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设计加工与鉴定系列--宝石资源与矿床

宝石设计加工与鉴定系列--宝石资源与矿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静,郭真,副主编 著,霍红,张静,郭真,副 编
图书标签:
  • 宝石学
  • 矿物学
  • 地质学
  • 宝石资源
  • 矿床学
  • 宝石鉴定
  • 宝石加工
  • 地质资源
  • 宝石设计
  • 矿物资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18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644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宝石设计加工与鉴定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76
字数:3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宝石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及各类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作为宝石行业业内人士和宝石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1.本书融合科学性、实用性及欣赏性于一体。
2.内容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图文并茂。
3.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单直观的为读者提供宝石资源与矿床相关知识。

内容简介

《宝石资源于矿床》一书,根据国内外宝石资源与矿床的经典内容,结合珠宝玉石行业新研究成果编写而成。书中系统地梳理了市场上重要宝石资源与矿床的知识体系,对包括岩浆岩矿床、伟晶岩矿床、热液型矿床等在内的各类宝石矿床特点、成矿作用、成矿类型和资源分布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各类型矿床和典型实例进行细致剖析。在矿床各论里,还对多种重要宝石矿产的质量评价和分布预测进行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作为宝石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及各类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宝石行业业内人士和宝石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霍红,教学方面,为本科生讲授纺织品检验、物流管理、服装商品学、广告学原理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纺织品分析与新产品开发。主持黑龙江省骨干教师资助项目《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十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科研方面,近五年来先后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哈尔滨市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商业联合会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8项省部级课题,结题1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2部。曾获哈尔滨商业大学科技立项奖、中国商品学会优*秀论文奖多项。
著作情况:
《危险化学品储运与安全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国际货运代理与海上运输》,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现代物流系列教材》,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报关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物流实务-助理物流师考试指南(第二版)(全国物流师统一考试)》,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物流管理-物流师考试指南(第二版)》,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物流系统工程--高级物流师考试指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物流实务:助理物流师考试指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宝石的基本概念/2
一、珠宝玉石/2
二、天然宝石/2
三、人工宝石/3
第二节 宝石的分类/4
第三节 宝石的成因/6
一、地质作用/6
二、生物作用/11
第二章 宝石成矿基础/13
第一节 地质学基础/14
一、地球的结构/14
二、地壳物质的组成/15
第二节 结晶学基础/20
一、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20
二、晶体的空间格子构造/21
三、晶体的结构特征/23
四、空间格子/23
五、晶体的基本性质/24
六、晶体的形态特征/26
第三节 矿物学基础/29
一、原子和元素/29
二、晶体化学/30
三、化合价和化合物/33
四、矿物学/35
第三章 宝石矿床/36
第一节 矿床的基本概念/37
一、矿床/37
二、矿体/38
三、围岩/40
四、矿石/40
第二节 成矿作用/40
一、内生成矿作用/41
二、外生成矿作用/48
三、生物成矿作用/50
四、人工合成宝石/54
第三节 矿床的类型/55
一、二分法宝石矿床分类/56
二、三分法宝玉石矿床分类/59
第四章 钻石矿床/62
第一节 钻石概述/63
一、基本特征/63
二、物理性质/64
三、分类/67
四、质量评价/68
五、钻石的合成/69
第二节 资源分布/70
一、世界金刚石的分布/70
二、钻石储量超过1亿克拉的国家/72
三、钻石储量超过1000万克拉的国家世界钻石资源分布/76
四、钻石储量超过500万克拉的国家/78
第三节 矿床类型/80
一、金伯利岩型/80
二、含金刚石钾镁煌斑岩型/84
第四节 金刚石矿砂/86
一、金刚石砂矿成矿期/86
二、我国的金刚石砂矿床/87
第五章 红宝石与蓝宝石矿床/89
第一节 刚玉族宝石概述/90
一、概述/90
二、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基本性质/90
三、天然红宝石、蓝宝石的鉴别/91
四、天然和合成红、蓝宝石的鉴别/91
第二节 资源分布/94
一、产在大理岩中的红宝石/94
二、产在玄武岩中的蓝宝石/94
三、产在伟晶岩中的红、蓝宝石/94
四、产在矽卡岩中的蓝宝石/94
五、产在碱性、基性煌斑岩中的蓝宝石/95
六、产在超基性云母岩中的蓝宝石/95
七、产在片岩、片麻岩中的红、蓝宝石/95
八、外生残积、坡积、冲积砂矿/95
第三节 蓝宝石矿床/95
一、产在碱性玄武岩中的蓝宝石矿床/96
二、产在花岗伟晶岩同白云质岩石接触带及内接触带的蓝宝石矿床/99
三、产在正长岩与大理岩内接触带的蓝宝石矿床/100
四、产在碱性-基性煌斑岩中的蓝宝石矿床/100
五、产在超基性岩交代岩—云母岩中的刚玉矿床/101
第六章 祖母绿和其他绿柱石族宝石/102
第一节 绿柱石族概述/103
一、概述/103
二、基本特征/103
三、祖母绿/104
四、海蓝宝石/108
五、其他绿柱石/109
第二节 祖母绿矿床/109
一、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110
二、津巴布韦祖母绿矿床/113
三、苏联乌拉尔祖母绿矿床/114
四、印度拉贾斯坦邦的祖母绿矿床/115
五、其他祖母绿矿床/116
第三节 海蓝宝石矿床/117
一、新疆阿尔泰阿尤布拉克海蓝宝石矿床/118
二、新疆阿尔泰佳木开海蓝宝石-彩色碧玺宝石矿床/118
第四节 其他绿柱石矿床/118
一、云英岩型绿柱石矿床产状及赋存状态/118
二、云英岩型绿柱石矿床共生矿物及其分类/119
三、云英岩型绿柱石矿床成矿阶段/119
第七章 金绿宝石矿床/121
第一节 金绿宝石概述/122
一、概述/122
二、基本特征/122
三、金绿宝石的品种/123
四、金绿宝石的鉴别/124
五、金绿宝石的地质产状及分布/124
第二节 猫眼石和变石矿床/125
一、巴西米纳斯吉拉斯猫眼石和变石矿床/125
二、印度喀拉拉邦南部含金绿宝石伟晶岩/125
三、斯里兰卡金绿宝石矿床/127
四、俄罗斯乌拉尔变石矿床/127
第八章 欧泊资源与矿床/128
第一节 欧泊概述/129
一、概述/129
二、基本特征/129
三、突出特点/130
四、品种分类/130
五、个别种类介绍/131
六、鉴别/132
七、质量评价/133
第二节 欧泊资源分布/133
一、资源分布/133
二、地质产状及成因/134
第三节 古风化壳型欧泊矿床/134
一、新南威尔士州的欧泊矿床/136
二、昆士兰州的欧泊矿床/137
三、南澳大利亚州的欧泊矿床/138
第四节 火山热液型欧泊矿床/139
一、简介/139
二、火山热液型欧泊矿藏分布/139
第九章 水晶、玛瑙资源与矿床/143
第一节 概述/144
一、水晶概述/144
二、玛瑙概述/148
第二节 水晶、玛瑙资源分布/151
一、水晶资源分布/151
二、玛瑙产状及资源分布/152
第三节 水晶矿床/152
一、水晶矿床/152
二、紫晶矿床/155
第四节 玛瑙矿床/158
一、地质产状/158
二、实例/159
三、成因/160
第十章 翡翠资源与矿床/163
第一节 翡翠概述/164
一、基本特征/164
二、翡翠结构/165
三、分类/166
四、翡翠鉴定/167
五、翡翠与相似玉石的鉴定/168
六、质量评价/169
第二节 翡翠资源分布/171
一、宝石级翡翠/171
二、翡翠原生矿/171
三、翡翠砂矿/171
第三节 翡翠矿床/171
一、缅甸乌尤河流域的翡翠矿床/172
二、哈萨克斯坦伊特穆隆达矿床/175
三、美国克列尔克里克矿床/177
四、利奇湖矿床/178
第十一章 软玉资源与矿床/180
第一节 软玉概述/181
一、基本特征/181
二、分类/182
三、软玉的鉴别/186
四、质量评价/186
第二节 软玉资源分布/187
一、昆仑山矿区/187
二、阿尔金山矿区/188
第三节 软玉矿床/188
一、按成因分类/189
二、按地质产状分类/190
第十二章 青金石资源与矿床/198
第一节 青金石概述/199
一、基本特征/199
二、分类/200
三、鉴别/200
四、质量评价/201
第二节 青金石资源分布/202
一、产地青金石成分/202
二、地质产状/203
第十三章 绿松石资源与矿床/212
第一节 绿松石概述/213
一、基本特征/213
二、分类/214
三、主要品种及特征/215
四、鉴别/215
五、质量评价/217
第二节 绿松石资源分布/217
一、绿松石成因/217
二、资源分布/219
第三节 绿松石矿床/219
一、产在具有分散金属矿化而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中酸性喷出岩线性风化壳中的绿松石矿床/219
二、产在沉积岩和沉积变质岩风化壳中的绿松石矿床/223
三、赋生在具有强烈金属矿化和发育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的绿松石矿床/228
第十四章 其他宝玉石资源与矿床/229
第一节 尖晶石矿床/230
一、简介/230
二、产状及资源分布/232
三、矿床/232
第二节 碧玺矿床/233
一、简介/233
二、产状及资源分布/236
三、矿床/236
第三节 石榴石矿床/238
一、简介/238
二、产状及资源分布/241
三、矿床/242
第四节 橄榄石矿床/247
一、简介/247
二、产状及资源分布/249
三、矿床/249
第五节 鸡血石矿床/251
一、简介/251
二、产状及资源分布/257
三、矿床/257
第六节 独玉矿床/266
一、简介/266
二、产状及资源分布/268
三、矿床/269
参考文献/276

精彩书摘

  《宝石设计加工与鉴定系列——宝石资源与矿床》:
  地幔按质量占整个地球的67.8%,按体积约占地球的82.3%,因此,地幔是地球的主体部分。地幔为中间层,其上界为莫霍面,下界为深度2900km的古登堡面。地幔物质的密度为3.32—4.64g/cm3,由富含Fe、Mg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地幔分上、下两部分。(1)上地幔。处于深度1000km以上的称上地幔,上地幔物质成分相当于含铁、镁成分很高的超基性岩,目前称之为地幔岩;处于50km以下的地幔物质状态多变。最新的研究发现,在50~250km深度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带,说明那里物质塑性较大,地质上称为软流圈。软流圈的温度已高到该区物质熔点以上而形成液态区,由于低速层离地壳很近,这些液态区就成为岩浆作用的高发区,也是各种岩浆型宝石矿床的发源地之一。
  (2)下地幔。下地幔成分与上地幔物质成分基本相同,但所受的压力更大,被认为是由高压相、高密度矿物组成的超基性岩。深度在1000~2900km间,其物质密度较高,达5.1g/cm3以上,诸多宝石的形成与地幔相关,或者直接形成于地幔之中,如钻石;另一些则间接与地幔相关,如翡翠,它的形成过程中,地幔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
  ……

前言/序言

宝石行业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新兴行业,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往的从业人员大多以经验传承为主,缺乏对宝石专业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宝石资源的学习是系统学习的基础,所以对宝石资源分布与矿藏的了解十分必要。目前自然界发现的矿物有五千余种,因此,了解宝石资源分布与矿藏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方便读者学习、研究,本书对宝石资源与矿藏的形成、特点及分布情况等基础知识入手,结合现今世界主要宝石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宝石资源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全书共分十四章,前三章为基础部分,后十一章为具体宝石矿藏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宝石的基本概念;第二章论述了宝石成矿基础;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宝石矿床的基础知识;第四章研究了钻石矿床;第五章介绍了红宝石与蓝宝石矿床;第六章介绍了祖母绿和其他绿柱石族宝石;第七章介绍了金绿宝石矿床;第八章介绍了欧泊资源与矿床;第九章介绍了水晶、玛瑙资源与矿床;第十章介绍了翡翠资源与矿床;第十一章介绍了软玉资源与矿床;第十二章介绍了青金石资源与矿床;第十三章介绍了绿松石资源与矿床;第十四章介绍了其他宝玉石资源与矿床。
本书由霍红任主编,张静、郭真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其他人员有胡晓秋、陶阳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宝石界同仁、教师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正。

作者



好的,这是一份围绕“宝石设计加工与鉴定系列——宝石资源与矿床”这一主题,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具体内容的图书简介。 --- 《世界奇珍异宝探秘:从地质深处到时尚前沿》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宝石的矿物学分类、产地勘探或具体的加工工艺,而是以一种宏大且跨学科的视角,审视宝石在人类文明、艺术史、经济活动乃至自然科学中的独特地位。我们将带领读者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深入探索那些构成我们珠宝世界背后的复杂叙事与文化意涵。 第一部分:流动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宝石,自古以来便超越了其物理属性,成为了权力的象征、信仰的载体和情感的寄托。本部分着重探讨宝石在不同文明中的文化角色变迁,而非其地质成因。 我们将回顾古埃及法老的黄金饰品中,蓝宝石所代表的天空与神圣力量;研究中世纪欧洲宫廷中,红宝石如何被赋予“生命之石”的寓意,成为王室血统与军事胜利的见证。书中将详细剖析“神秘主义”与“炼金术”如何影响了早期宝石的命名与使用,例如,在某些古籍中,对某些晶体的描述更多是基于其传说中的效力,而非科学认知。 特别关注东方文明,如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珠宝艺术,那里对祖母绿的审美达到了极致,其设计哲学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截然不同。我们不讨论宝石的晶体结构,而是深入探讨其在特定社会阶层中如何构建身份认同,以及其市场价值是如何被文化叙事所塑造和推高的。 第二部分:艺术的载体与设计的演进 设计与工艺是宝石价值得以彰显的桥梁。本部分将完全侧重于珠宝艺术史的流变,探讨不同时代的设计师和工匠如何诠释宝石的美。 我们将系统梳理从新古典主义的严谨对称,到装饰艺术(Art Deco)的几何抽象,再到现代主义的极简线条,宝石在这些风格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在Art Deco时期,钻石和彩色宝石更多被视为色彩和形状的元素,其切割技术虽然重要,但其功能更多是为了适应平面化的设计美学。 书中会详细分析特定设计师(如卡地亚、梵克雅宝等)如何通过独特的镶嵌技法和创新的造型,将天然宝石转化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品。讨论的焦点是“形式服务于观念”,而非“材料决定形式”。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而非具体的刻面角度计算)来增强宝石的视觉冲击力,以及不同金属对宝石色彩的影响,这些都属于艺术表现的范畴。 第三部分:宝石的贸易网络与经济影响 宝石的流通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全球贸易体系。本部分将跳出矿床的地理概念,转而关注这些珍贵材料是如何跨越海洋、山脉和政治壁垒,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我们会描绘历史上著名的贸易路线,例如,那些运载着香料和宝石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沿线城市的兴衰。研究的重点是供应链的经济学模型:从初级开采地(不涉及具体矿山结构),到中间贸易商,再到终端零售商的价值链分析。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市场波动对宝石价格的影响。非科学因素,如政治稳定、汇率变化,甚至大众媒体对某一稀有宝石的推崇,如何瞬间改变其市场估值。这部分内容旨在展示宝石作为一种全球性金融资产的潜力与风险,分析其作为投资品的特性,以及如何辨别市场炒作与真实价值。 第四部分:现代科技与可持续性的未来展望 最后,本书将展望宝石行业在科技驱动下的未来走向,着重于消费者认知和行业伦理的变革,而非宝石的物质构成。 我们将探讨高科技手段(如先进的成像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如何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帮助消费者了解一件珠宝的“旅程”,确保其来源的合规性与道德性。讨论的焦点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在珠宝设计和零售中的重要性。这包括对“负责任采购”的定义、行业如何应对环境影响(例如,对开采过程的间接影响评估),以及如何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在珠宝设计中的应用,如使用再生贵金属和替代材料。 总结 《世界奇珍异宝探秘》是一部关于“宝石的意义”的著作。它不教授如何识别矿物或绘制宝石切割图,而是引导读者从文化、历史、艺术和经济的宏观角度,去理解这些源自地球深处的闪耀物质,如何渗透并塑造了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适合所有对艺术史、全球贸易、文化符号学以及高端消费品市场感兴趣的读者。它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去科学化的视角,去欣赏和解读世界上最令人着迷的珍宝。 --- 字数估计: 约 1500 字。 内容排除: 明确避开了“宝石资源”、“矿床”、“地质”、“鉴定标准”、“切割技术细节(如刻面角度、净度评级)”、“具体的宝石学光谱分析”等核心科学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翻开内页,排版清晰,图文并茂,看得出作者在细节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但实际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流畅。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复杂的理论公式,而是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引导读者去理解宝石的形成过程。比如,书中对某些特定矿物的晶体结构描述,配合着高清的微观照片,那种美感和科学的严谨性完美结合,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宝石“性格”的描写,将矿物学知识融入了更具故事性的叙述中,让原本冷冰冰的岩石和矿物仿佛拥有了生命。对于一个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神秘宝石世界的美丽大门。

评分

作为一名珠宝鉴定师,我对工具书的要求总是比较苛刻,它必须是权威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这本书在专业深度的把握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对宝石进行简单的物理和化学描述,而是深入到了“矿床学”这个更底层的学科。书中对于成矿作用的分类、热液活动的影响、变质作用的机制,都有着详尽且严谨的论述。我尤其赞赏它对“非典型”矿床的介绍,那些不常见但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矿物产出地,这本书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这对于我们进行前沿研究和处理特殊样品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框架。它的术语解释精准到位,即便是初次接触矿床学概念的读者,也能通过文中的逻辑推导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本扎实的“宝石学地质学”教科书。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对教材的刻板印象。它并非那种枯燥的、只适合放在书架上“镇宅”的参考书。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行文流畅,逻辑严密,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正坐在你身边,为你娓娓道来每一块宝石背后的坎坷身世。我发现自己竟然能读进去那些复杂的成岩成矿过程,而且读起来颇有乐趣。书中对于不同地质时代、不同板块碰撞下宝石矿床的对比分析,尤其精彩,它构建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观,让人在思考单个宝石的价值时,也能将其置于地球数十亿年的演化长河中去审视。这种叙事的手法,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地质探索的兴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手中每一件宝石的“生命历程”,这本书无疑是成功的,它让科学变得有温度、有故事性。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原本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因为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都是陈旧的、信息更新滞后的。然而,这本《宝石资源与矿床》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新意”。它不仅仅是对经典理论的重复,而是融合了近些年来的科研新进展。特别是关于深部地球动力学如何影响表层宝石富集的部分,作者引用了最新的同位素定年数据和地球物理勘探成果。我发现书中讨论的某些新兴矿区,在我之前查阅的旧资料中根本没有提及,这说明作者在编撰过程中一定是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追踪和实地调研。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紧跟行业动态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时效性和前瞻性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仅是记录“有什么”,更在尝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形成”,这种探索精神非常鼓舞人心。

评分

我最近正在努力提升自己对各种宝石产地的认知,毕竟“产地即价值”在珠宝行业里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为我这种“地域控”量身定制的。它没有采用那种按照矿物种类分类的传统方式,而是以地理区域为经纬线,详细勾勒了全球主要的宝石矿床分布图。从非洲的坦桑尼亚到南美的哥伦比亚,每一个重要矿区,作者都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深入探讨了当地独特的地质构造如何孕育出特定种类的宝石。例如,书中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产地特性对比分析,让我对“鸽血红”和“矢车菊蓝”的形成条件有了更立体的理解。这种宏观的地理视角,搭配微观的矿床剖面图,让知识的关联性变得非常强,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环球地质考察,收获巨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