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二三级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的合作模式和积累的初步经验,利用合作理论与冲突理论的思想,采用非对称合作博弈、F-H及DEA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合作条件、影响合作及合作模式选择的因素,从实践上验证了现有的紧密型和松散型合作模式其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同时,结合理论研究、实践验证及专家调研,提出了介于紧密型和松散型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的医联体合作模式,并对医联体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适合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医院管理相关学者、医疗政策制定者、医疗卫生服务从业者阅读参考。
第1章绪论00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001
1.1.1研究背景001
1.1.2问题提出007
1.1.3研究意义012
1.2研究现状及评述013
1.2.1国内分级诊疗研究现状013
1.2.2分级诊疗绩效评价研究现状021
1.2.3分级诊疗合作模式现状027
1.2.4研究评述033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034
1.3.1研究内容034
1.3.2核心概念034
1.3.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036
第2章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039
2.1合作理论039
2.1.1组织间关系理论039
2.1.2合作及冲突理论040
2.1.3非对称合作理论046
2.2研究方法049
2.2.1博弈论049
2.2.2绩效评价方法049
2.2.3合作冲突分析方法052
2.3分级诊疗合作模式及优劣势分析052
2.3.1分级诊疗合作模式分类052
2.3.2分级诊疗合作模式优劣势分析055
2.4本章小结060
第3章城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非对称合作分析061
3.1非对称合作模型的构建061
3.1.1城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的非对称性061
3.1.2鹰鸽博弈模型062
3.1.3非对称鹰鸽博弈模型构建063
3.2非对称合作模型混合策略均衡解066
3.2.1非对称合作模型求解066
3.2.2模型结果分析070
3.3非对称合作的基础及条件071
3.3.1非对称合作的影响因素071
3.3.2非对称合作基础及条件071
3.4本章小结072
第4章分级诊疗合作的模式选择分析073
4.1F—H分析的基本概念073
4.1.1F—H分析的基本思想073
4.1.2F—H分析的基本概念074
4.1.3F—H分析方法075
4.1.4F—H分析程序075
4.2分级诊疗合作中的F—H分析模型077
4.2.1城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合作建模背景077
4.2.2合作推进模式的局中人078
4.2.3合作局势079
4.2.4合作局势偏好排序分析080
4.2.5单方改进局势及局势稳定性分析082
4.2.6合作推进模型分析结论及启示084
4.3分级诊疗合作模式选择的F—H分析模型084
4.3.1分级诊疗合作模式选择模型构建的背景084
4.3.2分级诊疗合作模式选择模型的局中人085
4.3.3分级诊疗合作模式选择局势088
4.3.4分级诊疗合作模式选择偏好排序分析088
4.3.5单方改进及局势稳定性分析090
4.3.6分级诊疗合作模式选择模型分析结论及启示092
4.4本章小结093
第5章分级诊疗合作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095
5.1评价指标的初选096
5.1.1初选的方法096
5.1.2初选的过程096
5.1.3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099
5.1.4问卷回收与数据分析104
5.2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105
5.2.1校验方法105
5.2.2信度检验105
5.2.3效度检验106
5.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3
5.3.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13
5.3.2指标体系构建114
5.4本章小结116
第6章分级诊疗合作效果评价及模式选择117
6.1效果评价的指标筛选117
6.1.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过程117
6.1.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结果118
6.2基于DEA的合作效果评价123
6.2.1基于DEA的效果评价模型构建123
6.2.2基于DEA的效果评价模型结果125
6.2.3结果分析128
6.3分级诊疗合作模式选择131
6.3.1分级诊疗不同合作模式效果的比较131
6.3.2分级诊疗合作模式选择133
6.4本章小结135
……
第7章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合作模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37
第8章结论与建议147
附录152
参考文献167
后记175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增益,更是对问题思考方式的启迪。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一个结论,而是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跟随他的思路,共同探索。他擅长从一个看似微小的切入点,引申出对整个医疗体系的深刻洞察。我记得其中有一章,可能是在讨论某个具体的合作模式如何影响医生的职业行为,作者通过对一些细微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的分析,巧妙地揭示了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以及对患者就医体验的潜在影响。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我觉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且充满惊喜。我还会反复思考作者在分析不同合作模式的“合作”二字时所蕴含的深意。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共享,更涉及到利益的分配、权责的界定、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信任的建立。作者似乎对这些复杂的“人”的因素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其融入到模型的设计和分析中。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级别的圆桌会议,与作者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一起,共同为中国的医疗未来出谋划策。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被作者的独到见解所打动。他提出的某些观点,虽然可能与我之前的认知有所不同,但经过他的层层论证,却显得尤为言之有理,令人信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合作模式选择”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没有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而是强调了情境化分析的重要性。他深入分析了不同合作模式在不同背景下的适用性,比如在基层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需要政府主导的更强力的支持;而在大城市,则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和多方力量的协同。这种“因地制宜”的智慧,让我看到了作者在理论研究之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我猜想,书中一定引用了大量的实证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来自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比较分析,也可能是对国内试点项目的深入调研。正是这些数据的支撑,让作者的论证充满了力量,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模式的实际效果。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医疗改革正在经历的复杂而艰难的进程,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银色的字体,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我是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偶然注意到这本书的,当时听了一位学者提到其中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虽然我不是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普通读者,我对国内医疗体系的现状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思考。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分级诊疗”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其落地效果和可持续性,无疑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这本书的标题——“医疗供给侧改革分级诊疗的合作模式选择研究”,立刻让我觉得它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深入剖析不同合作模式的优劣,以及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模式如何与整体医疗体系的优化相衔接。我设想,书中一定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能够为理解分级诊疗的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作者的名字“陈航”我并不熟悉,这反而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因为这意味着它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没有被既有的学术圈层所预设的框架所束缚,能够带来更多原创性的见解。我期待它能像一盏明灯,照亮当前医疗改革前行的道路,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分级诊疗的推行过程中,哪些合作模式是最具潜力和可行性的。
评分在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内心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作者陈航在书中为我们描绘的蓝图,不仅仅是关于医疗供给侧改革和分级诊疗的理论框架,更是关于未来中国医疗体系如何更高效、更公平、更人性化地运转的可能路径。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合作模式选择”的详尽论述,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各项改革措施能否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广大民众。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复杂的现实利益纠葛中,找到最优的合作平衡点。他所提出的模型,是否考虑到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多种因素?书中是否对不同模式的长期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估?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医疗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智慧、耐心以及跨领域的协同。而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研究方法。它让我更加坚信,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审慎的选择,中国的医疗体系一定能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扎实的理论框架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在描绘一栋宏伟的医疗大厦之前,先仔细考量了地基的稳固和结构的合理性。他对“供给侧改革”这一宏大叙事进行了细致的拆解,将其与医疗体系的实际运作相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作为一个空泛的口号。这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我对改革的深层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级诊疗”这一具体实践层面所展现出的深度。他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各个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具体合作机制,以及不同参与主体(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社会资本等)之间的关系。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不同合作模式时,是带着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趋势的审慎判断。例如,在探讨某个具体模式时,他可能会详细分析该模式的潜在收益、可能面临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制度障碍,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中适用的程度。这种细致入微的探究,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集结,更像是一本指导实践的“操作手册”,为政策制定者和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读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参与到一场关于中国医疗体系未来走向的深度对话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