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精)

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新明袁明远... 编
图书标签:
  • 心血管影像
  • 心脏影像
  • 血管影像
  • 病例分析
  • 临床影像
  • 医学影像
  • 影像学
  • 心血管疾病
  • 诊断学
  • 精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科学
ISBN:9787030515292
商品编码:1227403939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精)
  • 作者:编者:李新明//袁明远
  • 定价:230
  • 出版社:科学
  • ISBN号:978703051529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3-01
  • 印刷时间:2017-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420
  • 字数:705千字

内容提要

李新明、袁明远主编的《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 精)》是一本集中介绍心血管影像病例的专著,由知 名心内科专家李新明教授带领23位工作在临床**线 的心内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和超声影像科医生共同完 成。全书为读者呈现了230多例较典型的病例,除常 见病例外,还有许多复杂和疑难病例,内容涉及冠状 动脉疾病,心肌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心 脏占位性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先 天性心脏病,左心耳、肺静脉疾病,肺血管病变,主 动脉疾病、少量大血管、四肢血管病变等疾病。本书 以对不同病例影像诊断图片资料(包括彩超、X线、 MRI、DSA、CTA等)的解释为主要内容,并以纲要的形 式对主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等作简 要综述。此外,本书还对不同疾病影像诊断的*新进 展作简要介绍。
     本书可供放射科、超声影像科、心内科、心外科 、急救科的医生参考使用,也对其他临床医生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章 冠状动脉疾病
病例1 冠状动脉急性血栓
病例2 冠状动脉急性血栓
病例3 冠状动脉急性血栓
小结1:冠状动脉相关急症影像学与临床简述
病例4 冠状动脉粥样软斑
病例5 左前降支软斑形成
病例6 右冠状动脉近端软斑形成
病例7 左前降支多发混合斑块
病例8 左前降支局限性混合斑块
病例9 左前降支局限性混合斑块
病例10 左前降支多发局限性硬斑
病例11 左前降支局限性钙化硬斑
病例12 右冠状动脉近中远各段广泛钙化硬斑
病例13 右冠状动脉各段多发钙化硬斑
病例14 左前降支及其分支多发狭窄
病例15 左前降支多发软斑形成
病例16 左前降支局灶性软斑
病例17 左回旋降支局限性狭窄
病例18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向心性狭窄
病例19 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狭窄
小结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与临床简述
病例20 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21 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22 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23 慢性心肌梗死
病例24 慢性心肌梗死缺血
病例25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例2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例27 慢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病例28 慢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病例29 慢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
病例30 慢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破裂
小结3: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影像与临床简述
病例31 冠状动脉多发动脉瘤
病例32 左前降支动脉瘤样扩张并血栓形成
病例33 冠状动脉动静脉畸形
病例34 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
病例34 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
病例35 川畸病
……
第二章 心肌疾病
第三章 瓣膜性心脏病
第四章 心包疾病
第五章 心脏占位性疾病
第六章 高血压性心脏疾病
第七章 心功能不全
第八章 先天性心脏病
第九章 左心耳、肺静脉疾病
第十章 肺血管疾病
第十一章 主动脉疾病
第十二章 外周及其他脏器血管疾病
第十三章 椎动脉及颈动脉疾病
后记


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精) 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而心血管影像学,作为现代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影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诸如心脏CT、心脏MRI、超声心动图以及介入造影等多种影像学模态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技术能够以高度的精确性展现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诊断依据。 然而,海量的影像数据和复杂多样的疾病表现,使得心血管影像的解读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一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医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更需要具备敏锐的临床洞察力和对影像细微之处的捕捉能力。每一次成功的诊断,都凝聚着医生对海量影像资料的细致梳理、对各种鉴别诊断的审慎权衡,以及对患者个体情况的全面考量。 《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精)》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生的。本书以详实、严谨的病例为载体,系统地梳理了心血管影像学领域中常见的、疑难的及具有代表性的各类病例。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影像表现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病例的诊断思路、鉴别要点、影像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关联,以及最终确诊的依据。通过精选的典型病例,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直观、生动且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提升心血管影像的解读能力,从而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本书特色与内容概要 本书的编写遵循“病例驱动,精读细析”的原则,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场高质量的心血管影像学习盛宴。全书围绕各个心脏及大血管的疾病单元展开,每个单元都包含若干经过精心挑选的典型病例。这些病例涵盖了从常见的心肌病、冠状动脉疾病、瓣膜病,到相对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相关影像学表现、心血管肿瘤,乃至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心血管影像学改变等广泛主题。 1. 结构与解剖的精准呈现: 在每个病例的起始,都会对相关的解剖结构进行清晰的描述,并配以高质量的影像图像。这些图像不仅展示了病灶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与病灶相邻的正常或受累的结构。本书在图像的选择上,力求涵盖不同影像模态下的典型表现,例如: 心脏CT(包括CTA): 重点展示冠状动脉的狭窄、闭塞、钙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累及程度,肺动脉栓塞的征象,以及心腔、瓣膜的形态学异常。 心脏MRI(CMR): 深入分析心肌的组织特征(如T1/T2信号、造影剂延迟强化),评估心肌梗死、心肌炎、淀粉样变性、肥厚性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分型。同时,CMR在评估心腔功能、容积、室壁运动异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超声心动图(包括经食道超声): 重点突出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如狭窄、反流)、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压力梯度、射血分数)、心腔内赘生物、室壁运动异常以及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结构畸形。 介入造影: 在必要时,也会引用介入造影的图像,用于直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意义,以及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2. 病灶特征的深度解读: 对于每一个病例,本书都将详细分析影像上的关键征象。这包括: 形态学改变: 如心腔的扩张或缩小,室壁的增厚或变薄,瓣膜的增厚、钙化、变形,以及血管的扩张、狭窄或畸形。 信号/密度特征: 在MRI中,如T1/T2信号异常、ADC值变化;在CT中,如病灶的密度、均匀性、造影剂强化程度和模式。 运动学表现: 如室壁运动的节段性异常、瓣膜的开放和关闭情况、血流的速度和紊乱程度。 3. 诊断思路的层层剖析: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影像表现,而是强调“诊断的逻辑”。对于每一个病例,都会详细阐述从初步影像学发现到最终确诊的思维过程: 鉴别诊断的构建: 基于初步的影像学发现,列出可能存在的所有鉴别诊断。 鉴别要点的提炼: 针对每一个鉴别诊断,详细列出支持或排除该诊断的关键影像学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陷阱。 多模态影像的整合: 在涉及多种影像学检查的病例中,本书将强调如何整合不同模态的信息,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例如CT冠脉成像提示狭窄,MRI可进一步评估心肌存活情况。 临床资料的结合: 强调影像学诊断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4. 常见与疑难病例的均衡呈现: 本书的病例选择兼顾了临床实用性和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常见病例: 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各种表现(心肌梗死、心肌桥等),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各种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房颤)的心脏影像学特点。 疑难病例: 包括一些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的非典型表现、心血管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诊断、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的复杂病例、以及一些与全身疾病相关的心血管表现(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累及冠脉)。 5. 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书的设计旨在帮助读者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问与答”模式: 在某些病例中,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然后给出详细的解答,鼓励读者在阅读前先尝试自行分析。 知识点梳理: 在每个病例的结尾,会提炼出该病例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方便读者回顾和总结。 重点与难点提示: 对于影像学中容易混淆或容易出错的地方,会进行特别提示。 内容详述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具体的心血管疾病领域展开,通过精选的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 冠状动脉疾病(CAD): 病例精选: 从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的早期、亚急性、慢性期影像学表现,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钙化、斑块性质的评估。 影像学技术: 重点介绍心脏CT血管造影(CCTA)在CAD诊断中的应用,包括血管狭窄程度的量化、斑块成分分析(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以及心肌灌注成像的价值。同时,也会讨论MRI在评估心肌梗死范围、心肌存活、侧支循环以及心肌微观结构异常方面的作用。 诊断要点: 讲解如何准确识别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长度、节段性运动异常,以及心肌坏死的征象(如造影剂延迟强化)。 心肌疾病: 病例精选: 涵盖扩张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限制型心肌病(R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心肌炎、以及心肌淀粉样变性、糖原累积病等。 影像学技术: MRI在心肌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尤为突出。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类型心肌病在MRI上的典型表现,如T1/T2弛豫时间的变化、心脏造影剂延迟强化(LGE)的分布模式(如室间隔弥漫性、斑片状强化,心外膜下强化,等强度强化等),以及心脏功能、容积、壁厚等参数的测量。 诊断要点: 强调如何通过MRI的LGE模式区分不同的心肌病,以及结合临床信息进行鉴别。 瓣膜疾病: 病例精选: 包括二尖瓣狭窄与反流、主动脉瓣狭窄与反流、三尖瓣狭窄与反流、肺动脉瓣狭窄与反流的各种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技术: 超声心动图是瓣膜疾病评估的首选技术,本书将重点介绍二维、三维超声以及多普勒技术在瓣膜病变的定性和定量评估中的应用。包括瓣叶的形态、运动、开放程度、反流的面积、量化反流程度等。同时,也会讨论CT和MRI在评估瓣膜钙化、瓣周漏、瓣周脓肿以及瓣膜修复/置换术后评估中的作用。 诊断要点: 讲解如何准确评估瓣膜狭窄的严重程度(如压差、流速)和反流的程度(如反流面积、有效反流口、反流容积)。 先天性心脏病: 病例精选: 涵盖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等常见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影像学技术: 强调多模态影像的整合应用。心脏CT和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腔、血管的解剖结构异常、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畸形。超声心动图在血流动力学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分流、反流等方面不可替代。 诊断要点: 侧重于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围手术期的影像学随访。 大血管疾病: 病例精选: 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B型)、胸腹主动脉瘤、血管炎累及大血管(如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肺动脉栓塞等。 影像学技术: 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技术,本书将详细介绍夹层的撕裂口、真假腔、累及范围、血栓形成等征象。MRI在评估主动脉疾病方面也具有优势,尤其在评价血流动力学和心包、纵隔结构方面。 诊断要点: 强调夹层的准确分型、主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变化、以及栓塞的部位和范围。 心血管肿瘤与占位性病变: 病例精选: 包括心脏良恶性肿瘤(如心脏黏液瘤、血管瘤、横纹肌瘤、肉瘤等)的原发性病灶,以及转移瘤。 影像学技术: MRI在显示心腔内占位性病变的形态、大小、信号特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具有优势。CT对于钙化、骨侵犯等有帮助。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观察病灶的运动性。 诊断要点: 强调如何通过影像特征区分良恶性病变,以及判断病灶的起源和累及范围。 心律失常与心脏电生理的影像学关联: 病例精选: 例如,与房颤相关的左心房扩大、左心耳血栓,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瘢痕的定位。 影像学技术: MRI的LGE技术在定位心肌瘢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射频消融提供靶点。 诊断要点: 理解影像学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关联。 结语 《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精)》力求成为心血管影像学习者、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宝贵参考。通过对大量典型病例的精读细析,本书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掌握心血管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更能培养读者独立思考、严谨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坚信,本书的出版,将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最终改善患者的健康福祉做出积极贡献。每一个病例的背后,都承载着患者的生命故事,而精准的心血管影像诊断,是守护这些生命的重要基石。本书正是致力于打磨这块基石,使其更加坚实、可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感,那精装的质感,加上“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这样的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厚重的临床指南或者是一套严谨的学术著作。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级影像诊断的研讨会现场。书中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章节目录来看,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似乎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直指临床实践中的核心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才能完全领会。我尤其对其中提到的疑难病例分析部分充满期待,想象着专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锁定病灶,给出诊断的。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对临床思维的锤炼。书中的插图和影像资料想必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够清晰地展示各种病变的形态特征,对于提升影像判读能力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在心血管影像领域深入学习的可靠伙伴,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拓展我的知识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得说,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在讲述心血管影像的专业知识时,并没有采用冰冷、刻板的学术语调,而是融入了相当多的临床经验和思考,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启发性。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个领域的深厚功底和严谨态度,但同时,他/她又能够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心血管影像问题的临床医生来说,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讲解方式,尤为难得。书中的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进行连接和整合。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一些罕见病影像表现的讨论,相信这能极大地拓宽我的视野,让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成长。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直接铺陈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以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病例切入,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这些病例的选取,似乎都代表了心血管影像诊断中的一些经典或棘手情况,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待解的谜题,勾起了我强烈的探究欲望。作者在描述这些病例时,语言精炼却不失细节,仿佛带我亲临了临床现场,感受到了诊断的紧迫感和挑战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生理机制之间联系的深入阐述,这种结合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疾病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影像形态的识别上。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知识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串联起来,让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能够更好地掌握心血管影像的诊断要点,提升自己识别和分析影像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诊疗建议。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评估。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影像学知识点,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心血管影像诊断的思维体系。书中关于不同影像模态(如CT、MRI、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劣势的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根据不同的临床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同时,书中对于不同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的详细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影像,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判,如何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诊断流程。这种系统性的训练,对于我提升临床决策能力至关重要。我能够预见到,在未来的工作中,这本书将会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无论是在日常的影像判读,还是在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中,它都能给予我及时而专业的指导,帮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我必须说,非常符合我个人的阅读习惯。虽然它聚焦于心血管影像这样专业且细致的领域,但整体的视觉呈现却丝毫不显杂乱。每页的内容布局都经过深思熟虑,图片与文字的比例恰到好处,关键信息突出,阅读起来十分顺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复杂影像学征象的图解和放大细节的处理,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对照和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并理解其临床意义。对于我来说,学习心血管影像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看懂”影像,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显然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在引导我如何“看”,如何“思考”。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个章节,特别是那些针对特定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部分,相信通过反复研读,我能将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切实提升我的影像诊断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