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技創新預言聖經
政府和企業研判未來數年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和技術商業化的重要依據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連續17年發布全球科技創新趨勢並預測技術商業化潛力
矽榖億萬富豪 美國總統所追捧的科技浪潮
改變世界的科技事實 值得投資人期待的技術
吳軍、餘晨、曹虎、傑森.龐廷寫序推薦
全球多領域20位行業專傢深度解讀強化學習、基因療法2.0、自動駕駛貨車、量子計算等新科技新産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斯坦福、伯剋利人工智能客座教授 皮埃羅·斯加魯菲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國傢基因庫執行主任 徐迅
馭勢科技CEO、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 吳甘沙
國傢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 張雲泉
深鑒科技創始人兼CEO 姚頌
易寶支付聯閤創始人、總裁 餘晨
科特勒谘詢集團(KMG)中國區總裁 曹虎
科特勒國際精準醫學園科學總監 慈宏亮
阿裏雲研究中心主任 田豐
阿裏雲高級安全專傢 鄔怡
樂視超級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FF&LeFuture;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倪凱
快手前沿技術研究部YLab負責人 鄭文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傢研究室研究員 謝震
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官 茅矛
元碼基因聯閤創始人 田埂
北京金準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孫雋
美國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前大中華區政府關係主管 梁庭堃
矽榖FireEye公司首席數據科學傢 方春生
地平綫機器人技術聯閤創始人&軟件副總裁,算法與工程專傢 楊銘
這些技術是為解決問題而生,將會極大地擴展人類的潛能,也zui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麵貌,值得在未來10年內給予特彆關注。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會公布“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即TR10(TechnologyReview10),並預測其大規模商業化的潛力,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的重大影響。
這些技術代錶瞭當前世界科技的發展前沿和未來發展方嚮,集中反映瞭近年來世界科技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將引領麵嚮未來的研究方嚮。其中許多技術已經走嚮市場,主導著産業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瞭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
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編JasonPontin所說,突破性技術的定義非常簡單,那就是能夠給人們帶來高質量運用科技的解決方案。有些技術是工程師們天纔創意的結晶;而有的則是科學傢們對長期睏擾他們的問題所采取的諸多嘗試的集大成者(比如深度學習)。評選“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的目的不僅僅是嚮人們展示創新成果,同時也是為瞭強調,是人類的聰明纔智促生瞭這些創新技術。
《科技之巔2:<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深度剖析梳理瞭2017年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並邀請全球科技領域專傢深度解讀。這些技術是為解決問題而生,將會極大地擴展人類的潛能,也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麵貌,值得在未來10年內給予特彆關注。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於1899 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刊,是世界上曆史zui悠久,也是影響力很大的技術商業類雜誌。內容覆蓋廣泛,涉及互聯網、通信、計算機技術、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和商務科技幾大領域。
如今,在全球範圍內,每月有超過300萬來自科技和商業領域的專業人士與領袖,通過網站、手機應用、平麵雜誌以及各種活動組成的傳播平颱,分享前沿科技資訊。
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擁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不同語言的9個國際版本,讀者涵蓋147個國傢。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重點關注新興科技及其對商業和社會的巨大影響,為科技人士及商業領袖提供前瞻性的資訊和獨到深入的行業趨勢研究分析。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已經脫離瞭最初的雜誌形態,已經成為以數字科技和綫下活動驅動的全球科技創新社區。
每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都推齣3個榜單,分彆為年度“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年度 “35歲以下革新者”,以及年度“50大創新公司”。
DeepTech深科技是一傢專注於新興科技的內容、文化和服務獨立品牌,同時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中國大陸地區官方閤作方。 2016年4月正式上綫至今,全網訂閱量達100萬,月均流量1200-1500萬,深受文化、科研、科技産業、投資人士的關注。
吳軍|著名學者,投資人,人工智能、語音識彆和互聯網搜索專傢
通過閱讀這本書:首先,我們能瞭解當前世界上的科技成就;第二,通過對這些科技成就進行分類,我們能知道將來選擇研究題目和進行科技創業應該集中在哪些方嚮和哪些領域;第三,我們能瞭解科技與生活的關係。書中有的科技成就比較高深,有的就齣現在我們身邊,這些成就就可以共同預測我們的未來。
餘晨|易寶支付聯閤創始人、總裁
每年入選的項目連綴在一起,就構成瞭近20年科技突破的具象圖景。
曹虎|科特勒谘詢集團(KMG)中國區總裁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技媒體之一,其評選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是每年深科技創新的典型代錶。這個榜單涵蓋瞭未來5年內的科技價值創造趨勢,是企業和投資者不能忽略的內容。
鬍國平|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應該說是集中代錶瞭全球在科技領域新的進展、突破,以及趨勢。這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的重大事件之一。“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的評選,它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在未來5~10年之內,整個科技界在相關技術方麵投入的力度。
傑森·龐廷(Janson Pontin)|《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總編輯兼齣版人
在過去一年對這些技術進行追蹤時,我們深刻認識到,這些技術的影響力將來源於它們是否能解決當前人類麵臨的重大挑戰。我相信,這些技術將重塑我們的行業,也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推薦序一
把握未來的産業動態和科技趨勢 吳軍
推薦序二
深科技的史詩 曹虎
推薦序三
科技盤點,未來的預案 餘晨
推薦序四
技術將重塑我們的行業 傑森·龐廷(Janson Pontin)
推薦序五
全球科技發展的賦能器 田豐
前言
Fire And Footprints 火光與腳印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強化學習
人工智能AlphaGo——強化學習的空前成功
強化學習的發展史
行為心理學綫:從桑代剋的“貓迷箱”到明斯基的“鼠迷宮”
控製論綫:最優控製及動態規劃
強化學習的原理淺談
強化學習的基礎概念
探索未來與利用過去的權衡
強化學習的應用
“實踐齣真知”的機器人
自動駕駛汽車:學會應對復雜的路況
智能工業機器人:機械臂被裝上瞭“大腦”
互聯網營銷及推廣
優化資源配置,降低能耗
強化學習的發展阻力——逃不齣的“維數詛咒”
專傢點評:皮埃羅·斯加魯菲、姚頌、田豐、鄭文
The 360-Degree Selfie 360°自拍
360°全景相機的發展與技術革新
市場應用
寫在最後
專傢點評:田豐
Gene Therapy 2.0 基因療法2.0
“修復控製係統”
麯摺與失敗
技術更新
消除血液中的“奶油”
商業與政策的雙重挑戰
中國的基因療法:起早趕晚
中美環境差異
專傢點評:謝震、茅矛、田埂、孫雋
Hot Solar Cells 太陽能熱光伏電池
光伏電池的故事
無法突破的極限
瞭不起的創新
遠非完美
徹底淘汰化石燃料的可能
專傢點評:梁庭堃
The Cell Atlas 細胞圖譜
單細胞測序技術
專傢點評:徐迅、曹虎、田埂
Self-Driving Trucks自動駕駛貨車
行業領頭人Otto
貨車司機的工資會變少嗎?
安全問題
道德難題
行業競爭
競爭逐漸白熱化
中國的自動駕駛貨車
時機是關鍵
專傢點評:倪凱、吳甘沙、田豐
Paying with Your Face刷臉支付
刷臉與密碼
人臉識彆在中國
刷臉支付即將全麵上綫:機遇與挑戰
人臉識彆與生活
寫在最後
專傢點評:餘晨、田豐、楊銘
Practical Quantum Computers實用型量子計算機
神奇的“量子計算”
量子比特
量子的不可剋隆定理
量子糾纏
傳統計算機的終結者
量子計算的兩大算法
量子計算的另一個挑戰:物理實現
軍事與商業:量子計算的用武之地
量子計算應用的先行者
專傢點評:張雲泉
Reversing Paralysis治愈癱瘓
前景展望與技術挑戰
專傢點評:孫雋、慈宏亮
Botnets of Things僵屍物聯網
僵屍物聯網的過去與現在
物聯網時代的安全隱患
物聯網時代的安全防範及隱私保護
黑客使用僵屍物聯網如何牟利
未來展望
專傢點評:鄔賀銓、方春生、鄔怡
參考文獻
我一直認為,對科技的理解,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是什麼”,更重要的是“為什麼”和“將走嚮何方”。《科技之巔2》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三個層麵的追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擇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本身就具有極強的代錶性,而“深度剖析”則給瞭我一個深入瞭解這些技術的絕佳機會。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技術背後的科學原理,以及它們是如何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從書中看到這些技術在2017年所取得的關鍵性進展,以及它們對於未來社會可能産生的長遠影響。這本書不應該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應該是一種思維的引導,它能幫助我理解科技發展的邏輯,培養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力,讓我能夠以更成熟的心態去擁抱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
評分對於《科技之巔2》這本書,我寄予厚望。我曾多次在各種場閤聽到“顛覆性技術”的說法,但往往隻是泛泛而談,缺乏深入的瞭解。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這份年度榜單,無疑是篩選齣瞭最具有代錶性的技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超越那些流於錶麵的概念,真正理解每一項技術的核心價值和潛在影響。我期待書中能夠解答我的一些疑問,比如,這些技術在2017年究竟發展到瞭哪個階段?它們距離大規模應用還有多遠?又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甚至社會結構帶來哪些深遠的影響?我尤其關注那些可能被低估的、但卻蘊藏著巨大潛力的技術。這本書就像一個“導航儀”,能夠指引我對科技前沿的探索方嚮,讓我不至於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
評分終於入手瞭這本《科技之巔2: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深度剖析》,光是書名就充滿瞭信息量,讓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前沿科技充滿好奇心,但又苦於信息碎片化,難以形成係統性認知的人來說,這本匯集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榜單的深度解析,無疑是一場及時的“知識甘霖”。我尤其期待的是,它不僅僅是羅列那些高大上的技術名詞,而是能真正“深度剖析”,這意味著它會深入到技術的原理、應用場景、發展前景,甚至可能觸及到技術背後的倫理和社會影響。想象一下,那些在新聞裏偶爾閃現的“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詞匯,在這本書裏能得到多維度的解讀,這對我理解當下科技浪潮的脈絡、洞察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嚮,有著非凡的意義。我很想知道,在這2017年,有哪些技術真正稱得上是“突破性”,它們是如何改變世界的,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瞭哪些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解鎖瞭我對未來科技世界的種種想象,也讓我看到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可以達到何種程度。
評分拿到這本《科技之巔2》,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乾貨”滿滿。翻開書頁,那些曾經隻在各種科技峰會、行業報告中零星齣現的技術名詞,在這裏得到瞭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權威性毋庸置疑,它挑選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本身就代錶瞭當年最前沿、最有可能引領未來趨勢的科技方嚮。而“深度剖析”四個字,更是精準地擊中瞭我的需求。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瞭解到,這些技術究竟是怎麼實現的?它們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在現實中,它們又被應用在瞭哪些領域,帶來瞭怎樣的變革?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這些技術可能帶來的挑戰和爭議?比如,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其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基因編輯技術在帶來治愈疾病希望的同時,又可能引發哪些倫理睏境?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更全麵、更客觀的視角,幫助我撥開技術光環下的迷霧,更理性地認識科技的進步。
評分讀完《科技之巔2》的序言,我就被書中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前瞻性的洞察力所吸引。我一直認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一傢非常值得信賴的科技媒體,他們發布的年度榜單,絕對是當年科技界最值得關注的焦點。而這本書,更是將這份榜單進行瞭“深度剖析”,這對於我這樣想要係統性瞭解科技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每一項技術是如何從概念走嚮實際應用,中間經曆瞭哪些麯摺和突破的闡述。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技術,背後一定凝聚瞭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這些技術誕生的“幕後”,瞭解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改變世界的。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在我心中種下一顆“未來已來”的種子,讓我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科技發展的下一個浪潮,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發展。
評分適閤初高中同學開拓眼界。當然很多內容不讀書的成年人也是不知道的。
評分據說寫足85個字,能蹭蹭蹭上去,那就寫吧,一個字都不要漏瞭,為瞭以後能買買買。東西質量個人覺得還是OK的,畢竟已經收下貨瞭,買東西就圖個心態好,評論這種東西瞎翻翻就好瞭,不然一人一想法,就啥都不用買瞭,所以端看個人喜好,我也幫不上忙…不喜勿噴!謝謝謝謝
評分LDAC是索尼研發的一種無綫音頻編碼技術,能夠無綫傳輸高解析度音頻,它首次亮相於2015年的CES消費電子設備大展。當時索尼就錶示LDAC技術比起標準的藍牙編碼、壓縮技術在效率上要高齣三倍之多。它的傳輸碼率能夠達到990kbps,在傳輸高解析音頻內容時,傳輸造成的信息量損失比傳統的藍牙傳輸要少太多太多,而且讓設備能夠通過無綫手段傳輸更多的數據,帶來更棒的音質錶現。
評分每次都喜歡買一大堆書,主要是一起買優惠券多,省錢
評分Withering presents a poem
評分還沒看,618囤的,感覺很值。之前買瞭數學之美,打算看看彆的。
評分非常厚的四本書,塑封膜包裝很好,無破損,書全新無劃痕,拿在手裏很有分量,做活動2-3摺入手,好書值得購入。
評分一次性囤幾十本,夠看幾個暑假瞭,由於櫃子裏麵還有,拍不到,所以就不曬瞭???
評分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