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1:《*强大脑》名人堂选手李威、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专家仇子龙、《南方都市报》前首席记者姜英爽、现实版“脑人”丹尼尔·塔米特、神经科学家奥利弗·萨克斯、时代周刊“全球*有影响力人物”天宝·格兰丁倾情推荐;
推荐理由2:取自本书题材的电影、记录片和节目有:《雨人》《海洋天堂》,央视科教频道《天才画家》、美国国家地理《神奇大脑》等。
推荐理由3:案例翔实,不少是作者亲自诊断并跟踪多年的,真实还原天才背后的故事。
人,生而不同,
但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潜藏着一个天才,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他!
在喧嚣热闹的人海中,有一小群人安静地生活在少有人问津的“孤岛”上。他们通常怀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特殊才能,但只有在被发现后,才能一显身手,瞬间征服围观者。这群人更拥有迷人丰饶的心灵,却因患有自闭症等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难以甚至无法向外人表露。
本书中,特雷费特博士详细梳理了过去100多年来,哈佛大学等科研机构100多位临床医生、认知神经学者及精神病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和诸多案例,并亲自诊断及跟踪研究了20多个临床例证。他深入钻研了自闭症、脑损伤、其他发育障碍等前沿领域,定义了“学者综合征”概念及其临床特征,并提出“训练天赋”与“消除缺陷”并行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帮助上千名患者成功开发“学者型技能”,在美术、音乐、数学、机械、IT等领域,创造非凡成就与奇迹。
他认为,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潜藏着特定天赋。经由识别、开发及塑造,人人都可成为某领域专家,收获幸福、充实、尊严的人生。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达罗?A. 特雷费特(Darold A. Treffert)
² 奥斯卡获奖影片《雨人》科学顾问
² 美国*佳医生
² 美国精神医学管理者协会前主席
特雷费特博士曾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医学教授,在促进美国精神卫生法改革等方面做了诸多贡献,曾获得“国家托里倡导奖”。
在过去50多年里,特雷费特博士一直沉浸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与探索中,如自闭症、学者综合征、遗传记忆、脑损伤等。他的首本书《非凡的人》已被翻译成了10种语言。此外,他写作了大量科普文章,发表在《时代周刊》《人物》《新闻周刊》《今日美国》《科学美国人》等期刊。同时,他还运营着一个关于学者综合征的专门网站。2016年,特雷费特研究中心在威斯康星州Agnesian康复医院成立,该中心致力于超凡心智研究。
l 一部追踪自闭症天才和超常神童半个世纪的研究手记
我们如何通过训练天赋,获得更加精准的记忆力、泉涌的灵感、持久的创造力和多元的智慧?
推荐序一 降落人间的天使们 1
推荐序二 人人生而不同 3
自序 “天才”和“低能”竟能矛盾共存 7
导言 开启一段研究“孤岛天才”的非凡之旅 15
第一部分 探索学者综合征患者的心智
奥斯卡电影《雨人》让“自闭学者”一词家喻户晓,天才和低能为何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日历计算、领唱者、外国口音、超忆症……罕见的学者综合征之下,究竟还有多少未解的谜团?记忆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科学界对此争论不休,而新兴的表观遗传学又会带来怎样的范式转移?
第1章 我们已知的 一种罕见而非凡的身体状况 3
第2章 他们如何做到 从早期遗传学到量子论 23
第3章 他们如何做到 基于3“R”的最新神经生物学发现 37
第4章 遗传记忆 我们如何懂得从未学过的东西 44
第5章 更多等待破解的脑科学谜团 52
第二部分 了解学者综合征患者的世界
普伦“时而疯狂,时而沮丧”,汤姆和莱斯利的音乐在相隔一个世纪的时空回荡,阿朗佐只需看一眼就创造出精美的雕塑,乔治能告诉你百年后的复活节会在哪一天,金·匹克记忆的书籍超过了1.2万册,誉满全球的畜牧专家天宝·格兰丁是一位自闭症宣传大使,丹尼尔·塔米特一周就学会了冰岛语……这些超凡能力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6章 救济院的传奇天才和盲人汤姆 早期学者综合征患者 71
第7章 从死亡线上拉回的音乐巨匠 83
第8章 媲美“3D打印机”的雕塑家 103
第9章 挑战复活节计算 109
第10章 他就是一部“活体谷歌” 114
第11章 把音符当做氧气的人 125
第12章 从盲童到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优等生 134
第13章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拥抱机发明者 140
第14章 爵士乐领域的莫扎特 145
第15章 注定被载入史册的姐妹花 152
第16章 语言和数字的天才 157
第17章 用双眼描绘城市地平线全貌 161
第18章 “天才之窗” 更多超凡者及其艺术作品 167
第19章 最著名的学者综合征患者 《雨人》之雷蒙德·巴比特 181
第三部分 探究学者综合征的重要新维度
一些人在经历外伤性脑损伤之后,却意外获得了音乐、美术或数学方面的才能,为了不被当成“轻微的自闭症患者”,他们选择隐藏起自己的特殊技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拥有强大的有效性、可塑性,以及巨大的储备空间,这不仅赋予大脑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或许也能用来进行人为的扩展……
第20章 “意外天才” 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 191
第21章 “天降奇才” 天才的顿悟 203
第22章 “正常天才” 每个人体内都拥有潜能 212
第23章 如何激活我们的“内在学者”? 217
第24章 半脑或已足矣 大脑很丰饶,你用的只有一点点 228
第四部分 训练学者综合征天赋
读谱视奏对视觉型学习者而言大有裨益,但听觉音高学习者却无法从中获得激励。对于拥有特殊天赋的孩子,正确地训练天赋是帮助其走向正常化的通道。普通人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25章 为特殊需求客户提供音乐教育 235
第26章 训练美术和其他天赋 一位教育家的方法 245
第27章 通过有效途径,教授数学型自闭学者 256
第五部分 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本田汽车公司研究所宣布开发了一种脑-机接口技术,使得人类仅仅通过思维就可以控制机器人。大脑时代,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新生代探险家们继续探索神经科学这一前沿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大脑能否超越自我,完全彻底地解释自己?
第28章 “大脑时代” 学者综合征引领前沿探索 269
第29章 不一样的灵魂 接纳和启示 285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更像是一种召唤,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邀请。我之所以会被它吸引,是因为它巧妙地将一个略显学术的词汇“学者综合征”与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意象“孤岛天才”结合在一起,并且还点出了其“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个组合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它暗示着这本书将要探讨的是一些非常规的、甚至可能是反直觉的现象,但同时又具备科学的严谨性和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天才”,他们可能在某个领域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比如惊人的记忆力、精确的计算能力、或者是对特定主题的极度专注,但与此同时,他们在日常的社交互动或者情感理解上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孤岛”式的存在,恰恰为我们研究大脑的功能和运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天才”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我们或许能够发现一些隐藏在普罗大众思维模式之外的、更加高效或者更加新颖的认知策略。而“认知神经科学”的加入,则保证了这本书的科学性和深度,它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故事叙述,而是要深入到大脑的机制层面去解释这些现象。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揭示,这些“孤岛天才”的大脑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而这些特别之处又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规律,并最终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让我们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评分当我初次见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它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些被世界隔绝在孤立的岛屿上的个体,他们虽然在物质或社交层面显得孤独,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饶,孕育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孤岛天才”这四个字,自带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色彩,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而“学者综合征”这个略显专业的术语,则为这种神秘感注入了科学的维度,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特定领域拥有惊人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的人群。更关键的是,书名明确指出了本书的核心价值:“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个别现象的记录,而是试图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孤岛天才”的大脑运作模式,来揭示人类认知能力的边界,探索大脑的可塑性,并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自身潜能提供宝贵的启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天才”的大脑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以及对世界的感知方式,与常人有何不同?而这些不同,又将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大脑的功能,以及解锁我们自身尚未被发掘的巨大潜能?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谜语,让我迫切地想要去揭开它,去探寻其中隐藏的科学奥秘和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洞见。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它独特的书名所吸引。“孤岛天才:学者综合征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个书名就仿佛一个精巧的设计,既包含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元素,又融入了深刻的科学探讨。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拥有着惊人才能的个体,他们仿佛被困在自己的“孤岛”上,但这座岛屿却孕育着非凡的智慧。“学者综合征”这个词,虽然带着一丝专业性,但却精准地指向了那些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压倒性天赋,同时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的人群。而“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结合,则将这个研究的焦点从个体现象上升到了对人类整体的深刻洞察。这预示着,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几个离奇的故事,更是在试图通过这些个例,揭示人类大脑运作的深层机制,以及如何去解锁我们自身尚未发掘的潜能。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我想知道,这些“孤岛”上的“天才”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思维模式究竟与常人有何不同?这些差异是否能够为我们理解大脑的可塑性、学习效率以及创造力的来源提供新的线索?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序章,勾勒出了一幅关于大脑、关于天赋、关于人类无限可能的壮丽图景,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其中蕴含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光是听着就足够让人心生好奇,我几乎可以立刻想象出那画面感。“孤岛天才”这几个字,自带一种强烈的叙事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些被世人遗忘,却又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个体。他们可能不善言辞,不擅交际,但他们的大脑却仿佛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宇宙,孕育着令人惊叹的智慧。而“学者综合征”这个词,虽然听起来有些医学或心理学的意味,但它所指向的那些在特定领域有着超乎寻常天赋,同时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显著局限的个体,却恰恰是引人入胜的案例。“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部分则进一步拔高了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它不再是仅仅对个别现象的描述,而是将这些现象提升到了对整个大脑运作机制的探索,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潜力的挖掘。我立刻开始思考,这些“孤岛”上的“天才”,他们的大脑是如何形成这种特殊功能的?他们是如何在不依赖外界普遍认知模式的情况下,发展出如此惊人的能力的?这本书是否会为我们揭示,人类大脑中潜藏着怎样的多样性?而通过研究这种多样性,我们是否能够找到更有效、更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或者开发出更强大的创造力?它的书名,仿佛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大脑、对天赋、对人类自身无限可能性的探索之旅,让我觉得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在我脑海中唤起了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和探索欲。“孤岛天才”这几个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仿佛勾勒出了一群在自己精神世界里闪耀着独特光芒,却又不被世俗所理解的个体。他们可能被孤独环绕,但他们的内心却隐藏着令人惊叹的智慧和才能。而“学者综合征”这个词,将这种神秘感引向了更具体的科学研究领域,让我想到那些在某个特定领域有着压倒性天赋,比如超凡的记忆力、惊人的计算能力,或者对艺术有着非凡的感知力,但同时在其他方面却可能存在显著局限的人群。这种鲜明的对比,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句话,则进一步升华了本书的意义,它表明本书不仅仅是在描述这些特殊个体,更是要深入探讨他们的认知机制,并从中提炼出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益的启示。我开始设想,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们走进这些“天才”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是否会揭示人类大脑中潜藏的巨大可塑性,以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的、尚未被发掘的潜能?书名就像一扇门,开启了我对人类大脑奥秘的求知欲,以及对自身潜能开发的无限遐想,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是一次充满智慧和启发的阅读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在我看来,简直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序章,仅仅是读到它,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孤岛天才”这几个字,自带一种诗意和神秘感,仿佛描绘着一群被世界遗忘在角落,却又拥有着璀璨智慧的个体。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些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他们的内心却是一个无比广阔而独特的世界。而“学者综合征”这个词,又将这种浪漫的想象,拉回到了科学的严谨之中,让我想到那些在某个特定领域拥有令人惊叹的才能,比如超强的记忆力、精准的计算能力,或者对音乐、艺术有着非凡的感知力,但同时在社交、情感表达等方面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的人群。这种鲜明的个体特征,本身就充满了研究的价值。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名最后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价值:“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意味着,本书绝非仅仅是对这些特殊个体的肤浅描述,而是要深入剖析他们的大脑运作机制,去理解那些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并从中提炼出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益的科学启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孤岛”上的“天才”是如何形成他们的非凡能力的?他们的认知模式,是否能为我们打开新的理解人类大脑的视角?又或者,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掘和培养自身的潜能?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罗盘,指引着我走向对大脑奥秘的探索,以及对人类自身无限可能性的发现之旅。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孤岛天才”这四个字,自带一种独特的魅力,仿佛在诉说着一些被世界隔绝,却又拥有着非凡才能的故事。我立刻联想到那些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智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与常人截然不同,他们的世界也许更加纯粹而深刻。而“学者综合征”这个术语,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它恰恰精准地指向了那些在某些特定领域展现出惊人天赋,比如在数学、音乐、艺术或记忆力等方面具有超常能力,但与此同时,他们在社交、沟通或情感理解方面可能存在明显困难的个体。这种强烈的反差,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句话,将本书的研究意义推向了更广阔的层面。它预示着,本书将不仅仅是讲述几个奇特的故事,更是要深入探讨这些“天才”的大脑运作机制,揭示人类认知能力的边界,并最终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供宝贵的启示。我开始好奇,这些“孤岛”上的“天才”的大脑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模式,以及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是否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认知大门?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大脑的奥秘,去发现人类潜能的无限可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一探究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我是在书店里无意间翻到的,当时就觉得这个书名非常有故事性。“孤岛天才”这四个字立刻勾勒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形象,让人联想到那些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拥有非凡才能的个体。而“学者综合征”这个专业术语,又将这份神秘感拉回到了科学的范畴,引发了读者对其中奥秘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它承诺了“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仿佛是一扇门,通往我们对自身大脑和潜在能力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当下就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了解,究竟是怎样的“孤岛”,孕育了怎样的“天才”?他们的“学者综合征”又是如何成为解开人类认知奥秘的钥匙?这本书的标题就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谜语,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想象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其中的答案。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承诺,一种智识上的邀约,激发了我对未知的好奇心,也对即将展开的探索充满了期待。这种标题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它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些对科学、对人类自身奥秘充满求知欲的读者的注意力,并且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索的种子。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看到这个名字时的那种振奋感,仿佛即将要揭开一个被尘封已久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一系列画面。我想象着那些被孤立在社会边缘的天才,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与常人截然不同,他们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可能也充满了奇特的视角。而“学者综合征”这个词,又让我联想到了一些电影和纪录片中出现的那些拥有惊人记忆力、数学天赋或者艺术才能,但同时在社交或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的个体。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本身就极具戏剧性。书名中“认知神经科学”和“人类潜能”这两个词,则将这种个体层面的现象,提升到了对我们所有人都有价值的普适性层面。它暗示着,通过研究这些“孤岛天才”的特殊大脑运作方式,我们或许能窥见人类整体认知能力的边界,甚至找到开发我们自身潜能的新途径。这不仅仅是对少数人的研究,更是对我们所有人内心深处可能隐藏着的无限可能的探索。我开始思考,这些“天才”身上是否存在某种独特的神经连接模式,或者某种特殊的学习机制,而这些机制一旦被我们理解并掌握,是否就能帮助我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咒语,打开了我对人类大脑复杂性的好奇之门,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认为的“正常”与“非正常”之间的界限,以及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隐藏在“非正常”表象下的巨大能量。
评分刚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脑海里立刻蹦出了各种画面。我想象着那些被世界“隔离”起来的天才,他们或许因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者独特的感官体验,而无法真正融入主流社会。这“孤岛”的比喻,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宿命感。而“学者综合征”这个词,又将这种形象化的描述拉回到了科学的范畴。我想到那些在数学、音乐、绘画或者其他领域拥有惊人天赋,但同时在社交、沟通甚至日常基本技能方面却显得笨拙的个体。这种极端的反差,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这几个字。这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一些奇特的故事,更是要深入探讨这些“天才”的大脑运作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益的启示。我开始好奇,这些“孤岛”上的“天才”是如何形成他们的非凡能力的?是否存在某种神经回路的特殊连接,或者某种前所未有的学习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在特定领域超越常人?而这些机制,一旦被我们理解,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激发创造力?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精心包装的礼物,里面充满了对大脑奥秘的探索,以及对人类自身无限可能性的承诺,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