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对韵

诗僧对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能愿 著
图书标签:
  • 诗词
  • 对联
  • 传统文化
  • 文学
  • 文化
  • 艺术
  • 古典诗歌
  • 诗僧
  • 韵律
  • 楹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166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119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8
字数: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儒家在明清时代编撰了许多蒙学经典,声韵方面有两部主要的著作《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全书按韵分篇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文典故等的虚实应对,从而提高语音、词汇、修辞的修为。《诗僧对韵》则主要从佛教的词汇、典故等为着手点,是佛教在传统的音韵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

作者简介

  能愿,福建省福鼎市人,生于1982年,2000年于福建省福鼎市资国寺依止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上贤下志法师出家。先后就读于广东曹溪佛学院、中国佛学院、南京大学哲学宗教系。自2008年始住持浙江苍南东林福寺。

目录

诗僧对韵
上卷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下卷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声律启蒙
上卷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下卷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笠翁对韵
上卷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下卷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精彩书摘

  《诗僧对韵》:
  五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唯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龙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六鱼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干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竞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
《诗僧对韵》:一段跨越时空的禅意与情思 《诗僧对韵》并非一本简单的故事集,它是一场在文字中展开的、关于生命、自然、情感与顿悟的深邃对话。本书以其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和意境深远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感受生命中的悲欢离合,以及最终回归宁静的旅程。 故事的主人公,一位隐居山林的诗僧,他将毕生的智慧与感悟,凝结成一首首精妙绝伦的诗句。这些诗句,既是对世间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他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修行之路,用文字来探寻宇宙人生的真谛。然而,诗僧的内心并非只有超然物外的淡泊,他的诗句中也流淌着凡人的情愫,对过往的眷恋,对故人的思念,对美好的向往。 《诗僧对韵》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以“对韵”的形式展开叙述,仿佛是诗僧在与另一个自己,抑或与某个看不见的倾听者进行一场心灵的交流。每一章节的诗歌,都像是前一章节的回应,又或是对下一章节的引子。这种结构巧妙地模拟了人内心的思绪起伏,也如同禅宗的公案,引人参悟。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被这种层层递进的对话所吸引,忍不住去探寻诗僧内心深处的秘密,去感受他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书中的诗歌,取材广泛,或咏叹高山流水,或描绘落叶归根,或抒发孤寂禅房的清冷,或追忆尘世间的点滴温情。但无论描绘何物,都透着一股超然的禅意。例如,当他描绘“山风吹过,落叶无痕”时,并非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而是借此来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放下执念,顺应自然。而当他笔锋一转,写下“故人遥寄,一纸梅香”时,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对尘世羁绊的眷恋,那是凡心未泯,也是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诗僧对韵》所呈现的“对韵”,不仅仅是文字的对仗,更是心境的碰撞。诗僧在诗中提出问题,又在下一首诗中给出答案;在诗中感叹人生的无常,又在下一首诗中寻求解脱之道。这种“对”与“应”,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也揭示了生命在矛盾与统一中前进的规律。读者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回音壁,倾听着诗僧内心的回响,逐渐领悟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书中对情感的描绘,更是《诗僧对韵》不可或缺的魅力所在。虽然是一位出家人,但诗僧的内心并非一片空白。他对红尘的留恋,对过往的追忆,对故人的思念,都化作了笔下的温情。他写给远方友人的书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友谊的珍视;他回忆起年少时的青梅竹马,那一丝淡淡的愁绪,令人动容。这些情感的流露,让诗僧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他并非要摆脱情感,而是要在情感的历练中,达到更高的觉悟。 《诗僧对韵》并非一味地宣扬苦行,而是将禅意融入生活,将修行看作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诗僧的生活,看似清苦,却充满了情趣。他会因为一朵花的盛开而欣喜,会因为一缕阳光的洒入而感慨。他的禅房,虽然简陋,却因为他的诗句和感悟而充满了智慧的光辉。他用诗歌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也用诗歌来与世界对话。 书中对自然的描绘,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诗僧用他敏锐的眼睛和细腻的心灵,捕捉大自然中最细微的变化。他会描绘秋日落叶的凄美,会描绘冬日寒雪的寂寥,会描绘春日花开的生机,会描绘夏日蝉鸣的喧嚣。然而,他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象,更是借此来阐释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法则。他从一片落叶中看到了生命的终结,也看到了新的生命的孕育。他从一滴雨水中看到了整个宇宙的渺小与宏大。 《诗僧对韵》的文字,如流水般自然,如山泉般清澈。即使是描绘最深邃的哲理,也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落俗套,不显斧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朴实而充满力量的文字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境界,与诗僧一同进行心灵的探索。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值得一提。章节的划分,并非严格的线性叙事,而是更像是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片段,共同拼凑出诗僧的内心世界。读者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开始阅读,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然而,循序渐进地阅读,更能体会到诗僧心境的转变和思想的升华。 《诗僧对韵》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读者内心的渴望与困惑。当读者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或许可以在诗僧的诗句中找到慰藉;当读者对人生感到迷茫时,或许可以在诗僧的感悟中找到方向。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体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总而言之,《诗僧对韵》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修行、关于情感的深刻哲学。它以其独特的“对韵”形式,将禅意与情思巧妙地融合,为读者带来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在喧嚣的尘世中,这本书提供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让人们得以沉淀思绪,反观内心,最终寻得生命的真谛。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红尘,也可以心怀禅意;即使经历悲欢,也终能回归宁静。这便是《诗僧对韵》所要传达的,一种在平凡生活中绽放的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构建出的那种深沉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它不仅仅是关于文学技巧的探讨,更是关于一种人生态度的展现。在那些你来我往的文字交锋背后,我读到的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对世事变迁的深刻体悟。那种对“禅意”与“尘世”之间微妙平衡的拿捏,让人感到既超脱又入世,充满了东方哲学的魅力。它引导我跳出日常琐碎的烦恼,去思考更高层次的和谐与韵律。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慢下来”的契机,去感受文字力量的绵长和持久。它让我想起那些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慰藉的古人,那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字里行间得到了有力的回应。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静观”二字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评分

我一直很头疼那些将传统文化碎片化解读的作品,总觉得它们少了点厚度和贯穿性。而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有着内在的逻辑脉络,层层递进,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些文化因子,巧妙地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拘泥于某一朝代的局限,而是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和演变轨迹。阅读它,就像是沿着一条清晰的河流溯源而上,每经过一个岔口,都能看到其前因后果的清晰指引。这种整体观和历史纵深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让知识的吸收不再是孤立的记忆点,而是一个不断延展和自我完善的知识网络。对于想系统性了解某一文化现象背后复杂关联的读者来说,这种宏大而不失细节的处理方式,无疑是最为理想和令人信服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绝,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古典韵味深深吸引住了。硬壳精装,触感温润,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内页纸张的选材也十分考究,泛着淡淡的米黄色,手感厚实,墨迹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部分,那些细腻的水墨画和工笔画,完美地契合了主题意境,仿佛能让人穿越回那个诗意的时代。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作者和设计者在每一个细节上倾注的心血。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尊重和热爱,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即便是静静地摆在书架上,也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雅致的书卷气。对于喜爱传统书籍质感和精美工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光是欣赏它的外在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文人的交往方式与才情展示,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那个时代风雅生活的窥探欲。它没有直接罗列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巧妙地通过聚焦于“对韵”这种文学形式,展现了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中那种精致入微的审美情趣和高妙的文字游戏。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座雅致的园林之中,耳边不时传来击节赞叹之声。作者对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文人之间如何通过文字切磋来相互砥砺、提升自我的描绘,生动得如同身临其境。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那些看似寻常的日常场景,如何被提炼成富有哲理和诗意的文字对子的记录。这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将口头交流转化为书面艺术的功力,让人由衷地感到佩服。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传统文化中“以文会友”的真谛,远比单纯的诗词赏析来得更加鲜活和立体。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凝练,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简洁却又不失韵味,丝毫没有现代白话文那种拖沓或冗余感。我发现作者在叙事和议论的转换上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总能在恰当的时候插入一些精辟的见解,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深层的文化内涵。相比那些堆砌辞藻的作品,这本书的“少”体现了真正的“多”。它更像是一位饱经世故的长者,用最平和、最克制的语气,向你娓娓道来那些历史沉淀下的智慧。初读时可能会觉得信息密度稍大,需要放慢节奏细细品味,但一旦进入那种语境,便会发现其间暗藏的无穷趣味和张力。这种沉静而有力的叙事方式,极大地考验着读者的耐心和领悟力,但回报却是丰厚的——一种被智慧沉淀洗礼过的通透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