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探索与创新

法律文书探索与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宏俊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文书
  • 法律写作
  • 法律创新
  • 文书探索
  • 法律研究
  • 诉讼文书
  • 证据规则
  • 法律实践
  • 法律文体
  • 法律语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73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324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8
字数:91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法律文书探索与创新》是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14年、2015年法律文书学研讨会成果的结晶,内容涉及“法律文书与司法体制改革” “法律文书公开的基础理论” “法律文书公开的机制与内容” “法律文书说理与文书质量” “法律文书的实证研究”五个专题。本书收录的文章主题突出,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探索,提出新情况、新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法律文书学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内容简介

  探索法律文书学建设、研讨法律文书已经成为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环节。《法律文书探索与创新》是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14年、2015年关于法律文书学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成果汇编,与会作者针对法律文书上网公开以来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文书事实理由部分说理不充分、表述混乱、错字、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以及法律文书上网公开的范围、对民众的意见如何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建议,是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在法律文书学相关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是法律文书学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一些优秀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对司法实践具有引导作用。本书可供关于法律文书学理论及实践问题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马宏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 著有《司法文书写作指南》《法律人的职业行为规则》《民事公证的理论与实务》《律师办案思路与技巧》《体育侵权中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等书。

目录

目 录

2014年会议论文

003 多向度的法律文书学方法论研究 / 赵朝琴
027 民事裁判公开与司法公信力建设 / 肖晗 罗漂
032 形式公开与文意公开
——论我国裁判文书公开的改革思路 / 侯兴宇
040 论裁判文书公开的根据及运行完善 / 石先钰
046 裁判公开与裁判可接受性问题探析 / 卓朝君
055 法律文书公开的依据、功能及实践原则 / 郑雷 徐俊驰
061 判决书及其上网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 薛峰
066 “庄、达、信”
——裁判文书制作的基本追求 / 叶建平
073 论法律文书与司法裁判公正 / 高壮华
084 司法文书修辞的研究方法 / 张陆庆
090 浅析司法文书的言语沿革 / 闫博慧
096 裁判文书互联网公开发布若干问题研究 / 浦晔
100 互联网时代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价值取向及追求目标 / 李琴
106 论检察法律文书公开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机制完善 / 甘泽阳
111 信息化对司法公开影响的实证研究 / 蔡远涛
138 论检察法律文书公开制度的完善 / 闫俊瑛 刘丽娜 温军
147 庭审中心主义与裁判文书动态写作
——以司法公开与司法改革视域下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职业技能为题 / 杨 凯
159 检务公开视阈下未检法律文书的设计与思考 / 鲍俊红
166 检察文书公开的价值定位与实证分析 / 穆彤 李坡山
172 论诉讼档案的公开 / 马宏俊 黄思成 吴琪
181 检务公开视野下终结性法律文书制作
——结合不起诉决定书制作来说 / 李兴友 肖衡
187 司法公开的程序合法化控制
——以庭审公开规则的规范化设计为中心 / 石东洋 刘万里
198 论我国裁判文书公开的检视与完善 / 李巍
206 裁判文书公开上网后如何防范暗箱操作之我见 / 罗书平
212 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研析 / 刘东平 曲海舰
217 浅谈新形势下的检察法律文书公开制度
——兼谈《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试行)》的实施 / 郭赋轩 艾阳
223 论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建议的规范与公开 / 马济林 徐化成
227 论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的落实机制 / 瞿桂东
233 论诉讼档案公开查阅与裁判文书上网发布的衔接 / 颜研生
238 信息化环境下推进司法公开的路径探析 / 付婕
244 司法公开的表征之一: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之优化 / 林轲亮
248 论刑事判决书说理之强化 / 张娟
258 试论裁判说理的现实问题、理性规范与制度目标 / 杨汉平
268 论民事判决制作中的利益衡量 / 陶倩 刘陈皓
275 法律文书的说理之道 / 赵权
283 裁判文书公开与司法公正、公平 / 钟穗青
291 检察刑事法律文书说理机制初探
——以检察机关部分刑事法律文书个性化改革为进路 / 郭彦 朱先琼 杨宁
298 裁判文书说理机制改革 / 张映兰
306 论民事裁判文书说理机制的完善
——以法律推理为基础 / 张文浩
313 司法公开视野下法院裁判文书说理机制改革 / 张东洋 周郴
323 论我国裁判文书说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出路 / 郭思文
330 论我国基层法院民商事裁判文书改革 / 李路
338 司法公开视野下如何制作裁判文书 / 王树全
343 浅议案卷审阅 / 段钢
356 当前检察法律文书制作及使用存在问题浅析 / 吴兴军 刘青
360 从公诉实践谈法律文书公开 / 立克幸义
365 准确表述案情 提高文书质量 / 徐瑶棋
368 浅析刑事指定管辖案件中的法律文书适用 / 孟奇
373 要素式指引 导向式规范
——破产程序中法律文书的应用分析及特定法律文书的创设探索 / 叶建平
380 检察法律文书公开实证分析 / 陈兰 杜淑芳
384 司法公开视域下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 / 王晨
397 完善裁判文书的上网 / 程滔 杨美梅
409 从法律文书公开引出的对法学学生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思考 / 张辉
414 同一判决中对“职权”的双重标准
——孙某被控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受贿罪案判决书评析 / 梁雅丽
419 侦查法治化语境下的公安刑事法律文书制作研究
——以警察刑事执法能力为视角 / 杜洪海
425 关于财产保全和强制措施裁定书主文制作问题研究 / 王建平
433 裁判文书制作心得 / 窦江涛
437 从律师的视角看裁判文书的情与法 / 郝惠珍
444 检察机关起诉文书若干问题探讨 / 文向民

附录
451 “法律文书与司法公开”论坛暨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
综述 / 袁钢 邓维瀚

2015年会议论文

463 法律文书能否讲得更好看?
——法律文书研究的创新探索 / 刘桂明
466 斩断“无形之手”,助力阳光司法 / 钟穗青
472 刑事判决非法证据排除说理的困境与出路 / 奚玮 朱敏敏
481 裁判文书公开背景下的同案不同判问题初探
——从两起申请再审案例角度分析 / 张纲
486 阳光司法必然要求裁判文书的理性公开 / 李兴友 王树全
492 基层法官不堪重负 裁判文书亟待改革 / 费元汉 郭文东
500 立案登记制度下的民事裁判文书主文制作
——兼议“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甄别适用 / 王建平
505 继承 创新 发展
——浅谈律师与法官共建法律共同体 / 黄中梓
513 裁判文书公开的冲突与衡平 / 石先钰 阮小茗
520 浅谈当前法院司法文书上网存在的问题 / 张海雷
523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司法文书公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 肖晗 王亚欢
530 浅谈裁判文书的公开 / 张陆庆
540 从裁判文书公开看司法的公开
——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裁判文书的公开为借鉴 / 程滔
550 我国司法公开的现实问题及完善 / 闫博慧
557 规范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若干问题分析 / 赵朝琴
562 阳光司法语境下的裁判说理机制之完善 / 李琴
568 表意与炼意
——增强法律文书的说理性 / 周恺
572 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应从立法形式上予以确认 / 侯兴宇
582 论阳光司法下刑事裁判文书的说理 / 王清军 孟傲
592 我国刑事判决书说理的强化
——以云南省李昌奎案二审判决书为例分析 / 李冠煜 马圣
598 初探检察法律文书的释法说理 / 全东哲 侯昌男
603 公安机关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研究 / 胡雪松
611 涉诉信访件答复的释法说理制度 / 牛杰
617 公证文书研究成果的实证分析(1991—2014) / 袁钢
635 浅议刑事案件不予立案环节法律文书制作存在的问题 / 段钢
641 信息化背景下裁判文书制作的标准化研究 / 傅剑清
649 刑事裁判日常规则梳理及规范制作的思考
——让判决更有说服力 / 汪海燕
658 刑事判决书制作中的法治思维发展
——从“侦查中心主义”到“审判中心主义”的转变 / 高丽鹏 孙照淳
665 繁简分流与《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制作 / 李晶
671 侦查终结报告写作方法 / 柴涛
678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不起诉文书改革之我见 / 文向民

附录
681 在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 朱孝清
685 完善法律文书建设,促进司法改革
——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15年工作报告 / 马宏俊
691 “阳光司法与法律文书论坛”暨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
综述 / 袁钢 杨凯 沈建铭
探寻社会变迁中的制度基石:《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重塑》 导言: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挑战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无不伴随着对秩序、公正与权利的深刻追求。法律制度作为维护社会结构稳定、规范个体行为的基本框架,其形态与功能从未凝固不化。它们是历史经验的沉淀,也是时代精神的映照。本书《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重塑》旨在超越孤立的法律条文分析,深入探究构成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各项基础性法律制度,如何在一个漫长的时间维度内经历起源、发展、冲突与重塑,并着重分析在全球化、技术革命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这些百年基石正面临的全新挑战与转型的方向。 本书的视角是宏大而兼具精微的。我们不满足于对既有法律概念的机械罗列,而是致力于揭示制度背后的权力结构、文化土壤与经济基础。通过历史的纵深视角,读者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今日我们习以为常的法律原则,实则是在无数次社会冲突、哲学思辨与政治博弈中艰难塑造的产物。 第一部分:法律制度的古典源流与形态确立 本部分首先追溯西方与东方文明中早期法律思想的萌芽。我们将详细考察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过程,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在法律理性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意义。重点探讨了公法与私法分野的早期形态,以及它们如何分别服务于国家权力的组织和个体私权利的保障。 随后,我们将深入分析普通法体系(Common Law)与大陆法系(Civil Law)的结构性差异及其历史成因。普通法的判例法传统如何塑造了司法能动性与法律的灵活性;而大陆法系的法典化趋势又如何追求法律的系统性与可预测性。这种基于不同历史路径形成的法律思维模式,至今仍是国际法律交流与冲突解决中的重要背景。 对于非西方传统,本书将着重阐述东亚儒家文化圈内“礼法结合”的独特制度逻辑,探讨其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法律观念产生的深远影响,并考察其在近代接触西方法律体系时所经历的剧烈张力与适应性调整。 第二部分:近代国家构建与核心制度的定型 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主权国家构建和核心法律制度(如宪法、财产权和契约自由)确立的历史。 宪法主义的兴起与国家权力的限制: 我们将详细剖析启蒙运动对现代宪政思想的塑造,从洛克、孟德斯鸠到更晚近的宪政实践。重点分析三权分立的理论模型如何在实践中被改造,以及基本权利保障机制(如人权宣言、公民权利法案)从纸面承诺走向司法救济的艰难历程。这部分内容将跨越英美、法国等经典宪政国家,考察新兴民族国家的宪法移植与本土化困境。 财产权与市场经济的法律基础: 现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依赖于一套稳定、可预期的私有财产权制度。本书将细致考察工业革命对传统私有观念的冲击,以及法律如何通过合同法、公司法和物权法的系统化,为资本的自由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我们不会忽视土地制度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特殊性与演变。 刑法理念的现代化转型: 从报应主义到功利主义,再到现代的预防与矫正理念,刑法的目标在历史中不断被修正。我们将分析古典刑法学派与实证学派的论战,以及这一转型如何影响到监禁制度、量刑标准以及对新型犯罪的界定。 第三部分:全球化、技术冲击下的法律制度重塑 进入21世纪,法律制度面临的挑战不再仅仅是国内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是超越国界的全球性力量的冲击。 主权边界的消解与国际法体系的张力: 全球化使得传统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法律体系面临挑战。本书将分析国际人权法、国际商事仲裁、以及跨国刑事司法合作如何侵蚀或重塑国家内部的法律权威。重点探讨在主权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下,非国家行为体(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与责任问题。 数字时代的法律前沿: 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对既有的法律领域构成了颠覆性影响。我们着重探讨数据主权、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性、算法的透明度与公平性等前沿议题。这些问题要求传统的知识产权法、隐私权法乃至合同和侵权法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概念更新,以适应“数据即资产”的新现实。 社会公平与法律制度的包容性: 当代社会对“公正”的理解日益多元化,对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群体(如少数族裔、性别少数群体)的法律承认需求日益高涨。本书将分析反歧视立法、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等制度性努力,它们如何试图修正历史遗留的结构性不平等,以及这些努力在不同法律文化中所引发的激烈辩论和实践困境。 结论:法律制度的韧性与未来的定向 本书最后总结,法律制度并非静止的教条,而是适应性极强的社会技术。历史表明,成功的法律体系总是在坚守核心价值(如法治、正义)的同时,展现出惊人的弹性与自我修正能力。面对气候变化、生物技术伦理、以及新的全球治理需求,未来的法律制度构建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历史视野和对现实挑战的敏锐洞察力。我们需要的,是既能尊重历史的沉淀,又不畏惧对既有范式进行彻底重塑的制度创新精神。本书正是为培养这种跨越时空限制的法律思维而撰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承认,我对法律文书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主要接触的是合同、起诉状、判决书这类比较“标准件”的文书。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意识到法律文书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和复杂。当我快速翻阅时,我注意到书中提到了不少关于“叙事性”和“说服力”的章节,这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以往我总觉得法律文书就是把事实和法律条文罗列清楚,然后得出结论,至于“讲故事”或者“打动人”似乎是文学作品的任务。但如果法律文书本身就能有效地运用叙事技巧,将枯燥的法律逻辑融入生动的情节中,将冰冷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人情世故结合起来,那么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必然会截然不同。想象一下,一份充满张力的起诉状,或者一份逻辑严密又兼具人文关怀的判决书,它们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是否也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判断?这本书似乎在试图打破这种界限,让我看到,在严谨的法律框架下,依然有巨大的创意空间,可以提升法律文书的沟通效率和最终的效力。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它和市面上那些枯燥的法律教材肯定不一样。我一直觉得,法律文书的写作,很多时候是一种“匠人精神”的体现,讲究的是精益求精,字斟句酌。但“探索与创新”这四个字,却给我一种更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感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去发现法律文书背后蕴含的更多可能性。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法律语言的重塑”的讨论?比如,如何用更简洁、更易懂、更具现代感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法律概念,同时又不失严谨性?或者,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法律文书的结构优化”的思路,打破固有的章节划分,让文书的逻辑脉络更加清晰,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利用新技术提升法律文书效率和质量”的案例和分析,比如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审阅、校对,或者如何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来呈现复杂的法律信息。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写法律文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如何实践、如何创新的书,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全新的启发。

评分

这本书我确实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但从封面和目录来看,它似乎在尝试一个非常宏大且具有挑战性的议题。我对“探索与创新”这两个词尤其感兴趣,因为法律文书,在我固有的印象里,往往与严谨、规范、甚至有些陈旧的程序性语言联系在一起。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疑问:它将如何“探索”?是对现有法律文书的起源、发展、不同地域的差异进行梳理和分析吗?还是在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带有地方特色或行业特色的文书范本?“创新”这一点更是让我好奇,法律文书的创新空间在哪里?是语言表达的现代化,还是格式结构的优化?抑或是引入了某些新兴技术(比如AI辅助写作、区块链存证等)来改变文书的生成和管理方式?这本书的作者是否会提出一套全新的法律文书写作理论,或者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如何打破常规,写出既符合法律要求又更具效率和说服力的文书?我迫切想知道,它能否给我带来一些打破思维定势的启发,让我看到法律文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条文堆砌,而是可以承载思想、策略甚至艺术的载体。

评分

最近一直在为工作上的文书写作而烦恼,总觉得自己的表达方式过于生硬,不够灵活,有时候甚至词不达意。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解决问题的力量。特别是“探索”和“创新”这两个词,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法律文书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和套用已有的模板,很少有真正的“创新”指导。但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写”,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写”,以及“如何写得更好”。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不同情境下的文书差异化处理”的探讨。毕竟,面对不同的案件事实、不同的当事人、不同的法律目的,同一类型的文书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达方式。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方法论,帮助我们识别出这些关键的差异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文书的结构、语言和论证方式?我希望它能教会我一些“举一反三”的技巧,而不是仅仅教会我几种固定的写法,那样才能真正提升我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复杂文书问题的能力。

评分

坦白说,我接触法律文书的经验不算特别丰富,但偶尔接触到的那些,总给我一种“公式化”、“套路化”的感觉,虽然它们在法律程序上没有问题,但在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最终的说服力上,总觉得可以做得更好。这本书的标题《法律文书探索与创新》,一下就抓住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一本“万能公式”或者“范文大全”,而是能够引导我去思考法律文书的深层逻辑和艺术。比如,它是否会剖析一些经典的、被认为是“范本”的法律文书,从语言的精炼度、逻辑的严密性、叙事的连贯性、说服力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又或者,它是否会探讨一些“非传统”的法律文书形式,例如在一些新兴领域(如数字版权、虚拟财产纠纷)中,如何创新性地设计和撰写文书?我更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让法律文书“活”起来的方法,让它们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能够有力地传达信息,引导判断,甚至影响决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