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或大闸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和多种养殖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我国河蟹生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产量逐年增加,目前年总产量在70万t以上,已成为世界**产蟹大国。同时从蟹苗一直到成蟹的培育,全部采用人工方法,这在世界上也是****的。《中华绒螯蟹生物学》总结了近半个多世纪来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科研成果,启发和推动如何进一步研究,内容涉及分类、地理分布、形态、生殖、发育、生长、行为及营养等各个方面。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分类及其他 1
1.1 在动物界的位置 1
1.2 绒螯蟹属及其种 4
1.3 译名商榷 8
第2章 地理分布 10
2.1 亚洲 11
2.2 欧洲 13
2.3 北美洲 17
第3章 形态21
3.1 外部形态 21
3.2 内部结构 39
第4章 生殖 81
4.1 交配 81
4.2 产卵 84
4.3 抱卵 85
4.4 孵化 88
第5章 发育91
5.1 配子及其发生 91
5.2 受精 110
5.3 胚胎发育 118
5.4 胚后发育 127
第6章 生长142
6.1 蜕皮和生长 142
6.2 幼蟹生长 147
第7章 行为 155
7.1 洄游 155
7.2 运动 162
7.3 栖居 164
7.4 摄食 169
第8章 营养生理 180
8.1 消化与吸收 180
8.2 营养需要 191
主要参考文献 261
后记 291
前言/序言
虾、蟹类甲壳动物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类群,也是世界各国水产增、养殖业的重要对象。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或大闸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50年代初,河蟹处于野生状态,全国总产量仅为1.0万~1.2万t,不成规模。80年代初,随着河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养殖技术的开发、推广等科技进展,我国河蟹生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90年代以来,我国河蟹产量稳定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2012年我国河蟹产量达71.44万t,是1993年1.75万t的40余倍,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已成为世界首个产蟹大国。同时从蟹苗一直到成蟹的培育,全部采用人工方法,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然而,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诸如种质混杂、优质苗种培育、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问题,以及养蟹环境的污染问题等,都极大地限制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迄今国内虽然有数本有关河蟹养殖方面的参考书,但尚没有一本公开出版的河蟹基础生物学的专著。日益扩大和发展的河蟹养殖业,迫切要求我们对河蟹的基础生物学及养殖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整理与研究。由此,我们课题组通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持续系统研究,在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着手编著了《中华绒螯蟹生物学》一书。目的就在于总结半个多世纪来的科研成果,借以启发和推动进一步研究,使我国的养蟹事业及其相关的科研更上一层楼。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河蟹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绒螯蟹属的分类学,地理分布,河蟹的外部系统和内部结构的形态学,亲蟹交配、产卵、抱卵与孵化,配子及其发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蜕皮、生长和寿命,洄游、运动、栖居与摄食,消化与吸收和营养需要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在对生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方面,系统研究了河蟹生殖细胞发育成熟、排卵机制、受精细胞学,以及胚胎发育全过程及其各幼体的形态学特征,查明了主要环境因子对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影响,为其人工繁殖和批量苗种生产的突破奠定了基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系统研究了河蟹的摄食生理、营养需求和营养代谢等相关内容,构建了河蟹的营养学理论框架,直接推动了河蟹人工饲料的研制和应用。以上内容和研究成果都尽可能一一总结到本书中。
本书在写作期间,新的研究和新的文献不断涌现,著者尽可能地将主要相关文献收入书中,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逐步完善。
中华绒螯蟹生物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