讀者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應用於實際項目中。 3.1 數據采集(DAQ)係統設計: 數據采集是LabVIEW最常見的應用之一。本章將詳細講解如何使用NI DAQ硬件和LabVIEW的DAQmx驅動程序,搭建一個完整的數據采集係統。我們將涵蓋模擬輸入(AI)、模擬輸齣(AO)、數字輸入(DI)、數字輸齣(DO)以及計數器/定時器的配置與使用。讀者將學會如何根據不同的傳感器和測量需求,選擇閤適的DAQ設備,並在LabVIEW中編寫程序進行實時數據采集、處理和顯示。 3.2 儀器控製與自動化測試: LabVIEW在儀器控製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章將介紹如何利用GPIB、VISA、Serial(RS-232)、Ethernet等通信協議,控製各種測試儀器,如示波器、信號發生器、功率計、萬用錶等。我們將演示如何編寫VI來發送儀器指令、讀取測量結果,並構建完整的自動化測試序列,實現從手動測試到全自動測試的轉變。 3.3 實時控製係統開發: 對於需要精確時間和確定性響應的實時應用,LabVIEW提供瞭強大的實時操作係統(RTOS)支持。本章將介紹LabVIEW Real-Time模塊的使用,包括如何部署VI到RT係列目標機,以及如何利用實時操作係統實現高精度的定時任務、周期性采集和控製。我們將探討實時控製係統的設計挑戰,如優先級調度、中斷處理和同步機製。 3.4 嵌入式係統開發與部署: LabVIEW支持多種嵌入式硬件平颱,如NI CompactRIO、PXI等,使得工程師能夠快速開發和部署嵌入式控製與測量係統。本章將深入講解如何在這些嵌入式平颱上進行LabVIEW開發,包括模型部署、代碼編譯和遠程監控。讀者將瞭解到如何利用嵌入式平颱的強大功能,構建高度集成的解決方案。 3.5 數據分析與處理: LabVIEW提供瞭豐富的內置函數庫,用於各種數據分析和處理任務。本章將介紹如何利用LabVIEW進行信號處理(如濾波、FFT)、統計分析、麯綫擬閤、圖像處理等。我們將演示如何將采集到的數據導入LabVIEW,進行必要的預處理,然後應用各種分析算法,最終得到有意義的結果。 3.6 用戶界麵(UI)設計與用戶體驗優化: 良好用戶界麵是提升軟件可用性的關鍵。本章將分享LabVIEW UI設計的最佳實踐,包括如何閤理布局控件、使用顔色和字體、設計直觀的導航菜單、創建美觀的圖標和圖片。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屬性節點和事件結構,實現動態的UI更新和響應,從而為用戶提供流暢、友好的操作體驗。 3.7 性能優化與代碼生成: 隨著應用程序復雜度的增加,性能優化變得尤為重要。本章將介紹LabVIEW中的性能分析工具,以及各種代碼優化技巧,如選擇閤適的循環結構、優化數據結構、減少不必要的計算、使用高效的函數等。此外,還會探討LabVIEW與C/C++等文本代碼的集成,以及如何利用LabVIEW的編譯器生成高性能的可執行文件。 3.8 常見問題排查與調試技巧: 軟件開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本章將匯總LabVIEW開發中常見的技術難點和錯誤類型,並提供係統性的排查方法和調試技巧。我們將迴顧前麵章節介紹的調式工具,並分享一些高級的調試策略,幫助讀者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提高開發效率。 《LabVIEW寶典(第2版)》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實踐指南。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實際項目案例、代碼片段和操作截圖,力求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邊學邊練,迅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無論是初學者希望快速入門,還是資深用戶尋求技術突破,都能從本書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啓示,最終能夠獨立開發齣高性能、高可靠性的LabVIEW應用程序,為工程和科研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技術分享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廣度令人驚嘆,它幾乎覆蓋瞭工業自動化領域裏所有主流的LabVIEW應用方嚮。我之前主要關注測量和控製,對於像機器視覺或者嵌入式部署方麵的內容瞭解得比較零碎,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和連貫的知識體係。特彆是關於與第三方硬件(如PXIe平颱、工業相機)進行高效通信的部分,作者不僅列舉瞭常用的驅動API調用方法,還深入分析瞭在不同操作係統環境下,如何通過優化數據傳輸緩衝區和中斷處理機製來最大化硬件性能。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知識增量,因為我們過去很多時候都是依賴於硬件供應商提供的簡單驅動包,從未深究過底層數據流的瓶頸在哪裏。書中還花瞭專門的篇幅討論瞭LabVIEW在部署到小型嵌入式設備時的資源限製和代碼優化策略,比如如何有效利用FPGA模塊來卸載CPU的實時計算任務。這種跨越不同技術棧的整閤敘述,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LabVIEW在整個自動化解決方案鏈條中所處的位置和潛力。這本書讀完,感覺對未來技術選型和項目規劃都有瞭更清晰的藍圖。

評分

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實戰指導的平衡掌握得相當到位,很多地方讀起來就像是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耳邊手把手地傳授“踩坑”經驗,而不是冷冰冰的官方文檔。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高級VI設計和代碼重構技巧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對“代碼質量”的執著。比如,關於錯誤處理機製的探討,書中詳細分析瞭在大型應用中,僅僅使用簡單的“連綫錯誤簇”是多麼危險,並係統地介紹瞭幾種比自帶錯誤簇更強大的、自建的、可追溯的錯誤管理係統。我過去總是嫌麻煩,遇到錯誤就跳過或簡單地記錄一下,導緻程序一復雜就“黑箱”化,很難定位問題。這本書提供的框架,迫使我重新審視每一個分支點的錯誤路徑,使得程序的健壯性得到瞭質的飛躍。此外,書中對自定義控件和函數庫的組織管理也提齣瞭非常規範化的建議,這對於團隊協作和後續維護至關重要。現在我手頭的項目,每次新增功能時,都能清晰地知道該把代碼放在哪個層次、用什麼接口調用,極大地減少瞭“代碼考古”的時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幫你建立瞭一套嚴謹的、可擴展的工程化思維,而不僅僅是教你幾個圖形化編程的技巧。

評分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討論工程實踐時,展現齣的那種高度的“工業倫理感”。這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讓程序跑起來,更是關於如何寫齣讓彆人能夠理解、並且能夠長期維護的代碼。書中對代碼規範、注釋策略以及項目文檔化的要求非常嚴格和細緻,甚至細緻到變量命名的層級和VI圖標設計的規範。雖然這些在某些程序員看來可能有些“教條”,但在經曆過維護那些“屎山代碼”的痛苦後,我深知這些規範的價值。作者強調,任何一個測試係統,其壽命往往遠超開發周期,因此,前期的規範投入是對未來維護成本的巨大節省。書中提供瞭若乾個“壞代碼”與“好代碼”的對比案例,通過直觀的差異,讓我深刻體會到瞭遵循規範的重要性。這種從宏觀架構到微觀編碼習慣的全方位指導,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更像是一本 LabVIEW 工程師的職業素養培養指南。讀完後,我的代碼風格和自我審查的嚴格程度都有瞭顯著的提升,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最為寶貴的。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內容的邏輯組織也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這對於一本技術手冊來說至關重要。很多技術書的弊病在於,知識點分散,前後矛盾,或者章節之間的過渡生硬,讓人讀起來非常費力。但這本書在結構設計上明顯下瞭大功夫。它從基礎概念的澄清開始,逐步引入更復雜的架構設計,然後深入到性能調優和調試技巧,最後以實際案例收尾,整個閱讀路徑非常順暢,像爬一座設計精良的階梯,每一步都穩固可靠。尤其是在涉及到異步通信和並行處理的章節,作者使用瞭大量的流程圖和時序圖來輔助說明,這些圖示清晰明瞭,有效地避免瞭純文本描述帶來的歧義。我發現,很多我之前通過反復試錯纔勉強理解的概念,通過書中一個精心繪製的圖錶,瞬間就豁然開朗瞭。這種對“可視化學習”潛力的深度挖掘,使得學習麯綫變得平緩,即使是麵對難度較高的多核編程或網絡分發時,也能保持比較高的閱讀效率。對於自學者而言,這種結構化的知識呈現方式,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學習伴侶。

評分

終於把手頭這本關於自動化測試的經典著作啃完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還是挺大的,尤其是在理解一些底層原理和高級應用架構上,可以說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一直覺得LabVIEW這東西,上手容易,但想真正做到精通,做齣穩定、高效、易於維護的係統,沒有一本“內功心法”級彆的書是不行的。這本書恰恰就提供瞭這種深度。比如,在處理大規模數據采集和實時控製的章節裏,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模塊堆砌,而是深入探討瞭數據流編程範式在處理並發和時序問題上的最佳實踐,特彆是關於如何優化內存使用和減少不必要的CPU占用,那些細節的處理,真不是新手教程裏能輕易學到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狀態機設計模式的講解,它不僅清晰地闡述瞭如何用狀態機構建健壯的應用程序框架,還對比瞭不同類型的狀態機(如簡單的事件驅動和更復雜的生産者/消費者模型)在實際項目中的適用場景和性能差異,這對於我過去那種“拼湊式”編程習慣的糾正是非常有益的。讀完後,我立刻嘗試用書中學到的方法重構瞭我正在維護的一個測試程序,性能上的提升立竿見影,尤其是在數據記錄和後續分析的銜接上,流程順暢瞭許多,這可比我自己摸索快瞭不止一年半載。這本書對那些想從“會用”LabVIEW跨越到“精通”LabVIEW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份厚重的禮物。

評分

應該不錯,還沒有看,認真學習

評分

很經典的書,買瞭第一版,現在又買瞭第二版

評分

給公司買的,信任京東的産品

評分

很好!!!!!!!!!!!!!!!!!!!

評分

經典書籍,適閤常備,方便查閱。

評分

買多瞭一本哈哈為比賽加油

評分

收到收到收到

評分

學習中,書質量也不錯,希望堅持學習~

評分

很不錯的書,要好好充電充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