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社:中國哲學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
開本:16開
價格:180元
太乙,修真,真元,元明,金丹,龍虎,真如,丹砂,丹田,太極,統元。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法》進一步闡述瞭太乙元明功係列中高層次的修持方法,閤盤托齣元明八式的原圖、口訣與譜文。
緒言
丹田結印
托珠自化
靈芝現瑞
金剛槊質
太乙分身
掌托日月
陰陽化閤
閤扣丹庭
大道真乎,玄機密也
浩渺大韆,真元一注,發天地之幽微,暢玄機之道妙,延源真流……斯窮無蒂。雖然筆研成章,簡裝為函,至刊本之初,語曰:當之有序。凡書且需托名人作序,如此也是世情。概雲序文筆齣名人,舉目遙覽海內,名人焉,吾焉;吾焉,名人焉。一時真無所措,不知著誰人作序。尚在躊躇之間,泛波無限,一陣清風吹來,不自持地昏沉——
筆者好似來到福地洞天,連吸幾口新鮮的世外之氣,頓覺頭腦清晰,仿佛進入瞭另一個世界……
奇花異草,湖石映玉竹;日高月朗,丹鳳吸紫煙。
奇花異草,奇花撚香泉,陣陣香風飄鸞麝;異草吐英華,層層靄霧噴虹霓。觀不盡的山巒翠色,壽石漏影映碧落,數不清的丹頂白羽,仙岩射光照三界……
舉目間,眼前轉來二人,走在前者,頭戴一頂重陽冠,肩壓雲羽藏紫電,腰間玄壺真瑪瑙,足下一雙履雲色,古貌清奇。長者身後隱秀女,淺淡裝,硃砂額,步移悄然星光閃,身飄倩姿似鳳鸞,手捧玉硯新研製,硯中有痕映大韆……隻聽老人語道:“鴻鴻浩天,弘願已償,茫茫世界,物我相忘……”吟哦之際,老神仙忽抬頭,目光見我,筆者正在驚疑之際,一團迷霧飄來,身覺浮動,不自主地隨老者坐在一塊巨石旁,石上有展捲待書之章。彷徨之刻,耳旁聽到:“待老夫將你作序”,時秀女掩口而笑,筆者不自覺地拿起筆來……
序曰:天地寥廓,大韆浩瀚,自天地演為三纔,陰陽感而萬類聚。光陰渺、法輪轉,日月經天,四時計而五行全。時天地彌弘,眾靈仰源。古有先師聖者,幾度真賢,留法典而充世間。納真元為一氣,注入人天,大道演真,窮其理而審其源。故物遺真,脈流三韆,使智光朗然。願萬類萬物盡然。復有法本浩列,遍存春山,撒玄壺之瑞氣,潤澤大韆。今古無常,歲月無常,反復無常,三昧即覺,賴一束天光照徹,龍雷震撼,道源而示之。
先老玄而吐紫氣,留言五韆。一氣三清,分化真元。曆寒暑而周鏇,演為歲月。又聞風砂飛雨,數劫人天,人事興而萬事備,蕩為風塵滾波,持作乾元。
時務天機者,或劍道俠賢,或悟真修仙,或洞天絕壁,或納文演編,此事故驚絕,誰人已暢。先天玄機之持,非是人為所度。今又重開真境,始覺大道感人天。如此浩渺之境,書作真如之章,實大韆之經緯,萬緣之機暢。留有本編,脈演三絕,大道非常,焉可無序。時光天度,歲月人嘗,真如道妙,至柔至剛,故園月光朗,幾趁返歸航。
眼前一震,背後推瞭一掌,睜開眼時,手中的筆依然在應律而章,留下夢中搖筆諸多文字,是授此仙序之由來。伏生又記,為統元樓藏真叢典之作為,留跡山川,以示大韆者也矣……。
詩曰:
有跡鴻濛感大韆,真如道妙至今傳。
法傳至本留鴻跡,丹成此真隱高玄。
迷來神境顯大道,悟徹靈機齣真元。
當年伏生授經處,一團瑞色映人天。
謂我東瀛幾度返,問君西遊何時還。
至今三韆留蹤跡,曾經大韆踱前緣。
燈火案頭書真本,道妙緣中悟舊傳。
一聲裙帶玉佩響,筆研畫就明月環。
月圓西涉舊境顔,照徹大韆印真傳。
不是當年授法鏡,何能此刻感舊緣。
朗朗金華呈月象,浩浩真如垂鳳鸞。
夢中未忘依稀語,書罷此函即往還。
我來大韆隱塵境,事因筆墨費周鏇。
人事難分天地界,神魂忽離內外關。
隻有爐火不可測,唯此玄機微言。
一派天光推飛體,化為玉氣立床前。
月朗玄穹憶故園,故人約我來大韆。
山人來時天飛雪,明月照徹法鏡圓。
高聲朗吟雷霆賦,懸筆長揮櫻花壇。
先生當年曾飛劍,齣入人天任往還。
壬申霜降前二日
人類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繁演為曆史。過去遺留下來的物象,可以說是古人生活中的遺痕,可以說是一麵鏡子,能窺測追溯齣前人對自然的認識。人們通過曆史印證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
"易"學,已經在的生活中,被人們追頌,是祖先幾韆年來留下來的文化。前人在生活中,對自然的模擬,本能的天性良知,促使人類在漫長的歲月裏造作瞭天真的瑕想和燦爛的文化。既包括童真的稚語,也深涵科學和理想。人們在生活中,對以往曆史的追敘,是懷念古人,引前人以為驕傲,當然更著重的則是,人們的創造。的貢獻會是留給後人的一種良知,亦然演為曆史。
當人們正愉快地走嚮未來的生活過程中,對前人的遺跡也越發重視瞭。生活中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物資生活,給人們以空隙,讓人們嚮更廣闊的空間涉求。一方麵是新的科學探索,一方麵是看先人在自然界中的遺跡。這樣,空隙便使人類有瞭新的創造,演為曆史。
在的生活中,人健康的身心是工作的保障和基梁。正因為如此,全社會的人,都在注意到身心健康方麵的探求,當然這是在科學地認識。因為如此,鍛煉身心的係列內容已被人們廣涉。健美、保健、食譜、服裝、藝術……漸而形成體係。在的爛漫的生活中,自覺不自覺地會想起我們的先人是否也曾經有過這類的生活,是否古人也走過相似的路。
太悠久的曆史不可追溯,雖然史學都有黃帝戰蚩尤的故事,有文字可考確認隻是幾韆年的曆史。遠古時期,人類已經從自然界的認識中創造瞭生活,豐富瞭生活。如望月觀星繁衍為天文,水榖之生發展為農業,避水火狼蟲而演為武學養生。從自然運化規律中火的使用,工具的創造……這不是幾韆年,而是萬萬年的人類史。
任何事情都是一點一滴做起,古人留下來的遺産中,當然存在著一定的意義,同時有其局限性。做為一個不同時代的內容能否發現其偉大的價值,這是應該引起人們注重的。
《武庫遺真》中概說齣宋元而後的九派峰巒之勢,是繼漢唐而起的學術風格。因時間上的緊促,不能以寥落之筆所勾畫齣全貌,當然這是以後要做的事情。古老的民族,富饒的土地,光輝燦爛地文化,孕育瞭偉大的人民。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國術也象其他學術一樣,有著一定的生態。
國術是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於一處的錶現形式。而近人以武術來概論國術,深有失遺,武術是國術中的部分內容。國術包含的博大宏深之學識是不能僅以武學而論的。
人類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反思,實踐,啓迪瞭人類的智慧,這則是前人指齣的:人類如何重新認識人類本身。這門學問孽生齣丹道,養真、武學、醫道、天文、數學、易學、文字……諸傢精良。此中之學訓頗為湛精,難怪古人有"以形鑒真"、"以文觀意"、"以音弘法"之論。這次帶有聯語的八幀圖照,功譜是刊齣,見麵讀者的。
太乙元明功,係古傳之"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法",此是舊說。其修真中,有重要價值,尤以自身中之元氣做為基礎,是立於身心而行持的內容。與一些虛幻的左道邪說有本質上的區彆。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功譜,由初級到完整係列之譜文。高層次暫時沒寫,因為一般人難以做到。這次刊齣之內容,僅暫定健身祛病,以利身心之修真部分功法,供多數人修持習練應用而已,其餘待後續。刊齣照片為原圖,顯示瞭古人經漫長歲月之修真而提煉,經演化而成的,即樸素又簡易的修持功法"圖形"。通過功譜能夠反映齣古人對修真之探索,功譜譜文中的韻律,依稀可見古人在文思上高深造詣。從中可以看到古人在文學領域的成就,當然這不是一篇文學詩詞之作,也不是通過文學詩詞來反映修真,是通過修真的著作反映齣文學的成就。這一點足以說明當時的修真思想,其學術風格上,已臻盡成熟。通過這一修真著作,可以看齣醫學、武法、道宗、文字、詩詞、丹青等學融為一爐,呈現齣綜閤之造藝風貌。
書的齣版能給讀者按書來習煉功法,而且還能受到傳統文采,書畫的熏陶,功譜是用聯語形式形成的。
聯語肇於五代之桃符,孟蜀"餘慶"、"長春"十字為古,至推而用之楹柱,蓋宋人始,元明以後作者漸多。《楹聯叢話·清》言:"則大賢無不措意於此矣。""而名公巨卿,鴻儒碩士,品題投贈,渙衍寰品。"據圖示之風格,可以追溯前賢。文詞精工良對,有天工之趣。實修持中有成就者撰造,人物形態中含有風神,結閤聯語,演示精邃之哲理,亦是不可多得的內容。鑒於承前啓後,作者提供珍藏圖照,為廣大讀者提供素材,以欣賞研究之用。
譜文是在練功的實際中,經過升華而提煉齣來的,亦是用來幫助記憶,總結練功次第,而示於後人,便於學習的一種方法。譜文的文風雅俗之彆,是反映做譜人的文化程度。有的齣於俗俚之語,有的屬於高雅之辭。乃齣於文武兼修人之手。至使一些燴炙人口的佳作傳世。過去前人曾有目不識丁者,功譜也必需經口傳相授,用他們的口語來說:這裏還有一套嗑呢!以便記憶。
這裏引用《溫敬銘·淺談武術流派的形成》中的一段話:"農民言拳則說'頭路彈腿似扁擔,二路彈腿人拉鑽'"。無論語言,還是動作都有農民的特點;讀書人言拳則說"一語不能加,蟲蠅不能落。"動靜之中,落筆紙上都難免有些書香之氣;"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戚繼光論拳則顯齣瞭大將的本色。
參閱功譜進行望文生意的參正,同時也是審定其功夫內容,在曆史淹留延革中的影響。隻有普及,纔有提高,在民眾之間流傳愈廣,其譜文文理次第則愈有欣賞韻律。因此,在練功修持的同時,閱讀譜文是必要的。功譜是時人延習記憶和供後人流傳研究之用。這樣除去僅能對其淵流風格上的考正而外,當然還有其一定的特殊價值。
圖是通過先人以減描的形式勾畫齣來的,廖數數筆,而見風神,每幀中韻態各異,反映瞭功法的簡而深,易而奧的高深層次。圖中文字,是以聯語形式齣現的,譜文是以古律的形式釋圖的。
由此可見,在觀閱學習之際,諸傢譜文圖示默默之中都含有本身著作者的層次。相比之下優劣分明。不是說智愚相差,而是說從中可以得知"學有淵流"之各層次第。由圖文書寫聯語觀之,可辨其源,係昔賢而為之者。圖中示有風神造型,動作確實,神彩內含,隱約之中見性情。聯語之平仄音律,對仗虛實相感,無論在對格,辨聲,都有欣賞價值。
"晉時有白雲上人者,道號紫真子,曾傳書訣於王羲之,王羲之乃右將軍,本係武人而競精於書法,留名於後世,足證文武兼修,是有根源的。""寫字抒劍氣,做畫發文光。"(《關亨九·武當修真密笈》)
文武同宗,這個規律已有韆年曆史。從圖中可以窺視到圖、譜及作者的常識程度,已臻為宗傳掌故。為瞭能更好地瞭解內容,筆者以手稿墨跡,備有注文,為聯語釋密。
以法緻道,因法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由混沌到清晰。先賢雲:事無盤錯,學有淵源。以緻斯學上可溯宗,下有傳留。古之學境尚有:正宗、大傢、名傢、正流、傍流、末流之分。學淵有術之考,以密譜相參,謂之"以文觀意"、"以音弘法"、皆是在閱讀中悟徹至極,同時有示圖照徹,可謂為"以形鑒真"。
拙著《真元窺密叢書·捲一》中已言動作要領及初入門徑的行持之法。此文中尚有功譜原文及簡注之文。通過譜文的閱讀,可以映顯齣文采,齣之先賢。所以者斯書,不可以文字多寡而論,應注意到其獨特的藝術風貌和專長的學術價值。為此,引書可能為更多的讀者展示齣正宗一脈之蘆山真麵。為剖開蹊徑,當為"真元說真",真元即人身中的真正之元氣耳。
本書提供的功譜,係明代九脈閤真後的産物。九脈啓於宗元盛於明初,曆經蒼桑沉浮,多有震動,或毀於戰火,或失於諸種危難之災,不知凡幾,已經餘者多以缺損不全,幸經師口授在記憶中,可以追思,但亦恐難全其貌。此譜本乃九脈閤真之後的産物,恐非吾輩所,九脈遺真亦有密存者,與以補正,益於後人,是幸矣。時雨隆真人頌雲:
乘虹飛舉起高蓬,娑婆世上可用功。
騰霄自羽靈光聚,悟真獨往蒼浪洪。
驚滔韆傾隨吾去,朝日一輪伴潮生。
從此大韆開寶境,丹砂初結龍虎中。
山人幾度揮筆墨,雲雷山館隱長生。
初次接觸這類深奧的道傢典籍,我其實是抱著一種忐忑的心情的,擔心晦澀難懂的術語會成為閱讀的巨大障礙。然而,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卻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喜的平衡感。它沒有為瞭追求古奧而故作艱深,相反,作者的敘述邏輯非常清晰,層次分明。每當引入一個復雜的概念時,總能伴隨著恰到好處的引經據典或者形象的比喻來輔助理解。閱讀起來,就像是有一位耐心而博學的長者,在你身邊循循善誘,讓你在不至於迷失方嚮的前提下,一步步深入到核心的修煉體係之中。這種對知識的“可觸達性”的把控,是很多專業著作所缺乏的。我發現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在文字間尋找規律和脈絡,每一次的豁然開朗都帶來瞭巨大的成就感。
評分我個人認為,評價一本涉及傳統文化和神秘學的書籍,不能僅僅從其“是否具有超自然效力”的角度去衡量,更應關注其對現代人精神世界的滋養作用。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所闡述的“天人閤一”的理念,並非是脫離現實的空談,而是通過一套完整的體係,教導我們如何重新校準自己與自然、與自身內在的連接。在當下這個信息過載、節奏過快的社會中,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難得的“慢下來”的理由和方法。它迫使你放慢閱讀的速度,去體悟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古老智慧,這種精神上的“祛濕”和“清心”的效果,是任何流行讀物都無法比擬的。它讓人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和自身的潛能,充滿瞭積極且深遠的引導力量。
評分坦白講,我原本以為道傢修真類的書籍多半是偏重於理論闡述,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實踐指導部分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而且詳盡得令人咋舌。它不僅僅停留在“應該做什麼”的層麵,而是深入到瞭“如何做”、“在什麼時間點做”、“遇到阻礙時如何調整”的具體操作細節。例如,對於某些基礎的氣機導引法,書中描述的每一個呼吸的進齣、意念的聚散,都如同武術套路的分解動作一般,精確到毫厘。這種近乎手把手的指導,極大地增強瞭閱讀後的實踐指導價值。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探索者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描述,簡直是無價之寶,避免瞭許多走彎路的可能性,讓人感到踏實可靠。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我眼前一亮。當它送到手上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配閤著封麵精美的燙金紋理,立刻就散發齣一種不同凡響的氣息。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觸感細膩,翻閱時沒有那種廉價的沙沙聲,而是帶著一種古樸的厚重感。看得齣來,齣版方在“精裝珍藏版”這四個字上是下瞭真功夫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力求完美,仿佛捧著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工藝品。特彆是書脊的設計,那種經典的榫卯結構美學與現代印刷技術的結閤,使得它無論放在書架的哪個角落,都自成一道風景綫。對於我這種熱衷於收藏實體書的人來說,單是這份視覺和觸覺上的享受,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不僅僅是一本閱讀材料,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緻敬的載物,讓人在翻開它之前,就已經對其中蘊含的知識充滿瞭敬畏與期待。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充分體現瞭齣版者對讀者的尊重和對內容本身的珍視。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似乎有一種內在的韻律感,引導著讀者的心神起伏。並非是簡單的章節堆砌,而是能感受到一種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內在邏輯推進。初期的篇章如同開篇的引子,定下瞭整個體係的基調和世界觀,將讀者的心緒先沉澱下來。隨後,內容開始逐步深入到具體的方法論,節奏由舒緩轉為緊湊,信息密度逐漸加大。到瞭後半部分,反而又迴歸到一種宏觀的哲理探討,將前麵所有零散的技法熔鑄成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這種高低起伏的閱讀體驗,恰恰模擬瞭修行本身的狀態——有頓悟之樂,亦有枯坐之苦,使得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為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