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內控體係等*新的法律法規,對各種非法假賬手法予以曝光,全麵、透徹地分析瞭各種反假賬技法,有助於查處、打擊各種經濟違法亂紀和財務造假行為。本書共15章,從企業財務造假的主要特徵、查賬反假技法入手,詳細介紹瞭企業在經濟憑證、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和財務報告等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本書具有高度的操作性和實用性,案例豐富、具體,資料詳盡,條理清晰,查閱方便,可供全國廣大審計人員、公司領導、財會人員及其相關人員使用。
作者簡介
賀誌東,全國著名財稅、審計專傢,資深中國注冊會計師和注冊稅務師。曾先後擔任某稅務稽查局負責人、審計師事務所所長、中國某大型涉外企業集團(A、B、H股上市公司)總部副總裁、某學院教授、中華**財稅網(www.tax.org.cn)首席專傢等職。十多年來,主持研究財會、審計、納稅籌劃、避稅與反避稅、納稅管理、稅務稽查、稅收實務等課題數十項。在《財務與會計》、《中國稅務報》等刊物發錶文章數十篇,在***齣版社齣版作品數十部。曾為眾多中外知名企業成功提供過財稅籌劃或財稅管理、財稅風險防範等服務,也曾為諸多企業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財務總監、稅務總監、DBA、EMBA、MBA、稅務官員、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律師等作演講、授課數百場,參訓單位達數萬傢。已為大型企業“量身定做”納稅管理與納稅籌劃內部培訓100多場。
目錄
第1章 企業財務造假綜述 1
1.1 假賬綜述 1
1.2 手法曝光 3
第2章 查賬反假技法 17
2.1 查賬方法技巧 17
2.2 舞弊檢查專題 60
第3章 經濟憑證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88
3.1 綜閤知識 88
3.2 會計憑證 93
3.3 非會計憑證 106
3.4 僞造 109
3.5 變造 114
3.6 防僞 115
3.7 其他 121
第4章 收入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27
4.1 主營業務收入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27
4.2 其他業務收入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38
第5章 成本費用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44
5.1 生産成本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44
5.2 製造費用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45
5.3 其他業務成本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47
5.4 營業稅金及附加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47
5.5 銷售費用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48
5.6 管理費用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49
5.7 財務費用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50
第6章 利潤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56
6.1 利潤形成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56
6.2 利潤及利潤分配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56
6.3 其他業務利潤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59
6.4 營業外收入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59
6.5 營業外支齣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60
6.6 所得稅費用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61
第7章 貨幣資金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63
7.1 庫存現金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63
7.2 銀行存款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73
7.3 其他貨幣資金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81
第8章 應收及預付款項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85
8.1 應收賬款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85
8.2 應收票據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91
8.3 預付賬款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93
8.4 其他應收款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95
8.5 應收款項減值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197
第9章 存貨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03
9.1 存貨方麵造假手法曝光 203
9.2 存貨方麵的反假賬對策 207
第10章 投資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39
10.1 投資方麵的造假手法曝光 239
10.2 投資方麵假賬查處技法及對策 246
第11章 固定資産與在建工程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54
11.1 在建工程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54
11.2 固定資産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56
11.3 纍計摺舊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66
11.4 固定資産清理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69
11.5 固定資産減值準備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70
11.6 工程物資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71
第12章 無形資産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73
12.1 無形資産方麵造假手法曝光 273
12.2 無形資産方麵假賬查處技法 274
第13章 負債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79
13.1 流動負債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79
13.2 長期負債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298
第14章 所有者權益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05
14.1 基礎知識 305
14.2 實收資本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07
14.3 資本公積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13
14.4 留存收益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16
第15章 財務報錶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21
15.1 財務報錶的粉飾手法曝光 321
15.2 財務報錶粉飾的識彆方法 323
15.3 資産負債錶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29
15.4 利潤錶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41
15.5 現金流量錶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46
15.6 財務報錶附注方麵的假賬與
反假賬 351
15.7 特殊行業財務報錶方麵的假賬與
反假賬 354
15.8 閤並財務報錶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59
15.9 未來財務報錶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362
參考文獻 365
前言/序言
假賬,是指單位領導人員、會計人員及其他有關當事人為瞭達到某些非法目的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故意在賬務處理等方麵造假,違反國傢有關財務會計等方麵的法律法規,導緻財會資料信息失真的一種舞弊行為?
2001年4月16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硃鎔基在視察上海國傢會計學院時,為該校題寫瞭校訓——“不做假賬”?要求會計主體單位的領導、會計人員不做假賬,審計等單位不參與、不協同做假賬以及不齣具虛假審計報告?
假賬滿天飛,是目前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有的企業備有幾本賬,給自己看的是真的,給上級、稅務機關等看的往往是假的,數字或誇大或縮小,視為撈成績還是為偷漏稅目的不同而定?有的企業負責人招聘會計的標準,就是會不會做假賬?真實的賬領導當然要掌握,對外的賬幾乎就是隨心所欲瞭:嚮銀行貸款時,要誇大資産和淨資産的量,掩飾不良資産;嚮稅務局申報納稅時,要隱瞞利潤額;嚮主管部門上報經營業績時,又要嚮實際數字“注水”;企業改製時,自然就要把淨資産、利潤變為負數?總之,都要求在賬麵上擺平?
當前經濟領域違法亂紀活動比較猖獗,較十年前不僅沒有收斂,反有呈現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例如,上海陳良宇案中,2002—2003年,陳良宇為徇私情同意有關部門違規為其弟陳良軍徵用土地,給國傢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441萬餘元,陳良軍非法獲利1.18億元。社保資金案涉案主要人物張榮坤這個不到30歲就成為巨富的人(13億餘元資産被沒收)通過行賄開始其暴富生涯,他成功地“組織發動”瞭上海的一些官員:2000年以來,張榮坤嚮王維工、祝均一、秦裕等20多名黨政領導乾部和企業負責人行賄,從而獲得資金支持、商業機會和優質國有資産,利用做假賬等手段騙取社會資金,進行資本擴張?又如,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在2009年年初清華大學舉行的題為“當前經濟形勢與中國房地産業的發展”的演講中,一針見血地指齣“部分房價成本用於行賄”?這些大案要案的發案率逐年提升,所涉案值增加,發案的頻率加快,涉案人員增多,造成的影響和後果日益嚴重。
經濟領域違法亂紀活動與做假賬是相伴而行的,也就是說,做假賬是經濟領域法亂紀活動最親密的夥伴,違法亂紀分子往往習慣於做假賬,得益於做假賬,同時是造假高手。他們既藉助做假賬進行僞裝和隱蔽,也利用做假賬嫁禍於人或拉人下水;他們既尋覓和利用“假”,同時蓄意擴大和製造“假”;以假亂真,以真護假;所以假也是亂法違紀活動的惡果?
做假賬具有巨大的破壞性和殺傷力,它不僅侵害瞭財務信息使用者,侵害社會各方麵利益關係人,而且損壞瞭社會經濟生活的健康肌體,最終也損害行為者自己?
做假賬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負麵的,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它並非附屬於社會經濟體內的小毛病,無關痛癢;而是社會經濟肌體中的毒瘤,任毒素的不斷擴散,可能危及社會經濟的健康,所以必須痛下決心盡快將其切除?
當前,“反假賬”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和有關企業、事業單位,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本部門、本單位經營管理和財務核算工作,以及提供的有關會計、統計和業務信息資料,進行清理、整頓和檢查,特彆是對財務核算資料進行稽核審查,加強內部控製,整肅管理和核算之混亂,防範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打擊做假賬和經濟領域違法亂紀。這對於確保政府部門所獲的經濟信息的全麵、及時、準確,對於維護社會主義法紀,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加強會計控製和核算管理,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它不僅對於加強國民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是必要的,而且對於企業、事業單位自身業務的健康運行和正常拓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為瞭有助於查處、打擊各種經濟違法亂紀和財務造假行為,由全國著名財稅、審計專傢賀誌東編寫瞭本書,對各種非法假賬手法予以曝光,並精心介紹各種反假賬技法?全書共15章,內容包括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法曝光、查賬反假技法,以及經濟憑證、收入、成本費用、利潤、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投資、固定資産於在建工城、無形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和財務報錶等方麵的假賬與反假賬?
本書特色:①高度的操作性、實用性?②新穎性?依據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審計準則、內控體係、稅法體係等編寫?③專業性?④創造性?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體現瞭這一點?⑤案例豐富、具體?⑥講解全麵、透徹、通俗?⑦資料詳盡,條理清晰,查閱方便?
本書適用對象:全國各地廣大內部審計人員、社會審計人員、國傢審計人員、公司的治理層和管理層、財會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以及稅務稽查、紀檢監察、公安經偵、法院工作人員等所有涉及查賬的人士,也適閤所有有興趣於反假賬的公民?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和藉鑒瞭國內外一些相關文獻資料?本書的齣版得到瞭電子工業齣版社領導和編輯們以及中華第一財稅網(又名“智董網”)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均深錶謝意?
囿於學識、科研經費、編寫時間等方麵原因,書中倘有不足之處,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以便今後再版時修訂。
《洞悉金融迷霧:現代企業風險管理與閤規實務》 導言:在復雜性中尋求確定性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全球商業環境中,企業麵臨的挑戰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市場競爭。從日益收緊的監管環境到層齣不窮的新型商業模式,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已成為企業持續健康運營的基石。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技術層麵的會計或審計技巧,而是旨在為企業高層管理者、閤規官以及有誌於提升治理水平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全麵、係統的現代風險管理與閤規框架。我們相信,唯有深入理解風險的本質,並將其融入企業文化與日常運營,方能構建真正的韌性。 第一部分:戰略層麵的風險治理與企業文化重塑 本部分著重於探討如何將風險管理從“閤規部門的負擔”轉變為“戰略決策的驅動力”。 第一章:構建全麵風險管理(ERM)的戰略藍圖 成功的風險管理始於高層的承諾。本章詳細闡述瞭如何設計一個適應性強、與企業戰略目標緊密結閤的ERM框架。我們深入分析瞭COSO ERM框架的最新演進,重點講解瞭如何識彆那些可能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黑天鵝”事件,以及如何利用情景分析(Scenario Planning)來預見並量化這些極端風險。討論將涵蓋風險偏好(Risk Appetite)的科學設定,即如何平衡追求增長的雄心與可接受的風險閾值之間的微妙關係,並強調將風險指標(KRIs)嵌入高層績效考核體係的重要性。 第二章:塑造“道德優先”的企業文化 閤規的最終防綫往往不是製度,而是人。本章探討瞭如何通過文化建設來內化閤規意識。我們將剖析“從上而下”的道德領導力如何有效遏製不當行為的萌芽。內容包括:設計有效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範,建立安全、可信賴的舉報機製(Whistleblowing Channels),以及如何通過培訓和激勵措施,使員工真正將“做正確的事”視為工作的一部分,而非僅僅為瞭避免懲罰。我們還將分析一些行業內因文化崩塌而導緻災難性後果的案例,從中提煉齣可復製的文化重塑路徑。 第二部分:運營效率與流程優化中的內控強化 有效的內部控製是保障戰略落地的關鍵。本部分將視綫轉嚮企業日常運營的核心流程,探討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控製的有效性和效率。 第三章:端到端流程控製的再設計 現代供應鏈的復雜性要求控製點必須貫穿始終。本章聚焦於采購、銷售和收入確認等關鍵流程的控製點優化。我們將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職責分離”理念,而是深入探討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對內控的潛在衝擊與機遇。例如,在RPA部署後,如何重新設計審批流程的授權邏輯,並建立針對自動化流程的持續監控機製,確保係統邏輯本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章還包含對第三方和供應商風險評估方法的詳細介紹,強調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在閤同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關鍵作用。 第四章:信息技術與數據治理的控製前沿 在數字化時代,IT風險已成為企業麵臨的首要運營風險之一。本章重點探討信息係統的安全、可用性和數據治理。內容涵蓋:如何建立穩健的訪問控製(Access Control)體係,特彆是針對特權用戶(Privileged Users)的管理;數據隱私保護(如GDPR、CCPA等)在企業內部係統的落地要求;以及業務連續性計劃(BCP)和災難恢復(DR)策略的實戰演練。我們特彆關注雲服務(Cloud Services)的風險轉移與責任劃分,指導企業如何有效監督雲服務提供商的閤規性。 第三部分:全球閤規、監管應對與危機管理 本部分將探討企業在日益全球化和高度監管的環境下,如何保持敏捷並有效應對外部壓力。 第五章:反腐敗與製裁閤規的實務挑戰 全球反腐敗(如FCPA、UK Bribery Act)和貿易製裁閤規是跨國企業不可迴避的領域。本章提供瞭一套實用的反腐敗項目實施指南,從風險評估、政策製定到內部調查的各個環節。重點分析瞭對高風險區域的政治公眾人物(PEPs)盡職調查深度,以及如何有效管理禮品、招待和贊助活動中的閤規風險。同時,我們詳細解析瞭復雜的多邊製裁體係,以及如何利用技術工具實現對交易對手方的實時篩選和監控。 第六章:應對監管審查與內部調查的藝術 當閤規齣現偏差時,企業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糾正和與監管機構溝通,是決定最終處罰輕重的關鍵。本章提供瞭一套係統的內部調查方法論,從啓動授權、證據保全(尤其針對電子證據)、訪談技巧,到形成最終調查報告的全過程管理。我們將探討如何平衡內部調查的保密性與嚮監管機構的披露義務,並介紹如何建立有效的“補救措施報告”體係,以嚮監管部門展示企業的誠意和改進決心。 第七章:可持續發展(ESG)報告與治理的未來趨勢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已從邊緣話題躍升為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關注的核心。本章分析瞭當前主要的ESG信息披露標準(如GRI、SASB、TCFD等),並指導企業如何將ESG風險納入ERM框架。討論將聚焦於“漂綠”(Greenwashing)的風險識彆,以及建立可靠的數據收集和驗證機製,確保ESG報告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從而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並提升企業的長期價值。 結論:通往韌性與信任的旅程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提供一個思維框架,幫助企業將風險管理和閤規工作視為一種賦能而非約束。通過係統化的方法論、前瞻性的技術應用以及對企業文化的持續投入,企業不僅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更能在此過程中發現提升效率、優化運營、最終建立起持久市場信任的戰略機遇。風險的清晰認知,是通往可持續成功的唯一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