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第3版)

企业文化(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春花 乐国林 李洁芳 张党珠 著
图书标签:
  • 企业文化
  • 组织管理
  • 企业战略
  • 管理学
  • 文化建设
  • 企业发展
  • 领导力
  • 员工激励
  • 企业案例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7132
版次:3
商品编码:1226682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章文渊·管理学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商业发展环境与形态、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变化,从“时空线索、理实结合、动静有分、知行合一、教学相长”出发,对全书的结构和内容重新梳理,按照新的顺序阐述企业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理论与实务、结构与运行、传统与当代,并结合当前“重新定义”导向的商业经营与管理,归纳了互联时代的组织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新思维。此外,本书加入了“实践链接”素材希望能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实战感。

作者简介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主讲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中国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同时担任南京大学外聘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客座教授、澳洲国立大学国际管理硕士课程客座教授。出版著作20多部,其中代表作《领先之道》(第四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竞争》(2007中国佳商业作者奖)、《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冬天的作为》、《中国管理10大解析》、《企业文化塑造》,主编教材多部,其中《管理沟通》(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21世纪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中南五省教材一等奖)。近3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曾任《中外管理》、《销售与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专栏作者,随笔集《掬水月在手》、《在苍茫中点灯》。她是集教授、企业家、作家于一体的传奇女性。曾任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等,先后出任多家大型企业管理顾问。

目录

目录
前 言
第1章 当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引例 新希望六和:如何理解今天的农牧行业1
1.1 企业的全球化与本土化2
1.2 动态、复杂的生存环境8
1.3 企业的社会角色17
本章小结23
复习思考题24
案例分析 蚂蚁金服的首份“社会责任成绩单”24
参考文献26
第2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与演进27
引例 海底捞的贴心服务为什么在美国“水土不服”27
2.1 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28
2.2 企业文化的兴起背景33
2.3 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与趋势37
2.4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43
本章小结49
复习思考题50
案例分析 百货业的“海底捞”—胖东来50
参考文献52
第3章 企业文化理论精要54
引例 苏宁的企业文化:强调个人价值 54
3.1 企业文化理念论55
3.2 企业文化要素论59
3.3 企业文化类型论68
3.4 企业文化模式论72
本章小结80
复习思考题81
案例分析 方太“中学明道”81
参考文献83
第4章 企业文化结构与功能85
引例 良友饮食“双服务”企业文化建设85
4.1 企业文化的元素86
4.2 企业文化的结构89
4.3 企业文化的功能94
本章小结98
复习思考题99
案例分析 香格里拉的凝聚力99
参考文献100
第5章 企业文化的内核102
引例 追求极致的苹果新总部102
5.1 企业使命和愿景104
5.2 企业价值观109
5.3 企业精神115
5.4 企业家精神120
本章小结126
复习思考题126
案例分析 尾气门让大众汽车星途陡变“囧途”127
参考文献129
第6章 企业文化测评131
引例 北京移动客服中心的企业文化评估131
6.1 企业文化测评概述133
6.2 企业文化测量的工具137
6.3 企业文化评价145
6.4 企业文化建设评估150
本章小结153
复习思考题154
案例分析 资产评估公司的企业文化测评与变革154
参考文献156
第7章 企业文化的运行与演化158
引例 微软复苏之路158
7.1 企业文化的生成159
7.2 企业文化的维系和传承162
7.3 企业文化的动态管理165
本章小结171
复习思考题171
案例分析 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172
参考文献174
第8章 企业文化的冲突与整合176
引例 宝洁高管空降京东,为何被调岗176
8.1 企业文化冲突及类型177
8.2 企业文化冲突的形成182
8.3 企业文化整合185
8.4 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191
本章小结195
复习思考题195
案例分析 联想:如何让新员工“入模子”195
参考文献197
第9章 企业文化变革与创新198
引例 “苏宁文化重塑”之路198
9.1 企业文化变革的动因与阻力199
9.2 企业文化变革的内容与原则205
9.3 企业文化变革的模式与流程208
9.4 企业文化创新214
本章小结218
复习思考题218
案例分析 海尔:从执行文化到创新文化的变革218
参考文献220
第10章 企业文化建设221
引例 “哈佛案例忽略了我们的核心价值”221
10.1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222
10.2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227
10.3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230
10.4 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见误区235
本章小结238
复习思考题238
案例分析 华为家庭日239
参考文献240
第11章 企业文化传播241
引例 用包裹与客服来传播企业文化241
11.1 企业文化传播的内涵242
11.2 企业文化传播的要素244
11.3 企业文化传播的条件与时机249
11.4 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254
11.5 CIS与企业文化传播256
本章小结258
复习思考题259
案例分析 西贝莜面村—超级符号打造超级品牌259
参考文献260
第12章 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与发展262
引例 如何用《弟子规》改造企业文化262
12.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263
12.2 中国近代企业的文化传统270
12.3 中国当代企业的文化特征与发展272
本章小结285
复习思考题285
案例分析 苏州固锝:圣贤教育成就幸福企业—中国传统“家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落实285
参考文献287
第13章 跨文化管理的挑战与应对289
引例 文化“失事”—空难的深层原因289
13.1 文化差异对管理的影响290
13.2 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296
13.3 国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300
13.4 企业跨国经营文化整合之道306
本章小结311
复习思考题312
案例分析 三洋跨文化管理的思考312
参考文献313
第14章 互联时代的企业文化315
引例 滴滴企业运动文化315
14.1 互联时代的企业文化“新常态”316
14.2 互联时代的经营管理理念321
14.3 互联时代的企业文化理念333
本章小结343
复习思考题344
案例分析 红领的互联网工业新模式344
参考文献346

精彩书摘

  进入新世纪,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尤其是2003年之后,更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首先,一批国际上主要流派的代表性研究著作被引入国内,有一些还被翻译成中文版本,既夯实了基础理论的深度,又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研究视角。其次,企业文化论著和研究文章的数量出现爆炸式的几何级数增长,质量方面也有明显的提升,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最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在视角选择的多样化、涉猎主题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规范程度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国际上企业文化主要的研究流派,无论是早先引入中国的霍夫斯泰德、沙因,还是后来的查特曼、奎恩、卡梅隆和丹尼森等,在国内都能找到一脉相承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与国际发展进程已基本接轨。
  21世纪,在我国的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中,企业文化被定义为企业在较长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影响力较为广泛的独特的管理现象和管理思想。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一种管理学范畴的概念,是一种企业人格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源于外部,而是取决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背后所代表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应当在融合国外优秀企业文化思想,结合我国社会实际之外,更加注重创新。
  ……

前言/序言

前言 企业文化:动态适应变化的内在能力身兼管理顾问和教授的我,20多年来努力去了解复杂而恼人的企业组织管理问题及其危机。在这些问题与危机中,有许多因素是人力不可改变的。20多年来,我都在试图理解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企业组织不能运作得更好。我常常看到的情况是:刚刚创业的公司很有朝气,对市场以及内部管理均有很好的把握,但是不能“长寿”;虽然有高素质的人才、巨大的市场、合理的选择、颇具创意的领导人以及资金的支撑,但是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我曾经从组织的战略角度看待此问题,也从行为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过研究和探讨,然而都无法找到问题的实质。我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文化或者对文化和工作场所的关联性缺乏认识造成的。
随着对一些成功公司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了一条路—企业文化塑造。其他人也许视其为可有可无或太过艰难的一条路,但这些发现让我振奋。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或许不能完全解决组织的运作问题,但是它给组织带来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借此可以了解我们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公司组织。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美国管理学界的研究被迫关注世界经济格局中美国与日本的企业竞争问题。人们发现,美国企业无论在技术设备、经济实力,还是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均优于日本企业。同时日本经济的起步也不能和美国同日而语,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经济实力有了“奇迹”般的增长,几乎到了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地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同美国企业展开了激烈、持久的争夺战。在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市场较量与竞争中,日本商品旋风般地大举进入原为欧美商品传统领地的市场,颇有所向披靡之势,而美国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日本商品不仅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驱逐美国商品,而且长驱直入占领美国本土市场,使美国人感受到压力和威胁。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企业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企业不但注重管理方面的技术,而且尤其重视创设企业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强化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重视人的作用等。日本以其成功的企业实践,让美国乃至全球的企业管理者明白:每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而牢固的企业文化。
我非常幸运,自1995年就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MBA培养课程里承担“企业文化管理”课程的教学,到2002年我们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企业文化管理的教材,而在随后的时间里,“企业文化管理”课程一直是最受欢迎的选修课程之一,并从MBA课程延伸到本科、硕士、博士以及EMBA和EDP课程,同时本人主持了珠江三角洲许多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塑造工程,自2006年后,更是将企业文化塑造推广到全国很多地区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管理在中国企业30年的全新发展历程中,既成为管理方法,也成为经营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员工的多元化、许多企业的跨地区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以及跨文化的冲突等日益深化,企业文化管理更加成为企业管理者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而在我们分析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的差异时,也往往将其归结为文化的差异和价值观的差异。特别是丰田的精益制造、宝洁的创新组织、可口可乐百年不老泉的神话,让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除了产品、战略以及内部运营管理之外,还需要在企业文化上构建能力,没有价值观的推动以及文化的认同,企业无法走到更远、更高的位置。
正是人们的共识,引发了企业文化类教材的开发,然而我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外版教材还是本土教材,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的问题都需要面对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功能,也只有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管理长期难以处理好的三个难题提供解决出路和前景。这三个难题是:企业中人的组织问题、企业中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问题、企业中人的心灵慰藉问题。在我看来,企业文化可以形成一种组织能力,把组织塑造成坚定的实体;企业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协调力量,成为企业的凝合剂;企业文化还可以产生一种感情的力量,给企业中的人以心灵慰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企业文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企业文化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构建企业文化?这三个问题也是我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追问和交流的问题。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企业实践和交流的累积,以及与同行、学生的碰撞,我不断地厘清认识,明确了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从理念到行为。当企业的理念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时,企业文化的作用就会被释放出来,而此时的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一种本质的差异,是既抽象又具体的企业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我特别推荐“企业文化”这门课程的最重要的原因。
自2013年本书的修订版出版以来,全球社会与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全球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结构不确定性;第二,中国正在从国内到全球开启一项基于“命运共同体”模式的全球共赢的新全球化进程,并正在涌现对全球商业与管理具有标杆影响力的“现象级”企业,如华为、海尔、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第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企业文化(第3版)》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探讨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诊断、重塑以及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系统地阐述了企业文化如何成为驱动组织绩效、塑造员工行为、增强竞争优势的根本力量。 核心章节解析: 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基石 企业文化的定义与本质: 本章首先界定企业文化的内涵,将其视为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强调企业文化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历史积淀和员工互动之中。通过对不同学派观点的梳理,揭示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从表层的符号、行为,到中层的价值观,再到深层的基本假设。 企业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深入剖析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探讨领导者的行为、行业特点、外部环境以及组织规模等因素对文化初创期的影响。并着重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技术飞速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企业文化如何经历从僵化到灵活、从内部导向到外部导向的演变过程。 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本章系统阐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内部和外部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内部而言,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提升团队协作效率,激发创新活力,从而构建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外部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客户信任,吸引优秀人才,并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二部分:企业文化的诊断与分析 企业文化诊断的理论框架: 介绍企业文化诊断的多种理论模型和方法论,包括但不限于基于价值观的诊断、基于行为模式的诊断、基于组织氛围的诊断等。强调诊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后续的文化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诊断工具与实操技巧: 详细列举并讲解常用的企业文化诊断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案例研究、文化符号分析等。作者将提供具体的问卷设计要点、访谈提纲范例、以及如何解读诊断数据的实用技巧,帮助读者掌握一手实践技能。 案例分析:诊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通过精心挑选的国内外典型企业文化诊断案例,深入剖析成功诊断的关键要素,以及导致诊断失败的常见误区。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为读者提供多角度的学习借鉴。 第三部分:企业文化的重塑与构建 企业文化重塑的战略路径: 本章重点阐述企业文化重塑的战略考量,强调文化重塑必须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明确重塑的目标和愿景。分析了在组织变革、并购重组、战略转型等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引导文化发生积极变化。 文化重塑的关键要素与实施步骤: 详细介绍文化重塑的落地执行过程,包括明确核心价值观、提炼文化标识、设计文化载体(如规章制度、培训体系、激励机制、沟通渠道等)、以及塑造文化领导者等关键环节。作者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实施流程,指导读者如何循序渐进地推进文化变革。 培育健康企业文化的策略: 除了重塑,本章还探讨了如何持续培育和巩固健康的企业文化。这包括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播机制,鼓励员工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建立与文化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确保文化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四部分:企业文化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文化: 探讨数字化浪潮对企业文化提出的新要求,如拥抱变革、鼓励创新、数据驱动的决策等。分析企业文化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催化剂作用,支持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全球化与跨文化的企业文化管理: 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市场,本章深入分析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指导读者如何构建包容性、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实现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有效协同。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企业文化: 强调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企业文化应如何体现对环境、社会和伦理的承诺。分析责任文化如何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长期价值。 创新驱动的企业文化: 探讨如何构建鼓励创新、容忍失败、激发创造力的企业文化。分析创新文化对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书在阐述企业文化理论的同时,大量引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实践案例,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具象化,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系统性强: 从文化的定义、功能,到诊断、重塑,再到在现代环境下的挑战与机遇,本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体系。 前瞻性: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探讨了数字化、全球化、社会责任等新趋势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语言通俗易懂: 尽管内容深刻,但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谨,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理解和吸收。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者、战略规划人员、以及对企业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和研究者。无论是希望诊断和改善自身企业文化的领导者,还是希望深入了解企业文化运作机制的学习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通过阅读《企业文化(第3版)》,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战略价值,掌握有效的文化诊断和重塑方法,从而构建更具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组织。

用户评价

评分

随着对《企业文化(第3版)》的深入阅读,我越发感受到作者的博大精深。他不仅仅是在介绍理论,更是在传递一种思想,一种对企业生命力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企业文化与组织创新”之间关系的探讨,他清晰地阐述了,鼓励试错、容忍失败、倡导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是如何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温床。书中列举了许多企业文化如何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实现转型的生动案例,这些案例的解读深入浅出,让我对企业文化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论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时,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不仅能赢得公众的尊重,更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整本书的篇章设计非常人性化,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评分

我被《企业文化(第3版)》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震撼。作者的观点独树一帜,他将企业文化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进行审视,探讨了其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本质。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之间关系的深入剖析,他强调,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必然是以诚信、责任和公平为基石。书中对企业文化如何在危机时期发挥“粘合剂”作用的案例分析,让我印象深刻,这些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在风雨飘摇之际,坚固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人心,共渡难关。我被作者提出的“文化生态系统”概念所吸引,他将企业文化视为一个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生态系统,并探讨了如何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评分

《企业文化(第3版)》这本书,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企业文化画卷,让我得以窥见其丰富多彩的内涵。作者的叙述流畅而富有逻辑,他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地揭示了企业文化的精髓。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企业文化与员工满意度”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他通过数据和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显著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书中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探讨,也十分精辟,他指出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实现卓越绩效的重要驱动力。我被作者提出的“文化标签”概念所吸引,他认为,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签,这个标签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目标客户。

评分

在浏览《企业文化(第3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其结构化的内容组织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将企业文化看作一个孤立的学科,而是巧妙地将其置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之中,探讨了它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战略规划等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关系。他反复强调,企业文化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内在驱动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论述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时,所引用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理,这使得他的观点更加科学严谨,也更具说服力。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文化案例的分析,也十分详尽,我从中看到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它们成功的背后,往往都蕴藏着独特而强大的企业文化。我特别对作者提出的“文化诊断”工具和方法感到新奇,他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等方式,来评估企业文化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评分

我发现《企业文化(第3版)》这本书,简直是企业文化领域的百科全书。作者的笔触犀利而精准,他从多个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的论述所吸引,他清晰地阐述了,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文化是如何影响组织变革的进程和成效的。书中对“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之间关系的探讨,也十分深刻,他指出了,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必然是建立在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基础之上的。我被作者提出的“文化领导力模型”所吸引,他详细介绍了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领导力,塑造和引领企业文化。

评分

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企业文化(第3版)》后,我发现它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用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他并非单纯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索。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企业文化“内在性”的强调,他指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培育和润物细声的过程。书中对几种经典的企业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批判性分析,这让我对各种理论的优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避免了盲目套用。我尤其对作者提出的“文化落地”的方法论印象深刻,他详细剖析了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如何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行为准则,以及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来固化和强化企业文化。读到这部分内容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企业的内部,亲身感受着文化塑造的全过程。书中还探讨了跨文化企业中文化融合的挑战与策略,这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企业文化(第3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他深入剖析了企业文化如何塑造企业的DNA,以及这种DNA如何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企业文化与人才吸引和保留”的论述印象深刻,他清晰地阐述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最强有力的磁石。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被作者提出的“文化重塑”策略所吸引,他详细介绍了在企业面临转型或危机时,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文化重塑,来重拾发展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稳重而专业的印象,淡淡的蓝灰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书名,预示着内容一定饱满且深入。我一直对“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市面上能找到的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难以落地,要么过于案例化,缺乏系统性的框架。当我翻开《企业文化(第3版)》时,我立刻感觉到它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首先,作者在开篇就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和历史演变的回顾,这为我理解其核心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没有止步于概念的陈述,而是花了大量篇幅阐述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战略、组织效能、员工敬业度以及品牌建设的深远影响。读到这里,我开始深刻理解到,企业文化并非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书中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模型,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这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对领导者角色、价值观导向以及制度保障的强调,这些都是可操作性极强的洞见。整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微观的实践操作,都给予了详尽的解读。

评分

翻开《企业文化(第3版)》,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宏大的企业文化实验室。作者的叙述严谨而不失趣味,他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例证,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企业文化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微观行为”的关注。他指出,企业文化并非只存在于宏大的愿景和使命中,更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互动。书中对“企业文化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企业文化与客户忠诚度”等议题的深入分析,让我对企业文化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我被作者提出的“文化基因”概念所吸引,他认为,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方向和发展潜力。他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和传承企业的文化基因,并将其发扬光大。

评分

阅读《企业文化(第3版)》的体验,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心灵对话。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我穿越了企业文化的重重迷雾,直达其核心本质。他对于企业文化“生命力”的阐释,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强大的企业文化,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创新的动态系统。书中对“企业精神”和“员工归属感”的探讨,尤为触动我。他指出,当员工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将其视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时,企业才能真正激发其巨大的潜能。我被作者提出的“文化领导力”概念深深吸引,他认为,领导者不仅要制定战略,更要成为企业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通过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组织的氛围。书中对如何应对企业文化变革中的阻力,以及如何在新兴企业中构建和发展企业文化的策略,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评分

很需要的一份教材,很不错,

评分

很需要的一份教材,很不错,

评分

好…………………………………………

评分

很需要的一份教材,很不错,

评分

送货速度快

评分

可以的,,,

评分

可以的,,,

评分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