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看网友们的留言吧~
好美,夏至的蝉鸣声让人好生怀念
刚给孩子们上完二十四节气的课,惊艳到我了!
美妙的字,立体的画,画中有诗,字里有情。
真是太好了,发朋友圈了让更多人看到!
清清爽爽,好喜欢!
大赞,媲美匠心精神了
太棒了,让人们很容易就能记住二十四节气,面向孩子的生动教材
几分钟就让我感受了一年四季,真是太有才了!
感叹大中国文化的深蕴,感谢作者对此的用心!感恩常在!
这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啊!
……
快来扫一扫,看一看,你会发现,原来,二十四节气可以美成这个样子!你值得拥的一套艺术明信片,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寄上一张,给你爱的人送出你的关怀和祝福吧!
作者的话
初心
2016年国庆节期间,我创作的城市字体设计意外走红网络,无心插柳却有幸让圈内圈外了解到这套作品,同时也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我很感恩。
因为我只是众多设计师中一名小小的代表,一直坚守在前线做一个设计师应该去做的一点小事,却不曾想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同时还能实现它的价值。所以我是幸运的。有好评也有质疑都很正常,包括现在都还有朋友问我,说现在公司项目多了,面对的平台也大了,会不会让我一心只奔钱去,而不会继续做这些没有经济效益的文化创作呢?
其实说实话,我也纠结过,但最后我觉得应该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强求。再说我觉得两者也并不矛盾,我之前不也是在做商业设计的同时,业余时间做些文创,现在也没什么两样,有区别的是现在我可以有更多选择项目的权利,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后面也有着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持。我们一直是创作商业两不误,这样能让我更好的学会规划利用时间。
魅力中国24节气是由我主创,公司团队共同协作耗费无数心血创作的作品,在这一年时间里反反复复的修改了n多遍,现在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但不怕,先发出来,有问题再慢慢完善,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作品,只会有更成熟的作品。
当然可能有人要问我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主题为什么要做24节气,是跟中国24节气成功申遗有关吗,其实不是。这个作品在去年清明就开始创作了,这只是个巧合而已。24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汇集了古人对生活的智慧和结晶,了解24节气知识,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服务百姓生活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节气,中国人当然并不陌生,因为它是融入民族血脉的文化传承,然而这么好的文化精华现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24节气的名称,并能深入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呢?申遗成功后更是需要大家去了解和弘扬它。
尽管以前有关24节气的创作人不少,但这点传播力量远远不够,所以人人都应该从我做起,这套作品就是我以我的方式来解读它,我不求做得高深莫测,只求能兼顾美感识别的同时,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就连小孩子都能很准确的理解和觉得好玩有趣,因为只有对它感兴趣了才会更深入的去了解,与此同时我们还加上动态演绎和音效的结合这样能更加丰富画面感,如果您看了内心会有一丝丝触动,我们将会无比安慰。
我们创作这套作品并没有带任何经济利益,完全是公益的,只是为了做一点设计师应该去做的一点小事,不管现在还是以后,我们都会一如既往的去做传统文化的传播,把更多中国文化精华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解读它,不为别人,只为当初学设计、做传播者的初心,我还是那个设计路上的小学生(石昌鸿),能献自己一点微薄设计力量,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知足了。还是那句话,不忘初心。
魅力中国/24节气设计者
魅力中国/城市字体设计者
石昌鸿
2017.2.28
2016年底,中国“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恰逢此时,曾因中国34个省市字体走红的贵州设计师石昌鸿,以24节气汉字为基础,就24节气特征进行动态创作,寓情于景,融画于字,让中国二十四节气“动”起来。这套作品的创作历时一年的时间,由石昌鸿主创,上行团队共同协作耗费无数心血完成。作品发布后累计点击量过亿。
如今这套诗意的作品做成了明信片,24个节气24张明信片,每一个节气字体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透着清新的中国风,扫二维码即可看24节气动图,聆听大自然的声响……
汉英对照,内附中英文节气介绍,采用美感特种纸印刷,完美还原作品精华,致敬匠心,让世界共享中国之美。
石昌鸿,贵州上行设计合伙人,设计总监,2008年进入设计行业,为众多本土知名企业打造企业形象,同时在国内国际各类专业比赛中荣获各种荣誉100余项,大量作品被业内外的各种知名书籍杂志刊登收藏。因设计魅力中国34个省市字体及24节气字体而被广为人知,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日报、环球时报、新华日报、中国新闻网、腾讯,网易,搜狐,新浪,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报道,自媒体更是转载无数,点击率累计破2亿。
从书名来看,《中国二十四节气(汉英明信片)》似乎在强调一种“瞬间的捕捉”而非“长篇的叙述”。这让我联想到日本的俳句或者一些极简主义的艺术表达。我推测,这本书可能不会用长篇大论去解释每个节气的历史渊源,而是更倾向于用精炼的文字和极具氛围感的视觉元素,去捕捉每个节气到来时,天地间最本质、最打动人心的那个瞬间。比如“清明”时的雨丝,“大暑”时的蝉鸣,或者是“冬至”后第一缕阳光的温度。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不是去“学习”节气,而是去“感受”节气。这种轻量化、碎片化的阅读体验,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在忙碌之余,能迅速地被拉回到自然的脉搏之中。
评分我之前收藏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历法和农耕文化的书籍,但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过于零散,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非常直接,但“汉英”的标注让我对它的目标受众有了更清晰的预判。我猜想,它应该在保证中文叙述的准确性和韵味的同时,也为对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口。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时常需要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生活方式,一本图文并茂、语言流畅的双语读物,无疑能省去很多翻译的麻烦。我非常期待它在处理那些难以用西方概念对译的词汇时,所采用的巧妙处理方式,比如某个特定节气的气候特征或者独有的农事活动,那种翻译的功力,往往能体现出一套出版物的真正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算低,但考虑到它似乎是一套明信片形式的组合,我愿意相信它的内容价值能够匹配这个价格。毕竟,现在市面上很多设计精美的图册,价格也差不多,但如果这本书能够真正把“二十四节气”这个宏大的主题,用一种更具互动性的方式呈现出来,那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阅读本身了。我很好奇,它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视角去解读这些节气?是偏重于物候描写,还是更侧重于人文习俗的记录?如果它能巧妙地将图像、文字和节气背后的气候变化联系起来,那么它就超越了一般的科普读物,变成了一种可以随时取阅、感受时间的载体。这种将知识以“明信片”形式包装的创意,本身就极具话题性,让人忍不住想跟朋友分享某个特定节气的美好瞬间。
评分我对这类涉及自然哲学的书籍总抱有一种特殊的期待,那就是它们是否能提供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视角。这本书既然聚焦于“节气”,这个横跨了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时间刻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二十四个时间点。我更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如果作者能巧妙地在介绍节气物候的同时,穿插一些关于古人如何顺应时节进行生活、劳作、起居的记录,哪怕只是只言片语,都能极大地增强这本书的厚度。我希望能从中读出一种古老的智慧,关于如何与环境和谐共处,如何珍惜每一个季节带来的馈赠。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共鸣,才是决定一本关于传统主题图书能否流传下去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又不失精致的感觉就让人爱不释手。硬壳精装的质感,配合着扉页上精心挑选的字体和留白,处处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尤其是封面那幅留白恰到好处的插画,虽然我还没细看具体内容,但光是看这个设计风格,就让人联想到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美学。我特别喜欢那种封面能让人产生阅读冲动的设计,这本书显然做到了。而且,从包装就能感受到制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这对于一本可能涉及传统节令的图书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需要一种仪式感来承载文化重量。我期待着打开它,看看内页的设计是否能延续这种高级感,希望排版也能像封面一样,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拥挤或刻板。这本书的实体品质,绝对是送礼或自藏的绝佳选择,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格调。
评分特别喜欢,会一直好好保存着。
评分非常好看 并且有创意 很好
评分非常非常精美的明信片,图案以及英文解释都非常的不错!
评分特别喜欢,会一直好好保存着。
评分有点贵
评分纸质不错,配图丰富生动,物美价廉,值得购买?
评分非常好看 并且有创意 很好
评分纸质不错,配图丰富生动,物美价廉,值得购买?
评分特别喜欢,会一直好好保存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