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的神话》通过对法律信仰论及法律工具论在美国的命运进行历史阐述,从而在根基与源头上反思法律信仰被过度误解的问题。
正如法律信仰论一样,工具主义法律观也不是一种法学理论,而是一种对待法律的态度的统称。自从法律信仰论引入中国,学界就掀起了持续性的研究热潮。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论证法律信仰是一个被过度解读的神话,在我国鼓吹法律信仰论是一种法治浪漫主义,会遮蔽真正的问题所在。为了更彻底地批判法律信仰论,本书另辟蹊径,从源头上考察法律信仰论与法律工具论在美国的历史命运与当代图景,论证法律信仰论早已式微,法律工具论即工具主义法律观已成为当代美国法律文化的主流特征。
引论法律信仰论与法律工具论1
一、 问题的提出2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7
三、 文献综述12
四、 本书的写作思路25
第一章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的源起28
第一节 美国早期的非工具主义法律观30
一、 对普通法的传统性理解30
二、 对普通法的科学性理解36
第二节功能性对待法律态度的出现43
一、 出现的原因44
二、 对工具主义法律观产生的推动55
第三节工具主义法律观在立法领域的产生64
一、 工具性立法的出现与扩张64
二、 立法与司法的争斗68
三、 法官背后的形式主义法律观73
第二章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的早期79
第一节智识来源80
一、 智识来源:古典实用主义哲学80
二、 皮尔士原理与詹姆斯的真理观85
三、 杜威的工具主义思想89
第二节早期法律工具主义者的法律观93
一、 工具而非形式:对形式主义法律观的
批判99
二、 经验而非逻辑:对司法判决真正基础的
揭示105
三、 手段而非目的:对法律功能的定位110
四、 社会福利:对法律目的的强调115
第三节联邦最高法院的工具主义审判观118
一、 联邦最高法院的非工具主义审判观118
二、 联邦最高法院工具主义审判观的
确立121
三、 联邦最高法院工具主义审判观的
影响129
第三章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的衰落与复兴133
第一节工具主义法律观的衰落135
一、 对工具主义法律观的批评135
二、 法律过程学派对形式主义和工具主义
的调和140
第二节工具主义法律观的当代复兴147
一、 法律过程学派的衰微147
二、 法律精英间的破裂151
三、 工具主义法律观的当代复兴157
第四章当代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之理论分析166
一、 法律经济分析168
二、 批判法律研究运动173
三、 法律与社会运动178
四、 法律实用主义182
五、 形式法治理论188
第五章当代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之实践分析194
第一节律师实践中的工具主义法律观196
一、 律师作为实现当事人目标的工具200
二、 律师工具性的操作法律规则203
三、 工具主义法律观何以在律师实践中
践行207
第二节司法实践中的工具主义法律观216
一、 工具主义法律观影响下法官意识形态
的重要性216
二、 围绕联邦法院法官选任的斗争220
三、 围绕州法院法官选任的斗争226
第三节立法与执法实践中的工具主义法
律观234
一、 工具性理论在立法与行政过程中
的运用235
二、 利益群体为掌控法律工具而进行
的斗争241
第四节公益诉讼中的工具主义法律观247
一、 公益诉讼的起源与发展249
二、 以公益为名来追求实现私益 253
第六章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之评价与启示264
第一节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之评价265
一、 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之宣言265
二、 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之评价269
第二节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之启示274
一、 中美工具主义法律观之比较分析274
二、 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之启示277
参考文献284
后记298
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神话”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法律信仰”这个概念本身的好奇。《法律信仰的神话》这个副标题,暗示了作者可能在挑战一些传统观念,或者在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而“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研究”则明确了其学术聚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工具主义法律观是如何在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上展开的。它如何看待法律的起源、目的和功能?在工具主义的视角下,法律的“正当性”来源于何处?是它能够带来的社会效益,还是其内在的逻辑自洽?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严谨的学术论证,来剖析美国法律实践中工具主义倾向的深层原因,以及它对美国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政治格局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那些看似冰冷、功利的法律手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价值和社会选择?我渴望通过阅读,能够对“法律信仰”的构成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认识到这些信仰在现实中是如何被“工具化”的,又在何种程度上构成了我们对法律的真实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光是“法律信仰的神话”这几个字,就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法律与现实之间可能存在的张力,以及人们对法律的期待与它实际运作之间的差异。而“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研究”则进一步锁定了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在法学领域相当有影响力的学派,我一直对它在理论上的精妙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感到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工具主义法律观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它如何塑造了美国法律体系的独特面貌。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探讨这种理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究竟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还是可能带来了新的困境。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我渴望从中获得启发,重新审视我对法律的认知,甚至是我的信仰。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一些过去未曾留意过的视角?它是否能帮我理清一些关于法律的模糊概念,让我对“法律是什么”、“法律应该是什么”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让我看到隐藏在法律条文和司法判决背后的真实逻辑和价值取向。
评分坦白说,我对“工具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复杂的审视态度。在很多时候,它似乎意味着一种冷冰冰的、纯粹的效率至上,而我内心深处却又渴望法律能够承载更多的道义和人文关怀。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主题是“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研究”时,我带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工具主义的法律观究竟是如何在美国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的,它在实践中带来了哪些具体的改变?这种视角下,法律的“价值”是如何被衡量的?是仅仅关注结果的有效性,还是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也能兼顾公平与正义?我尤其好奇,当“法律信仰”被视为一种“神话”来研究时,作者将如何去解构它?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即看似“工具化”的法律,其背后恰恰蕴含着某种深刻的、被隐藏的“信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让我能够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更深刻地理解工具主义法律观的复杂性及其在美国社会中所扮演的真实角色。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文丛”的定位。《明理文丛》这个系列,通常意味着它会有一贯的学术严谨性和思想深度,而《法律信仰的神话: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研究》这个子课题,更是直指一个具有高度争议性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颖的视角来审视美国法律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它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我想知道,美国社会在面对各种社会挑战时,其法律体系是如何通过“工具化”的方式来应对的?这种工具主义的倾向,在多大程度上是主动选择,又在多大程度上是被社会现实所塑造?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探讨,在所谓的“神话”之下,法律工具主义是如何真正发挥作用的,它在司法实践、立法制定乃至社会政策制定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对美国法律文化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认识到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被不断打磨和塑造的实用工具。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喜欢从历史的维度去理解当下的事物,而《明理文丛·法律信仰的神话》这个书名,恰恰就勾起了我对历史进程中法律观念演变的强烈好奇。美国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在工具主义视角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它如何从最初的理想主义萌芽,逐渐走向实用主义的实效主义,再到我们今天所说的工具主义?这中间必然涉及到无数的思想碰撞、理论创新以及社会实践的反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构建一幅清晰的历史画卷,让我看到美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关键节点,理解那些塑造了今天美国法律面貌的重量级人物和经典案例。更重要的是,我想要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所谓的“法律信仰”是如何被建构、被挑战、又被重塑的。这种“神话”的解构过程,对于我们理解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乃至我们自身对法律的理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同时又不失生动的叙述,那将是我非常期待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