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夏商周三代事略》以夏、商、周三代曆史為研究對象,“正編”著重記述三代重要曆史事件,“支撐材料”著重研究與三代曆法、紀年相關的問題。《夏商周三代事略》力求做到史時與史事結閤,對三代曆史進行完整而係統的把握。
目錄
目錄
序宮長為 i
前言編著者 v
正編 1
夏朝帝王事略 3
商朝帝王事略 45
西周諸王事略 91
支撐材料 153
西周考年 155
談《豳風 七月》的用曆 181
再談屈原的生卒 187
關於虞侯政 206
關於子犯和鍾 210
先秦文獻與月相定點——以《尚書》為例 220
四分術的推演與應用 228
“三證閤一”的研究方法 246
有關正例與變例研究方法的對話 252
從姓氏族譜看古代族邦社會 260
附錄 265
五帝事略 267
參考文獻 292
精彩書摘
《夏商周三代事略》:
夏朝建立後,其統治並不鞏固。夏啓在位期間,發生瞭有扈氏叛亂的“甘之戰”以及王室內部的“武觀之亂”。太康即位後,畋遊無度,最後被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後羿篡奪瞭統治權,史稱“太康失國”。後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後不久,便疏於朝政,沉溺遊獵,而委大權於寒浞。寒浞得勢後,殺後羿而代之,自立為王。後羿、寒浞執掌夏政長達39年之久。後來,帝相之子少康與夏遺臣伯靡聯手,起兵打敗寒浞,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自少康至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八代統治期間,夏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至夏朝第十三個帝王孔甲在位時,“好方鬼神,事淫亂”,引起諸侯叛亂,政治動蕩。夏朝的統治危機逐漸顯現,國勢衰頹。自孔甲至皋、發,到桀四代便遭遇亡國之禍。故《國語周語》曰:“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夏朝末代帝王夏桀在位期間,無德無道,殺關龍逢,絕滅皇圖,壞亂曆紀,殘賊天下,賢人遁逃,淫色慢易,不事祖宗,大肆興兵,對外徵伐。成湯以討伐暴君夏桀為名,發動滅夏戰爭。夏桀兵敗,死於南巢,夏朝宣告滅亡。
夏朝建立後,為瞭鞏固統治者的國傢政權,確保統治階層的利益,並且擴大疆土,而采取瞭一係列的治國方略:立官製,分等級;作《甘誓》,平叛亂;做甲矛,強軍隊;滅內患,伐夷狄;定《禹刑》、設圜丘;製《禹貢》,收賦稅;等等。
夏朝統治者重視發展農業,製作瞭大量以木石為主、兼有部分骨器與蚌器的農具,以滿足農耕活動與提高生産力的需要。《國語周語下》曰:“嘉祉殷富生物”和“養物豐民人”,都是追述夏禹治水,不僅減少洪水泛濫所造成的災害,而且又引水灌溉農田,使夏代的農牧畜業有瞭很大的發展。相傳夏朝時期製定的《夏曆》,也是指導科學發展農牧業的重要舉措。農牧畜業的發展,為鞏固夏王朝的統治奠定瞭重要的物質基礎。
夏朝統治者重視采礦冶煉、手工業和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我國考古專傢學者們在河南偃師縣二裏頭村發掘齣的大量的青銅器、陶器及大麵積宮殿遺址群錶明,夏朝已由石器時代進入瞭青銅時代,並且較好地掌握瞭冶金與鑄造技術。與石器時代相比,青銅時代生産力水平有瞭很大的發展,為農業生産和手工業發展提供瞭有利的條件。《越絕書》所載風鬍子之言,“禹穴之時,以銅為兵”,大抵是可信的。此外,《世本作篇》有“儀狄始作酒醪”“少康作秫酒”等的記載,說明夏朝已經掌握瞭釀酒工藝技術。這些都是當時科學文化水平的見證,是中華民族悠久文明史的見證。
一、夏朝疆域及行政區劃
夏朝處在由部落聯盟的高級形態“古國”到方國的過渡時期,大概沒有像後世統一帝國那樣明確的疆域界限。夏族與其他部落的關係,很大程度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一樣;也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如少康六年,封少子麯烈於鄫地,建鄫國等,故僅能以勢力範圍來錶示其影響力。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它們分布的自然區域,大緻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夏王朝強盛時,統治的疆域大緻西起今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山東、河北三省交界處;北至河北省南部;南接湖北省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其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抵達長江流域。《史記殷本紀》亦載成湯所述“古禹、皋陶久勞於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鄭傑祥先生認為,“這裏所說的四瀆,實際應該是夏王朝四方領土的大緻界綫。值得注意的是這四條大水所圍繞的範圍與上述夏人各姒姓方國的分布的地域基本重閤,也與上述夏代諸王的活動地域基本重閤”,這就再次說明西起華山以東,東達豫東平原,北至濟水以南,南至淮河沿岸,在這東西長約七百韆米,南北寬約六百韆米,麵積約五十萬平方韆米的地域內,應是夏王朝大緻的疆域範圍。
(一)夏朝九州
《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劃分的“九州”分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1)冀州,夾右碣石入於河,三麵距河,是各州貢道必經之處。(今山西全部、河北境內、遼寜西部的部分地區)
(2)兗州,浮於濟、漯,達於河。(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角的部分地區)
(3)青州,浮於汶,達於濟。(今泰山以東之山東半島的部分地區)
(4)徐州,浮於淮、泗,達於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蘇、安徽,以及山東南部的部分地區)
(5)揚州,沿於江、海,達於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蘇、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區)
(6)荊州,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今湖北、湖南衡山以北、江西西北端的部分地區)
(7)豫州,浮於洛,達於河。(今河南大部、湖北北部、陝西東南、山東西南角的部分地區。)
(8)梁州,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今四川大部、陝西西南部、甘肅南端的部分地區)
(9)雍州,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今陝西北部、寜夏全部、甘肅、青海的部分地區)
也有人說,《漢書地理誌序》所雲:“昔在黃帝,方製萬裏,畫野分州。堯遭洪水,懷山襄陵,天下分絕,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製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隻是戰國時期的人對天下區劃的臆測和傳說。他們認為,“夏”作為國傢形態還處於萌芽階段,是由多個部落聯盟形成的鬆散型的臣屬關係的國傢,其核心統治權力輻射一般不齣都邑腹地,京畿之外通過氏族製的封邦建國(即諸侯和方國),以及通婚結盟建立關係。
……
夏商周三代事略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