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东北典型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以中国东北地区三江与松嫩平原典型淡水沼泽湿地保护区为典型案例,综合利用“3S”技术结合遥感信息源与地学辅助信息源,对湿地保护区周边短时期高强度人为干扰下,地表覆盖现状及其历史动态变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分析人为及自然因素干扰下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植被演替的过程。
同时,《中国东北典型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还建立了保护区珍稀水禽繁殖栖息地适宜性因子的遥感信息提取与质量评价的方法体系;对保护区湿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展望。
《中国东北典型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可供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生态、农业开发、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和管理干部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关地理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生态规划、生态保护与环境规划等专业的师生及研究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绪论
1.1 湿地保护区遥感监测的背景
1.2 湿地保护区遥感监测的意义
2 保护区湿地遥感监测的内容与焦点
2.1 湿地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的内容
2.2 湿地遥感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3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湿地景观多源遥感监测
3.1 三江平原保护区的基本特征
3.2 多源数据收集与数据库建立
3.3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湿地景观多源遥感监测
3.4 基于MODIS-NDVI时间序列的湿地监测方法
4 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
4.1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空间分布与功能
4.2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
4.3 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过程及驱动力
4.4 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过程及驱动力
4.5 三江与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对比
5 保护区水禽栖息地生境因子监测与质量评价
5.1 扎龙自然保护区基本特征与数据处理方法
5.2 扎龙自然保护区典型水禽栖息地生境因子监测方法
5.3 扎龙自然保护区典型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6 保护区湿地管理的对策措施
6.1 保护区湿地管理面临的问题
6.2 保护区湿地管理的对策措施
6.3 保护区生态廊道设计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湿地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调蓄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及维持野生动植物种群存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随着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湿地被大面积开垦,湿地面积日益减少,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全球湿地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遭到破坏,湿地保护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及时、准确地获取湿地变化信息是对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地球表面各种时空信息、特别是动态变化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并且为湿地资源的周期性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源。但是,由于湿地遥感影像上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对环境背景的依赖性较大,而且往往存在“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仅仅依靠光谱差异很难显著地提高分类精度。传统的湿地监测方法成本较高、费时、费力而且积水区通常难以接近,探索自动、高效的湿地遥感分类方法是目前湿地景观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东北地区是我国淡水沼泽湿地主要的分布区之一,沼泽面积占全国沼泽面积的1/4,具有景观类型多样、发育典型等特点,备受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面积开发,随着湿地景观结构的改变,湿地功能日益下降。为了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日益稀缺的湿地资源,中国政府建立了扎龙、洪河、三江等自然保护区,这三个自然保护区也被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然而,被农田包围的形似“孤岛”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周边人类活动日益加剧,正面临着自然湿地生境消失和退化的窘境,其作为自然基因库的功能正在逐渐丧失。关于短时期高强度的农业开发是否导致湿地植被的逆向演替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湿地生境的变化对珍稀水禽栖息地的质量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等问题依然存在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3S”技术迅速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景观定量研究的发展和景观结构、格局及动态分析的不断深入。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沼泽湿地时空变化的研究中,可以揭示保护区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而剖析沼泽湿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书以我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与松嫩平原典型淡水沼泽湿地保护区为案例,综合利用“3S”技术结合遥感信息源与地学辅助信息源,对湿地保护区周边短时期高强度人为干扰下,地表覆盖现状及其历史动态变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分析人为及自然因素干扰下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植被演替的过程,并且建立了保护区珍稀水禽栖息地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典型水禽栖息地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价。本书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湿地的遥感监测方法,而且可为地方规划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全书共分6章,包括绪论、保护区湿地遥感监测的内容与焦点、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湿地景观多源遥感监测、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保护区水禽栖息地生境因子监测与质量评价、保护区湿地管理的对策措施。
本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743)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001243)联合资助。感谢前辈、同行、朋友和参与课题的博士生、硕士生的辛勤劳动和工作,全书由那晓东策划、组织和执笔,刘蕾、裴雪原、乔艳雯、李苗、郭殿繁、周海涛、亢红霞、平跃鹏等参与本书部分撰写和制图工作。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再加之湿地遥感监测研究本身正处于发展时期,许多问题尚无定论,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指正与赐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地学的著作和作品,未能一一注明,请有关作者见谅。
中国东北典型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