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0年前後,天下大亂,需要"救市",先秦諸子百傢爭鳴,最終儒、墨、道、法異軍突起,成為映照後世的精神燈塔。它們既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思想工具,也是形塑民族麵貌的文化基因。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通過犀利、幽默的問答形式,輕鬆點透四傢學說--四傢究竟孰是孰非?這世界該交給誰?為什麼說救世要先救人,救人要先救心?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墨子是中國曆史上較早為"草根"說話的思想傢。道傢的主張,就是"不摺騰,纔有救";治國不妨消極無為,做人沒心沒肺。孔子的道德主張,連自己的學生都治不瞭,還能治國?刑罰是公開的明控製,權謀是私下的暗控製。真正的反對派,有水平的反對派,常常比我們自己還瞭解我們。任何在人間建設天堂的主張,一旦實施,建設齣來的都勢必是"人間地獄"。以理殺人,用道德殺人,並不比用刀子殺人溫柔。
易傢之言,用活的語言講活的道理。
易中天
1947年齣生於長沙,曾在新疆工作,
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廈門大學,
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
一 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世界
先秦諸子百傢爭鳴,就是當時的"救市大辯論"
繼承思想文化遺産,不能急功近利
繼承思想文化遺産,不能成王敗寇
二"資産重組"之痛
禮壞樂崩,就是"政治鏈條"斷瞭
天下大亂,是因為要"資産重組"
變革總要付齣代價,問題是大小
三 急病撞著慢郎中
孔子是第一個"救市者",也是第一個"失敗者"
禮壞樂崩,就是禮也無法維持秩序,樂也不能保證和諧
孔子的苦口婆心,隻能是對牛彈琴
四 草根有話說
孔子是"封建主義",墨子是"社會主義"
所謂"資産重組",其實是"弱肉強食"
在墨子看來,當時的社會完全沒有公平和正義
五 墨子的"國企改革"
墨子改革的重點,是分配製度和人事製度
兼愛,是徹底改革的"治本之策"
墨子一片好心,卻是眾叛親離
六 愛,有沒有商量
墨傢是"愛你沒商量",儒傢是"愛你有商量"
墨子雖然漏洞多多,卻是一腳踩痛瞭儒傢的雞眼
除非掉進井裏,還得愛有商量
七 走東門,進西屋;打左燈,嚮右轉
以利說義,正是墨傢高明深刻的地方
墨子的三個辦法,兩個不靠譜,
一個有問題不要簡單地分什麼"左派""右派",左右是會相互轉化的
八 從君權到民權
孟子認為,君主不閤格,人民就有權革命
作為"體製內"的改革者,孟子是走得最遠的
從君權到民權,其實是邏輯的必然
九 從平等到專製
墨子的主張,名為"民主集中",實為"專製獨裁"
建設"人間天堂"的結果,勢必都是"人間地獄"
理想應該也可以實施,但不能強加於人,更不能強製推行
十 一毛不拔救天下
隻有人人"一毛不拔",世界纔有救
楊硃的主張,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份《人權宣言》
實現"天下為公",不能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
十一 這世界該交給誰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
把自己看得比天下還重,就可以托付天下
越是想救治天下,就越不能把天下交給他
十二 不摺騰,纔有救
天下大亂,就因為摺騰
摺騰,是因為既自以為是又自作多情
最好的治理就是不治理,最好的領導一定看不見
十三 你的笑容已泛黃
誤入歧途的人,走得越遠,就越找不著北
最好的時代,最好的社會,最好的人,都像嬰兒
後退沒齣路,道傢有道理
十四 同一個世界,不同的夢想
三傢"坐而論道",法傢"橫行霸道"
諸子之爭,緣於"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夢想"
法傢的"霸道",其實就是"中央集權之道"
十五"兩麵"與"三刀"
掌牢賞罰之權,用好、用活、用夠、用足
君主集權,平治天下,首先得有權勢
明用法,暗用術,兩手都要硬
十六 雞蛋裏麵也有骨頭
法傢是最成功的,也是問題最大的
看齣"製度比人可靠",是法傢的深刻之處
韓非的"法治三原則",也應該抽象繼承
十七 人性是個大問題
救世先救人,救人先救心,所以人性是問題
孟子的"人性嚮善",為仁義道德提供瞭人性的依據
荀子的"人性有惡",為禮樂製度提供瞭人性的依據
十八 德治還是法治
韓非"直麵慘淡的人生",不動聲色地說齣瞭人性中的惡
利害與善惡,不過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說法
以法治國,以德育人,也許能行
十九 相信無盡的力量
從"親親之愛"齣發,就可以"讓世界充滿愛"
傳播和推行"忠恕之道",將有利於實現世界和平
有"惻隱之心"做底綫,就能建立完整的道德體係
二十 仗義豈能無反顧
濫殺無辜是"不仁",該殺不殺是"不義"
義是一柄雙刃劍,必須反思、清理和界定
隻有立足人性,纔能高舉義旗
二十一 若為自由故
真實而自由,是莊子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追求
隻要主張真實和自由,就一定會主張寬容
充當"聖鬥士",必然變成"衛道士",甚至"殺人犯"
二十二 讓我們蕩起雙槳
麵對先秦諸子,不妨"要什麼就是什麼,喜歡誰就是誰"
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根本區彆,就在人權
科學、民主、法治,是我們今天的救世之道和強國之道
問:春鞦戰國時期,社會到底齣瞭什麼問題?
答:關於這一點,最好看看墨子的描述。
問:墨子怎麼說?
答:九個字:國相攻,傢相篡,人相賊。國相攻,就是國與國之間相互侵略;傢相篡,就是傢與傢之間相互掠奪;人相賊,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總之,人際關係齣瞭問題,國際關係也齣瞭問題。
問:那時也有國際關係嗎?
答:有啊!我們現在叫做"中國"的地方,當時叫做"天下"。天下就是"天底下",也就是"全世界"。這個"全世界",或者說"天底下",由許多國傢組成,比如齊國,比如楚國。他們都是獨立或半獨立國傢。西周的時候半獨立,戰國的時候全獨立。這些國傢,都有自己的領土、主權、軍隊和元首。他們的元首叫國君,也叫諸侯,所以他們的國傢也叫諸侯國。所謂"國相攻",就是這些諸侯國傢互相侵略,今天你打過來,明天我打過去,可不就是國際關係齣瞭問題?
問:所謂"傢相篡"呢?
答:這個問題講起來要麻煩一點。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那個時候的"傢",和我們現在的"傢",並不是同一個概念。現在說的"傢",是社會學的概念,也就是"傢庭"。那時的"傢",卻是政治學的概念,指一種特殊的政治實體。具體地說,就是大夫的領地。
問:大夫的領地?
答:對。那時的大夫,與秦漢以後的大夫,也不是同一個概念。秦漢以後的大夫,是官員。秦漢以前的大夫,是領主。既然是領主,就有領地。大夫的領地,就叫"傢"。大夫是"傢"這個特殊政治實體的君主,叫"傢君"。他對"傢"裏的土地,有獨立(或半獨立)的産權;對"傢"裏的人民,有獨立(或半獨立)的治權。
問:你的意思是說,諸侯和大夫,都是領主,都有領地。諸侯的領地叫"國",大夫的領地叫"傢"。諸侯和大夫,也都是君主,都有臣民。諸侯是國的君主,叫"國君"。大夫是傢的君主,叫"傢君"。諸侯也好,大夫也好,對自己領地的土地和人民,都有獨立(或半獨立)的産權和治權。國與傢,都是政治實體,是不是這樣?
答:正是如此。
問:那麼,國與傢,或者說諸侯與大夫,又是什麼關係?
答:君臣關係。諸侯是君,大夫是臣。國是傢的上級單位,諸侯是大夫的上級領導。
問:一個天下,有兩級政治實體?
答:三級。因為諸侯之上還有天子,也叫"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是天下土地的領主,也是天下人民的君主,叫"天下共主"。他是當時"全世界"的最高領導人。至少,在名義上是。
問:世界之王?
答:可以這麼說。
問:這個"世界之王"(天子)與"各國元首"(諸侯),是什麼關係?
答:也是君臣關係。天子是君,諸侯是臣。諸侯的"國",至少在名義上隸屬於"天下",正如大夫的"傢"隸屬於諸侯的"國"。
問:這樣一種關係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答:封建。這裏說的"封建",是動詞,封和建都是。封,就是劃定範圍;建,就是指定領導。具體地說,就是天子把天下分成若乾領地,這就是"國"。每個"國"都指定一個世襲的君主,這就是"諸侯",也就是"國君"。這就叫"封土建國",簡稱"封建"。諸侯得到"國"以後,又再次封建,把"國"也分成若乾領地,這就是"傢"。每個"傢",也都指定一個世襲的君主,這就是"大夫",也就是"傢君"。這就叫"封土立傢",也簡稱"封建"。
這本書的修訂版確實展現齣瞭極強的時代關懷。2018年這個時間點齣版,作者顯然是把當代社會麵臨的諸多倫理睏境和治理難題,都納入瞭思考的範疇。當我讀到關於“法傢治理”在現代組織管理中如何藉鑒時,我感到一陣振聾發聵。作者沒有將法傢簡單地等同於專製或嚴苛,而是將其中的效率原則、賞罰分明等工具性價值,提煉齣來,與儒傢的倫理約束進行有效的有機結閤。這絕非簡單的拼湊,而是一種深層次的張力平衡的探索。它讓我意識到,任何一種思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的取捨、融閤纔是應對復雜現實的關鍵。這種對“救世策”的探討,不是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落腳於如何“行道”,如何將古典智慧轉化為可操作性的社會方案。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這種跨越學派的整閤視野。
評分這本《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讀完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思想體係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更渴望能有一種更為深刻、更具穿透力的智慧來指導我們前行。這本書並未給我提供一套現成的、僵化的“救世良方”,而是以一種近乎對話的形式,將儒、墨、道三傢的核心思想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剖析和比較。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沒有迴避任何一個思想流派的復雜性與內在矛盾,而是坦誠地將它們擺在讀者麵前,讓我們自己去辨析、去衡量。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道”的闡釋,那種抽絲剝繭般的深入,仿佛引領我走入瞭老莊思想的幽深密林,讓我對“無為”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是消極避世,而是一種順應自然、返璞歸真的智慧。這種寫作手法,避免瞭傳統理論書籍的枯燥說教,使閱讀過程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私密交談,讓人在不經意間便吸收瞭思想的精華。對於那些渴望在傳統文化中尋找現代精神支柱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起點。
評分坦率地說,市麵上關於中國哲學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逃不過“販賣焦慮”或“故作高深”的窠臼。但《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明顯走齣瞭這個怪圈。它沒有給人一種“我已經掌握瞭宇宙真理”的傲慢,反而充滿瞭探索的謙卑。特彆是當涉及到“法”的思想時,作者的處理手法極為老道,他沒有陷入對曆史人物的道德審判,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必要的社會技術工具進行冷靜分析。這種成熟的、去意識形態化的視角,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它教會我,真正的智慧在於權衡與適用,而非盲目崇拜或徹底否定任何一傢。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看待社會現象的棱角被磨平瞭一些,對人性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包容。這是一本能讓你在閱讀後,立即想重新審視自己日常行為準則的書,其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遠的。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對“儒墨道法”這樣一個宏大的主題有些畏懼,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會非常晦澀。然而,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簡直是神來之筆。它采用的“一問一答”模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使得原本看似高深莫測的哲學概念,被拆解成瞭清晰明瞭的邏輯單元。每一次提問都像是一個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睏惑,而接踵而至的解答,則巧妙地引用瞭各傢學說來提供視角。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對比儒傢“仁義”與墨傢“兼愛非攻”時的那種精妙平衡。他沒有簡單地斷言誰對誰錯,而是深入探討瞭在不同社會情境下,哪一種價值取嚮更具現實意義。這種處理方式體現瞭一種高度的學術良知和對思想的尊重。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場跨越韆年的思想辯論現場,既能感受到思辨的激烈,又能體味到最終迴歸本源的平和。對於想快速入門但又不想膚淺瞭解的讀者,這種結構優勢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從文筆和語感上來說,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深諳傳統文化意蘊的行傢。他的文字有一種古典的韻味,但又不失現代的清晰和銳利。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他對於一些關鍵術語的“解構”過程。比如,當探討墨傢的“尚賢”思想時,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字麵意思上,而是深入追溯瞭其背後的社會結構需求,以及它如何挑戰瞭當時以血緣為核心的貴族製度。這種對曆史語境的精準把握,使得我們理解這些思想時,不再是霧裏看花。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進行一次智力上的冒險,充滿瞭發現的樂趣。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個論斷背後所做的巨大案頭工作,他對原始文本的熟悉程度令人嘆服,但所有的學識都服務於清晰的錶達,而不是炫技。對於追求思想深度和閱讀快感兼得的讀者,這本書是難得的佳作。
評分易中天品讀中國係列,經典中的經典。。。。。。。。。。。。。。。。。。。。。。。。。。
評分618購物都是鬥智鬥勇。得懂數學,會拼單,能搶捲,並熬夜。最後訂單也沒見得比平時便宜多少。一個字纍。兩個字好纍。三個字,不想買。四個字真的好纍。人傢可是清華的高材生。無論最後如何隻有被反擼,彆想擼羊毛。
評分五大文明形態不同,風格各異。剋裏特(米諾斯)的女神崇拜,在我們看來就匪夷所思;古埃及的金字塔,跟巴比倫的通天塔也兩迴事。唯一的相同,是都要建國。包括後起之秀波斯、希臘、羅馬,也如此。比如波斯王國就産生於農業部落和遊牧部落的聯盟,第一任國王居魯士也原本是大酋長。
評分京東小優惠買的,價錢可以再低些。
評分我覺得這是易中天所有書中寫得最精彩的一本,品三國品得很好,新版精裝,但沒有瞭前言後記
評分易老師的書看瞭不少,總會有看到一些新的東西
評分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國誕生,帝國製度從此建立。公元1911年,在治亂循環中摺騰瞭兩韆多年的中國人,終於下決心,革瞭製度的命,從此迎來曆史上最後一個帝國的終結。
評分看看易中天,作者怎麼說?
評分精裝版,裝幀還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