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阴阳九针 黄帝内经针灸医学书

黄帝内针+阴阳九针 黄帝内经针灸医学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力红,杨真海,余浩 著
图书标签:
  • 黄帝内经
  • 针灸
  • 中医
  • 医学
  • 养生
  • 阴阳九针
  • 黄帝内针
  • 经典医书
  • 古代医学
  • 中医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36140
商品编码:1235823511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6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黄帝内针》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2月5日)

平装: 15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13236143, 9787513236140

条形码: 9787513236140

商品尺寸: 23.6 x 16.6 x 1.2 cm

商品重量: 240 g


《阴阳九针》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日)

平装: 12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3236799

条形码: 9787513236799

商品尺寸: 24.4 x 17 x 1 cm

商品重量: 440 g

内容简介

《黄帝内针》

讲述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是刘力红博士(《思考中医》作者)整理其针灸老师杨真海传讲“黄帝内针”的*新著作,被誉为“思考中医人生+针灸使用手册”合一版。本书既有“形而上”的中医文化思考、中医人生情怀,又有“形而下”的针灸学用基础、针灸操作手册。


《阴阳九针》

主要介绍了任之堂主人余浩自创的针法——阴阳几针。该针法是将全息理论、中医理论、道家修行法门结合起来,借用人体的大拇指来疏通人体的冲脉、督脉、任脉,运用奇经八脉中的先天之气,来治疗人体诸多疾病。扎针部位多在大拇指,不伤及脏腑,非常安全。阴阳九针共包括飞龙在天、通大彻地等九种针法,经临床验证万余例,对多种疾病确有疗效。

目录

《黄帝内针》

序 和平的使者 刘力红

第一章 传承概述

一、针贵明理

二、黄帝内针的传承

第二章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一、三才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三章 内针规范

一、识证(症)

二、总则

三、三焦同气

四、经络同气

五、结夏

编辑后记 中医学堂:一灯燃百千灯

《阴阳九针》

上篇阴阳九针基础 

阴阳九针原理 

阴阳九针概述 

阴阳九针针刺注意事项 

*一针通天彻地 

第二针飞龙在天 

第三针导龙人海 

第四针亢龙有悔 

第五针天人合一 

第六针针通人和 

第七针春风扶柳 

第八针秋风扫叶 

第九针海上明月 

下篇阴阳九针应用与思考 

腰背疼痛的治疗 

四肢疼痛的治疗 

万能的组合针法 

鼻炎的治疗 

心绞痛发作的急救针法 

手上的能量开关 

手上的能量循环 

手掌中的三脉 

虎口里的智慧 

九针发微:论“冲” 

九针发微:冲脉 

九针发微:七轮 

阴阳九针运用要领 

阴阳九针修习告诫 

附学员心得


《黄帝内针与阴阳九针:医者的智慧传承》 序言 在浩瀚的中医药学宝库中,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疗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更是当今世界备受推崇的绿色疗法之一。而要深入探究针灸的精髓,绕不开《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巨著,以及从中衍生发展出的诸多针灸学派和技术。本书《黄帝内针与阴阳九针:医者的智慧传承》,正是一次对针灸医学深层理解与实践探索的尝试,旨在梳理其历史脉络,挖掘其理论精华,并结合现代视角,呈现针灸这一古老技艺的勃勃生机。 一、 溯源与发展:从《黄帝内经》到针灸体系的构建 《黄帝内经》,这部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经典,不仅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宏观生理病理观,更详细记载了与针灸相关的经络循行、穴位分布、刺灸方法等关键内容。其中,“经络学说”是针灸理论的基石,它揭示了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以及疾病发生的内在联系。本书将带领读者重温《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俞穴的原始论述,理解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调身养气,宜年长生”的整体观,以及“治未病”的养生思想。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探讨针灸理论在历代医家的手中如何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对经络辨证的精辟论述,到华佗在临床实践中对穴位的巧妙运用,再到历代医家在针灸手法、选穴配穴、病症治疗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都为针灸医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聚焦于“黄帝内针”这一概念,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存在的内涵与演变,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医者们对人体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 二、 阴阳九针:精微之处见真章 “阴阳九针”作为针灸学中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精妙的临床应用,展现了针灸疗法的无穷魅力。本书将深入剖析“阴阳九针”的精髓,解析其与传统中医阴阳理论的紧密结合。 1. 阴阳学说的核心应用: 阴阳是中医认识世界的基本范畴,在针灸学中更是贯穿始终。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指导针灸的临床实践,例如: 辨证施治中的阴阳区分: 如何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判断其属于阴证还是阳证,从而选择相应的针灸补泻方法。阳证多实、多热,宜泻;阴证多虚、多寒,宜补。 穴位选择的阴阳配伍: 许多穴位本身就具有阴阳属性,不同的配穴组合能够达到阴阳平衡、调和气血的目的。例如,常用于治疗寒证的关元穴,其温煦作用体现了阳的特性。 手法运用的阴阳规律: 针灸手法的提插、捻转等动作,本身也蕴含着阴阳转换的道理。顺时针方向通常与补法相关,逆时针方向则与泻法相关,但具体应用需结合穴位和病证进行细致分析。 2. 九针的精妙技艺: 传说中“九针”起源于黄帝,是古代医者根据不同病症和体质,而发明出来的九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针具。本书将追溯九针的起源与演变,并重点解读其在现代针灸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浅析九针的功用: 尽管现代临床多使用毫针,但了解九针的原始形态与功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针灸治疗的本质。例如,圆利针、锋针、圆针、滎针、方针、长针、大针、毫针、皮针等,各自的形态和适应症都有其独到之处。 九针在现代临床的体现: 即使现代不直接使用古代九针,其背后的治疗原理和技术理念,依然被融入到现代的毫针操作和针灸理论中。本书将尝试解读,现代常用的针灸手法和选穴配穴,在多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九针”的精髓。 3. 阴阳九针的整体观: 阴阳九针并非孤立的技术,而是建立在整体医学观之上。本书将强调,阴阳九针的运用,离不开对人体整体的认知,包括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功能的协调,以及情志、饮食、起居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三、 现代视角下的针灸智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人体生命奥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古代经典的解读,而是力图将古代针灸智慧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展现针灸在当代的生命力。 1. 针灸作用机制的科学探索: 现代研究通过神经科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对针灸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本书将引用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介绍针灸如何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影响免疫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等途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对穴位电生理特性、皮肤电阻变化的研究,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观察针灸对大脑活动影响方面的应用。 2. 针灸在疾病治疗中的多元应用: 针灸的适应症范围广泛,从传统的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到现代医学中的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乃至精神心理疾病,针灸都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书将结合具体病案,分析针灸在这些领域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疗法的结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疼痛管理: 颈肩腰腿痛、头痛、术后疼痛等,是针灸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神经康复: 中风后遗症、面瘫、帕金森病等,针灸在改善运动功能、缓解症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内科常见病: 胃肠功能紊乱、失眠、哮喘等,针灸能够有效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症状。 情绪调理: 焦虑、抑郁、失眠等,针灸通过调节气血,疏导情志,改善情绪问题。 3. 针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针灸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本书将呼吁传承与发扬针灸的优良传统,同时鼓励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人才培养: 强调中医教育在针灸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鼓励年轻一代医者深入学习经典,勤于实践。 技术标准化与国际化: 探讨如何在中国传统针灸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更好地走向国际,服务全球患者。 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鼓励医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对针灸理论的认识,拓展其应用领域。 四、 医者的修养与情怀 本书在介绍针灸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着重于医者的修养与情怀的塑造。 1. 医德的坚守: 医者仁心,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将强调,针灸医者应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秉持“不为名利,但为苍生”的信念。 2. 学习的态度: 针灸医学博大精深,需要医者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地温故而知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3. 实践的积累: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没有丰富的临床实践,一切都是空谈。本书鼓励医者多动手、多思考、多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结语 《黄帝内针与阴阳九针:医者的智慧传承》是一本致力于深入浅出地解读针灸医学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穴位和手法的指导书,更是对中国古代医学智慧的一次深刻回溯与现代阐释。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溯源,对阴阳九针的精妙解读,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融合,本书旨在为广大中医爱好者、针灸从业者以及所有关注健康的人们,提供一个理解和掌握针灸疗法的全新视角。我们相信,当代的医者,在秉承先贤智慧的同时,必将能用更先进的理念和更精湛的技术,续写针灸医学的辉煌篇章,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三: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关于针灸的书。我更看重的是它所蕴含的“道”——关于生命、关于平衡、关于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观。在阅读《黄帝内经针灸医学书》的过程中,我仿佛与古代的医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对于“神”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精神层面的健康。它不仅仅关注身体的病痛,更强调心神的安宁与调养。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养生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特定的活动,或者在饮食上进行一些调整。让我惊喜的是,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我的精神状态有了显著的提升。我感觉自己的思绪更加清晰,情绪也更加稳定。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心灵、精神三者的和谐统一。那些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能够为我们解决当下的困惑提供重要的启示。

评分

评价四: 我是一名在中医诊所实习的学生,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学习和实践针灸的教材。《黄帝内经针灸医学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书中对于经络循行的讲解,是我认为最出色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罗列经络的走向,更是详细地描述了经络与体表、脏腑之间的联系,以及在不同病症下,经络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对于我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选择合适的穴位至关重要。书中的图谱非常精细,每一个穴位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而且在不同的体型下,穴位的定位方法也做了详细的说明。我常常会在临床实践中对照着书本上的图谱来寻找穴位,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准确性和信心。此外,书中关于“辨证论治”在针灸应用中的阐释,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地选择和组合穴位,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本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让我对中医针灸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入门的针灸著作。直到我遇到了《黄帝内经针灸医学书》,我才觉得自己找到了“对的书”。书中的“阴阳九针”部分,是我最先深入研读的。它不仅仅是关于九种针法的简单介绍,更是将阴阳五行的理论与针刺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针灸背后深刻的哲学思想。书里对每一种针法的操作要领、适应症以及禁忌都做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并且辅以清晰的图示,这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稍弱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补泻”手法的讲解,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对人体气血流转规律的精妙把握。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指导,在仿真模型上进行练习,虽然只是模拟,但已经让我对针灸的精准性和操作的精细度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体现在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穷智慧的操作中。

评分

评价五: 读《黄帝内经针灸医学书》,是一次身心受益的体验。这本书的文字古朴而充满哲思,每一次阅读,都仿佛能从字缝里看到古人深邃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治未病”理念的强调。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医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书中关于如何通过针灸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论述,对我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尝试着在书中描述的“养生穴位”上进行日常的按摩,比如足三里、合谷等。虽然只是简单的手法,但在坚持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力更加充沛,而且感冒的次数也明显减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本教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尊重生命规律的哲学读物。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独特魅力,并且激发了我对更深层次的生命探索的兴趣。

评分

评价一: 拿到这本《黄帝内经针灸医学书》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和内容的丰富。翻开书页,仿佛穿越了千年,直接面对着古人精妙绝伦的智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俞穴”的论述印象深刻。书里不仅详细列举了各个俞穴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些穴位与脏腑经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肺俞”为何能调理呼吸系统,“肝俞”又为何对肝脏疾病有益。书中穿插的大量古代医案,更是让我这种初学者茅塞顿开,原来那些看似复杂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竟然如此直观和有效。我常常会对照着自己身体的感受,去寻找书中描述的穴位,然后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进行简单的按摩。虽然还没有深入学习针刺,但单凭对穴位的理解和按摩,就已经让我感到身体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典籍,更像是一本人生哲学指南,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身体,如何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心平衡。那些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求知若渴的心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