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爱与被爱、自我价值的肯定、追求多样性,是人类的心理需求。挫败的根源,一是错误的信念、二是错误的行为,导致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在,就让希鲁姆·W.史密斯用“现实模型”帮你弃旧建新,拥抱圆满。
第一步:ADMIT,承认生活里有痛苦的区域。
第二步:ACCEPT,接受自己正是造成痛苦的罪魁祸首。
第三步:ASK,问自己是什么行为导致现状?为什么会这样?
第四步:ADOPT,采用一个能长期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新信念。
第五步:ACT,把新信念当作是真的一样行动。……
所有蜕变始于信念改变,请承认,你相信什么,你就是什么样子。
【美】希鲁姆·W.史密斯 美国杰出的演讲家、畅销书作家、企业家。30年来他致力于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他用幽默、热情和与生俱来的说服力,激励大家积极求变。由他创建的富兰克林时间规划公司,以规划表为基础训练个人及组织的时间管理能力。他本人更是美国数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以及国家顾问团成员。9.11事件后他受纽约政府特聘,为悲恸重的市民做演讲,安抚受难者亲属,重振市民信心。他因在社会工作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诸多殊荣,被三所高等院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创译天下 译作有美剧《纸牌屋》《老友记》院线电影《功夫熊猫》及各类畅销书。
律诗 北京创译天下翻译有限公司骨干成员,参与翻译多部美剧《纸牌屋》。
[目录]
Introduction
现实模型承诺 001
Chapter One
行为改变 007
Chapter Two
自然模型 019
Chapter Three
教别人现实模型 049
Chapter Four
应用现实模型 085
Chapter Five
使用现实模型 107
Chapter Six
组织中应用 131
Chapter Seven
现实模型中的力量 159
Chapter Eight
内心的平静 175
[内文试读]
在任何生活环境下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模型。它不仅仅会起修正作用,还会对已经不错的事起到提升的作用。本章的目的是让你深度学习几个步骤,包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模型,并可以将它教给其他人。我来为你介绍,如何简单有效地使用模型的五个步骤。每一步都以“A”开头,帮助你记忆。
第一步:ADMIT
承认你生活中有痛苦的区域
在改进我们生活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拒绝承认我们需要改变。如果你不承认自己超重,你就不太可能开始减重。如果你不承认自己的婚姻有问题,就将永远不会迈出艰难的步伐来修正它。如果你不承认自己的工作表现达不到组织的需要,你就永远不会努力提升自己。事实上,如果我们坐下来,大概都可以列出至少六个区域,是我们行为的结果没有完全满足我们需要的地方。(而且用不着想很久)我们没有这样做的两个原因(1)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是有处理方法的;(2)这么做太痛苦了。
第二步:ACCEPT
接受我们自己就是造成痛苦的罪魁祸首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对把问题推给“客观原因”的诱惑低头。我们在痛苦时、在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时,或者感情触礁时,就会找别人或别的事情来责怪。事实上,尽管客观环境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可通常来说,我们是无法改变,或只能有限改变客观环境的,所以我们应该高兴地承认:我们才是问题的根源,至少这样,我们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如果确实是因为别人的行为,我们所做的也有限。那么这样的消息才是最振奋人心的,因为这只需要靠我们的力量来改变它。意味着有进步希望。
第三步:ASK
问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要问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的什么行为导致了生活中的痛苦和不足。
记住现实模型:行为直接导致后果。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当问题是体重时,关于吃和/或锻炼的行为,通常是驱使问题的关键行为。
其他领域的痛苦,或许不能如此简单明了地辨认出来是哪种行为驱使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找不出来,完全可以去问你的配偶、伙伴或者最好的朋友们。我向你保证,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找到答案的。
记住,行为是模型中唯一一块可见的图案。也是应该开始着手的地方。
这四年来,每六个月我都会去一次犹他州一个叫山尖的地方。那里有犹他州监狱。
我第一次去,就见到了九十位穿着蓝色狱服的犯人。当时是在这所大监狱的地下食堂里见面的,我把现实模型写在了黑板上。在讲了九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我说:“好了,各位,你们都是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而被关在这里的吧,对不对?”
“对,没有错。”
“从长期看,这种行为有满足你的需要吗?你们想不想聊一聊时间?”
他们不想聊时间。
“如果你们离开这里,重新回来的可能性有多大?”我问道。
“哦,我们都会回来。”
“对,你们都会回来,也就是说什么都没有变?”
“我们的行为没变。”
“当然——你们的行为没有变。所以重新入狱。让我们想得更深层次一些。还有什么没变?”
“我们的信念之窗。”
我说:“如果你们想离开这里,再也不回来,那么现在就要着手改变的是什么?”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信念之窗。”
结尾时,一位犯人站了起来,粗犷的脸上布满了泪水。他握着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说:“希鲁姆,你给了我一把今晚就可以摆脱牢笼的钥匙。”
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但他非常激动。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必须要问自己的问题。
问题就是:为什么。
一旦知道了是哪种行为造成了痛苦的结果,你就需要在信念之窗上识别出可能会引导这种行为的原则。我用了“可能”一词,因为读完这本书,也不能成为一位心理学家。要怎么做呢?你要先从问为什么开始。为什么有这种行为?为什么要留长发?为什么要抽大麻?想想答案,然
后记住以下的话:为什么问题得出的这个答案,永远是信念之窗上的原则的表面。永远都是。
接下来的例子会说明:一个引发痛苦的问题是与行为模式相连接的,从而关系到令这种行为看起来合理的深层信念。
痛苦的领域:老板生我的气。我觉得他会给我降职。
行为:老板召集的会议我都迟到。
信念:我很重要,我不到,他们的会议就无法开始。
痛苦的领域:女儿总生我的气,从来不跟我说话。
行为:我总是吼她,想让她按我的想法做事。
信念:好家长会确保自己的孩子不犯任何错误。
痛苦的领域:超重四十磅,我的关节总疼。
行为: 吃很多快餐食品和甜点, 深夜还吃零食。
信念:我新陈代谢很快,吃的都会代谢出去。
你理解我的意思了。
举的这几个信念的例子,也许很简单(或者正中你的心结),但他们都可以证明找出驱使行为的信念的重要性。
记住,你的规则是自发制定的。除非信念有改变,否则行为是不会变的。
顺便说一下,用这个模型来学习历史是非常好的方法。知道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爆发前几年阿道夫·希特勒的信念之窗上有什么吗?他写了本书告诉我们。得知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可以预测出他的行为吗?很多人都预测到了。只是实在太丑恶了,导致那六年时间里,没有人会相信。
希特勒的信念之窗上有一条原则就是,种族分等级。
有高级人种和低级人种之分。对阿道夫·希特勒来讲,什么样的人种是最高级人种呢?雅利安人。最低级的人种是犹太人和黑人。知道了他的信念以后,能否预测出他的行为呢?
长此以往,他行为的结果,有没有满足他的需要呢?
千年帝国(德国纳粹对第三德国的称呼)又持续了多久?十二年。五千万人,因为一个有问题的信念之窗而丧命。
知道奥萨马·本·拉登的信念之窗上有什么吗?他在青少年时写过。你知道他认为自己是谁吗?他认为自己是曾在12世纪大破十字军的萨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创建者)转世化身。萨拉丁应该是军事史上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之一了,本·拉登认为自己就是他。用模型来检验一
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本·拉登会怎么做?他一定会杀异教徒。异教徒都在哪儿?任何有无信仰者的地方。
你知道萨达姆·侯赛因(伊拉克前总统)认为自己是谁吗?他认为自己是屠杀数千人并征服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古巴比伦王)的转世化身。萨达姆·侯赛因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人。
我们知道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和乔治·华盛顿的信念之窗上有什么吗?我们知道。我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写下来了。我们看得到他们的书信和作品,还有终极的美国宪法。
我们知道马丁·路德·金教授相信什么吗?我们知道。1963年他在伯明翰监狱写下的。我们知道特蕾莎修女的信念之窗上写着什么吗?我们知道。她的行为模式展现出了她所相信的,并写在了2009年的一本书中。
……
这本书真是太令人振奋了!拿到它的时候,我被封面的设计深深吸引,那种沉静而有力的感觉,仿佛预示着即将开启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作者的叙述风格所吸引。他/她并没有直接灌输给你什么“真理”,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朋友,用大量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引导你去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信念重塑”的章节,作者描述了一个他/她认识的人,曾经深陷在消极的自我评价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练习,比如每天写下三件让自己感到骄傲的小事,以及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负面想法,这个人竟然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阴影,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个过程读起来并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而是充满了人性化的温暖和鼓励。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会遇到的挣扎和困惑。他/她并没有把“信念”描绘成一种遥不可及的神秘力量,而是将其拆解成可以实践、可以掌握的具体技巧。读完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中的一些练习,我坚信,一点一滴的改变,最终会带来翻天覆地的不同。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上的升华,而非具体的知识点。我很难将其归类到某个学科,它更像是一种关于人生智慧的分享。我记得书中似乎在讨论,我们的“信念”是如何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笼罩其中,决定了我们看到的风景。作者可能在用一种非常细腻的方式,去剖析我们是如何在不自觉中,为自己设下障碍的。例如,当我们觉得“运气不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加留意那些不幸的事情,从而忽略了那些好的瞬间,这反而会强化我们“运气不好”的信念。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灌输任何“你应该做什么”的指令,而是用一种非常启发性的方式,让我去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我发现,书中的一些描述,真的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想法,让我开始质疑一些自己习以为常的观念。读完之后,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顿悟”式的改变,但我的内心却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力量,仿佛我终于找到了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评分这本著作带给我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我很难说出具体的某个章节或者某个理论,但它就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滋润了我的心灵。我记得书中有一些关于“可能性思维”的讨论,作者似乎在强调,我们常常因为固有的认知模式,而限制了自己对未来可能性的想象。举个例子,很多人可能会想,“我天生就不擅长学习新技能”,于是就放弃了尝试。但书中可能在引导我们去质疑这种“天生论”,去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策略,几乎任何技能都可以被掌握。我感觉作者非常善于发现并拆解我们思想中的“死角”,然后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鼓励我们去打破它们。书中的文字并没有给我带来压力,反而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我去探索自己内在的无限潜能。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一些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开始产生了一些好奇。我开始想,如果我尝试一下呢?就算失败了,也只是证明了尝试的价值,而不是证明了自己的无能。这种心态的转变,是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虽然我可能无法精确地复述其中的所有观点,但它给我带来的思考是持续而深刻的。这本书似乎探讨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能够影响我们对现实感知和行为方式的潜能。我记得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关于我们如何“框定”自己的经历,以及这种框定如何塑造我们的情绪和选择。比如,同样是遇到一个挫折,有些人会将其视为“世界末日”,而有些人则会将其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本书似乎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主动地去调整我们的“视角”,让它变得更加积极和富有建设性。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复杂的理论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以及丰富的例子来阐述。我感觉作者好像在我耳边轻声细语,分享他/她对人生智慧的领悟,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读完之后,我开始留意自己日常的对话,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是否不自觉地使用了消极的语言。我尝试着去替换一些负面的词语,用更积极、更充满希望的表达来代替。这种微小的改变,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让我感到内心似乎有一扇窗被悄悄打开了。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一本关于内在力量的书籍中,它所描述的许多内容,都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却又难以用言语完全概括。我记得书中有提到,我们日常的思考模式,以及我们对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哲学而又实际的方式,来阐述如何去“掌控”我们的思想,从而去“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能量”的探讨印象深刻,虽然它并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能量,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状态。作者似乎在鼓励我们,去培养一种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内在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会吸引更多积极的事件和机会。我发现,书中的许多观点,都与一些古老的智慧不谋而合,但作者用现代人的视角和语言,将它们重新阐释,使得它们更加易于理解和实践。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本“人生说明书”,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框架,让你能够自己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