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几何新方法和新体系
原价:35.00元
作者:张景中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030250421
字数:300000
页码:2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通俗地阐述了作者所开创的几何解题的“消点法”,用这个方法可以机械地判定所谓“等式型可构造几何命题”的真假,命题成立时还能够产生人容易检验和理解的证明,即可读证明,书中先引入作者所发展的系统面积方法的两个基本工具,即共边定理和共角定理,接着在共边定理的基础上把面积方法算法化,系统地建立了面积消点方法,此外还进一步指出,消点不限于面积法,在全角法、三角法、向量法以及复数法的基础上也能建立消点法,下篇则对几何公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见解,指出传统的欧几里得公理体系和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一个与面积法相适应的平面几何公理体系,证明了这个体系和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等价性。
本书可供中学数学教师、师范院校数学教师、数学爱好者、数学奥林匹克工作者和参赛者以及数学研究工作者参考。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
第1章 大师谈小题九点七线面积奏奇效一箭三雕
第2章 总结经验按图索骥探索规律摸石过河-.
第3章 见微知著从偶然到必然得陇望蜀识技巧出方法
第4章 由此及彼说了共边讲共角举一反三算过三角比四边
第5章 步步为营行看风起云涌层层消点坐等水落石出
第6章 单直尺作图名家点题平行线消点新法立功
第7章 垂直线难用面积相比勾股差恰如向量点乘
第8章 勾股差消去垂线上点新公式证明三高共心
第9章 有圆有线丰富多彩看弧看角简捷明快
第10章 有向弦破解共圆点问题消点法证明托勒密等式
第11章 消两圆交点勾股差再立功解多支问题消点法须发展
第12章 全角概念粉墨登场西姆松线轻松获证
第13章 改造几何体系旧瓶新酒梳理消点方法长话短说
第14章 三角和向量也能消点复数比面积更善攻坚
第15章 几何机器证明万题同法数学自动推理美梦成真
下篇
第16章 几何世界说古论今公理体系追本溯源
第17章 欧几里得创原本开宗明义希尔伯特论基础严谨精深
第18章 现代数学惯用抽象结构古典几何嵌入度量空间
第19章 几何公理服务现代教育数学泰斗撰写初中教材
第20章 四大概念引领公理体系三种度量演绎平面几何
第21章 四点共面新法新招两线平行换汤换药
第22章 角度登台原为方便平行新证更加严谨
第23章 体系对比多位一体结构互容各有千秋
第24章 度量为纲轻车熟路体积唱戏故道新踪
第25章 抛砖引玉愿益学子投石问路敬待来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张景中,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从事几何算法和定理机器证明研究,其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热心数学教育,提出教育数学的思想,并从事中学教学改革和微积分教学改革的研究。 热爱科普事业,其所著《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出版无疑是几何学领域的一件大事,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看似分散的多个分支学科。我留意到,书中对某些看似无关的领域,比如集合论的某些公理化系统,进行了巧妙的整合,展现出强大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它不像教科书那样面面俱到,更像是一份深入的“研究报告集”,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且完整的创新项目。作者的笔触充满激情,他似乎对每一条定理的发现都抱有孩童般的好奇心,这种热情很有感染力。虽然我尚未完全掌握书中的所有技术细节,但仅仅是阅读其构建理论框架的过程,就已经让我获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套经得起推敲的数学体系。我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基于这本书基础上的后续研究和应用。
评分这部书的理论深度和严谨性着实令人惊叹。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几何学家,他不仅仅是在罗列定理和公式,更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自洽的几何世界。我尤其欣赏他处理空间结构的方式,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让人仿佛亲手参与了整个理论的诞生过程。书中对某些经典几何概念的重新阐释,视角独特,富有启发性,它迫使我放下以往的固有思维模式,用一种更基础、更纯粹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熟悉的图形与关系。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图示,反复咀嚼那些晦涩的论证,那种智力上的挑战感和最终豁然开朗的成就感,是阅读许多其他数学专著时难以体会的。对于致力于深入研究非欧几何或拓扑学前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值得反复研读和品味其间的精妙构造。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投入大量心力去消化的学术精品。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篇章时,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它似乎在宣告一种对传统数学范式的革新。书中的语言风格是极其鲜明的,充满了对现有数学体系中那些“不完美”之处的批判与重塑的野心。作者在行文中,经常会引用一些跨学科的思考,比如从物理学的场论概念来类比几何空间的内在连接性,这种跨界思维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想象空间。虽然部分推导过程异常复杂,充满了符号的海洋,但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辨却非常清晰——即如何用更经济、更优雅的方式来描述我们所感知的实在。我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应用于我正在思考的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中,发现它提供的新的约束视角确实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新工具”,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数学美学体验。它不像某些现代几何书籍那样,沉溺于纯粹的代数操作而显得冰冷,作者在这里巧妙地平衡了形式的精确性与直觉的引导性。书中对“对称性”的讨论,更是精彩绝伦,它不仅仅是关于旋转和反射,而是深入到了结构本质的等价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完备性”的论述,作者似乎在追问,一个数学体系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称得上是“完整”和“自洽”。这种对基础概念的深度挖掘,使得全书充满了哲学思辨的底蕴。对于那些醉心于纯粹数学之美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场盛宴,它展示了严谨的逻辑推导如何能孕育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结构之美。读完后,我对几何学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算不上轻松愉快,更像是攀登一座险峻的山峰。封面设计和排版风格都偏向传统学术书籍,略显古朴,但内页的插图清晰度非常高,对于理解复杂的空间构造至关重要。我发现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会先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甚至是生活化的例子来打基础,这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我理解那些高级抽象概念的门槛。然而,一旦进入核心论证阶段,难度会陡然上升,一些章节我至少重读了三遍才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维度叠加”的探讨,它挑战了我对于维度概念的朴素认知,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否只是一个更宏大结构在低维度的投影?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