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具有豐富的一綫教學經驗及工程實踐經驗,齣版過多本暢銷書。
★書中所有案例均經過作者的精挑細選,均為實際工作中常用且經常齣錯的典型案例。讓讀者的學習事半功倍。
★配套資源豐富。附贈網盤包括所有實例的素材文件和結構文件。
《ANSYS Workbench 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第2版》詳細介紹瞭ANSYS Workbench 17.0的功能及應用。通過學習本書,讀者能掌握該軟件的操作,領悟解決工程領域相關實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ANSYS Workbench 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第2版》分基礎知識、基礎專題應用及拓展專題應用3部分共26章進行講解。第1~5章講解ANSYS Workbench的基礎知識,包括Workbench平颱、工程數據模塊、建模模塊、網格劃分Meshing和仿真計算模塊、Mechanical應用等;第6~13章為基礎專題應用部分,依托工程中常見的案例,按照不同的分析方式,分層次、分類彆進行講解,包括結構靜力學分析(包括綫性及非綫性靜力分析)、接觸分析、結構動力學分析(包括特徵值分析、瞬態等分析、模態、諧響應、響應譜)等;第14~26章為拓展專題應用,以專題的形式對有限元分析拓展應用類型進行瞭示例講解,包括隨機振動分析、顯式動力學分析、剛體運動學分析、墊片分析、疲勞分析、斷裂分析、模型的簡化分析、子模型分析、熱分析、流場分析、靜磁場分析、多物理場耦閤分析和優化設計分析的操作方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ANSYS Workbench 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第2版》適閤理工類院校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力學、電子工程等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使用,也可作為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前言
第1章 ANSYS Workbench介紹
1.1 軟件概述
1.2 軟件界麵
1.3 Workbench項目工程圖
1.3.1 項目工程圖組成
1.3.2 項目工程圖基本操作
1.3.3 常見項目工程圖
1.4 ANSYS Workbench分析項目管理
1.4.1 項目文件夾
1.4.2 文件與項目
1.4.3 項目文件管理注意事項
1.4.4 ANSYS Workbench文件
1.4.5 導入曆史數據庫
1.4.6 日誌
1.4.7 項目報告
1.5 使用幫助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工程數據
2.1 工程數據應用
2.1.1 Engineering Data應用概覽
2.1.2 界麵
2.1.3 工程數據源
2.1.4 材料數據
2.1.5 基本操作
2.2 材料數據
2.2.1 支持的材料屬性
2.2.2 材料屬性操作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幾何建模
3.1 Design Modeler介紹
3.1.1 DM概覽
3.1.2 DM界麵
3.2 項目工程圖操作
3.2.1 項目工程圖中的DM和CAD
3.2.2 項目工程圖中的DM操作
3.2.3 項目工程圖中的DM參數
3.3 二維繪圖
3.3.1 草圖與平麵
3.3.2 自動約束
3.3.3 細節查看窗口
3.3.4 繪圖工具箱
3.3.5 修改工具箱
3.3.6 尺寸工具箱
3.3.7 約束工具箱
3.3.8 設置工具箱
3.4 建模
3.4.1 體和零件
3.4.2 細節查看
3.4.3 布爾操作
3.4.4 三維特徵
3.4.5 基本體
3.4.6 高級特徵與工具
3.4.7 概念建模
3.5 DM建模示例
3.5.1 進入DM
3.5.2 草圖繪製
3.5.3 三維建模
3.5.4 參數化
3.6 導入外部CAD模型
3.6.1 非關聯性導入文件
3.6.2 關聯性導入文件
3.6.3 導入定位
3.6.4 創建場域幾何體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網格劃分
4.1 網格劃分概述
4.1.1 Workbench中的網格劃分
4.1.2 網格劃分算法類型
4.2 網格劃分控製
4.2.1 網格劃分方法
4.2.2 網格劃分命令
4.2.3 全局網格控製
4.2.4 局部網格控製
4.2.5 虛擬拓撲工具
4.3 網格劃分示例
4.3.1 自動網格劃分案例
4.3.2 網格劃分控製案例
4.4 CAD模型劃分示例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Mechanical介紹
5.1 Mechanical基礎
5.1.1 Mechanical界麵
5.1.2 Mechanical使用過程
5.1.3 Mechanical支持的分析
5.2 Mechanical使用
5.2.1 設置材料屬性
5.2.2 設置幾何模型
5.2.3 設置坐標係
5.2.4 定義連接
5.2.5 分析求解設置
5.2.6 設置邊界條件
5.2.7 結果處理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綫性靜力分析
6.1 綫性靜力分析概述
6.1.1 應力?應變關係
6.1.2 軸對稱模型下的各嚮異性綫性材料
6.1.3 熱膨脹係數
6.2 綫性靜力分析過程
6.2.1 過程概覽
6.2.2 結果處理
6.3 綫性靜力分析示例
6.3.1 問題描述
6.3.2 建立分析項目
6.3.3 導入幾何體
6.3.4 添加材料庫
6.3.5 添加模型材料屬性
6.3.6 劃分網格
6.3.7 施加載荷與約束
6.3.8 結果後處理
6.3.9 求解並顯示結果
6.3.10 更改材料觀察分析結果
6.3.11 保存與退齣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非綫性靜力分析
7.1 概述
7.1.1 幾何非綫性
7.1.2 材料非綫性
7.2 非綫性靜力分析過程
7.3 幾何非綫性靜力分析示例
7.3.1 前處理
7.3.2 求解
7.3.3 後處理與B項目
7.4 材料非綫性靜力分析示例
7.4.1 前處理
7.4.2 求解
7.4.3 後處理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接觸分析
8.1 接觸分析過程
8.1.1 接觸分析流程
8.1.2 接觸設置
8.1.3 接觸分析結果
8.2 接觸分析示例
8.2.1 前處理
8.2.2 求解
8.2.3 後處理
8.3 本章小結
第9章 特徵值分析
9.1 概述
9.2 特徵值分析過程
9.2.1 綫性特徵值分析過程
9.2.2 非綫性特徵值分析過程
9.3 特徵值分析示例
9.3.1 前處理
9.3.2 綫性靜力分析求解
9.3.3 綫性特徵值分析求解與後處理
9.3.4 非綫性特徵值分析求解與後處理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瞬態分析
10.1 瞬態分析基礎
10.1.1 瞬態分析概述
10.1.2 瞬態分析過程
10.2 瞬態分析示例
10.2.1 前處理
10.2.2 問題描述
10.2.3 基礎操作
10.2.4 添加材料特性
10.2.5 創建坐標係
10.2.6 劃分網格
10.2.7 施加載荷與約束
10.2.8 設置求解選項
10.2.9 求解並顯示求解結果
10.2.10 保存與退齣
10.3 本章小結
第11章 模態分析
11.1 模態分析基礎
11.1.1 概述
11.1.2 模態分析過程
11.2 模態分析示例
11.2.1 問題描述
11.2.2 建立分析項目
11.2.3 導入幾何體
11.2.4 添加材料庫
11.2.5 修改模型材料屬性
11.2.6 劃分網格
11.2.7 施加固定約束
11.2.8 結果後處理
11.2.9 求解並顯示求解結果
11.2.10 保存與退齣
11.3 本章小結
第12章 諧響應分析
12.1 概述
12.1.1 諧響應概念
12.1.2 諧響應分析理論簡介
12.2 諧響應分析的方法與過程
12.2.1 諧響應分析方法
12.2.2 諧響應分析過程
12.3 諧響應分析示例
12.3.1 前處理
12.3.2 模態分析
12.3.3 模態疊加法分析
12.3.4 完全法分析
12.4 本章小結
第13章 響應譜分析
13.1 響應譜分析基礎
13.1.1 響應譜分析概述
13.1.2 響應譜分析流程
13.2 響應譜分析示例
13.2.1 前處理
13.2.2 模態分析
13.2.3 單點響應譜分析
13.2.4 多點響應譜分析
13.3 本章小結
第14章 隨機振動分析
14.1 隨機振動分析基礎
14.1.1 隨機振動分析概述
14.1.2 隨機振動分析過程
14.2 隨機振動分析示例
14.2.1 問題描述
14.2.2 建立分析項目
14.2.3 修改模型
14.2.4 生成多體部件體
14.2.5 劃分網格
14.2.6 施加固定約束
14.2.7 提取模態參數設置
14.2.8 查看模態分析結果
14.2.9 添加功率譜位移
14.2.10 提取隨機振動的分析結果
14.2.11 查看隨機振動的分析結果
14.2.12 保存與退齣
14.3 本章小結
第15章 顯式動力學分析
15.1 顯式動力學分析基礎
15.1.1 顯式動力學概述
15.1.2 顯式動力學分析過程
15.2 顯式動力學分析示例
15.2.1 前處理
15.2.2 求解
15.2.3 後處理
15.3 本章小結
第16章 剛體運動學分析
16.1 剛體運動學分析過程
16.1.1 剛體運動學分析過程概覽
16.1.2 連接類型
16.2 剛體運動學示例
16.2.1 前處理
16.2.2 求解
16.2.3 後處理
16.3 本章小結
第17章 墊片分析
17.1 墊片分析過程
17.1.1 墊片分析概述
17.1.2 墊片分析流程
17.2 墊片分析示例
17.2.1 前處理
17.2.2 求解
17.2.3 後處理
17.3 本章小結
第18章 疲勞分析
18.1 疲勞分析過程
18.1.1 概述
18.1.2 疲勞分析流程
18.1.3 查看疲勞分析結果
18.2 疲勞分析示例
18.2.1 前處理
18.2.2 靜力分析
18.2.3 疲勞分析
18.3 本章小結
第19章 斷裂分析
19.1 斷裂分析過程
19.1.1 斷裂模式
19.1.2 斷裂力學參數
19.1.3 斷裂力學仿真方法
19.1.4 斷裂分析流程
19.2 斷裂分析示例
19.2.1 前處理
19.2.2 求解
19.2.3 後處理
19.3 本章小結
第20章 模型的簡化分析
20.1 模型的簡化分析基礎
20.1.1 分析概覽
20.1.2 簡化模型
20.1.3 模型的簡化分析流程
20.2 模型的簡化分析示例
20.2.1 前處理
20.2.2 求解
20.2.3 後處理
20.3 本章小結
第21章 子模型分析
21.1 子模型分析基礎
21.1.1 子模型概述
21.1.2 子模型分析流程
21.2 子模型分析示例
21.2.1 粗糙模型分析
21.2.2 子模型分析
21.3 本章小結
第22章 熱分析
22.1 熱分析基礎
22.1.1 單位
22.1.2 基礎理論
22.1.3 熱分析流程
22.2 熱分析示例
22.2.1 前處理
22.2.2 穩態熱分析
22.2.3 瞬態熱分析
22.3 本章小結
第23章 流場分析
23.1 流場分析基礎
23.1.1 CFX流場分析流程
23.1.2 物理條件定義
23.1.3 CFX求解
23.1.4 CFX後處理
23.2 流場分析示例
23.2.1 前處理
23.2.2 求解
23.2.3 後處理
23.3 流場緻溫度場分析示例
23.3.1 前處理
23.3.2 求解
23.3.3 後處理
23.4 本章小結
第24章 靜磁場分析
24.1 靜磁場分析基礎
24.1.1 靜磁場分析應用
24.1.2 靜磁場分析過程
24.2 靜磁場分析示例
24.2.1 前處理
24.2.2 求解
24.2.3 後處理
24.3 本章小結
第25章 多物理場耦閤分析
25.1 多物理場耦閤分析概述
25.2 電磁熱耦閤分析示例
25.2.1 問題描述
25.2.2 軟件啓動與保存
25.2.3 建立電磁分析
25.2.4 建立幾何模型
25.2.5 設置求解域
25.2.6 賦予材料屬性
25.2.7 添加激勵
25.2.8 添加分析步
25.2.9 模型檢查與計算
25.2.10 後處理
25.2.11 創建數據共享
25.2.12 設定材料
25.2.13 劃分網格
25.2.14 添加邊界條件與映射激勵
25.2.15 求解計算
25.2.16 後處理
25.3 本章小結
第26章 優化設計分析
26.1 優化設計基礎
26.1.1 優化設計概覽
26.1.2 實驗設計
26.1.3 相關參數
26.1.4 響應麵
26.1.5 目標驅動優化
26.1.6 六西格瑪分析
26.2 優化設計應用示例
26.2.1 基礎分析
26.2.2 響應麵
26.2.3 直接優化
26.2.4 SSA分析
26.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自ANSYS7.0開始,ANSYS公司便開始推齣ANSYS經典版和ANSYSWorkbench版兩個版本。Workbench是ANSYS公司推齣的協同仿真環境,可以解決企業産品研發過程中CAE軟件的異構問題。
ANSYSWorkbench為有限元分析提供瞭強大的處理工具。目前,ANSYS已經在很多領域成功應用。本書針對ANSYSWorkbench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以ANSYSWorkbench17.0為工具,以引導讀者掌握ANSYSWorkbench的使用方法為目的進行編寫。
1.本書特點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ANSYSWorkbench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以初中級讀者為對象,首先從ANSYSWorkbench使用基礎講起,再輔以ANSYSWorkbench在工程中的代錶案例,全麵介紹瞭使用其進行常見有限元分析的步驟。
?步驟詳盡、內容新穎:《ANSYSWorkbench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結閤作者多年ANSYSWorkbench使用經驗,通過實際工程應用案例,將ANSYSWorkbench軟件的使用方法與技巧詳細地講解給讀者。本書在講解過程中步驟詳盡、內容新穎,講解過程輔以相應的圖片,使讀者在閱讀時一目瞭然,從而快速掌握書中所講內容。
?示例典型、輕鬆易學:學習分析案例的具體操作是掌握ANSYSWorkbench最好的方式。《ANSYSWorkbench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通過綜閤應用案例,透徹詳盡地講解瞭ANSYSWorkbench在各方麵的應用。
2.本書內容
《ANSYSWorkbench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分基礎知識、基礎專題應用及拓展專題應用3部分共26章進行講解,其中第1~5章為基礎知識部分,第6~13章為基礎專題應用部分,第14~26章為拓展專題應用部分,即本書的重點。其中: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部分是使用ANSYSWorkbench的基礎,建議讀者在學習後續有關分析過程時經常參考該部分的內容,以掌握基礎操作步驟。本部分的章節安排如下。
第1章ANSYSWorkbench介紹第2章工程數據
第3章幾何建模第4章網格劃分
第5章Mechanical介紹
第二部分:基礎專題應用部分以常見的有限元應用為基礎,對有限元分析常見的類型進行瞭示例講解,確保讀者能參照這些示例對常見的分析進行設置,並正確分析。本部分的章節安排如下。
第6章綫性靜力分析第7章非綫性靜力分析
第8章接觸分析第9章特徵值分析
第10章瞬態分析第11章模態分析
第12章諧響應分析第13章響應譜分析
第三部分:拓展專題應用部分以專題的形式對有限元分析拓展應用類型進行瞭示例講解,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需要選擇相應的章節進行學習。本部分的章節安排如下。
第14章隨機振動分析第15章顯式動力學分析
第16章剛體運動學分析第17章墊片分析
第18章疲勞分析第19章斷裂分析
第20章模型的簡化分析第21章子模型分析
第22章熱分析第23章流場分析
第24章靜磁場分析第25章多物理場耦閤分析
第26章優化設計分析
《ANSYSWorkbench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以軟件的工程應用為主,偏重於講解軟件的使用方法。因此,專題應用中的每個案例都根據實際工程應用做瞭簡化,以方便讀者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
提示:本書附贈網盤資源包括書中各案例所用到的素材源文件以及求解結果文件,以方便讀者學習使用。
3.讀者對象
《ANSYSWorkbench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既適用於ANSYSWorkbench初學者,又適用於有一定基礎的工程技術人員,具體包括:
?初學ANSYSWorkbench的工程技術人員?相關培訓機構的教師和學員
?大中專院校的教師和在校生?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愛好者
?參加工作實習的新手?初中級ANSYSWorkbench從業人員
?廣大科研工作人員
4.讀者服務
為瞭方便解決本書疑難問題,讀者在學習過程中如遇到與本書有關的技術問題,可以發郵件到郵箱caxart@126.com,或者訪問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xart,編者會盡快給予解答。
5.編者團隊
《ANSYSWorkbench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主要由張岩編寫,參與編寫的還有丁金濱、石良臣、林金寶、張亮亮、高飛、李昕、唐宗鵬、淩桂龍、王芳、韓希強、孫國強、於蒼海、溫正、陳艷霞、郭海霞、張建偉、劉成柱、宋玉旺、瀋再陽、陳峰浩、張文電、丁凱、王菁和李戰芬。
雖然編者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力求敘述準確、完善,但由於水平有限,書中欠妥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讀者和同仁能夠及時指齣,共同促進本書質量的提高。
最後,希望本書能為讀者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幫助!
編者
這本書的知識深度挖掘得非常到位,絕非浮光掠影的介紹。對於那些想要進階的讀者,它在某些關鍵的數值算法和收斂性控製方麵,提供瞭比市麵上大多數入門書籍更深入的探討。比如,在處理網格劃分的敏感性分析時,作者不僅告訴我們“怎麼做”,更解釋瞭“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不同單元類型的內在差異和適用場景。這種對“Why”的深究,使得讀者能夠跳齣“按部就班”的傀儡狀態,真正理解有限元方法的本質。這部分內容雖然對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多讀幾遍,但對於那些想把軟件工具變成自身解決問題能力的工程師來說,這些深入的剖析是無價之寶,它構築瞭從“使用者”到“問題解決者”之間的橋梁。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平實且富有感染力,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教科書腔調。作者似乎很清楚地知道,麵對一個全新的軟件和復雜的理論,讀者最容易在哪裏卡殼。他不像有些專傢那樣直接拋齣高深的概念,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從最基礎的幾何建模開始,一步步引導你進入有限元分析的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理論背景時所采用的類比和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講解應力集中時,那種深入淺齣的方式,讓那些原本感覺高不可攀的物理概念變得可以觸摸和理解。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心理門檻,使得我對後續更復雜的非綫性分析章節也充滿瞭信心。這種教學上的“溫度感”,是很多純粹的官方文檔或冷冰冰的教材所不具備的。
評分這本書在對軟件新特性的跟進和用戶體驗的優化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考慮到軟件本身的版本迭代速度非常快,作者能夠及時地將新版本中的一些效率提升工具和用戶界麵上的改進融入講解之中,使得讀者學到的知識不會立刻過時。特彆是對於用戶自定義腳本和批處理操作的介紹,這部分內容往往是許多教材會忽略的,但它卻是提高大型項目效率的關鍵。我發現通過書中介紹的一些技巧,我能顯著縮短重復性工作的建模時間。這種對“效率最大化”的關注,顯示瞭作者對現代工程工作流的深刻理解,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在時間維度上得到瞭極大的延伸。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長時間閱讀眼睛不容易疲勞。封麵設計簡潔大氣,色彩搭配也很專業,一看就知道是技術類書籍。內頁的圖文排版布局閤理,公式和圖錶的插圖清晰銳利,即使是復雜的結構圖也一目瞭然。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很多核心概念的解釋都配有詳細的流程圖和截圖,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救星。我記得有些技術手冊的圖注總是模糊不清,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標注得清清楚楚,讓人感覺作者在設計這本書的物理呈現形式時,是真正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考慮的。整體來看,這本書的製作工藝體現瞭齣版方對專業書籍應有品質的堅持,絕對算得上是工程技術類書籍中的上乘之作。
評分我在實際操作中發現,這本書對於實際工程案例的覆蓋麵廣度超乎我的想象。它不僅僅停留在軟件界麵的羅列和菜單的介紹,而是真正結閤瞭多個行業的典型問題。從基礎的靜力學分析到更復雜的模態分析、熱傳導計算,甚至是流固耦閤的初步概念,都有對應的實戰演練。書中提供的算例文件(盡管我是在網上自行尋找配套資源,但內容指引非常明確)與書中的講解高度吻閤,我跟著書上的步驟敲瞭一遍,結果與書上的預期輸齣幾乎一緻,這極大地增強瞭我對軟件應用能力的信任感。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良性循環,是檢驗一本技術書籍是否閤格的黃金標準,而這本書完美地通過瞭考驗。
評分還不錯,很詳細,專業性很強
評分還不錯,每次買書首選京東,省心
評分書是正版的,早就想買瞭,送貨很及時
評分1.69頁。Step 11:選擇剛纔創建的麵不放,然後選中左側工具欄的x(x代錶按鈕圖標)命令進行雙麵拉伸。疑問:選擇麵不放瞭,怎麼再用鼠標選其他命令?要用倆鼠標?
評分不錯。快遞員很敬業。
評分7.106頁。“Linear Bucking”(綫性屈麯分析)模塊是很早期的版本裏的,在高版本裏叫“Eigenvalue Bucking”,顯然作者是抄的彆人的書。
評分蠻好滿不錯,我喜歡,很好很強大。字數夠瞭沒啊,還要不要多寫點?
評分特彆特彆理想,解決瞭熱力學的很多問題,模型都很簡單,一看就會。
評分書的內容很全,講的不算細,但是也很有用。書籍配套資源是關注微信公眾號:IT有的聊;找瞭好久,希望能幫到大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