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到底有多少误区?来,咱们掰着指头数一数:
正黄旗一定是皇族?NO!旗籍在上三旗的皇族可少可少了。
皇族=王爷贝勒?NO!有爵位的宗室可谓“百里挑一”。
皇阿玛、哀家、本宫?NO!这些叫法都不见记载。
宫女和太监搞对食?NO!在清代这是不可以的。
令妃戴着大拉翅?NO!大拉翅要到清末才有。
姓XXX的都是一家子?NO!黄磊和黄渤是一家吗?
门匾上写着“XX府”?NO!这种习惯到民国才有。
庶女嫁得差?NO!嫡庶(子女)婚嫁基本没差别。
小妾斗正室?NO!这……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贵族重养生,爱吃素?NO!(除了斋戒)吃素才跌份呢。
……
——手指头不够用了咋办?看书!这是一本上至皇亲下至旗丁·衣食住用行·清代生活全攻略
清朝到底是个什么样?
作为离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可谓是人们熟悉的朝代——果真如此吗?泛滥的网络清穿文、屏幕上层出不穷的清宫剧,它们所打造出来的清朝概念,真的符合历史真相吗?
且看本书为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清代人的生活。本书以清代中期社会生活形态为核心(兼及初期和晚期的变化),以首都北京城为代表,以宫廷宗室、中上层贵族、世家生活情态为主要介绍对象,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看户籍、怎么说话、怎么称呼别人、怎么吃喝玩乐、怎么买房、怎么招工、穿什么衣服、出行坐什么;宫里什么样,世家怎么样,怎么选秀怎么出嫁怎么长守家宅……尤其专注于扫除一直以来民间想象中的概念误区,从史料出发,以极尽可能的严谨态度,用轻松活跃的语言,从时尚新鲜的角度,还原一个没有还珠格格也没有甄嬛,和珅并不胖四爷也没那么多情的真.清朝。
赶紧看吧,不然真穿了怎么办?!
橘玄雅
满族。以清史和满学为研究对象的自由学者。曾任北京索伦珠满语班语法讲师,并于2014年在《紫禁城》杂志撰写《读档笔记》专栏与《满文的过去与满文书法》特稿。
前言/1
壹.背景常识
清代的北京城是这个样子滴
—— 清代的北京城/2
请拿出您的身份证
—— 清代的民族与户籍/10
首都生活的必备语言,普通话,或某少数民族语言
—— 关于清代语言/15
我到底应该管他叫什么!
—— 关于清代称谓/24
贰.生活基础
钱钱钱!!!买买买!!!
—— 货币与商业/32
租房还是买房?买大房还是买小房?四合院到底怎么住?请来房屋
中介!
—— 住宅/44
轿子、车与马的抉择,这是一个问题
—— 交通工具/55
您在生活中是否需要帮手?您是否想要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
活?人牙子欢迎您!
—— 奴仆与雇工/61
叁.八旗子弟
关于八旗和旗人的那些名词儿
——八旗与旗人/70
不要问我到底姓什么,请深情地唤我名字的首字吧!
——关于旗人的姓和名/80
铁杆庄稼,提笼架鸟,“理想的旗下大爷生活”?不,八旗兵丁甚
苦哇!
—— 当个普通的八旗旗人/88
正黄旗的皇族?王爷贝勒满街跑?有真正“铁杆庄稼”的皇族
——当个皇族/97
肆.后宫生活
条条大路通罗马
——后宫的等级与来源/108
最常见的一条入宫道路
——外八旗选秀/117
逃不出去的牢笼
——后宫的生活/126
宫女生活不快乐
——宫女选秀与生活/134
关于一些书籍的问题/143
伍.服饰
如何才能穿对衣服
——服饰基础知识/148
朝服的冠与袍
——最复杂的朝服 上/154
朝服的褂与配饰
——最复杂的朝服 下/169
喜庆的服饰
—— 吉服篇/185
既有官方属性又有生活属性的服制
—— 常服与行服/199
日常的服饰其实挺简单
—— 便服/214
“凤冠霞帔”的汉装和服饰的其他知识
—— 汉装与其他知识/224
题目/231
题目答案/235
关于本章服饰部分/237
陆.婚姻家庭
满汉到底可否通婚?贵族男女几岁适婚?父母之命?门当户对?婚
姻的前提究竟是什么
—— 婚前须知 上/240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继妻歧视?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 婚前须知 下/248
两定一礼、轿袄钿子,风光的排场与官气的严肃
—— 满式婚礼 上/258
两定一礼、轿袄钿子,风光的排场与官气的严肃
—— 满式婚礼 下/264
三书六礼、凤冠霞帔,详尽的礼仪和各种吉庆的喻意
—— 汉式婚礼/272
本府不需要计较绿豆汤钱的当家主妇
—— 主妇的生活 上/278
那妾室身份的金字塔与幻想中的宅斗
—— 主妇的生活 下/284
柒.饮食文化
清代人应该如何吃饭
——清代的饮食习惯/292
钟鸣鼎食,排场十足,清代宫廷与贵族的餐桌
——清代贵族的饮食/298
吃吃吃,永恒不变的话题,满汉全席快上来啊!
——席面与特色菜品/306
饮食之余的消遣,抽烟喝酒与吃茶
——烟酒茶/315
后记/323
逃不出去的牢笼
—— 后宫的生活
“历尽苦难”的您,无论是被选为皇后还是被选为其他主位,总之终于成为后宫的一员,可以开始您的后宫生活了。
作为一位后宫的成员,您将会有以下的物质待遇。
1. 自己的位分。
位分就是您自己的后宫等级。无论是皇后还是贵人,总之您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位分。随着您在后宫表现的情况,位分也会随之增高或降低。一般来讲,提高位分的最佳方式是为皇帝生育子女,特别是如果您生育的儿子继承了皇位,那真是一步登天。另外,在重大节庆,比如说帝后过整寿的时候,作为特恩增高位分,也是清后期的常见情况。当然,有升也有降,万一做错了什么事,您的位分也是说降就降,就算降到最后一级也是有可能的。
2. 自己的住所。
无论您是什么位分,您都能获得自己的住所,只不过位分高的后宫住所更大更好,位分低的就差一点。清代给当朝皇帝后宫居住的区域,是故宫中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东西十二宫娘娘”,而很多清代帝王的后宫都是超过十二位的,这就需要通过位分来区分。清代官方制度规定,嫔一级以上的后宫才能独居一宫,嫔以下等级的后宫只能随高等后宫住在某一宫的厢房1 等处。虽然在执行上有一些出入或特例,不过基本上还是依照这个规定来进行的。
3. 自己的份例。
既然是要在宫廷中生活,各方面的物品自然都需要。从最直接的金银、布匹、毛皮,到每天的肉类、菜蔬、米面,乃至于鸡蛋、豆腐等副食品,还有炭、蜡、油、茶等,您生活中需要的一切,宫廷都会供给您。不过根据位分的不同,所获得的生活用品数量也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就算是最低定额的生活用品,也远超过宫外的小康人家。
4. 自己的一套仆役。
您既然是作为后宫被选入宫中,即是“主子”的身份,宫廷会配给您相应的奴仆。宫中的奴仆主要即是太监和宫女,其数量同样是根据位分的不同有所区分。比如说清代规定,皇后手下的宫女有十名,妃、嫔有六名,而贵人只有四名,等等,虽然在执行上和这个数字略有出入,但是位分越低奴仆越少这一点是肯定的。
有了这些相当不错的物质待遇,您就来好好体验一下后宫的生活吧。清代后宫的生活大致由两种日子组成,第一类是特殊日子,比如说庆典啊,过节啊,祭祀啊,您手下的仆人都会事先通知您应该做的准备,并且还会时不时地提醒您,一般来讲不至于犯错,但是这种特殊日子通常都会比较乏味,利益性质特别强,经常是在十分辛苦的行礼活动之后,以十分礼节性的宴席作为结束。另一类则是普通日子,也就是所谓“后宫的日常”,让我们来体验一把吧。
清晨,您手下的宫女太监叫您起床。您可别想赖床,除非您生了病,一般情况下作息时间都是固定的哦1。起来之后,手下宫女太监等先来请安,之后伺候您梳妆打扮一番,喝一点茶,吃一点点心、甜品,您就要准备去各处请安了。清代世家讲究晨昏定省,宫廷也不例外,若宫中有皇太后之类的大长辈在,早上便一定要去请安。若没有皇太后等长辈,则就要到皇后处去请安2。当然如果您已经成了宫廷最大大长辈的身份,坐等别人来给您请安就成了。“请安”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并不那么简单,不要想着几分钟就能完事儿。后宫生活本质上枯燥乏味,后宫们经常在上午请安的时候凑在一起闲谈玩笑几句,或是跟脾气相合的姐妹一起在后宫溜达溜达,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中午了。
时间到了中午,要用“早膳”1,实际上即是午餐。您用过了午餐,还会有果盒之类的,是水果、点心。再之后,您可以在后宫转一转,后花园什么的都是比较适合的去处,稍微溜达溜达,就回自己的住处歇午觉。午睡一两个钟头起来,再用点果盒,仆人跟着您从住所出去,再到皇太后、皇后那里请晚上的安,同时在皇帝那边儿,就要准备“递牌子”了。
关于清宫后宫的隐秘之事,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广的说法即是“脱光了用被子裹起来”,很多人信以为真。有关的专家特别批评过这种说法2,还有的专家感慨过这种不近乎人情的形容,放到常人家里都知道不大可能,怎么就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总之,您怀着忐忑的心情,跟其他后宫们一起到养心殿后殿的西耳房燕喜堂待命3,这时皇帝正在养心殿准备用膳,太监端来一些木牌子,形状与您参加选秀时候那个绿头木牌一样,上面写着您的位分和封号。太监将这些绿头签放在膳桌上,皇帝思考了一下,将您的绿头签翻了过来,太监便到燕喜堂,说皇帝传了您,您便在太监的引领下,和皇帝一起进膳,之后省略若干字……
前 言
《清代穿越指南》终于顺利成书,与大家见面了。回想起来,还真是费了几番周折。
2012年底,好友森林鹿的《唐朝穿越指南》出版,微博上便有朋友@了我,并调侃道:“清穿指南啥时候出现嘞?”我敷衍着回答说“考虑考虑”,其实我当时并不确定之后会不会有这样一本《清代穿越指南》,甚至于我曾经想过以后真的有这样一本书,但是作者八成不会是我自己。
在森林鹿的《唐朝穿越指南》出版后,我曾经写过一篇读后感,名字叫《一本书、一群人、一件事》。所谓“一本书”,自然指的是开了“穿越指南”先河的《唐朝穿越指南》;“一群人”,指的是一群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进行历史知识科普的人;“一件事”,自然指的就是做历史科普这件事。
每位科普者都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的风格严肃,有的风格欢快。我的风格本身是偏向于严肃的,这也是我一开始并不打算写清代穿越指南的主要理由。但是2012 年底网上一句“考虑考虑”的笑谈,却引来了一些朋友很认真的“催文”,以至于我在2013 年1 月专门写了一个“清穿指南”的小短篇作为“彩蛋”,文中明言自己风格不适合写穿越指南这种题材,其实就是想要将这个事儿岔开的。
到了2014年上半年,对于写“清穿指南”这件事我依然想要推脱,但是那一年我在网络上连载了一个“Q&A;”系列,可以说是对“轻松类”科普风格的一种尝试。现在回想起来,也说不清是出于什么想法,或是什么事件的促使,总之我是在2014 年9 月正式决定接下“清穿指南”的。
在决定了之后,9 月18 日,我在微博开了一个公开投票,列出了“后宫”、“官场”、“科举”等选项,希望通过征询网友们的意见,投出大家最关心的内容。到投票结束的9 月27 日为止,共有405 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最具人气的几个选项,也就成了现在您看到的这本书的几个大章的主题。
不过在内容决定之后,我也并没有很快开始写作。直到2015 年初,一本仿照《唐朝穿越指南》风格的、以清代为内容的书籍出版。其内容,不仅有文抄公之嫌,更有很多错误讲解。这本书对我的“激励”尤其巨大,朋友们也借此提醒我说希望我赶紧“填坑”。当时我的确有了紧张感,便在微博上立了“字据”,说要在2015年写完《清穿指南》1。2015年5月,本书正文正式开写,9月时已经写完五大章,11月开始在网上发出8篇连载,12月在网上发出初拟目录,并在2016 年将图文稿件陆续交齐,这便是您现在看到的这本书的由来。
顺便一提,在本书出版的同时,续作《清代穿越指南》第二部也在写作当中。写第二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第一部中有很多限于字数没有能介绍的知识,比如说朝廷以及职官等,这些内容都留到第二部进行补充。2016 年1 月,我在微博上进行了《清代穿越指南》第二部内容的投票,其结果大体偏向于朝廷、官场、读书这类主题,即所谓的“男性视角”。相比之下,您现在看到的这本写有后宫、内宅这类主题的第一部,则相对偏向“女性视角”。这倒是我本人在最初没想到的事情。
再将我们的话题挪到历史科普上吧,毕竟这本《清代穿越指南》被我自定义为一本历史科普读物。
历史需要科普,这是因为很多人都自诩了解历史,但是由于来源的问题,他们了解的历史经常只是一种假象。
以清代为例,清代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许多人都从长辈那里听到过一些“故事”,也有很多以清代为背景的电视节目,网络上也有很多以清代为背景的小说、网文,这些是人们形成“清代”印象的主要渠道。而这些渠道所体现的信息,有些与历史事实不符,有些则是经过了一些特殊“渲染”的,有些解释的角度则很不客观。
更重要的是,现今的一些媒体早就失去了对历史的尊重。在八九十年代,一些电视剧以清代野史作为剧本来源,尚且注明“本故事纯属虚构”,而今天有些电视剧胡编乱造,甚至原作品都不是以清代为背景的,为了收视率,却大肆宣扬自己所拍摄的是“历史事实”。这些一面吹嘘“历史”又一面胡编乱造的作品,也对人们的历史知识摄取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另一方面,历史需要科普,但是如何科普才能让读者们顺利地形成正确知识,这就是科普者需要思考的事情。而且,科普和学术虽然有联系,但是也有区别。学术的目的是搞清主题,而科普的目的是给人以搞清的欲望。所以,科普和学术都是历史,但是方式、目的却不大相同。
在《一本书、一群人、一件事》这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出过“科普的最终目的”,当时我写道:
科普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知识浓缩为一些富有趣味的小文,可以勾起读者兴趣继续阅读史料,并且又不至于被过度演绎的东西所蒙骗。换句话说,科普应该是通往史学的桥梁,如果只是当快餐吃吃,那么这次旅行估计也就在桥上结束。而真的当粮食吃下去,过桥的朋友估计也会越来越多。当然,科普者不能推着人过桥,更不能拿着刀逼着人过桥,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修桥,让人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桥,从而增加他们过桥的几率。
事到如今,我依然秉持这种想法。说到底,本书的“穿越”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甚至不妨说是一种时代“噱头”。我们通过“穿越”来进行科普,是为了让您了解历史与您幻想中的情况的差异,以改变您原本持有的错误认识,从而使您得以更理性地看待历史朝代以及历史本身。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清代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我会十分开心。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之前脑中的很多“程式”有了修正,那么我会十分欣慰。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历史、史料产生了兴趣,那么是我最希望见到的。
如果您通过本书,越发地想要穿越回清朝了…… 那么我觉得您并没有读懂这本书……
橘玄雅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才将这部作品读完,合上书本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作者似乎拥有洞察人心的神奇能力,笔下的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复杂个体。比如,书中对一位宫廷中地位不高却心怀抱负的女性角色的刻画,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她在礼教的束缚和个人理想之间的痛苦抉择。那种欲言又止的隐忍,那种在绝望中寻找一线生机的坚韧,都被作者用极富张力的文字表达了出来,让人读来唏嘘不已,甚至能体会到角色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超越了一般的历史普及读物,更像是一部深刻的人性探佚集。此外,作者在引用史料和进行艺术加工之间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性,又使得故事的节奏紧凑引人入胜,绝无那种枯燥的说教感,实属难得。
评分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展现了一种非凡的全局观和细节捕捉力的完美结合。他似乎能同时站在历史长河的上方俯瞰全局,清晰地看到不同势力间的博弈和历史的必然走向;但同时,他又能够敏锐地聚焦于最微小的细节,比如一件服饰的颜色、一句话语的气口、甚至是某个历史人物不经意间的一个习惯动作,并赋予这些细节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双重视角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极为充实的,它既满足了读者对历史脉络清晰梳理的求知欲,又通过那些细微之处的铺陈,营造出一种高度的真实感和沉浸感。这本书无疑是近期阅读体验中非常突出的一部作品,它不仅仅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理解人生的独特视角。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对深度阅读和文学性历史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它既有古典文学的典雅含蓄,又融合了现代叙事的犀利与精准,形成了一种非常耐人寻味的阅读口感。初读时,我甚至需要放慢速度,去细细品味那些精心雕琢的词汇和句式结构,很多段落简直可以单独拎出来作为散文来欣赏。特别是书中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山水画卷。比如描述一次夜间的宫廷宴饮,作者并未着墨于觥筹交错的喧哗,而是聚焦于月光洒在玉阶上的清冷光影,以及微风拂过时,远方传来的隐约丝竹声,这种“以静写动”的手法,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格调。这种对文字美感的极致追求,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文学表达的可能性,也让我对那位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共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带着旧时光印记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装帧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是一部厚重且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流畅而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功底所折服。他对于历史场景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的细微表情、甚至空气中弥漫的气味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描写市井生活的部分,那种生动活泼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我正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茶馆酒肆之中,听着说书先生的评弹,看着车水马龙的街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颇具匠心,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叙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侧面片段,构建出一个立体而多维度的历史切面,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即便是对那个时期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被故事的魅力所吸引,进而主动去探究背后的历史脉络。整体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且富有启发的。
评分坦白说,我对于这种宏大叙事的历史题材一直抱持着一丝敬畏和距离感,总觉得难以真正进入。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亲切感拉近了我与历史的距离。它成功地将那些高高在上的历史事件,通过那些鲜活的小人物的视角重新编织起来。我们不再是通过冰冷的官方记录去认识历史,而是通过一个卖豆腐的张三、一个洗衣的李四的视角,去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何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这种“由下而上”的叙事策略,让历史变得鲜活、可触、可感。书中对于社会阶层之间微妙的互动和无形的壁垒的描写,尤其引人深思。它揭示了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个体命运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赞颂了民间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转化为一幕幕关于“人”的故事。
评分非常好,速度很快,京东的服务是一流的,五星好评!
评分穿越指南类书,挺好玩儿的,京东物流给力
评分一本很生活的书,也很好看
评分正史性很强,但面太广,有的地方一带而过,有的却过多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内容很有用,发货很快
评分风雪之夜,南宋军官段天德在大金赵王完颜洪烈的授意下,率兵洗劫了都城临安郊外的牛家村,从山东逃难来此的郭啸天、杨铁心两家惨遭横祸,家破人亡。已身孕的郭、杨两位夫人,一个逃往蒙古大漠,一个被劫持到金都王府,从此天各一方。全真教道士丘处机与江南七怪相互约定,分头寻找并教导两家的后人郭靖、杨康,十八年后在嘉兴醉仙楼一决高下。由此江南七怪万里追踪,深入大漠,6年之后,终于找到了寄居草原的郭靖母子,并悉心教导天资愚笨的郭靖。
评分一本用搞笑语言去告诉你秦朝历史的好书
评分文化年货节的精品好书,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评分等橘格格这本书很久了,终于拿到了,非常开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