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一 国博藏珍 盛世首推
1.国博藏3万余件书法碑帖文物中选辑,优中选优。
2.首次以出版物形式与人民共享。
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先生力荐,并为丛书题签。
特色二 善本法帖 旧拓之冠
《史晨碑》《孔宙碑》《多宝塔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道因法师碑》《集王圣教序》为宋拓本,《曹全碑》为明拓本,文徵明《琵琶行》为墨迹本,原碑原帖,实物展示。
特色三 :书体兼备 临摹佳品
本辑10册涵盖了汉隶、唐楷、王羲之行书等经典代表作品,既是入门临习必备范本,也是可赏可藏的书法经典。
特色四 :艺术精神文物价值
1. 历经名家递藏的宋拓本、明拓本、墨迹本。
2. 完整呈现名人注释、题跋、笺注、收藏印等丰富的内容,展卷时如晤对先贤。
特色五 : 专业选编 印装精良
1.国博专家学者精选,并撰写导读文字。
2.专业设计,尽展文物与艺术价值,文雅大方。
3.大12开呈现,内页采用高档特种纸,封面用纸仿真精印。
《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史晨碑》《曹全碑》《孔宙碑》《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怀仁集王圣教序》《颜柳白米四家法帖》《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将在2018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与读者见面。那秀逸多姿的《曹全碑》、平稳谨严的《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刚劲婉润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皆为国博珍藏的宋拓本、明拓本、墨迹本,艺术盛宴,文物国宝。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化素养提升有追求的读者,这本书的文化内涵远超乎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史晨碑”的简单介绍,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古代书风演变史的缩影。我特别欣赏编辑团队的严谨态度,他们对碑文的考证和释文的准确性下足了功夫,这使得即便是初涉碑学的门外汉,也能在权威的引导下,领略到这种汉隶的雄浑与古朴之美。每一次阅读,都能在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细节,比如字体的结构如何体现当时的隶书成熟期的特征,这对于我理解汉代尚书的社会风貌都有极大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对我个人日常的书法练习帮助巨大。我一直努力想将自己的楷书风格向汉隶的古朴拙厚靠拢,但苦于找不到一套能够清晰展现笔触细节的范本。这本书提供的“明拓本”信息尤为宝贵,它比现代影印件更接近原貌,能清晰地看到运笔的起收和提按。我经常对着其中某几个字进行反复临摹,那种在石质硬度和墨韵柔和之间寻找平衡的感觉,非常奇妙。这本书已经成了我书房里最常翻阅的工具书之一,它的价值正在于那种可触摸、可学习的“真迹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极具古典韵味,那种低调而奢华的感觉,让它在众多艺术类书籍中脱颖而出。外壳的材质和装订工艺,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坚持。我平时喜欢邀请一些同好来家里交流心得,这本书每次拿出来都会引起一番赞叹。它不仅仅是印刷品,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工艺品。对于那些注重书籍整体审美价值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完美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艺术的观赏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出于一种“收藏家”的心态,希望能集齐这个系列的珍品。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研读后,才发现它带给我的远不止是书架上的一个摆设。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既保留了碑帖原貌的震撼感,又在旁边提供了清晰的、便于对比参阅的释文和注释。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碑学的门槛。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史晨碑”历史背景的补充说明,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线条,立刻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和故事感,让人在学习技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简直是艺术品,纸张的质感温润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分量。尤其是那些拓本的细节,每一个笔画的走向、墨色的浓淡变化,都处理得极其到位,简直像是亲眼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墨痕。我一直对古代书法情有独钟,尤其是碑刻这种凝固了历史的艺术形式。翻开这本书,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刻手们在石碑上运刀时的力量与节奏感,那种穿越千年的对话感,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光是欣赏这些精美的复刻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更别提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