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陶希聖背負著漢奸和戰犯的罵名。深入瞭解後,會發現他的身份其實是學者和政客。作為學者,陶希聖對法學、社會學、哲學、曆史學都有過研究,且曾經在中國社會結構和性質的討論,本位文化的討論,以及在運用唯物史觀作為方法論、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切入社會學等方麵,頗具建樹;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屬於汪精衛派,1942年以後轉嚮蔣介石,成為蔣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張民主反對專權,四十年代後,他卻認同專權,並積極主動地服務於蔣介石政權。
陶希聖作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從政知識分子,一個生自1899湖北,卒於1988颱灣的動蕩年代親曆者,本身就是這一時期曆史的載體,將陶希聖作為個案進行呈現,可以加深民國政治史、民國學術史、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研究。為瞭體現陶希聖政治與學術兩棲的特色,也為瞭學術性和可讀性並存,全書分為上下二捲:上捲以政治活動為主,以時間先後為序;下捲以學術思想活動為重,進行專題研究。力圖比較全麵地展現陶希聖復雜、多變而又豐富的一生。
賀淵,女,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民國史研究室研究員。主要從事民國思想史及民國政治史的研究,齣版《三民主義與中國政治》《新生命研究》《陳儀全傳》等專著,參與《中國近代社會思潮》《中華民國史》《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等多捲本著作的寫作。
(本書)研究遊走於學術和政治之間、從有政治見解和獨立人格到依附於quan威的陶希聖的半世生涯;從陶希聖看大社會,同時又在大社會中尋找陶希聖。
———汪朝光
上篇 政治活動篇
第一章 一生的基礎 3
第一節 早期教育 3
第二節 涉世之初 8
第二章 國民黨“左”派 19
第一節 投身國民革命 20
第二節 漸成汪派 30
第三節 滬寜三年 42
第三章 北平六年 51
第一節 紛擾的生活 52
第二節 應對“九一八” 59
第三節 “堅定的”國民黨黨性 66
第四章 投身國事 78
第一節 牯嶺茶話會 78
第二節 倡言“低調” 84
第三節 參政議政 97
第五章 從事“和平運動” 110
第一節 參加“和平運動” 110
第二節 汪陶結仇 126
第六章 智囊生涯 135
第一節 留港兩年 135
第二節 納入蔣營 142
第三節 主筆《中央日報》 165
第四節 儼然心腹 180
第五節 無果之搏 203
下篇 思想學術篇
第一章 社會學與社會曆史觀 223
第一節 廣泛的社會學 223
第二節 取捨唯物史觀 227
第三節 欣賞考茨基 230
第四節 舊小說中讀社會 235
第二章 經濟、曆史與食貨時代 240
第一節 《食貨》與食貨派 240
第二節 創辦目的 246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興趣 249
第四節 領軍食貨派 256
第五節 《食貨》歸來 259
第三章 建言新體製 260
第一節 分析當下社會 260
第二節 製定政策 266
第三節 反集權政製 278
第四章 國際關係分析 289
第一節 “低調”理論化(1937—1938) 289
第二節 以“戰略”觀世局(1940—1941) 294
第三節 日本必敗 301
第四節 “識破”蘇俄 309
第五節 戰後局勢悲觀(1943) 313
第五章 幕僚之筆 316
第一節 鼓吹“本位文化” 316
第二節 參寫《中國之命運》 333
第三節 沉澱的經濟理論 352
後記 367
附錄一 陶希聖年譜簡編(1899-1949) 370
附錄二 《新生命》月刊中陶希聖文章目錄 381
附錄三 《獨立評論》中陶希聖文章目錄 383
附錄四 《食貨》半月刊中陶希聖文章目錄 385
附錄五 主要參考資料 387
第一章 一生的基礎
第一節 早期教育
一、傢世與啓濛
陶希聖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在故鄉湖北黃岡齣生。原名陶匯曾,字希聖。祖上務農。父親陶炯照,字月波,號月舸,前清秀纔。1903年,清政府第一次舉行“經濟”特科考試,陶月波考得經濟特科一等第四名,分發河南省。清末曆任河南夏邑(1904)、新野(1906—1907)、安陽(1908)、葉縣(1909)、洛陽(1911)諸縣知縣事。民國初任湖北黃陂縣長及河南汝陽道道尹。
中原、古道、騾車,父親緩緩道來的故事,是陶希聖對於兒時溫馨的記憶。陶希聖四歲開始隨父親來到河南開封。1906年,陶父從開封轉往新野上任,帶著全傢坐著騾車走瞭一個多月。“沿途到處都是古跡,如《詩經》上的汝墳,《左傳》上潁考叔的故裏,硃仙鎮的嶽廟,許州至南陽和新野一帶又有三國時代或真或假的遺跡,增加我的曆史與小說的興趣。”他的父親顯然慈祥而有耐心,“他自己教我讀《書經》和《禮記》,接著就讀《史書》和《漢書》。他在庚子年從北京經太原走西安,對‘楚漢之爭’的地理形勢,親身經曆,特為熟悉。他為我講《漢書》,描摹分析,使七八歲的孩子仿佛親眼得見劉、項兩軍在河南對壘,韓信在河北、山東迂迴作戰的情景”。①厚重的中原文化,通過傳說、書本和古跡早早地融入陶希聖的生活,引領著他以後的人生。
縣衙、監獄及官場的交接,同時鎸刻在陶希聖的腦海裏,揮之不去。陶傢居住在縣署之中。陶父作為一個縣官,主要接觸的是刑名和錢榖,陶希聖1971年迴憶說:“吾父以緝捕之勤敏與問案之嚴明,著名於河南省。曆任巡撫與藩司派他署理縣事,除安陽及洛陽為‘衝、繁、難’的縣份而外,如夏邑、新野及葉縣皆是盜賊叢集的地方。夏邑有響馬,新野有水盜,葉縣的強劫案尤多。吾父每日的工作,白天看案捲,辦公文,晚飯後問案斷案,夜間齣城緝捕盜賊,至次日清晨迴衙。我自四歲至十二歲,先是隨父讀書,後來進中學受課。隻要是居留縣衙的時候,不僅視審聽判,每晚皆在,並與幕賓長隨,談說刑名,雖當時見識有限而此後記憶仍清。”②童年的際遇,使他成年後自然而然地接近政治,對政治製度、行政製度有著特殊的敏感。
儒學、新學以及革命的氛圍,塑造著變革時代的陶希聖,陶希聖身上承載著傳統文化而又沐浴著歐風美雨。早期,陶希聖所學以儒傢的讀本為基礎。陶希聖升中學時,正值清政府實行新政,新政的重要內容是對教育的改革。陶希聖入旅汴中學,成為清末第一代中學生。中學學習科目包括算學、英文、曆史、地理、格物(即物理和化學)以及博物(講述動植礦物)和體操等課程,屬於最新式的教育。因此,陶希聖也接觸到進化論、法國革命等西方文明。隨後,他又先後就讀於河南省立第一中學、武昌外國語專門學校等,成績一直很優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陶希聖迴到湖北繼續中學學業。他比較偏愛英語,考入英文館,他的英語老師是一個英國人。
社會正在變革,給他切身體會的是河南一中龍健行先生。這位先生教他們英文,以拿破侖小傳來講讀。後來,得知清廷要捉他,龍先生先一步逃齣。陶希聖纔知道龍先生是同盟會革命黨。20世紀60年代中期,師生在颱北再續前誼。此前,龍已入佛門為僧。1968年龍健行先生去世,陶希聖作挽詞,頗有感情:“早年革命,中年遁世,托信仰於禪悅,寄抱負於詩詞。深知愛國熱忱,老年彌篤。劃報執贄,近日重逢,念河南之拜彆,喜颱北之快晤。隻惜道山揮手,為日無多。”①
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感到好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史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起過關鍵作用的人物。陶希聖先生,無疑是其中一個繞不開的名字。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以及身處其中的人物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和艱難抉擇,充滿瞭探索的欲望。這本書的書名,“前半生”,暗示著這可能隻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但即使是前半生,也足以承載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講述一個人的故事,更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社會變遷、政治格局以及思想潮流。我期待它能夠以一種深入淺齣的方式,將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與個體的命運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是如何塑造瞭這些人物,以及這些人物又是如何影響瞭曆史。我對那種能夠讓我産生共鳴,能夠讓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的書籍,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是在一次偶然的朋友推薦中。朋友說,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特彆,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流水賬,而是充滿瞭生活的氣息,仿佛在聽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自己年輕時的經曆。他特彆強調瞭作者在細節上的描繪,比如對當時社會風貌的刻畫,對人物情感的捕捉,都顯得格外生動和真實。我雖然對書本的具體內容還不太瞭解,但僅僅是朋友這樣的描述,就足以讓我産生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認為,曆史不應該僅僅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更應該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愛恨情仇。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能夠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人物的呼吸和心跳,那它一定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我對這種能夠將曆史人物“還原”到讀者麵前的敘述方式情有獨鍾,總覺得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曆史,而不是被時間和塵埃所掩蓋的過往。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去親曆那些被曆史記錄下來的事件。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都透露齣一種對讀者閱讀體驗的用心。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略帶復古感的字體,它能很好地烘托齣曆史類書籍的氛圍,讓閱讀的過程本身也成為一種享受。這本書的紙張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不會顯得廉價,翻頁時的觸感也很舒適。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僅從這些細節上,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和齣版方在製作這本書時所付齣的努力。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能夠遇到一本精心製作的書,本身就是一種幸運。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也能像它的外觀一樣,經得起細細品味,而不是浮光掠影。我喜歡那些能夠引起我深度思考的書,那些能夠拓展我視野的書。陶希聖先生這個名字,我之前在一些曆史資料中零星地看到過,但對他一生的瞭解卻知之甚少。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他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不僅僅是他的政治生涯,更是他作為一個人,在那個復雜時代中的成長與蛻變。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另一個期待,在於它是否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曆史。很多時候,我們對曆史人物的認識,往往來自於官方的敘述或者主流的解讀,但真正的人物,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如果這本書能夠挖掘齣一些不為人知的側麵,或者提供一些不同於常規的觀點,那它一定會給我帶來很大的驚喜。我尤其對那些能夠引發思考的“爭議點”感興趣,那些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既有認知的細節。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最喜歡的是那種能夠不斷挑戰我固有觀念的內容,讓我有機會跳齣自己的思維定勢,去看到更廣闊的可能性。陶希聖先生的人生無疑是充滿戲劇性的,他在那個時代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軌跡,揭示他做齣某些選擇的原因,以及這些選擇對曆史進程可能産生的影響。我期待著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啓發,對那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的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一直很喜歡,那種復古的色調和字體,似乎瞬間就將人拉迴瞭那個動蕩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年代。我記得第一次在書店看到它時,就被那股曆史的厚重感所吸引,仿佛封麵之下藏著一個時代的縮影,無數的秘密和故事等待著被發掘。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憑這視覺上的衝擊,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時間的入口,通往那個我隻能在曆史書上窺見的時代,去感受那些風雲變幻,去理解那些人物的掙紮與抉擇。我常常在想,陶希聖先生這樣一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重量,他的人生故事,想必也如那個時代一樣,充滿瞭麯摺和復雜。這本書的書名,簡潔而有力,直接點明瞭主題,讓人一目瞭然。我毫不懷疑,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一定隱藏著許多關於那個時代重要的印記,那些我所好奇的,關於曆史進程的微小卻又關鍵的細節,或許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這是一種對知識的渴求,也是對曆史的敬畏,促使我去翻開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評分生前,陶希聖背負著@和戰犯的罵名。深入瞭解後,會發現他的身份其實是學者和政客。
評分好書,京東購書有實惠有收獲。
評分剛剛好近近景近景開門嗎你不v純純粹粹純純粹粹
評分難得有人搜集這麼多資料寫陶希聖。收到書大概翻看瞭一下,材料紮實,態度客觀,會認真讀的。五分好評!PS:喜歡封麵……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East Asia: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Ancient Records of Egypt. Historical Document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ersian Conquest
評分對陶希聖前半生的活動進行瞭分析與描述。
評分滿減加優惠券,非常劃算,減瞭不少
評分難得有人搜集這麼多資料寫陶希聖。收到書大概翻看瞭一下,材料紮實,態度客觀,會認真讀的。五分好評!PS:喜歡封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