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明、袁明远主编的《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 精)》是一本集中介绍心血管影像病例的专著,由知 名心内科专家李新明教授带领23位工作在临床**线 的心内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和超声影像科医生共同完 成。全书为读者呈现了230多例较典型的病例,除常 见病例外,还有许多复杂和疑难病例,内容涉及冠状 动脉疾病,心肌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心 脏占位性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先 天性心脏病,左心耳、肺静脉疾病,肺血管病变,主 动脉疾病、少量大血管、四肢血管病变等疾病。本书 以对不同病例影像诊断图片资料(包括彩超、X线、 MRI、DSA、CTA等)的解释为主要内容,并以纲要的形 式对主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等作简 要综述。此外,本书还对不同疾病影像诊断的*新进 展作简要介绍。
本书可供放射科、超声影像科、心内科、心外科 、急救科的医生参考使用,也对其他临床医生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序
前言
**章 冠状动脉疾病
病例1 冠状动脉急性血栓
病例2 冠状动脉急性血栓
病例3 冠状动脉急性血栓
小结1:冠状动脉相关急症影像学与临床简述
病例4 冠状动脉粥样软斑
病例5 左前降支软斑形成
病例6 右冠状动脉近端软斑形成
病例7 左前降支多发混合斑块
病例8 左前降支局限性混合斑块
病例9 左前降支局限性混合斑块
病例10 左前降支多发局限性硬斑
病例11 左前降支局限性钙化硬斑
病例12 右冠状动脉近中远各段广泛钙化硬斑
病例13 右冠状动脉各段多发钙化硬斑
病例14 左前降支及其分支多发狭窄
病例15 左前降支多发软斑形成
病例16 左前降支局灶性软斑
病例17 左回旋降支局限性狭窄
病例18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向心性狭窄
病例19 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狭窄
小结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与临床简述
病例20 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21 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22 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23 慢性心肌梗死
病例24 慢性心肌梗死缺血
病例25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例2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例27 慢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病例28 慢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病例29 慢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
病例30 慢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破裂
小结3: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影像与临床简述
病例31 冠状动脉多发动脉瘤
病例32 左前降支动脉瘤样扩张并血栓形成
病例33 冠状动脉动静脉畸形
病例34 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
病例34 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
病例35 川畸病
……
第二章 心肌疾病
第三章 瓣膜性心脏病
第四章 心包疾病
第五章 心脏占位性疾病
第六章 高血压性心脏疾病
第七章 心功能不全
第八章 先天性心脏病
第九章 左心耳、肺静脉疾病
第十章 肺血管疾病
第十一章 主动脉疾病
第十二章 外周及其他脏器血管疾病
第十三章 椎动脉及颈动脉疾病
后记
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评估。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影像学知识点,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心血管影像诊断的思维体系。书中关于不同影像模态(如CT、MRI、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劣势的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根据不同的临床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同时,书中对于不同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的详细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影像,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判,如何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诊断流程。这种系统性的训练,对于我提升临床决策能力至关重要。我能够预见到,在未来的工作中,这本书将会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无论是在日常的影像判读,还是在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中,它都能给予我及时而专业的指导,帮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感,那精装的质感,加上“心血管影像病例精读”这样的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厚重的临床指南或者是一套严谨的学术著作。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级影像诊断的研讨会现场。书中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章节目录来看,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似乎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直指临床实践中的核心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才能完全领会。我尤其对其中提到的疑难病例分析部分充满期待,想象着专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锁定病灶,给出诊断的。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对临床思维的锤炼。书中的插图和影像资料想必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够清晰地展示各种病变的形态特征,对于提升影像判读能力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在心血管影像领域深入学习的可靠伙伴,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拓展我的知识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我必须说,非常符合我个人的阅读习惯。虽然它聚焦于心血管影像这样专业且细致的领域,但整体的视觉呈现却丝毫不显杂乱。每页的内容布局都经过深思熟虑,图片与文字的比例恰到好处,关键信息突出,阅读起来十分顺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复杂影像学征象的图解和放大细节的处理,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对照和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并理解其临床意义。对于我来说,学习心血管影像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看懂”影像,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显然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在引导我如何“看”,如何“思考”。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个章节,特别是那些针对特定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部分,相信通过反复研读,我能将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切实提升我的影像诊断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直接铺陈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以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病例切入,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这些病例的选取,似乎都代表了心血管影像诊断中的一些经典或棘手情况,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待解的谜题,勾起了我强烈的探究欲望。作者在描述这些病例时,语言精炼却不失细节,仿佛带我亲临了临床现场,感受到了诊断的紧迫感和挑战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生理机制之间联系的深入阐述,这种结合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疾病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影像形态的识别上。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知识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串联起来,让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能够更好地掌握心血管影像的诊断要点,提升自己识别和分析影像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诊疗建议。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得说,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在讲述心血管影像的专业知识时,并没有采用冰冷、刻板的学术语调,而是融入了相当多的临床经验和思考,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启发性。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个领域的深厚功底和严谨态度,但同时,他/她又能够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心血管影像问题的临床医生来说,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讲解方式,尤为难得。书中的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进行连接和整合。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一些罕见病影像表现的讨论,相信这能极大地拓宽我的视野,让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