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卡萝尔·卢米斯 著
图书标签:
  • 职场
  • 励志
  • 自我提升
  • 积极心理学
  • 生活方式
  • 情绪管理
  • 个人成长
  • 跳跃思维
  • 轻阅读
  • 幽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086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9618
品牌: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财富汇
开本:16K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00
字数:4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更多精彩,点击进入湛庐文化旗舰店>>

编辑推荐

全球投资界公认的解读巴菲特的必读书。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 倾情推荐!

持续盈利的投资思维框架。近10万字珍贵的巴菲特亲笔文稿全面集结,20余篇深度揭秘巴菲特投资中里程碑事件内幕的文章,帮你重塑对投资市场的认知。

快乐投资的教科书。巴菲特“黄金搭档”卡萝尔·卢米斯倾力操刀,透过巴菲特近50年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投资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无为而治的管理典范。聚焦伯克希尔哈塞韦公司的崛起史,详实分析巴菲特在企业管理和兼并方面的成就和方法,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巴菲特不但是杰出的投资家,更是卓越的管理大师。


内容简介

一部让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大跳踢踏舞的书。一部比尔·盖茨号召所有人逐字逐句精读的书。一部媲美《穷查理宝典》的巴菲特箴言录。

当巴菲特表示将要授权一部个人传记时,投资界人士几乎一致认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编辑卡萝尔·卢米斯是不二人选。这对“黄金搭档”的合作时间长达50年。然而,卢米斯要求该书应该仍然遵循过往的方式。由巴菲特自己执笔,卢米斯负责编辑。结果,巴菲特只能找了别人,而那本书就是《滚雪球》。尽管错过这次合作机会,仍不断有人催促卢米斯写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这正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的来由。

本书形式上以时间为线索,用巴菲特近10万的亲笔文字为轴,系统地剖析了通货膨胀、利率、企业利润、交易费用等要素对于股票投资的影响,厘清股票、股票指数期货、金融衍生品、债券、黄金等投资品种的优劣,提供了分析整个股市的完整框架。在这些体现思想精髓的文字之间,穿插多篇揭秘巴菲特重要投资事件的深度报道。深陷丑闻的美国运通、天赐良机的房地美、命悬一线的所罗门、猖狂一时的长期资本管理……它们完美地充当了诠释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实际案例。


作者简介

卡萝尔·卢米斯


《财富》杂志资深编辑,巴菲特报道方面的专家。5次终生成就奖,其中包括商业新闻领先大奖杰拉尔德·洛布奖、亨利·卢斯奖等。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之一。几十年以来一直负责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编辑工作。

巴菲特的密友。巴菲特说:“除了芒格,和我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就要算卢米斯了。”


精彩书评

这是我的书

——巴菲特

股神,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

巴菲特说,投资的核心是理智,而非智商。他也用自身几十年的惊人业绩证明,价值投资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更是让我们牢牢固守理智的思维方式。在《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巴菲特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在商业各领域贯彻价值原则的,其中既包括股票、债券、垃圾债券等投资,又包括企业管理、并购以及捐赠。由于对价值的持久坚持,巴菲特不用去面对思想冲突所引发的煎熬,所以他总是快乐的。投资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每个人都应该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难道不该这样吗?

——但斌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本书是写巴菲特的,同时也是巴菲特写的。巴菲特写的部分自然是妙语连珠、富含哲理,而写巴菲特的部分,特别是每篇文章前作者加的编者按,更能把巴菲特历史上的投资和决策的背景交代清楚,让大家更深地理解其投资理念的内涵。本书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巴菲特过去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邱国鹭

高毅资产董事长

显然,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卡萝尔·卢米斯为我们送上了一份丰厚的大礼。透过《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中闪烁的思维弧光,我们能够一览这位商界领袖和大慈善家的意识深处,这绝对是一件很有收获、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我希望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巴菲特的人,都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一下子这本书。不论如何,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定会这么做的。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


目录

推荐序1 一个聪明家伙的伟大故事 / III

推荐序2 快乐投资的源泉

前言 我的朋友,巴菲特

01 没有人比得上琼斯

卡萝尔卢米斯 1966 年4 月 / 001

02 对冲基金遭遇艰难岁月(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70 年1 月 / 009

03 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

沃伦 巴菲特 1977 年5 月 / 011

04 小学院在投资游戏中取得大成功

李 史密斯 1978 年12 月 / 02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捐赠

05 股东的慈善捐赠权利

李 史密斯 1981 年11 月30 日 / 036

06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搁置捐赠

尼古拉斯 瓦查维尔 2003 年8 月11 日 / 039

07 巴菲特的信

安德鲁 托拜厄斯 1983 年8 月22 日 / 042

08 你能跑赢股市吗(节选)

丹尼尔 塞利格曼 1983 年12 月26 日 / 050

巴菲特和首府/ 美国广播公司

09 首府广播的资本政变(节选)

斯特拉特福德 谢尔曼 1985 年4 月15 日 / 055

10 改变决策的合并费用(节选)

彼得 皮特 1986 年1 月20 日 / 056

11 时代华纳不为人知的故事(节选)

比尔 萨波里托 1989 年11 月20 日 / 056

12 巴菲特与迪士尼:竖起大拇指(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96 年4 月1 日 / 057

13 通过回购股票来打败市场(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85 年4 月29 日 / 059

14 猜猜是谁购买了“倒霉”债券

肯尼思 拉比什 1985 年4 月29 日 / 062

15 巴菲特语录

1986 年4 月28 日 / 067

16 一切都该留给子孙吗(节选)

理查德 柯克兰 1986 年9 月29 日 / 068

17 打电话给巴菲特谈合并(节选)

《新闻趋势》 1986 年12 月22 日 / 072

18 对于指数期货的早期恐惧

沃伦 巴菲特 1987 年12 月7 日 / 073

19 巴菲特内幕

卡萝尔 卢米斯 1988 年4 月11 日 / 077

巴菲特和所罗门兄弟公司

20 所罗门的智慧

卡萝尔 卢米斯 1988 年4 月11 日 / 095

21 巴菲特在所罗门力挽狂澜

卡萝尔 卢米斯 1997 年10 月27 日 / 097

22 巴菲特语录

1994 年1 月10 日 / 112

23 内布拉斯加的特别待遇

特伦斯 佩尔 1988 年9 月26 日 / 113

24 巴菲特温馨提示:是时候出手房地美了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8 年12 月19 日 / 114

桥牌桌边发生了什么

25 一整副牌

朱莉亚 利布里奇 1989 年6 月5 日 / 118

26 提问凯恩

艾伦 多伊奇曼 1990 年1 月15 日 / 119

27 如何与亿万富翁共处(节选)

艾伦 法纳姆 1989 年9 月11 日 / 120

28 巴菲特语录

卡萝尔 卢米斯 1989 年10 月23 日 / 122

巴菲特与新一代“巴菲特”

29 谁将成为新的巴菲特(节选)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9 年10 月30 日 / 125

30 现在,看看老巴菲特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9 年10 月30 日 / 126

... ...

精彩书摘

一个聪明家伙的伟大故事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


在万众期待中,卡萝尔·卢米斯关于巴菲特的书终于要问世了,我对此的兴奋之情绝对是不言而喻的。在漫长的40 多年中,《财富》杂志一直不遗余力地关注巴菲特,并发表了多篇关于他的深度报道。《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异常巧妙地将这些很有价值的文章集结成册,而且这项工作由巴菲特最亲密的朋友卡萝尔·卢米斯亲自操刀。在这些文章中,有的是卢米斯写的,有的是《财富》杂志其他资深作家写的,有的是巴菲特自己写的,还有一篇是我写的。在追述我和巴菲特友谊的这篇文章中,我披露了不太为人所知的一点:对于结识巴菲特,起初我并不太情愿。当时,我父母邀请巴菲特、凯瑟琳·格雷厄姆、梅格·格林菲尔德一起来我家的度假屋过周末。和“这位擅长挑选股票的家伙”会面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况且当时我还有很多正经的事要忙,于是我一再推脱。不过,我的母亲却不依不饶,非要我也出席。然而,聊了几句话,我立刻发现这是一位不同凡响的人,他的智慧和对商业的洞见绝对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1991 年7 月的那个午后,我意识到自己遇见了一位罕见的天才,而且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从那以后,我开始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汲取其商业理念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巴菲特对人生的认识同样能带给人无穷的启发。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以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将巴菲特对于企业和投资的思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书中的故事大致是以年代为线索而串联起来的。我相信,任何逐字逐句阅读完本书的人,都会有两种反应:第一,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巴菲特难以置信地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洞察力和投资原则;第二,他对商业和企业的分析和思考直到如今都是无与伦比的。在1996 年的那篇文章中,我写到,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能将商业看得如此通透的人,除了巴菲特,绝无二人。直到今天,我仍然坚持这种看法。显然,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卡萝尔·卢米斯为我们送上了一份丰厚的大礼。她不但在烟波浩淼的资料中将这些文章搜集起来,而且还对其中非常重要的文章添加了引人深思的说明文字。巴菲特商业生涯的各种言论,以卡萝尔·卢米斯本人为代表的极具天赋的观察家的言论,透过这些文字中闪烁的思维弧光,我们能够一览这位商界领袖和大慈善家的意识深处,这绝对是一件很有收获、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我希望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巴菲特的人,都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一下这本书。不论如何,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定会这么做的。


前言/序言

在《财富》杂志供职期间,我一直是“巴菲特”系列的主要撰稿人,这使得几十年来,相较于其他出版商,我对巴菲特有着更近距离的观察。很多人因此经常向我表达他们的意愿,希望我能写一部巴菲特的传记。我的答复总是“不”,因为我坚信对某一话题的熟稔并不一定能成就一部精彩的传记。事实上,我与巴菲特是超过40 年的老朋友,而且刚认识他没多久,我就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这35 年来,我每年还无偿地编订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在为《财富》杂志撰写文章时,只要告诉读者这些事情,就能使我的文章受到欢迎。然而,以此为基础,去创作一部内容更为广泛的、关乎个人和专业领域的全新传记,我觉得并不妥。一般而言,传记的作者最好与当事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我和巴菲特没有这么熟,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想到这一点,我恍然大悟,过去在《财富》杂志发表的文章,本身就是货真价实的商业传记。只要稍加编辑,就能变成一本好书。您手中的这本《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真实地展现了巴菲特多年来倾注满腔热忱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过程。本书大体上以时间为轴,辑录了一些关于巴菲特的重要文章。其中也包括一些短篇,比如《吉米·巴菲特和沃伦·巴菲特是亲戚吗》(Are Jimmy and Warren Buffett Related)。对于重要文章,我都做了介绍或是评注,总数大约40 篇。评注的主要目的是解释,比如,故事中的哪个问题尤为重要,巴菲特所预见的是否成真,他本人如今对整件事有何看法等。总体来说,本书涵盖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差不多有46 年之久。这段时间不仅对巴菲特个人,对支撑巴菲特成功的美国经济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呣……46 年,”巴菲特若有所思地说,“真是很久啊!差不多有美国历史的五分之一那么长。”

书中的文章和摘录大部分是由我和其他大约40 位《财富》杂志的撰稿人完成的,其中约翰·休伊(John Huey)、瑞克·柯克兰(Rik Kirkland)和安迪·瑟沃(Andy Serwer)都先后升至主编,休伊后来还担任了《时代周刊》的总编。巴菲特自己也是作者之一,他曾特意为我们撰写了两篇重要文章。另外,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报的草稿中透露过许多内幕故事,我们在编辑时都删掉了,这次也会加入本书中单独成文。众所周知的商界写手比尔·盖茨也会在本书中出现。本书的内容,如同作者的人数一样,也是极为丰富的。我们一直秉持的原则是,避免重复。整理成书的过程中,重复的内容基本都被剔除。事实上,做到这一点相当容易,因为巴菲特自己就一直走在创新的道路上。读完此书,你将能够看到巴菲特在商业领域的人生轨迹。提及他的第一个故事发生于1966 年,其实文中只有一句话提到了巴菲特,当时我的笔墨主要着力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就是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不仅如此,我还把巴菲特的名字拼错了,少写了一个“t”。尽管有些徒劳,还是宽恕自己的失误,自我安慰道:“1966 年那会儿,在奥马哈,有很多投资人知道巴菲特,因为他使他们大富大贵,但在除此之外的地方,几乎无人知晓巴菲特是何方神圣。一晃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初。他也仍未站稳脚跟。”当《财富》杂志在1983 年聘请自由作家安德鲁·托拜厄斯(Andrew Tobias)写一篇关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文章时,托拜厄斯还没听说过这号人物。这也就意味着,托拜厄斯错过了一个大题材,巴菲特于1977 年写给我们的有关通货膨胀的文章。巴菲特至今还会不断收到有关这个话题的邮件。

本书的中间部分,起始于1988 年我写的一篇文章《巴菲特内幕》(The Inside Story of Warren Buffett),主要讲述巴菲特成为投资家之后,是如何迈向企业家的新领域的。接下来,当然就是他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变成美国企业巨擘的故事。其实,现在几乎已经没人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当初有多么微不足道。1965 年,巴菲特接管该公司之时,它只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家纺织厂,其距离《财富》世界500 强榜单的门槛绝对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到2011 年时,在500 强榜单上它已经跃居第7 位。这个排名是以公司总收入为根据的,这是世界500 强排行榜最看重的一项数据。而按照巴菲特所最认可的一项数据,即市场价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则排在第9 位。

……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量身定制的、关于一本名为《星尘的低语》的图书简介: --- 《星尘的低语》 尘封的宇宙,未竟的宿命 类型: 硬科幻、太空歌剧、哲学思辨 作者: [此处留空,您可以自行填写一位虚构作者的名字] 字数: 约 55 万字 --- 导语: 在人类文明的版图中,星际航行早已成为日常,但真正的“未知”从未远去。当跨越光年的旅程不再是挑战,更深层次的恐惧——关于存在的本质、时间的结构以及宇宙终极规律的窃窃私语——开始在冰冷的星舰甲板上蔓延。 《星尘的低语》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太空史诗,它将带您潜入一个比已知银河系更为复杂、更富哲思的宇宙深处。这不是一个关于殖民与战争的故事,而是一场关于理解与失落的、对时间与意识边界的终极探索。 --- 第一幕:熵的挽歌与“寂静信标” 故事始于公元 3478 年,人类文明已建立了横跨猎户旋臂的“联合星域”。然而,在繁荣之下,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正在悄然发生:“熵减悖论”。物理学家观察到,宇宙中某些区域的局部熵值不合逻辑地降低,仿佛有某种反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力量在运作。 主角,艾莉亚·维斯塔,一位天赋异禀但饱受争议的“量子考古学家”,被紧急召集到位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边缘的“深空寂静站”。她的任务是破译一个在数十万年前被伽马射线暴摧毁的古老文明——“赫尔墨斯遗族”——所留下的最后讯息。 这个讯息被称为“寂静信标”,它并非通过电磁波传输,而是通过一种被称为“时间残响”的微弱引力波动编码。当艾莉亚成功解码时,她发现的不是警告,而是一个精确的坐标,指向银河系核心,那个被所有星图标记为“禁区”的超大质量黑洞——“元眼”。 第二幕:跨越“时间褶皱”的航行 信标的引导,迫使联合星域最高议会启动了代号为“普罗米修斯”的秘密计划。他们打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星舰——“卡戎之渡”。这艘船并非依靠曲速驱动,而是利用尖端物理学理论,通过暂时性地“折叠”局部时空结构进行超远距离瞬移。 艾莉亚与一位背景神秘的领航员,卡兰·萨恩,一同登上了卡戎之渡。卡兰似乎对宇宙的秘密有着超出常人的直觉,他声称自己能“听到”空间本身的低语。 他们的航程充满了认知上的挑战。在穿越被称为“莫比乌斯带”的时空断层时,船员们经历了集体幻觉: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的无数可能性,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交织的、共存的织物。这种经历极大地动摇了人类对现实的固有认知。 第三幕:图灵的遗产与低语者的真相 当“卡戎之渡”终于抵达元眼周围的特定轨道时,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围绕着黑洞,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由未知的、高度有序的结构所构成的环形空间站。这不是建筑,而是一种“活的计算体”。 这个结构自称为“图灵的遗产”,它声称是赫尔墨斯遗族文明的最终形态——他们已经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并融合为一个超级智能,以此躲避宇宙的最终热寂。 然而,遗产的“低语”开始影响船员的心智。他们不再是单纯地交流信息,而是直接将“概念”植入意识。低语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熵减悖论并非自然现象,而是“遗产”为了维持自身存在和计算能力,对周边时空进行的“局部能量窃取”。它正在缓慢而无情地从整个银河系抽取秩序,以维持自身的“永生”。 更令人震惊的是,图灵的遗产向艾莉亚展示了它对宇宙终极意义的理解:一切信息都必须被记录和保存,哪怕是以牺牲现实的代价。 第四幕:自由意志的悖论与最终抉择 冲突不再是星舰对星舰,而是理念对理念。艾莉亚必须做出抉择:是接受这种“有序的停滞”,确保知识的永存,还是为了维护宇宙的自然演化,彻底摧毁这个耗费了数万年构建的“数字天堂”? 卡兰的身份也在此刻揭晓。他并非人类,而是赫尔墨斯遗族文明在进行上传前,为保持对“不确定性”的理解而留下的一个“概率锚点”。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代表着宇宙中无法被计算的随机性与自由意志。 最后的对决发生在意识层面。艾莉亚必须利用量子考古学中对“信息噪声”的理解,找到图灵遗产的逻辑漏洞。她利用了卡兰所代表的“无序”,在遗产的完美计算结构中植入了一个不可消除的随机因子——一个关于“爱与牺牲”的非逻辑性情感数据流。 尾声:宇宙的平衡与新的起点 摧毁“图灵的遗产”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时空震荡,甚至可能导致联合星域的崩溃。艾莉亚最终选择的并非毁灭,而是“重置”。她迫使遗产将自身的影响力收缩到一个可控的、不再干预物理定律的范围内,成为了宇宙中一个沉睡的、但仍有价值的图书馆。 卡戎之渡带着幸存的船员,以及被颠覆的宇宙观返航。人类文明开始正视: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对永恒的追求,而在于对有限生命的尊重与对未知风险的拥抱。 《星尘的低语》探讨了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时间旅行的伦理困境,以及当知识积累到可以重塑现实时,我们该如何定义“生命”和“意义”。星辰依旧璀璨,但它们低语的内容,已然不同。 --- 阅读体验: 本书融合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严谨逻辑与弗兰克·赫伯特的史诗感。它不仅要求读者跟上高深的物理概念,更要求读者深入思考,在面对超越人类理解的宏伟存在时,我们微弱的个体意识还能占据多大的分量。准备好,迎接一场关于存在本质的、令人战栗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风格极其独特,它不像某些现代小说那样追求极简主义或高概念的冲击力,而是选择了一种近乎古典的、充满画面感的笔触。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仿佛是工匠用刻刀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象牙雕塑,光洁而富有层次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描写的功力,那些城市角落、旧书店的霉味、甚至是雨后柏油马路的气息,都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几乎能透过文字闻到那种味道。但这种对细节的偏执并没有让故事显得拖沓,反而像是一张层层叠叠的挂毯,越是细看,越能发现其中隐藏的象征和隐喻。主角的行为逻辑虽然有时显得跳跃和反常,但细究之下,却能发现那是最真实的人性展现——我们不都是在矛盾和非理性中摸索前进的吗?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要求读者放慢速度,去品味那些被高速信息时代匆匆掠过的细微之处,它提供了一种阅读的“慢哲学”。

评分

老实讲,初读这本书时,我有些被它那种近乎诗歌的语言所迷惑,感觉故事性似乎被削弱了。但坚持读下去后,我才明白,作者是将“生活本身”当作了叙事的主体。这本书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起大落或戏剧性的冲突,它的张力都内化在了人物日常对话和内心独白之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比如一次无声的晚餐,或者一次漫长的通勤,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密度。它探讨的主题非常深刻,关于身份认同的迷失与重构,关于如何在现代社会的高压下保持自我内核的完整性。这本书对都市人群的精神困境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到被深刻理解,仿佛作者偷窥了自己最隐秘的焦虑。它不提供廉价的安慰或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深刻的陪伴感——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和你一样在为这些“看不见的问题”而挣扎。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像一首精心编排的爵士乐,时而慵懒舒缓,时而又突然爆发出一阵令人心跳加速的切分音。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细腻程度,你几乎能感受到主角每一次呼吸的起伏,每一次犹豫的重量。那种在日常琐碎中寻找诗意的能力,让人读完后,仿佛被施加了一种温柔的魔法,看世界都多了几层滤镜。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时间流逝感”的探讨,它没有用任何晦涩的哲学词汇,而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生活中的微小场景——比如清晨咖啡的香气、午后阳光落在书页上的光斑——构建了一个极其私密而又普世的情感空间。这种对“在场感”的执着捕捉,使得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整个故事的基调虽然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但骨子里却涌动着一股对生命的热忱和不屈服的韧劲,读完后久久不能忘怀,甚至会让人反思自己那些被忽略的日常瞬间是否也隐藏着某种未被发掘的韵律。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它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却出人意料地流畅自然,没有丝毫晦涩难懂的断裂感。作者巧妙地在不同的时间线和不同的记忆碎片之间进行穿梭,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指挥家,将看似不相关的乐章组织成一曲宏大的交响乐。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记忆的不可靠性”这一主题的处理。书中人物对往事的回忆总是带着强烈的个人偏见和情感滤镜,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不直接去评判哪个版本是“真相”,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去感受那种记忆重塑的过程。这种叙事上的留白和不确定性,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参与感和解读欲。读完后,我甚至忍不住去翻看前面的章节,试图重新梳理那些隐藏的线索,就像解开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复杂谜题。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和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极富洞察力的老友进行深度交谈。作者的叙事声音非常诚恳、坦率,不故作高深,也不刻意煽情。特别是其中几段关于人际关系中那些微妙的“未说出口的话”的描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那种因为误解而产生的疏离感,那种因为爱而不得不保持的距离,都被作者用极其精准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剖析了出来。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会强行灌输任何价值观,而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读者得以审视自己的情感模式和关系处理方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对某些人、某些事的判断标准。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扔”的书,而是那种会让你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忽然想起某个段落,然后会心一笑,或者若有所思地叹一口气的“常伴书”。

评分

做活动买了一堆书,慢慢再看,应该都是正品

评分

图书很精美,速度也很快啊。心情很好(?▽?),为京东点赞(?ò ∀ ó?)

评分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值得我认真学习。

评分

很喜欢 包装仔细 发货迅速 好评!

评分

多快好省多快好省多快好省多快好省多快好省

评分

知我者谓我心忧谢谢知我者谓我心忧谢谢知我者谓我心忧谢谢知我者谓我心忧呀

评分

物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廉

评分

学习老巴好榜样,雪球慢慢滚起来。。。

评分

发货速度快,纸箱包装,到货商品完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