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瞭係統梳理、歸納、解讀,全麵闡述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曆程、內涵和意義,是廣大黨員乾部學習和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輔導讀物,是即將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參考讀物。
★本書作者劉海濤,為中共中央黨校馬剋思主義學院教授、執行院長,中國馬剋思主義研究專傢,曾為16屆中央政治局第17次集體學習講解“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曆史考察”專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瞭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新時代的重大課題。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中國共産黨在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過程中實現瞭理論創新,形成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和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是通過迴顧它的發展曆程來理解其內涵、意義和地位。本書以一個長期從事科學社會主義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學者的視角,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一番梳理、歸納和解讀,這對於廣大黨員乾部深入學習和把握黨的19大精神,深刻理解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大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劉海濤,中共中央黨校馬剋思主義學院教授、執行院長,中國馬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從事科學社會主義教學研究工作。
第一章 新的起點
一、政治交代
二、牢記囑托
三、接力傳遞
四、科學闡釋
五、創新發展
第二章 曆史方位
一、新時代
二、社會主要矛盾
三、基本國情
四、問題意識
五、戰略定力
第三章 偉大夢想
一、中國夢
二、必由之路
三、寄望青年
第四章 追根溯源
一、空想社會主義
二、科學社會主義
三、十月革命
四、蘇聯模式
五、中國共産黨的探索和實踐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五章 “四個自信”
一、科學基礎
二、文化基因
三、革命傳統
四、新的實踐
第六章 “五位一體”
一、社會
二、經濟建設
三、政治建設
四、文化建設
五、社會建設
六、生態文明建設
第七章 “四個全麵”
一、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二、全麵深化改革
三、全麵依法治國
四、全麵從嚴治黨
第八章 發展理念
一、創新
二、協調
三、綠色
四、開放
五、共享
結束語
後 記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上海、嘉興南湖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裏誕生,從這裏齣徵,從這裏走嚮全國執政。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同誌帶領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誌,於10月31日專程從北京來到這裏,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迴顧建黨曆史,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
1840年,古老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在這個轉摺點上,曆史的發展呼喚著一種力量,它必須由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中的先進分子所組成,能夠洞察世界大勢,把握時代脈搏,代錶人民意誌,走在時代前列,在它的領導下實現中國社會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實現中華民族的兩大曆史任務——國傢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國傢的富強,人民的富裕。
1921年誕生的中國共産黨承擔起完成兩大曆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中國共産黨把馬剋思列寜主義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閤,創造性地開闢瞭具有濃鬱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創立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創造瞭曆史前提。1956年,中國實現瞭對生産資料個體所有製和資本主義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製度在中國確立起來,並開始瞭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徵程。
1978年,以中國共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開闢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為科學社會主義注入瞭新的內涵和中國元素。
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産生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長期的實踐已經彰顯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颱,具有無比雄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
2017年,黨的十九大預言:21世紀中國的馬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齣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這需要當代中國共産黨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繼續做下去。
習近平同誌指齣,隻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纔能讓中國共産黨永遠年輕。隻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乾實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嚮光輝的彼岸。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人都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與其說這是一本論述性的著作,不如說它是一份對時代脈搏的深度體檢報告。它的論證絲毫不拖泥帶水,觀點旗幟鮮明,但又不失必要的辯證色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權衡“繼承”與“創新”這兩個核心命題時的平衡藝術。它既強調瞭對既往成功經驗的尊重與堅持,同時也毫不含糊地指齣瞭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必須敢於突破、勇於革新的必要性。這種不偏不倚、既肯定又審視的態度,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顯得格外沉穩可靠。閱讀過程就像進行瞭一次結構清晰的思維訓練,引導你從多個維度去剖析一個復雜事物,最終形成一個更具層次感的認識。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當代中國發展邏輯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優質參照物。
評分這部作品的洞察力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似乎擁有一種罕見的天賦,能夠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抽絲剝繭,提煉齣真正具有時代穿透力的核心脈絡。我特彆欣賞它在闡述宏大敘事時,那種不落俗套的筆法。它沒有陷入那種乾巴巴的理論說教泥潭,而是巧妙地將曆史的縱深感與現實的鮮活場景熔鑄一爐。讀起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廣闊的觀察室,既能看到棋盤上的全局戰略,又能捕捉到棋子移動時細微的摩擦聲。尤其在探討那些關鍵轉摺點時,那種對時代精神脈動的精準把握,讓人忍不住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論斷。它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深刻的、富有前瞻性的思想交鋒,讓人對我們所處的這個曆史坐標有瞭更清晰、更堅實的認識。這種閱讀體驗,遠超齣瞭簡單獲取信息的範疇,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探險,不斷激發著新的思考和聯想。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稱道的一點,是它對曆史唯物主義的現代化闡釋。它沒有沉湎於既有的理論公式,而是以一種極其開放和動態的視野,去審視“時代”本身是如何塑造和定義新的發展路徑的。作者似乎非常善於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預示著未來走嚮的“信號”。在分析新技術、新經濟形態與既有社會結構發生碰撞時,那種敏銳的捕捉和預判能力,讓人感到作者不僅在梳理過去,更是在為未來構建一套有力的分析工具。它的論述結構非常大氣磅礴,仿佛在進行一場宏大的交響樂指揮,每一個聲部(無論是經濟、社會還是文化層麵)都清晰可聞,卻又完美地融閤在一起,共同奏響瞭時代的主鏇律。這種格局,在同類題材中是極為罕見的。
評分我最近讀瞭很多關於當代中國發展的書籍,但坦率地說,很少有能像這本書一樣,讓我産生強烈的“在場感”。作者似乎擁有一個無形的鏡頭,捕捉到瞭基層實踐中那些最真實、最生動的片段,並將其有效地嵌入到宏觀的分析框架之中。例如,它在描述某一領域改革的推進時,不僅僅停留在政策文本的解讀,而是深入挖掘瞭政策落地過程中,不同主體之間的互動、博弈乃至微小的成功或挫摺。這種由點及麵、由微觀觀照宏觀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它讓我們看到,那些宏偉的藍圖,最終都是由無數個具體、有溫度的行動匯聚而成的。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國傢治理體係的精妙運作,有瞭一種更具象、更貼近地麵的理解,不再是那種飄在雲端的感覺。
評分說實話,初翻這本書時,我還有些疑慮,擔心它會是那種堆砌辭藻、空泛而無力的“應景之作”。但很快,我的顧慮就被徹底打消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凝練且富有張力,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闆著一副麵孔,而是帶著一種近乎文學性的優雅,卻絲毫不犧牲其論證的嚴謹性。作者在構建邏輯鏈條時,那種層層遞進、水到渠成的說服力,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我特彆留意到,它在處理那些敏感或復雜議題時,那種審慎而又堅定的姿態,既展現瞭對現實的充分尊重,又毫不迴避地指齣瞭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復雜性。這種平衡感極難拿捏,但這本書卻處理得遊刃有餘,使得即便是對相關議題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順暢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並被其深邃的洞見所摺服。這無疑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的佳作,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