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雙色印刷+書課閤一+法考名師+深藍學城+大數據分析,掃碼聽課+專題框架+命題點撥+真題索引+知識詳解。
準確鎖定必考知識完整反映命題趨勢智能掃碼視頻互動
內容簡介
雙色印刷+書課閤一+法考名師+深藍學城+大數據分析,掃碼聽課+專題框架+命題點撥+真題索引+知識詳解。
準確鎖定必考知識,完整反映命題趨勢,輕鬆掃碼視頻互動。
2018國傢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萬國專題講座(共八本)
刑法
民法
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司法製度
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商法經濟法知識産權法
國際法學
理論法學論述題
作者簡介
北京萬國學校,是目前中國法律教育培訓基地,在全國擁有34所直屬學校,纍計培訓學員20餘萬人,幫助8餘萬人通過瞭司法考試,被譽為中國法律界的“黃埔軍校”。萬國追求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創造著行業的標準。萬國的係列課程、師資與圖書已成為行業內的標杆。作為社會辦學的有名品牌,萬國在國內高端法律培訓市場迅速崛起,成為司法考試培訓領域的卓越品牌。
目錄
導論部分
導論——兼論刑法的復習方法 / 6
總則部分
專題一 刑法基礎 / 10
第一節 刑法基礎理論 / 11
第二節 刑法解釋 / 15
專題二 刑法基本原則 / 21
專題三 刑法的適用效力 / 27
專題四 犯罪構成一般理論 / 35
專題五 構成要件符閤性 / 41
第一節 行為主體 / 42
第二節 行為、結果與因果關係 / 47
專題六 行為構成的主觀要素 / 66
第一節 犯罪故意與過失 / 67
第二節 故意犯罪的事實認識錯誤 / 74
專題七 違法性阻卻事由 / 81
第一節 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 / 82
第二節 其他正當行為 / 88
2 專題講座 | 刑法
專題八 責任阻卻事由 / 93
專題九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 102
第一節 故意犯罪停止形態概說 / 103
第二節 犯罪預備 / 107
第三節 犯罪未遂 / 108
第四節 犯罪中止 / 113
專題十 共同犯罪 / 119
第一節 共犯的成立以及分類 / 120
第二節 共犯人的分類及其刑事責任 / 132
第三節 共犯的特殊問題 / 141
專題十一 罪 數 / 148
專題十二 刑罰的種類 / 160
第一節 主 刑 / 161
第二節 附加刑 / 168
專題十三 刑罰的裁量 / 174
第一節 量刑概述 / 175
第二節 量刑情節 / 180
第三節 量刑製度 / 188
專題十四 刑罰的執行 / 196
專題十五 刑罰的消滅 / 203
分則部分
專題十六 刑法分則的一般原理 / 208
專題十七 侵犯財産犯罪概述 / 215
專題十八 侵犯財産犯罪(一)——暴力型財産犯罪 / 219
專題十九 侵犯財産犯罪(二)——竊取型財産犯罪 / 231
專題二十 侵犯財産犯罪(三)——騙取型財産犯罪 / 239
專題二十一 侵犯財産犯罪(四)——侵占型財産犯罪 / 248
專題二十二 侵犯財産犯罪(五)——脅迫型財産犯罪 / 258
專題二十三 侵犯財産犯罪(六)——其他類型財産犯罪 / 265
專題二十四 侵犯人身權利罪(一)——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 / 269
專題二十五 侵犯人身權利罪(二)——侵犯婦女、兒童身心
健康的犯罪 / 278
專題二十六 侵犯人身權利罪(三)——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 / 285
專題二十七 侵犯人身權利罪(四)——侵犯婦女、兒童人身
自由的犯罪 / 294
專題二十八 侵犯人身權利罪(五) / 300
第一節 侵犯名譽、隱私的犯罪 / 301
第二節 拐騙兒童罪 / 303
第三節 遺棄罪 / 304
第四節 其他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犯罪 / 305
專題二十九 貪汙型犯罪 / 313
第一節 貪汙罪 / 314
第二節 挪用公款罪 / 319
第三節 其他貪汙型犯罪 / 324
專題三十 賄賂型犯罪 / 326
第一節 受賄罪 / 327
第二節 其他賄賂型犯罪 / 333
專題三十一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 340
第一節 生産、銷售僞劣商品罪 / 341
第二節 走私罪 / 345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 349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 352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 358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徵管罪 / 365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産權罪 / 368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 370
專題三十二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 378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 380
4 專題講座 | 刑法
第二節 妨害司法罪 / 391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 398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 399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 401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 403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 406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 410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 412
專題三十三 危害公共安全罪 / 417
第一節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18
第二節 破壞公用工具、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21
第三節 實施恐怖、危險活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23
第四節 違反槍支、彈藥管理規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25
第五節 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28
專題三十四 瀆職罪 / 435
專題三十五 侵犯國傢法益的犯罪 / 442
刑法:罪與罰的邊界,正義的天平 刑法,作為國傢法律體係中最核心、最具有強製力的部分,其根本目的在於通過對嚴重危害社會行為的界定與懲罰,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産、人身自由以及國傢和社會的安全。它既是社會運行的基石,也是個人權利的最後一道防綫。從古至今,人類社會從未停止過對“罪”與“罰”的追問與實踐,而刑法正是這些追問與實踐最為集中的體現。 一、 刑法的概念與特徵:何為“罪”?何以“罰”? 刑法並非抽象的道德說教,而是具有鮮明法律特徵的規範。它首先界定瞭哪些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一旦觸犯,將可能麵臨嚴厲的國傢製裁。這些被刑法禁止的行為,我們稱之為犯罪。犯罪的構成,通常需要滿足一係列要素,包括犯罪客體、犯罪主體、犯罪客觀方麵和犯罪主觀方麵。 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但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係。例如,生命權、健康權、財産所有權、國傢安全、社會秩序等。刑法之所以懲罰某種行為,正是因為這種行為侵害瞭這些重要的社會關係。 犯罪主體:是指能夠承擔刑事責任的特定主體。在中國,通常要求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等組織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犯罪客觀方麵:是指犯罪行為在外部世界所錶現齣來的各種特徵,包括犯罪行為本身、危害結果以及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例如,盜竊行為本身、財物損失結果、以及盜竊行為導緻財物損失之間的聯係。 犯罪主觀方麵:是指犯罪主體在心理上對自身行為及其危害結果的態度,主要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 隻有當一個行為同時具備瞭這四個要素,纔能被認定為犯罪。刑法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其極其嚴厲的法律後果,即刑罰。刑罰是對犯罪行為最嚴厲的國傢製裁,其目的在於剝奪或限製犯罪人的某些權利,以實現懲罰、預防和改造的功能。 二、 刑法的基本原則:公正與秩序的平衡 為瞭確保刑法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實施,刑法確立瞭一係列重要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構成瞭刑法體係的靈魂。 罪刑法定原則:這是刑法的基石,其核心在於“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受懲罰,沒有明文規定為罪的刑罰不受適用”。這意味著,任何一種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應受到何種刑罰,都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條文予以規定。這一原則保護瞭公民的自由,防止瞭任意的司法乾預,也體現瞭法律的明確性和可預測性。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即犯罪的嚴重程度與所適用的刑罰之間必須保持相當的比例。法律在量刑時,會充分考量犯罪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等因素,力求做到罰當其罪。這一原則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體現。 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原則:在適用刑法時,無論犯罪人的身份、地位、貧富、性彆、種族等差異,都應受到平等的對待,法律麵前人人平等。這意味著,法律不允許存在特權,也不允許基於歧視而區彆對待。 人權保障原則:盡管刑法具有懲罰的功能,但其最終目的仍然是維護社會秩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追究犯罪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和保障犯罪人的人權,例如無罪推定、非法證據排除、辯護權等。 三、 刑法的淵源與體係:理解刑法的脈絡 刑法的淵源,是指刑法的效力來源。在中國,刑法的淵源主要包括: 憲法:憲法作為國傢的根本大法,為刑法的製定和適用提供瞭基本原則和方嚮,例如關於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 刑法典:這是刑法的最主要和最核心的淵源,集中規定瞭犯罪的定義、刑罰的種類和幅度、以及犯罪構成的一般理論。 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製定的其他法律:例如《刑事訴訟法》等,雖然主要規定程序,但其中也可能包含實體性的刑事法律規定。 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和命令:在特定曆史時期或社會條件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能通過決定和命令來補充或修改刑法的規定。 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解釋,對於理解和適用刑法條文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刑法的體係,則指刑法典的結構。刑法典通常分為總則和分則兩大部分。 刑法總則:規定瞭刑法的基本原則、犯罪構成的一般理論、刑事責任的承擔、刑罰的種類和適用、以及法律適用等普遍性問題。它是理解和適用刑法分則的基礎。 刑法分則:具體規定瞭各種類型的犯罪及其相應的法定刑。分則的規定是刑法總則的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將抽象的犯罪構成理論落實到具體的犯罪行為上。 四、 刑法的基本功能:守護社會,懲戒罪惡 刑法的功能是多方麵的,但其核心在於: 保護功能:這是刑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通過將危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予以製裁,刑法有效保護瞭公民的生命、健康、財産、人身自由以及國傢和社會的安全。 懲罰功能:對犯罪行為進行懲罰,是刑法的直接體現。刑罰的實施,既是對罪犯的報應,也是對社會秩序的維護。 預防功能:刑法通過對犯罪行為的嚴厲懲罰,對潛在的犯罪人形成威懾,從而預防犯罪的發生。這包括一般預防(對社會公眾的警示作用)和特殊預防(對已犯罪人員的改造和矯正,防止其再次犯罪)。 教育功能:刑法的實施過程,尤其是刑事審判,嚮社會公眾揭示瞭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對公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遵守法律,抵製不良誘惑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保障功能:刑法在維護社會秩序的同時,也通過規定犯罪的構成要件,間接的保障瞭公民的閤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 五、 刑法的未來發展:適應時代,迴應挑戰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刑法也麵臨著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例如,網絡犯罪、環境犯罪、金融犯罪等新型犯罪形式的齣現,要求刑法不斷更新和完善。同時,對人權保障的日益重視,也推動著刑法在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等原則的指引下,更加注重個案的公正與人性的關懷。 深入理解刑法,不僅是法律專業人士的職責,也是每一位公民維護自身閤法權益、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知識。它讓我們明辨是非,知曉界限,懂得尊重他人,更懂得如何在一個有序、安全、公正的社會中生活。刑法,是現代文明的晴雨錶,也是正義天平的堅實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