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张家敏新作;用“心”书写与癌症抗争的身心历程
乳腺癌专家 江泽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徐光炜,中国抗癌协会主任委员、研究员 史安俐 联袂推荐
警醒所有女性,呵护乳房,关爱生命
让在抗击乳腺癌战场上拼搏的姐妹们,不再孤独
呼吁全社会及所有乳腺癌姐妹的亲友,能够给予她们多一点儿了解、多一份鼓励、多一份愛心、多一份抚慰、多一份勇气
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中,每一位乳腺癌康复志愿者均是蘸着泪和血,用“心”书写着自己突患乳腺癌、治疗乳腺癌的“生”与“死”身心历程。她们坚强自信、开朗乐观,她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她们在基本康复后,立即回归社会,积极投身于志愿者行列,回报社会。她们倾情奉献、不辞辛苦,酷暑严寒,风雨无阻,为新患乳腺癌的姐妹们排忧解惑。姐妹们心手相牵,粉红相伴,在抗击乳腺癌的征程中共同成长。
张家敏,乳腺癌康复志愿者、九三学社社员。1994 年 7 月开通 个人热线 , 为乳腺癌姐妹及其家属服务。2007 年 5 月 8 日,创 办开通了“乳腺癌患者援助热线”,为海内外华人 乳腺癌姐妹服务。2012年至今任中国癌症康复阳光艺术团总导演兼艺术总监。2012年,创建“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并任队长。2016 年 12 月 15 日应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之邀,参 加“朗读者”第六期《眼泪》的录制。
本书的故事,正是众多姐妹们多年来切身经验的总结,真情的流露,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过程的艰辛,难能可贵。相信本书的问世,不但有助于众多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庭,且对其他癌症患者及广大妇女也有助益。
——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徐光炜
我和张家敏老师及服务队的乳腺癌康复志愿者相识多年,是很好的知心朋友。家敏老师带着“癌症”的标签,却满面灿烂阳光,雪白的银发彰显着她的高洁与刚毅。
——中国抗癌协会主任委员、研究员 史安俐
相约粉红丝带 / 001
患者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033
为爱? 我要好好活着 / 037
微笑? 面对人生的无常 / 046
心闲天地本来宽 / 058
不平常的岁月 / 069
在学习中成长? 在感恩中前行 / 081
铿锵玫瑰/ 089
感恩那场磨难 / 097
我的重生感悟 / 107
心中充满阳光 / 114
康复之路— — —平静而精彩 / 124
生命的感悟 / 130
对生活的热爱支撑着我走过坎坷 / 135
真实的梦? 精彩的梦 / 142
风雨之后见彩虹 / 151
当我面对苦难的时候 / 157
一路走来 / 165
遭遇转移 / 169
悼念母亲张冀秦 / 174
关爱乳房? 走在乳腺肿瘤防治的路上 / 177
有一个志愿者叫小孩儿 / 191
那个深情的拥抱让我终生难忘 / 197
善待生命? 善待自己 / 201
志愿服务? 让人生更有意义 / 207
后 记/ 211
我识家敏女士有年,多年的交往已从昔日的医患关系演变为有共同理念的挚友。十余年前曾共同与美国的李明瑱教授合编了《关爱乳房》一书,在她的召唤下,该书有多名乳腺癌患者参与,写作体现了医患携手抗癌的理念,其后又共同组建了中国社工协会防治乳腺癌专项公益基金,专事乳腺癌患者的关爱及救助工作。
众所周知,癌症之危害甚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的癌谱也随之而变。昔日,发达国家的常见肿瘤,诸如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均呈急骤上升之势。其中的乳腺癌其发病率或死亡率均居我国女性癌症之首,每年新发病例达27万,且其发病仍以每年3%的增幅递增,尤因妇女乃家庭核心,我国乳腺癌又有异于西方世界,发病较为年轻,并以中年妇女为主从而更受社会的关注。乳腺癌在众多癌症中虽其预后较好,但病期较长在全部癌症康复者中几占三分一,且不乏复发者,以致在社会中形成一特殊的群体。
本人在长期 的抗癌实践中,深谙以人为本之道,广大的乳腺癌患者需要人们的爱护、社会的关注。广大妇女既恐罹患乳腺癌,一旦癌症来袭又乏对应之策,艰苦地完成各种治疗进入康复期后,又虑其复发,惶惶不可终日,极需社会施以援手。家敏女士作为亲历者,能从自身的感受转化为对广大病友的大爱,不但创建了“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身体力行地克服诸多困难,不顾年迈体衰,常年带领广大具有爱心的病友奔走于病房、家庭,向众多的患者送爱心。 这种雪中送炭的高尚行为,现身说法的施以援手,不但解除了初病患者的恐惧、顾虑,更让其感到温暖,改变了无助的心态,增强了抗癌的信心,也达到了医护人员难以做到的初期干预的目的。除“医院探访”外,以家敏女士为首的该志愿者团队还经常组织各种“手工艺小组”、“舞蹈表演队”等活动,将广大乳腺癌康复者组织在一起,互诉衷肠,交流经验,彼此鼓励,共同抗癌,做了大量有助于众多乳腺癌康复者身心健康的工作。
本书的故事,正是众多姊妹们多年来切身经验的总结,真情的流露,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过程的艰辛,难能可贵。相信本书的问世,不但有助于众多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庭,且对其他癌症患者及广大妇女也有助益。
徐光炜
2017年7月31日
这本书的封面就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那柔和的粉色调,带着一种治愈和希望的氛围,仿佛是一位温柔的朋友在轻声低语,传递着“陪伴”的力量。我一直觉得,面对像乳腺癌这样严峻的疾病,除了专业的医疗手段,心灵的支持和情感的慰藉同样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名字《粉红相伴:乳腺癌康复日志》,一下子就点中了我的心坎,让我觉得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有温度、有情感的记录。我曾几何时也关注过一些关于乳腺癌的书籍,但很多都侧重于医学知识的普及,或者仅仅是冰冷的统计数据,读起来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直到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抗争中坚韧前行的女性们,她们的眼神里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她们的手里紧握着希望的火种。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那些可能感到孤单和无助的灵魂。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粉红相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战胜困难、重拾生活的启示,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相伴”的感觉,对于任何一个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过重大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无声却强大的支持。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陪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一种“我懂你”的理解。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些细腻而真挚的文字,它们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透进我的内心,带来一丝丝暖意。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记录这些康复历程时,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那些曾经的恐惧、痛苦、迷茫,以及最终的释然、勇气和新生,都被她用最真实、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来。这种真实的记录,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我仿佛能看到她坐在窗边,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记录下那些难以忘怀的瞬间。那些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在经历人生重大考验时,她如何面对、如何调整、如何成长。这本书让我明白,康复不仅仅是身体的复原,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那些曾经让她彻夜难眠的夜晚,那些让她感到绝望的时刻,都在她的笔下化为了前进的动力。我特别欣赏的是,她并没有回避那些痛苦和挣扎,而是选择坦然面对,并从中汲取力量。这种勇气,正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时所需要的。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战胜困难、拥抱生命的壮丽画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也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让我感到非常巧妙。它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而是根据作者的情感和感悟,将不同的片段有机地组织起来。有时候,她可能会跳跃到过去某个时期的回忆,有时候,她又会向前展望未来。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更加富有层次感。我感觉就像是在拼凑一幅美丽的马赛克画,每一个碎片都有它独特的故事,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却能呈现出一幅完整而感人的画面。这种结构上的创新,也让我看到了作者在写作上的用心和才华。它不仅是一本康复日志,更是一部充满艺术感的心灵随笔。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杂乱无章的经历,只要用心去梳理和感受,也能从中找到规律和美。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新颖和惊喜。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一种更加随性、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将她的康复日志串联起来。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好朋友聊天,她不经意间提起的一些小事,一些感悟,却能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有时候,她可能只是记录了一个下午阳光洒在窗台上的样子,或者是一朵花的悄然绽放,但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中,我却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这种细腻的观察,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中依然充满了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感受。她笔下的语言,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矫揉造作,只有最真诚的情感流露。我能感受到她写作时的轻松和自在,仿佛是在倾诉,而不是在创作。这种自然的风格,让我更加容易融入她的故事,也更容易理解她的感受。它让我觉得,康复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一个不断发现美好、拥抱希望的过程。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坚韧,如此充满韧性。作者在文字中展现出的那种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为之动容。她并没有被疾病打垮,而是选择与之抗争,并在抗争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充满力量的句子,它们就像一颗颗闪耀的钻石,镶嵌在文字的海洋中,时刻提醒着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看到她从最初的震惊、恐惧,到慢慢地接受、适应,再到最终的战胜、重获新生。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她却从未放弃。她的故事,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的力量,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评分读这本书,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在如此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下,依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我发现,她并没有刻意去“寻找”希望,而是通过对生活中点滴美好的敏锐捕捉,让希望自然而然地在她心中生长。她会因为一片落叶的颜色而感动,会因为一声鸟鸣而驻足,会因为一句温暖的话语而心生暖意。这些微小的瞬间,构成了她生命中最坚实的力量。这本书教会了我,原来生活的美好,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她的康复日志,不仅仅是关于战胜疾病,更是关于如何重新认识生活,如何热爱生活。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生命最本真的样子,也看到了一个女性在经历磨难后,所绽放出的独特光彩。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所传递的“陪伴”的力量。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在她的康复过程中,家人、朋友以及那些与她有相似经历的人,给了她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这种“陪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我能够感受到,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时,她的内心会变得多么强大。这本书就像一个虚拟的“粉红相伴”的社区,它将那些正在经历挑战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让她们感受到彼此的力量和温暖。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受害者”,而是以一个积极的、充满力量的角色,去影响和鼓励他人。她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陪伴”,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依靠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结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作者并没有说自己已经完全康复,而是说自己正在继续前行,继续拥抱生活。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和充满力量。因为它告诉我们,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生命也是一个不断前行的旅程。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陪伴你走过一段艰难的旅程后,依然不忘送上鼓励和祝福,让你带着希望,继续勇敢地前行。我喜欢这种不落俗套的结尾,它让我觉得,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时的感动,更是一种长久的影响。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伤痛,而是带着伤痛,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依然能够勇敢前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诗意的浪漫,又不失生活的质朴。作者在描绘自己的康复历程时,常常会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我更容易理解和体会。比如,她可能会将内心的恐惧比作黑暗中的阴影,将希望比作黎明的第一缕阳光。这些比喻,不仅让文字更加富有感染力,也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她的语言又非常贴近生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我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个邻家姐姐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她不会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也不会刻意营造某种氛围,只是用最自然、最朴实的语言,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这种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在经历重大挑战时的内心世界。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粉红相伴:乳腺癌康复日志》对我来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阅读体验。它让我看到了疾病面前的脆弱,也看到了生命中坚韧不拔的力量。作者用她真挚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性在逆境中如何寻找自我,如何重拾希望,如何拥抱生命的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乳腺癌患者看的,它更适合所有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迷茫和无助的人。它会告诉你,你并不孤单,你拥有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的力量,而生活,永远值得你去热爱和珍惜。这本书就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我的心房。我把它推荐给每一个需要力量和勇气的人,相信你们也能在这“粉红相伴”的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和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