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

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永硕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制造
  • 服务业
  • 产业升级
  • 经济发展
  • 服务业革命
  • 新起点
  • 服务业文明
  • 中国经济
  • 转型升级
  • 高质量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98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391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字数:1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产业研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投资机构),以及物联网、智能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即产业政策制定者、金融投资者、行业研究者
  

  (1)信息技术将彻底改变商业规则,并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影响人们的生活。
  (2)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必将引发新一轮革命,其影响力可与工业革命相媲美。
  
  

内容简介

  

  《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的系列观点是笔者在物联网、智能制造领域,与企业高管、专家经过多年的交流、互动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笔者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经验、方法、思想和实践。
  《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共五章:根据多年研究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出CHIP方法,形成第一章;又根据对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的观察,对产业历史重新进行划分,提出服务业革命和服务业文明的理论,形成第二章;第三章到第五章利用CHIP方法,分别阐述物联网、智能制造、C2M的未来趋势。
  《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适合产业研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投资机构),以及物联网、智能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即产业政策制定者、金融投资者、行业研究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许永硕,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是廊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的物联网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物联网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IC咖啡创始发起人、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CPS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录

第一章 CHIP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CHIP方法 / 2
一、C(Case,案例介绍) / 3
二、H(History,历史研究方法) / 4
三、I(Infrastructure,架构研究方法) / 5
四、P(Pain,痛点研究;Problem,问题研究) / 7
第二节 用CHIP方法选择物联网发展方向 / 7
一、为什么看好物联网发展方向 / 8
二、进入物联网的哪个领域 / 9
三、看好物联网的两个角度 / 9
第三节 用CHIP方法预测物联网发展趋势 / 14
一、用历史方法预测物联网发展趋势 / 14
二、用架构方法预测物联网发展趋势 / 19
三、用痛点分析方法进行商业规划 / 26
第四节 供应链优化是经济调整期企业发展的关键 / 28
一、供应链管理软件将在中国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 / 28
二、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 33
第二章 服务业文明
第一节 为什么提出服务业革命 / 40
一、用痛点分析方法解释为什么提出服务业革命 / 40
二、用历史分析方法解释为什么提出服务业革命 / 42
三、为什么是服务业革命而不是信息革命 / 45
第二节 什么是服务业革命 / 47
一、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 / 48
二、云计算是规模化服务业的技术基础 / 50
三、未来将进入服务业文明时代 / 50
第三节 迎接服务业革命 / 58
一、服务业革命借鉴了工业革命的历史 / 58
二、服务业革命的关键是赋能型行业垂直平台 / 59
第四节 S2b模式是服务业文明的一种形式 / 61
一、推动S2b需要定义S的含义 / 62
二、推动S2b需要了解小b的特点 / 65
第五节 共享经济是服务业文明的商业形式 / 67
第三章 物联网
第一节 物联网架构 / 71
一、IBM的物联网生态图 / 72
二、其他行业的物联网架构图 / 75
第二节 物联网服务平台 / 77
一、物联网服务平台的重要性 / 77
二、物联网平台竞争激烈 / 80
三、平台开放的重要性 / 81
四、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功能 / 83
五、PTC的物联网服务平台 / 85
第三节 物联网应用 / 90
一、Broadlink:智能家居平台 / 90
二、菜鸟网络:物流产业平台 / 92
三、陕鼓动力:工业设备联网 / 94
第四节 边缘计算 / 96
一、为什么需要边缘计算 / 96
二、什么是边缘计算 / 98
三、边缘计算定义的缺陷 / 99
第五节 物联网发展趋势:NB-IoT激活物联网市场 / 101
第六节 物联网应借鉴生物的发展 / 105
第四章 智能制造
第一节 什么是智能制造 / 109
一、智能制造的定义 / 110
二、智能制造的新含义 / 113
三、智能制造发展的三个阶段 / 116
第二节 从需求维度讨论智能制造 / 117
一、智能制造的关键学科是运营管理 / 118
二、智能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 / 120
三、从制造方式理解智能制造 / 123
第三节 智能制造需要研究的企业 / 125
一、西门子的框架 / 125
二、IBM的框架 / 127
三、SAP / 131
四、i2 / 132
第四节 制造业相关软件的发展史 / 135
一、MES是智能制造的核心 / 136
二、APS是智能制造的关键 / 141
三、设计是智能制造瓶颈 / 149
第五节 三类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方向 / 156
一、原料行业 / 157
二、设备行业 / 158
第五章 C2M
第一节 什么是C2M / 161
一、C2M的概念解析 / 161
二、C2M的制造视角 / 164
三、C2M的互联网视角 / 166
四、C2M的物联网视角 / 167
第二节 C2M将是平台而不是解决方案 / 169
一、平台与解决方案模式的区别 / 169
二、搭建生态 / 171
三、开放的重要性 / 173
四、C2M之路还很漫长 / 173
五、C2M不是去掉中间环节 / 176
第三节 设计是C2M的核心瓶颈 / 177
第四节 C2M需要借鉴的要素 / 181
一、标准化在C2M中的重要作用 / 181
二、B2B的能力是C2M的基础 / 183
三、To B行业创新是下一波互联网的驱动力 / 186
四、采购数据标准化影响C2M的成败 / 187
五、物料分类目录将降低C2M采购的不确定性 / 188
六、C2M需要借鉴供应商的管理战略 / 190
七、C2M要保证产品供应的可靠性 / 193
八、C2M平台可借鉴SRM产品的经验 / 194
后记/ 197







前言/序言

  最近的一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引发了笔者对自己前半生的思考,笔者的前半生经历较多:做过硬件(模拟电路设计)、软件(曾供职于银行、通信公司、软件公司)、咨询(供应链管理、战略咨询)、媒体(物联网专业媒体),还参与过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属于社群领域)。而笔者参与过的所有领域在这次社会变革中都有共同的特点,本书就是对这个共同特点的解释。
  为什么提出服务业文明的理论
  笔者对物联网、智能制造、新媒体、社群、IT规划、供应链管理、备件管理都非常熟悉。这些在别人眼里的不同领域,在笔者眼里都有一个共同点,如果用佛教中的"本相"理论来比喻的话,就是这些领域都是"相",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为了将其说清楚,笔者提出了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的理论。后来又利用这个理论解释了所有从事过的领域,且在与经济学家、智能制造专家、物联网专家、企业家交流之后,将其逐渐完善起来。
  为什么提出CHIP方法
  在2016年的和君商学院年会上,和君商学院的董事长王明夫先生提出要总结和君自己的方法论。受此启发,笔者把自己经常用的方法汇总为CHIP,并利用CHIP方法预测物联网、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从2017年5月开始,利用CHIP方法和服务业文明理论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并逐渐完善。
  本书的体系是介绍用于研究产业发展的CHIP方法,并用这个方法总结出服务业文明的理论,物联网、智能制造、C2M则是利用方法和理论后的实践。本书包括一个方法(CHIP)、一个理论(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三个领域(物联网、智能制造、C2M)。在三个领域中,智能制造是物联网的子集,C2M是智能制造的子集。
  感谢
  最后,要感谢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原IBM全球副总裁王阳先生,以及毛新生、秦磊先生;感谢和君商学院的董事长王明夫先生,以及和君咨询团队,和君咨询的模式帮助笔者完善了在服务业文明时代将打破组织架构束缚的理论;感谢物联网、智能制造、媒体行业的支持和帮助……没有这样巨大的帮助,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
  许永硕
  2017年9月


《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服务业发展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在全球化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的崛起,正成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书旨在全面梳理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内在逻辑及其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制造业的转型与瓶颈 传统“中国制造”的辉煌建立在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之上,但这套模式正面临全球供应链重塑、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等多重制约。本书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揭示了其在技术创新、产业链高端化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短板。 成本驱动的消退: 详细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如何从“世界工厂”向“智能工厂”过渡的必要性,探讨了在人力成本和资源要素成本全面提升的背景下,维持原有竞争力的难度。 技术创新的迫切性: 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强调了从模仿制造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向。阐述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如何重塑传统生产流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了“双碳”目标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带来的结构性调整压力,以及绿色技术在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服务业的崛起与内在逻辑 服务业已不再是制造业的附属品,而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本书详细阐述了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并深入挖掘了其爆发式增长背后的深层动因。 消费升级的驱动力: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正在经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的转变。本书分析了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服务需求激增,并探讨了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满足多样化的消费期待。 生产性服务业的赋能: 强调了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作用。深入研究了如何构建高效、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系统,以增强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数字化与平台经济: 详细剖析了互联网、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如何催生出全新的服务业态,如共享经济、零工经济和平台经济。讨论了这些新业态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灵活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关注了其带来的监管挑战。 第三部分:服务业革命的文明内涵 本书的视角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数据统计,更侧重于探讨服务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乃至国家文明形态产生的深远影响,即“服务业文明”的构建。 从“物”到“人”的价值重塑: 阐释了服务经济如何将价值创造的重心从物质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对人的关注、体验和福祉的提升上。这标志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个体需求。 知识与技能的中心化: 在服务经济中,人力资本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本书分析了这对教育体系、职业培训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即如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跨界整合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劳动者。 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服务业的集聚效应显著,它深刻影响着城市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格局。本书探讨了特大城市群如何通过高端服务业集聚,成为创新中心和消费高地,以及如何平衡中心与腹地在服务资源配置上的差距。 第四部分:政策启示与未来展望 基于对当前形势的深入分析,本书最后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政策建议,旨在引导中国平稳过渡到以服务业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强调了数据、技术、人才等要素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呼吁加快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提出了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路径,特别是通过“服务化转型”(Servitization)赋能传统产业。 国际合作与标准引领: 探讨了中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面临的“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强调了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和标准输出的重要性。 本书适合政策制定者、经济研究人员、企业管理者以及所有关注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读者深入研读。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分析框架,更展示了中国经济在向更高阶段迈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复杂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资深分析师,平时阅读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和行业报告。最近,一本名为《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的书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从书名来看,它似乎精准地捕捉到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即从传统的制造业驱动模式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的转变。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对“服务业革命”的定义和内涵的阐释。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服务行业内部的效率提升和技术革新,更可能是一场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甚至是对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重塑。作者是如何界定这场革命的“新起点”的?它与以往的服务业发展有何根本性区别?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导致这场革命的宏观经济因素,例如技术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重塑?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对“服务业文明”这一概念进行细致的解析。它是否意味着一个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个性化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服务经济新阶段?它又将对社会公平、就业结构、以及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本书的书名让我产生了巨大的阅读动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深度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冲击力,字体选择既有现代感又不失稳重,整体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面向未来的力量。封面上那抽象的、仿佛无限延伸的线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科技的进步和服务的流动性,也似乎预示着中国在某个全新领域即将掀起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一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转型升级充满好奇,特别是当“制造”这个传统标签逐渐被新的概念所取代时,总会激起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书名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中国制造新起点”似乎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则指向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篇章。我尤其对“服务业文明”这个词感到新奇,它不同于以往我们对服务业的简单理解,似乎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场革命的深层动因、具体表现以及它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是否涉及人工智能在服务业的落地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和行业的效率,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同时,我也想知道,这场革命背后是否存在着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以及它对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机遇。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目中已经种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索这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新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乍听之下,就充满了变革的意味。“中国制造新起点”,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告别过去、拥抱未来的信号。而“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则进一步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愿景,暗示着一个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甚至超越物质层面的发展阶段。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我们所熟知的许多行业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化。服务业,作为连接技术与人的关键环节,自然首当其冲。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新技术是如何被整合进服务业的?它又是如何改变了传统服务的运作模式,例如客户服务、物流配送、教育医疗,甚至是文化娱乐?我更关注的是,这种“革命”是否真的能够带来“文明”的提升。所谓“服务业文明”,究竟是指什么?是指更加尊重个体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还是指服务行业在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方面的觉醒和进步?书里有没有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现这场革命的生动实践?比如,哪些企业或行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它们是如何探索和实践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看到,中国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服务业的创新,构建一个更加美好、更加文明的社会。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追求的普通消费者,平时喜欢关注那些能够提升我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的领域。最近,我留意到身边很多服务都在发生变化,比如网购的配送速度越来越快,个性化推荐越来越精准,一些过去的“奢侈服务”也变得触手可及。这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正在发生一场什么“革命”。当我看到《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这本书时,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释清楚,这场“革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对我这个普通消费者意味着什么。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越来越离不开服务,并且对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本书会不会讲到,科技,比如手机APP、智能家居这些东西,是怎么让服务变得更方便、更个性化的?比如,我可以在APP上定制我的餐饮,或者让服务人员提前知道我的需求,这算不算“服务业文明”的一种体现?我也很好奇,这种“文明”是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会带来一些我没有想到的问题?比如,我的隐私会不会受到更多影响?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个关于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也能了解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评分

我是一名对社会科学理论和发展模式有着浓厚兴趣的学者,平时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启发思考、拓展视野的书籍。当我在书店看到《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这本书时,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新起点”这个词语,暗示着一个深刻的转型,而“服务业革命”和“服务业文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场转型的深度和广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严谨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这场服务业革命的驱动力、内在逻辑以及发展趋势。作者是否会从经济学、社会学、甚至哲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来解读这场变革?它所开启的“服务业文明”,又将对我们的社会组织、价值体系、以及个体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探讨,这场革命是否伴随着新的社会分工、新的权力结构,以及新的社会问题?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否会对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以及它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潜力的研究方向,我希望它能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研究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