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演讲录之十五》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的系列讲座“文津讲坛”国学内容讲稿的合集,书中共收录讲稿十二篇。主讲人包括李明滨、张西平、江晓原、钱婉约、韩琦、刘钝等,讲述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韩永进先生,现为国家图书馆馆长,曾任国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司司长、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 / 李明滨 /
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再研究 / 张西平 /
中国历史上三次西方天学输入浪潮 / 江晓原 /
晚清民国时期日人来华访书 / 钱婉约 /
康熙时代的中法科学交流 / 韩琦 /
晚清西学东渐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与文化 / 刘钝 /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史略讲 / 孙尚扬 /
岁月流珍:西洋画家笔下的华南沿海风貌 / 莫小也 /
汉代皇家艺术中的汗血马 / 林梅村 /
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200周年与伯希和的贡献 / 耿昇 /
传教士的新衣——再论利玛窦的易服以及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 / 戚印平 /
匈奴之前的草原霸主:考古与文献中的独目人 / 郭物 /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曾经被众多的读者亲切地称为“老北图”,在20世纪50年代,就因成功地举办学术讲座而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称道,老舍等一代文化巨匠都曾作为这里的主讲人传道授业、答疑解惑。2001年新年伊始,国家图书馆分馆(现古籍馆)为继承“老北图”的优良传统,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扩展文化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文化信息的客观要求,举办了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名人系列讲座。昔日曾亲耳聆听老一辈学界泰斗教诲的莘莘学子,如今也作为各学界的骄子走上这神圣而庄重的讲坛。
数年来,我们举办了文史、政经、音乐、美术等系列讲座数百场,听众数万人次。从他们渴望的目光里,我们感到了肩上的重任;从他们满意的笑容中,我们感到了由衷的欣慰。许多专家学者和读者通过讲座,成了图书馆的朋友,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可贵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而更多的人则经此渠道记住了国家图书馆,记住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褒奖。
为了感谢各界朋友的支持,我们选出部分讲座内容,汇集成册,系列出版.给主讲人和听讲者一个留念,给不巧未曾听讲者一份补偿,也给我们的工作一个小小的总结。
所选讲稿,主讲人多为年近古稀的学界名流、文坛泰斗。他们用毕生心血,焚膏继暑,皓首穷经,故而成绩斐然,蜚声士林。当然,这里所选的部分,并不能代表更不能涵括讲座的全部内容,而且我们自己所做的努力,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这一宏伟大业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契而不舍、矢志不渝,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史上,将会留下我们探索的足迹。
最近手边正好有一本关于古代哲学思想的书,读得有些吃力,里面的概念太过抽象,解释也比较晦涩。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能有一本通俗易懂,又能触及核心的读物就好了。当我看到这本《文津演讲录之十五》的书名时,心里突然一亮。虽然我不知道具体内容,但“演讲录”这三个字,给我一种直观的感受:它应该是相对更加口语化,更易于理解的。演讲往往是为了普及知识,触达更广泛的听众,不像学术专著那样可能只面向专业人士。《文津》这个系列名称,虽然不确定具体指向哪个领域,但总归是“文”与“津”的结合,暗示着某种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我设想,这十五篇演讲,可能涵盖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每一篇都像是一次精彩的知识分享会,能够启发读者,打开新的视野。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清晰地阐释出来,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吸收新知,而不是在晦涩的文字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素雅,一种沉静的淡青色,搭配着烫金的“文津演讲录”几个字,在光线下若隐若现。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仿佛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带着一丝现代印刷的精致。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这份纸质和装帧,就足以让我对即将展开的思想之旅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喜欢这种带有系列名称的书籍,它暗示着这是一个更宏大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就像寻宝一样,每找到一本,都意味着离宝藏更近一步。我一直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文津”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学术的庄重感和历史的韵味,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在故纸堆中探寻真知灼见的学者,以及那些传承千年的智慧。我猜想,这十五篇演讲,一定汇聚了当今在某个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大家的真知灼见,他们将自己对某个主题的深刻理解,以演讲的形式呈现出来,那种现场的感染力,即使是通过文字阅读,想必也能感受到些许。这本书给我一种“沉静思考”的氛围,仿佛走进一个知识的殿堂,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个人修养和拓宽知识面的读物。每次逛书店,我都会被那些带有“文津”字样的书籍吸引,它们总给人一种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的印象。这次看到《文津演讲录之十五》,更是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猜想,“文津”代表着一种文化的力量,而“演讲录”则意味着这些思想是以一种更为生动、直接的方式传递。我期待的是,这本书中的十五篇演讲,能够涉及一些关于人生哲学、道德伦理、社会发展等宏大命题的探讨,能够引导我思考生命的意义,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他的人生智慧和对世界的感悟,让我能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升华。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著作情有独钟。它们不只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书名《文津演讲录之十五》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包含了一些关于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或者人文精神的探讨。文津,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可能象征着一种知识的汇聚和文化的传承。“演讲录”则意味着这些内容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是作者在某个特定场合,向听众传达其核心思想的结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十五扇窗户,分别展现出不同主题的精彩,每一扇窗后面都隐藏着作者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我期待的不是那些哗众取宠的观点,而是那些经得起推敲、能够引人深思的智慧。这本书给我一种“打开思路”的预感,仿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接触到一些平时被忽略的视角,从而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评分我一直很关注国内一些重要的文化和学术活动,像“文津”这样的品牌,在我心目中代表着一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这次看到《文津演讲录之十五》这本书,我非常好奇它所收录的具体内容。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汇集了当今在各个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学者和文化名人,他们通过演讲的形式,就当下的热点问题、前沿理论或者经典回顾,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我期待的不是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那些能够结合实际、具有启发性的观点。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十五篇演讲,能够让我对某些我原本不熟悉但又非常重要的话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甚至能够激发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