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栏外书

传习录栏外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佐藤一斋,撰,黎业明,整理 著
图书标签:
  • 武术
  • 拳法
  • 传统武术
  • 武学
  • 兵器
  • 养生
  • 内功
  • 历史
  • 文化
  • 技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65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747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字数:19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

  一斋勘校十余板本异同,详尽无比。自加评语,均从理学要理出发。又引施邦曜、陈龙正、彭定求、顾宪成等人之语。以板本言,以评注言,此为研究《传习录》所万不可少之书。
   ——陈荣捷

内容简介

  佐藤一斋的《传习录栏外书》以校勘精细详备、征引前贤评论丰富著称,是一部诠释《传习录》的经典之作,很有学术价值。整理者对底稿详加校勘,修正了不少底本的错误、缺漏,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他还为本书撰写了导言,介绍了佐藤一斋的生平,以及《栏外书》的特点与不足。

作者简介

  佐藤一齋(1772—1859),名坦,字大道,號惟一齋,又號愛日樓、老吾軒。初名信行,稱幾久藏,年二十一,始改名爲坦,稱捨藏。日本江戶人。著名學者、教育家。
  黎业明,广西岑溪人,现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阶段继续在北大深造,师从汤一介先生。主要学术成果有:《梁漱溟评传》(与景海峰合著);《湛若水年谱》(专著)。

目录

  佐藤一齋及其《傳習錄欄外書》
  點校凡例
  新建侯文成王公小傳
  一齋佐藤先生小傳
  傳習錄欄外書上帙
  傳習錄序
  傳習錄卷之上
  傳習錄欄外書中帙
  傳習錄卷之中
  附錄
  答徐成之書
  又
  答儲柴墟書
  又
  答何子元書
  傳習錄欄外書下帙
  傳習錄卷之下


《传习录栏外书》 卷一·心法 第一章 论性体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有心。心者,形而上之道,虚灵不昧,是万物之本源。然人心有善有恶,随境而迁,故有惑。学者欲求圣贤之道,必先明心。心体本善,何以有恶?盖因动欲,欲起于情,情系于物。故圣人云:“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物之诱我,非物之罪,乃心之私也。私者,私欲也。私欲一起,心便失其本来之面目。 观世间万象,皆为心之所现。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皆是心境之映照。心静则万象皆清,心乱则万象皆浊。故学者必先求静。静者,非不动也,乃不动心也。心不动,则外物不能扰。外物不能扰,则心自安。心自安,则天地万物皆归于一。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在于能思。思者,心之用也。心之用,可以格物,可以致知。然格物致知,非求知识之多,乃求心体之明。心体既明,则无事不知,无理不明。所谓“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先行,行是知的实现。知行不可分,知行不可离。 第二章 论意 意者,心之所发也。心本寂然不动,意一动,便有是非善恶之别。意之所发,或趋善,或趋恶,皆由心之所主。故学者必先察其意。意之所发,善则顺之,恶则止之。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天理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是天上之理,是本来之理。人欲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欲,是损天理之欲,是本来无之欲。 意之所存,或为己,或为人。为己者,是私欲之念,是损人利己之念。为人者,是公义之念,是损己利人之念。学者当以“为己”之心,存“为己”之念,方能合乎天理。所谓“吾心之所发,即天理存焉”。 意之所念,或为实,或为虚。为实者,是真切之念,是确凿之念。为虚者,是虚妄之念,是虚幻之念。学者必先辨其意之虚实。意虚则事不成,意实则事可成。所谓“意念之诚,方能感天动地”。 第三章 论气 气者,心之所生也。心动则气生,心静则气息。气有清浊之分,清气者,正气也;浊气者,邪气也。学者必先养其气。养气之道,在于养心。心正则气正,心邪则气邪。 气之所至,或有为,或无为。有为者,是有意之动,是有形之动。无为者,是无意之动,是无形之动。学者当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事,方能合乎天理。所谓“至诚之道,不可伪也”。 气之所感,或为喜,或为怒。喜怒无常,乃气之乱也。学者必先平其气。平气之道,在于平心。心平则气平,心乱则气乱。所谓“内圣外王,方能达至圆满”。 卷二·事功 第一章 论格物 格物者,格天下之物。物者,事也,理也。格物之道,非仅求知,乃求心体之明。心体既明,则万物皆可知。所谓“格物致知”。致知者,致吾心之知。吾心之知,本乎天理。 格物之法,在于躬行。躬行者,非仅动手,乃用心之行。用心之行,方能格物。所谓“事事皆可为格物之场”。 格物之功,在于体悟。体悟者,非仅思辨,乃心之体也。心之体,方能格物。所谓“一切功夫,只在致知”。 第二章 论事功 事功者,人事也。人事之功,在于修身,在于齐家,在于治国,在于平天下。修身者,修吾心之身。心之身,乃吾身之本。 事功之法,在于日用。日用者,非仅生活,乃心之日用。心之日用,方能事功。所谓“日用常行,皆是圣贤之道”。 事功之效,在于化民。化民者,化人之心。人之心,乃人之本。所谓“感化万民,方能太平盛世”。 第三章 论教化 教化者,教化民心。民心者,民之本也。教化之法,在于垂范。垂范者,垂吾心之范。心之范,乃民心之本。 教化之功,在于移风。移风者,移民之风。民之风,乃民心之本。所谓“移风易俗,方能民德归厚”。 教化之效,在于育人。育人者,育人之心。人之心,乃人之本。所谓“育人之心,方能兴盛久远”。 卷三·应用 第一章 论学习 学习者,学习圣贤之道。圣贤之道,乃吾心之本。学习之法,在于勤勉。勤勉者,勤吾心之勉。心之勉,乃吾心之本。 学习之功,在于体悟。体悟者,体吾心之悟。心之悟,乃吾心之本。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习之效,在于应用。应用者,用吾心之用。心之用,乃吾心之本。所谓“知行合一,方能成就事业”。 第二章 论处世 处世者,处吾之心于世。世者,吾心之境。处世之法,在于持中。持中者,持吾心之中。心之中,乃吾心之本。 处世之功,在于融通。融通者,融吾心之通。心之通,乃吾心之本。所谓“和为贵,中庸之道”。 处世之效,在于圆满。圆满者,圆吾心之满。心之满,乃吾心之本。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第三章 论修身 修身者,修吾之心。心者,吾身之本。修身之法,在于静心。静心者,静吾之心。心之静,乃吾身之本。 修身之功,在于养性。养性者,养吾之心性。心性者,吾身之本。所谓“身心合一,方能长生不老”。 修身之效,在于得道。得道者,得吾心之道。心之道,乃吾身之本。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结语 《传习录栏外书》虽非王阳明先生亲笔,然其内容皆源于先生之心法,是后人对先生思想之整理与阐释。本书旨在抛砖引玉,激发读者对圣贤之道的思考与探求。愿人人皆能明心见性,体道悟道,将圣贤之道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真正有德之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场智力上的挑战,但绝对是值得的付出。它没有提供简单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精密的工具箱,让你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书中的一些辩证关系处理得极其高明,让人在理解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律,更有我们自身的局限与潜能。我常常在思考,如果能更早地接触到这样的思想滋养,我的某些人生选择或许会有所不同。这本书不是用来“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它更像是需要我们时常取出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进行“重新校准”的精神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首先被那厚实的纸张质感和典雅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都经过了精心考量,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编辑团队在细节上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行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沉稳而又富有洞察力的笔触,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娓娓道来,让人不自觉地被带入到那个思想交锋的语境中。这种将知识内容与视觉体验完美融合的做法,使得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完全超越了单纯获取信息的层面,更像是在与一本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进行对话。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我曾涉猎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这本书带来的冲击感是前所未有的。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而是像一位真诚的同行者,坦诚地与你探讨那些关乎“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安顿心灵”的永恒命题。书中对于心性修养的论述,细致入微,却又充满力量,读来令人心悦诚服。最难能可贵的是,它似乎懂得现代人的困境与焦虑,能够精准地抓住我们在喧嚣中遗失的那份本真和定力,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引导。每次合上书本,都能感受到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宁静而坚韧的力量,仿佛经过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它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的枯燥论述,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场景和对话,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内核。我常常在阅读某个段落时,会突然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迷雾散去,之前困惑已久的问题突然找到了清晰的解答路径。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但绝不生硬,他总能用最贴近生活又充满哲理的语言,将那些宏大的命题拆解得清晰可见。读完一个章节,我总会停下来,反复回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犀利的见解,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吸收,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周遭的世界和自身的行为。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清晰度,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晦涩的哲学思辨,变得鲜活且富有生命力。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来加强语气和节奏感,使得某些关键的观点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读到激动人心之处,甚至会忍不住轻声诵读出来。这种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的文字,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我发现,即便是那些看似平常的描述,细品之下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考验着读者的耐心,但回报却是丰厚的。这本书不适合匆匆翻阅,它需要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词语背后的深意。

评分

非常好的学术著作

评分

很满意的书,封面设计漂亮,绘图精美,纸质精良,推荐给大家一起阅读。

评分

好书,最近难得静下心

评分

很好的书籍 活动时购买 推荐购读

评分

非常好的学术著作

评分

速度快。没什么问题。

评分

哈哈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不错的书。佐藤一斋的《传习录栏外书》以校勘精细详备、征引前贤评论丰富著称,是一部诠释《传习录》的经典之作,很有学术价值。整理者对底稿详加校勘,修正了不少底本的错误、缺漏,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他还为本书撰写了导言,介绍了佐藤一斋的生平,以及《栏外书》的特点与不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