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案例剖析与操作指引

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案例剖析与操作指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投行小兵 著
图书标签:
  • IPO
  • 财务核查
  • 首次公开募股
  • 审计
  • 会计
  • 公司财务
  • 风险控制
  • 案例分析
  • 实务
  • 内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081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56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76
字数:44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投行小兵继《企业上市解决之道》系列后的全新力作!
◎深度剖析上市公司财务做账、信息披露、监管部门IPO财务监管的实务热点、难点
◎带你透视IPO财务核查的30个细节与关键点!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对各种特定销售模式的会计准则、财务处理、财务监管等进行实务分析,通过解读全新政策规定,多角度剖析上市公司财务做账、信息披露、监管部门IPO财务监管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重视应用细节的提示,旨在为广大拟上市企业家及财务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实务操作指引和全新的解决思路。

作者简介

投行小兵,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目前就职于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著有《企业上市解决之道》(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企业上市解决之道2:案例延伸与对策分析》(法律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上市那些事——与公司上市和上市公司有关》(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企业上市解决之道3:案例提炼与审核关注》(法律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投行十年——我在投行的日子》(法律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新三板挂牌解决之道》(法律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新三板实战操作之道》(法律出版社2017年1月版)

目录

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案例剖析与操作指引
第一章特定销售模式
第一节经销模式
第二节境外销售
第三节销售折让
第四节线上销售
第五节学术推广费
第六节购物卡券
第七节寄售模式
第八节代销模式
第九节转售模式
第十节实物抵账
第二章典型会计处理
第一节第三方回款问题
第二节完工百分比
第三节净额法确认收入
第四节商誉(非同一控制下合并)
第五节会计差错
第六节关联交易
第七节财务报表差异
第八节持股50%合并报表
第九节发出商品
第十节劳务分包
第十一节保理业务
第十二节销售区域集中
第十三节业绩大幅下滑
第十四节股份支付
第十五节异地存货
第三章其他特殊情形
第一节房地产瑕疵
第二节独立董事
第三节刑事案件
第四节媒体报道
第五节商业合理性
后记

精彩书摘

后记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核查是保障投资者根本利益的必要手段
十六年前,几乎不对外题词的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破例”为新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并明确指示将其作为校训。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指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会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
自那以后,上至国务院各部委,下至证券市场的各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税规范管理开始了有史以来空前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上百项政策法规和上万场次的专业培训。但现实情况有些差强人意,弄虚作假现象依然存在,中介机构的公信力似在下降。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6年,共有32家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处罚;2014年至2015年,有8家会计师事务所、7家资产评估机构被证监会发出警示函;2017年有12家会所被中注协约谈;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有137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公开处罚或被交易所公开谴责,65家上市公司以及相关当事人受到交易所处分,47家公司被证监会调查;截至2017年4月20日,证监会已审核151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131家获得通过,17家被否,通过率为86.75%,被否率超过10%,逼近去年全年总数。在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报表注水、财税造假、信息披露不规范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以上种种累发案件,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形象,损害了广大股民和基民的投资信心和根本利益。因此,加强IPO财务核查,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证券市场从业者的诚信水平,已是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
搏实资本在业界作为“研究型的投资机构和实操型的专家团队”而著称,在出版“企业上市解决之道系列”专著过程中,始终不忘初衷,不仅长期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规范问题,更对监管部门的IPO财务核查有深入的研究。本次联合出版《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案例剖析与操作指引》,其目的有三:
其一,期望财税从业人员牢固树立“诚实信用乃安心立命之根本”这一人生理念。“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合规,不做假账”是对《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要求的高度概括,更是财税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其二,期望广大投资者和实业家深刻理解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务核查是保障投资者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务核查力度,对财税不规范的行为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引发了各种不同立场的评论甚至误解。 “不做假账”,这不仅仅是会计行业职业操守的“底线”,也是广大企业家的“底线”,但这条“底线”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已经开始被冲毁。这条“底线”如果得不到恢复,会直接导致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及二级市场的市值生态和规范发展的基石受到威胁。
   其三,期望广大的证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多了解和多掌握一些有关财税规范、财务监管的知识、政策、手段和应用技能。本书分三章30节,重点对上市和非上市企业各种特定销售模式的会计准则、财务处理、财务监管进行分析,理论和案例并重,通过解读全新政策规定,多角度剖析上市公司财务做账、信息披露、监管部门IPO财务监管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重视应用细节的提示,旨在为广大拟上市企业家及财务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实务操作指引和全新的解决思路.
市场交易与公司治理:企业价值重塑与资本运作新范式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与战略机遇,聚焦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及在市场环境变迁中的适应与转型。它并非专注于单一的财务核查流程,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剖析了企业如何通过精密的战略规划、稳健的运营管理和前瞻性的风险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增长。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的底层逻辑与重塑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企业价值评估的核心理论框架,强调了价值创造的内生性与外延性驱动力。它详细阐述了无形资产,如品牌价值、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摒弃了传统仅依赖财务报表指标的评估方式,转而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动态化的价值衡量模型。 战略定位与市场壁垒的构建: 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深度分析行业生命周期、竞争格局(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重点解析了“蓝海战略”的实施路径,以及如何通过建立高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或规模经济来巩固市场地位。 运营效率的极致追求: 深入剖析了精益生产、敏捷管理(Agile Methodology)在不同行业(尤其是高科技和制造业)的应用效果。内容涵盖了供应链的韧性建设、库存管理的优化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流程再造(BPR)来削减非增值活动,从而直接提升资本回报率(ROIC)。 资本结构与融资策略的优化: 本章探讨了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以及混合型工具(如可转债、优先股)的选择时机与成本效益分析。书中提供了详细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模型(WACC),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最优资本结构对企业估值的影响。特别关注了在低利率和高波动性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抗风险的融资防火墙。 第二部分:现代公司治理的演进与实践 公司治理被视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本部分超越了合规性的要求,探讨了如何将治理机制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以实现股东利益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和谐统一。 董事会的效能与专业化: 详述了独立董事在信息获取、决策监督中的关键作用。内容包括董事会规模的合理确定、专业委员会的设置(薪酬、审计、提名),以及如何通过定期的“董事会效能评估”来激发其战略前瞻性。书中提供了如何平衡所有权与经营权冲突的治理机制设计图谱。 激励机制的设计与目标协同: 重点分析了股权激励计划(ESOPs、限制性股票、期权)的设计艺术。书中强调了激励目标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绩效指标(KPIs)紧密挂钩,以避免短期行为诱导。同时,探讨了高管薪酬的外部对标与内部公平性原则的平衡之道。 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Stakeholder Management): 阐述了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浪潮下,企业如何与员工、社区、监管机构建立信任关系。书中提供了量化衡量社会责任投入对企业品牌溢价和风险敞口影响的分析工具。 第三部分:资本运作的战略布局与风险控制 这一部分聚焦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进行重大交易(如并购、分拆、重组)时的决策流程、价值创造潜力分析及关键风险点识别。 并购(M&A)的价值捕获路径: 系统梳理了并购交易的“识别—尽职调查—整合”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同于侧重交易细节的传统著作,本书更侧重于“协同效应”的量化分析(收入协同、成本协同),以及并购后整合(PMI)中文化融合、系统对接的实操难点和解决方案。提供了针对“溢价陷阱”的预警指标。 组织重组与资产剥离的艺术: 探讨了在业务转型期,如何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分拆业务单元来释放沉睡价值。分析了分拆上市(Spin-off)和剥离(Carve-out)在法律结构、税务筹划和市场信息披露方面的复杂考量。 市场波动性下的动态风险管理: 本章关注宏观经济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对企业资本运作的潜在冲击。介绍了情景分析(Scenario Planning)在重大决策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金融工具(如远期合约、互换)来对冲特定市场风险。书中特别强调了信息透明度在维护投资者信心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四部分:新兴趋势与未来治理模式 最后,本书展望了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化和全球化重构对企业治理和价值创造带来的深刻变革。 数据资产化与新型治理挑战: 分析了数据作为核心资产的评估方法,以及围绕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所需要的治理框架更新。探讨了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如何重塑传统管理层级。 全球化视野下的合规与税务优化: 介绍了BEPS(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框架下的国际税务新环境,以及跨国企业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内进行资本配置时,必须遵守的最新监管要求和合规成本的有效管理。 可持续增长与长期主义: 总结了成功企业如何将短期财务目标与长期的社会责任承诺相结合,形成一种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企业哲学。 本书结构严谨,案例丰富,旨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规划师、投资银行家以及资深财务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立足于现代企业管理前沿的战略思维框架和操作指南。它提供的是一把钥匙,用于开启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价值最大化和治理现代化的多重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操作指引”这几个字,我个人是非常看重的。虽然我不是一个直接参与IPO流程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对商业运作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希望能够了解整个过程的“实操性”。这意味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在财务核查的各个阶段,具体的“动作”是什么。例如,财务核查不仅仅是盯着报表上的数字,还包括对公司经营活动、内部控制、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等进行实质性的审查。那么,这些审查的“方法论”是什么?审计师们会采取哪些抽样、访谈、函证等具体手段? 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一些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或模板,哪怕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介绍,也能让我对“如何做”有一个具象化的认知。例如,在进行收入确认核查时,有哪些关键的 audit procedure?在审查关联交易的合规性时,需要关注哪些文件和证据?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图表、流程图,或者列出一些核查清单的示例,那我将会觉得这本书极具参考价值。毕竟,理论再好,落地到实际操作层面,才是真正体现其价值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上手”的书,让我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实际运作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让我印象深刻,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这让我暗自窃喜,感觉内容一定很充实。我一直觉得,对于像IPO财务核查这样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浅尝辄止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能深入了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角色的职责和作用是如何相互配合,又可能存在哪些博弈。比如,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它的管理层、财务团队、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甚至监管机构,他们各自在财务核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的目标是否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相互制衡,又如何共同确保核查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我尤其好奇的是,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IPO造假案例,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在造假行为发生之前,财务核查的链条中是否存在被忽略的环节,或者说,核查的漏洞在哪里?如果书中能够对这些失败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其根本原因,并从中提炼出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践价值。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不仅仅是“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做”,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错”。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学习,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成功的标准,以及防范风险的重要性。

评分

说实话,我对“案例剖析”这个部分是最为期待的。理论性的知识很容易让人感到枯燥和抽象,而生动的案例,则能让复杂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IPO案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能够进行深度挖掘。对于每一个案例,我希望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能够深入分析其背后的财务核查过程。 比如,对于一个成功的IPO案例,我想知道它的财务核查是如何顺利完成的,其关键的财务亮点是什么?在核查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被有效化解?对于一个失败的IPO案例,我想知道导致其失败的具体财务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如何被发现的?在核查过程中,各方是如何应对的?如果能对这些案例中的“问题产生”、“核查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逻辑严谨的剖析,并从中提炼出可推广的经验或教训,那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我期待能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理解IPO财务核查的“游戏规则”和“生存之道”。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书,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毕竟,IPO财务核查这个话题,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迷宫,里面充满了各种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和繁复的流程。我个人在接触到一些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信息时,常常被那些关于公司上市、财务造假、监管审查的讨论弄得云里雾里。很多时候,我只是想了解一家公司为什么能上市,它的财务状况是如何被“审视”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而这本书的标题,恰恰点出了我最关心的问题——“解决之道”,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仿佛有一盏明灯将要照亮我心中的迷雾。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系统化的解释,将IPO财务核查的复杂环节抽丝剥茧,用我这个门外汉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枯燥的条文和规范,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财务核查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那些“红线”在哪里,又为什么会成为“红线”。例如,我特别想知道,当一家公司想要上市时,它的财务报表究竟会经历哪些层层“体检”,哪些数字是审计师们重点关注的,哪些看似微小的瑕疵可能会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如果书中能通过真实的公司IPO案例,展示核查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以及相关各方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那对我来说将是无价的。

评分

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IPO财务核查中,哪些是“灰色地带”,哪些又是绝对的“高压线”。很多时候,大家讨论IPO中的违规行为,往往集中在一些极端案例上,比如伪造财务数据、利益输送等。但现实中,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经营上的挑战,或者在财务处理上存在一些模糊的空间。那么,这些“模糊”和“灰色”的界限在哪里?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是如何界定和处理这些问题的? 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不同类型财务问题的分析,给出清晰的判断标准。比如,在利润操纵和真实经营困难之间,如何做出区分?在正常的财务优化和违规的财务造假之间,界限又在哪里?如果书中能通过一些“情景分析”,展示在不同情况下,核查的重点和审查的尺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那将对我理解监管的逻辑非常有帮助。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不仅仅是要避免犯错,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犯错”的界限,以及如何主动规避潜在的风险。

评分

选了很久,看中这个,书不错,内容丰富,服务好!支持京东!

评分

京东送货很快啊,而且搞活动买的,非常实惠

评分

PE的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

是不同的作者写的不同的文章的集合,有的文章不错

评分

不错 是正版 案例很丰富 书籍很有用 利用晚上睡前时间看

评分

好的,不错的,个人很喜欢。

评分

相信京东,东西很不错,给公司买的

评分

京东物流很快,小哥态度很好!

评分

挺喜欢的一本书,好好学习一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