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自秦汉至清代广州古园林160余处,既记其当年自然景观,亦简述其历史变迁。这些园林散布在广州各处,历经时代淘洗,绝大部分已湮没不存:或成了民居街巷,或建了高楼大厦,或做了别的用场。作者在参考研究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经实地考察,加以综合整理,分别以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官署园林、学院园林、自然园林等六个篇章予以记述。这是一笔不应被忘却的文化遗产。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广州史地、人文、风俗的研究,从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研究专著、小说、随笔、游记、文艺评论、剧本、翻译等各类作品数百万字。著有《广州城建史话》《春满花城》《广州风物》《越秀史稿》等广州史地著作及传奇文学《侠义英雄传》《广州教父》《怪才陈梦吉》等共20余部。
目录
概述 2
第一章 皇家园林 2
第一节 南越国宫苑 3
第二节 越王台 5
第三节 南汉皇家园林 6
第二章 寺观园林 11
第一节 佛寺园林 11
第二节 道观园林 44
第三章 私家园林 72
第一节 河北地区 74
第二节 河南地区 101
第三节 芳村地区 115
第四节 其他私园别业 125
第四章 官署园林 127
第一节 明清两代的药洲 127
第二节 西园与东园 129
第三节 贡院 133
第四节 万竹园与壶园 134
第五节 广雅书局 135
第五章 学院园林 136
第一节 广府学宫 136
第二节 南海与番禺县学 139
第三节 明代书院 144
第四节 清代书院 147
第六章 自然园林 155
第一节 老城区园林 155
第二节 小谷围八景 158
第三节 瑶溪二十四景 167
跋 173
概述
今天广东有清代四大名园:顺德之清晖园、东莞之可园、佛山之梁园、番禺之余荫山房,无一在广州市区的范围内。童寯所著《江南园林志》(1937年版)是有关江南园林之名著,认为中国凡有富宦大贾文人的地方,大都是私家园林的荟萃地,其中多半精华,聚于江浙一带;不包括广州,因而对广州园林只字不提。在今人论古典园林的著述中,亦多只论及岭南园林——那是包括整个广东以至广西、福建的,提到广州园林的不多;偶有提到的,亦多是举几个著名园林作例子而已,而且基本上是只论及私园。
这些都可能使世人以为广州历史上并无多少园林,或广州古代园林乏善可陈。其实不然。广州之园林史可谓久远,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而且意义重大。比如,以前中国园林史所引用的考古实例大都只能追溯到明代,而广州南越国宫苑则是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宫苑实例,而且它还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石构建筑,这将改写中国的园林史与建筑史。
再如南汉皇家园林,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瑰丽,构造之精巧,在当年各王国中可称无与伦比,与历代其他皇家园林相比亦不逊色,在中国园林建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外,云淙别墅、海山仙馆、潘家花园等广州古典私园,以其岭南特色而足可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鼎足而立——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构成中国的三大园林,各有特色。简括而言,北方园林壮丽气派,江南园林纤秀小巧,岭南园林轻盈雅致,四季花木繁茂,绿荫葱郁,小桥流水,多以水景胜。
历经岁月淘洗,广州古典园林大部分都已湮没不存,成了历史,今天只剩下教育路南方剧场后面那一处九曜园的遗迹,番禺学宫、广雅书院以及几座著名寺观的园林景观,实在令人扼腕。
现代对园林的定义,乃种植花草树木供人们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即所谓公园。在古代并没有公共意义上的园林。历代广州古典园林,属于皇家的,那是皇家园林;属于某个富豪权贵士大夫或其家族的,那是私园别业;属于寺庙宫观的,那是寺观园林,或称宗教园林;属于官府的,那是官署园林;属于学院的,那是学院园林。广州古典园林基本上由此五者构成。此外,还有自然园林,如“菊湖云影”、“粤秀连峰”等。
《广州古园林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以一种沉静而内敛的姿态,瞬间抓住了我的目光。它所散发出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韵味,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寻书中隐藏的广州古园林故事。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莫名的情愫,尤其好奇岭南地区的园林,总觉得它们在温婉的南方风光中,必有其独特之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片土地上园林文化的探知欲。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那些曾经盛极一时、如今或许已斑驳陆离的古园林。它们是如何在城市之中,巧妙地构筑一方山水,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融为一体?书中是否会提供精美的插图、历史照片,甚至是一些测绘图纸,来帮助我直观地感受这些园林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园林景观的介绍,而是能深入挖掘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涵。园林主人的故事,园林承载的历史记忆,以及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岭南园林的独特性,它如何在借鉴北方园林的气势和江南园林的秀美之余,又融入了海滨城市的开放与活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我而言,这本书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与广州古老灵魂的深度对话。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广州古园林志》这本书时,就被它沉静而富有历史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穿越时空的请柬,邀请我去探访广州那些曾经的辉煌。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典园林情有独钟,尤其对岭南地区的园林风格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在南国的温润气候和独特地理环境下孕育出的园林,一定别有一番风味。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描绘那些著名的古园林,例如,它们是如何依山傍水,如何巧妙运用空间,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融为一体的。我尤其好奇那些传说中的园林,比如潘园、海山仙馆等等,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书中是否会包含大量的历史照片、古籍记载,甚至是园林的复原图,来帮助我们重现那些逝去的辉煌?不仅仅是外观的美感,我更想了解的是园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故事。园林主人的品味如何?它又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书中的园林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比如“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理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岭南园林的独特性,它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有何异同?它又是如何受到海洋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美的探索。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古迹和传统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园林。所以,《广州古园林志》这本书一上市,我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打动。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郁的历史气息,仿佛瞬间将我带回到了那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时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广州那些曾经名噪一时,如今或许已不复当年的古园林。比如,那些曾经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留下了无数诗篇墨宝的私人园林,又比如那些承载着家族荣耀和历史变迁的宗祠园林。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这些园林的选址、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方方面面,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我特别想知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古人是如何将自然的山水景致与人工的亭台楼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如此富有诗意和哲学内涵的空间的。书中是否会配有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手绘图纸,甚至是全景式的复原图,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古园林的昔日风采?我更关心的是,这些园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故事。它们是如何体现当时的审美情趣、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它们是否见证了某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与某些历史名人有着不解的渊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资深的导游,引领我走进广州那些尘封的园林世界,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文化养分。
评分《广州古园林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它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雅致感,仿佛一本珍贵的古籍,立刻勾起了我探究的兴趣。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的古迹。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园林想必也蕴含着独特的魅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隐藏在时光深处的古园林,去感受它们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静谧。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这些园林是如何选址,如何布局,如何运用各种建筑元素和自然景观来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书中是否会收录大量的历史图片、手绘图纸,甚至是园林的复原效果图,以帮助我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园林的细节和整体风貌?除了建筑和景观本身,我更看重的是这些园林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文化。这本书是否会讲述园林主人的故事,他们在园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园林是否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名人有关联?它又如何反映了当时广州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岭南园林的独特之处,它如何在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同时,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关于广州历史和文化的深度探索之旅,一次与古人精神世界的交流。
评分翻开《广州古园林志》这本书,一种温润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古老园林中特有的泥土和草木清香。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典园林情有独钟,尤其对岭南地区的园林风格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在南国的温润气候和独特地理环境下孕育出的园林,一定别有一番风味,与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相比,应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契合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份探求欲。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描绘那些著名的古园林,例如,它们是如何依山傍水,如何巧妙运用空间,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融为一体的。我尤其好奇那些传说中的园林,比如潘园、海山仙馆等等,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书中是否会包含大量的历史照片、古籍记载,甚至是园林的复原图,来帮助我们重现那些逝去的辉煌?不仅仅是外观的美感,我更想了解的是园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故事。园林主人的品味如何?它又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书中的园林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比如“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理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岭南园林的独特性,它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有何异同?它又是如何受到海洋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美的探索。
评分这本《广州古园林志》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种沉静而古朴的质感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古老园林中特有的草木清香。我一直对岭南的园林文化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承载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和生活哲学。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从中一窥广州那些曾经辉煌如今或许已斑驳陆离的园林风貌。书页的纸张触感温润,印刷清晰,每一张插图都力求还原园林的精髓。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那些著名的私家园林,比如潘园、海山仙馆等,想知道它们当年是如何依山傍水,匠心独运地建造起来的。那些曲径通幽的设计,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匾额楹联,那些假山池沼的巧妙布局,都让我神往。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展示园林的美丽,更能深入挖掘园林背后的故事,例如园主人的品味、当时的社会风貌、甚至园林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读一本关于园林的书,就像是在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感受他们对自然与人文的理解和追求。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关于园林艺术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同时期园林风格的演变,以及岭南园林独具的地域特色,比如它如何融合了北方园林的宏伟与江南园林的秀丽,又如何巧妙地加入了海滨城市的开放与活力。这本书将是我深入了解广州历史与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分这本《广州古园林志》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其极具文化品位的封面设计,它散发着一种沉稳而内敛的古典美,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其内容的厚重与历史的积淀。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南方地区那些依水而建、曲径通幽的园林风格尤为着迷。广州作为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想必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古园林,而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深入了解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愿望。我迫切地希望从书中能够了解到广州古园林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那些著名的古园林,例如,它们的选址是否遵循了风水理念,建筑布局是否体现了儒家思想和道家精神,以及它们是如何巧妙地将自然的山水景致与人工的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配有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建筑图纸,甚至是三维复原模型,以便我能够更直观地领略这些古园林的昔日风采。除了对建筑和景观的细致描摹,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园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故事。比如,园林的建造者是谁?他们为何要建造这样的园林?园林在历史上是否发生过什么重要的事件?它又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情?对我而言,阅读《广州古园林志》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美的感悟,一次对岭南文化深层次的探索。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广州古园林志》这本书时,就被它朴实而富有历史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向往那些隐藏在都市繁华深处,静静诉说着历史故事的园林。广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古园林定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我迫切地想从书中了解到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园林,它们是如何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园林的选址、布局、建筑风格,以及花木、山石、水体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配有丰富的历史图片和精美的插图,甚至是一些珍贵的古籍文献资料的节选,以便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园林的真实面貌。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隐藏在园林之下的故事。这本书是否会讲述园林背后的历史,例如园主的生平、园林的兴衰,以及它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理解岭南园林的独特之处,它如何吸收中原传统园林精华,又如何融入岭南的地域文化和气候特点,形成自成一派的风格。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园林的介绍,更是一次与广州历史的对话,一次对岭南文化独特魅力的深度品鉴。
评分当我初次见到《广州古园林志》这本书时,就被它封面设计中透露出的那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深深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园林的册子,更像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我通往广州历史深处的门扉。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情有独钟,尤其对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饱含故事的古园林充满好奇。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想必也隐藏着不少令人惊叹的园林瑰宝。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那些著名的古园林,了解它们是如何选址、布局,如何运用山石、水体、植物以及亭台楼阁等元素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书中是否会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珍贵的历史照片,甚至是复原效果图,以便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园林的昔日风采?除了对园林本身建筑和景观的介绍,我更看重的是书中是否能讲述园林背后的故事。这些园林的主人是谁?他们为何建造了这样的园林?园林在历史上又扮演过怎样的角色?它如何折射出当时广州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岭南园林的独特之处,它如何在吸收中原园林精华的同时,又融入了地域特色和海洋文化,形成自成一派的风格。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文化的体验,一次与广州古老灵魂的深刻交流。
评分我对城市历史和建筑文化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一个城市过往辉煌的古迹。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广州古园林志》时,立刻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透露出的历史气息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园林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空间,更是凝结了时代审美、生活哲学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品。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想必也孕育了不少令人惊叹的古园林。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历史记载或传说中的园林。书中会否详细介绍那些著名的私人园林,例如,它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又是如何通过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树木来展现主人高雅的品味和情趣?我希望能看到书中附有精美的插图,甚至是一些复原图,能够帮助我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园林的昔日风采。除了对园林建筑本身的介绍,我更看重的是书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这本书是否会讲述园林背后的故事,比如园主人的生平轶事,园林在历史上扮演过的角色,以及它如何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变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岭南园林的独特之处,它们是如何在兼容并蓄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和发展。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与广州古老灵魂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