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代草根皇帝的開國史詩,一捲風雲際會的亂世傳奇,他是中國曆史上與眾不同的皇帝,看英雄與時勢的互相成就!
2. 從底層平民到帝王的奮鬥史,開創新朝篳路藍縷的荊棘路,硃元璋的人生曆程值得每一個在奮鬥中迷茫的人細讀。
3. 明史大傢吳晗先生凝結三十年心血寫就,用翔實的考據、生動的筆觸,還原可靠的元末明初風雲錄。
本書由吳晗先生在1948年寫定。當時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潑,語言生動,正當盛年。在他筆下,一個曆經艱辛磨難、乞討度日的小流氓,一個英勇睿智、氣度恢宏的統帥,一個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帝王,這些復雜矛盾的形象活靈活現,共同構成瞭硃元璋的多麵人生。
吳晗(1909—1969)
中國著名曆史學傢、明史專傢。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先後任教於雲南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曾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曆史係主任等職務。1949年後,曆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市曆史學會會長等職。1960年寫成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並因此於1969年10月被迫害緻死。
代錶作《硃元璋傳》,先後寫作四稿,投入瞭畢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經典之作。
吳晗是位勤奮、正直、誠實的曆史學傢,他一貫愛好自己的工作,以研究明史有名於世。吳晗對自己的要求是嚴格的,他在多年的時間裏利用餘暇改寫《硃元璋傳》,改寫宗旨在充實內容,力求成為一本翔實的科學著作,對如何正確評價曆史人物,很用瞭一番功夫。
——黎澍
統一中國創立明王朝的硃元璋,在位期間實行特務政治,大興文字獄,屠戮功臣、知識分子和百姓,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此書解讀雄猜之主自私的深心,可謂層層剝離,直入堂奧,讀後令人倒吸一口冷氣。中國士大夫偏好帝王之學,希望輔佐明主並有所建樹,其實這是一門如履薄冰的學問,君心依然深不可測。從改寫《硃元璋傳》到發錶《海瑞罵皇帝》,作者曾力圖在政治與學術之間魚與熊掌兼得,結果事與願違,對君臣關係的揣摩越深入,後果越緻命。
——章立凡
硃元璋懲治貪汙……掃蕩瞭腐敗的既得利益者……具有曆史的進步意義。
——陳梧桐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現在要找能夠與那個時代的明史學者如吳晗、鄭天挺、孟森並駕齊驅的人很難。
第一章 小流氓
一 小沙彌
二 遊方僧
三 逼上梁山
第二章 紅軍大帥
一 小親兵
二 小軍官
三 大元帥、大丞相
第三章 從吳國公到吳王
一 鄱陽湖決戰
二 取東吳
三 南徵北伐
第四章 大皇帝的統治術
一 大明帝國和明教
二 農民被齣賣瞭!
三 新官僚養成所
四 皇權的輪子——軍隊
五 皇權的輪子——新官僚機構
六 建都和國防
七 大一統和分化政策
第五章 恐怖政治
一 大屠殺
二 文字獄
三 特務網
四 皇權的極峰
第六章 傢庭生活
一 馬皇後
二 皇子皇孫
三 教養和性格
四 晚年的悲哀
附錄 硃元璋年錶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 年,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在位的第十二年),淮河流域的人民遭受瞭苦難——旱災,蝗災,加上瘟疫。
好幾個月沒有見過雨瞭,栽下的苗曬得乾癟枯黃,大地裂開瞭一條條的龜縫。到處在求雨祈神,老年人恭恭敬敬嚮龍王爺磕頭,孩子們戴著柳枝圈圈躥齣躥進。正在焦急沒收成時,又來瞭彌天漫地的蝗蟲,把穗上稀稀的幾顆粟粒吃得一乾二淨。地方上有年紀的人都在唉聲嘆氣,哭喪著臉,說幾十年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年成,這日子著實過不得瞭。
不料禍不單行,疫癘大起,鍾離太平鄉的人,接二連三地病倒。已經吃瞭多少時候的草根樹皮瞭,[1]病一起就挺不住,開頭隻覺得渾身無力氣,接著是上吐下瀉,不到一晝夜便斷瞭氣。起初大傢還不理會,到瞭一個村子裏一天死去瞭幾十個人,傢傢死人,天天死人的時候,明白這是上天在降罰,散布瘟疫來收人,纔著瞭慌。不管“在數的難逃”的老話,還是逃命要緊。各村莊的人攜兒帶女,隻要有親戚朋友傢可投奔的,連傢裏的病人都顧不得瞭。不過幾天工夫,太平鄉數得齣的十幾個村子,便鬧得人煙寥落,雞犬聲稀,顯齣一片淒涼黯淡的景象。
孤莊村[2]硃傢,硃五四官名叫世珍的,一大傢人,不過半個月,死瞭三口。五四六十四歲瞭,四月初故去,三天後,大兒子重四學名叫興隆的也死瞭,到二十二那一天五四的老伴陳二娘又死瞭。五四的二兒子重六(興盛)和小兒子元璋(原名興宗,小名重八),眼看著大人一個個倒下,請不得郎中,抓不得藥,隻急得相對痛哭。[3]尤其為難的是:傢裏沒有一貫鈔、一錢銀子,買不瞭棺木,更談不上墳地。田主呢?幾年的主客,想來總該施捨佃戶一塊埋骨之地,誰知不但不理會,反而“呼叱昂昂”[4]。鄰捨們都覺得難受,傷心。正沒計較處,同村人劉繼祖[5]不忍心,慨然捨瞭一塊地。[6]兩兄弟磕頭謝瞭,真是一頭有瞭著落。但是,衣裳呢?棺槨呢?還是沒辦法。隻好將就把幾件破衣裳包裹瞭,抬到墳地草葬。兩兄弟一麵抬,一麵哭,好容易抬到瞭,還未動手挖坑,突然間風雨交加,雷轟電閃,整個天像塌下來似的。兩兄弟躲在樹下發抖,約夠一頓飯時,天霽雨晴,到墳地一看,大吃一驚,屍首不見瞭。原來山腳下土鬆,一陣大水把坡上的土衝塌瞭,恰好埋瞭屍首,薄薄的一個土饅頭,俗話叫作“天葬”。[7]三十五年後,硃元璋寫《皇陵碑》時,還覺得傷心:“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漿!”[8]
父母的大事雖瞭,過日子呢?沒留下一寸土、一顆米,元璋餓瞭些日子,到處找零活做。誰知大戶人傢都已逃荒逃瘟去瞭,貧民小戶自己都在挨餓,怎麼雇得起人?到處碰壁,懶洋洋地不願迴傢,一徑到村外給他父母上墳,蹲在新長著青草的墳邊,沉思如何來打發日子,對付肚子。
他長得軀乾魁偉,黑黑的臉,下巴比上齶長齣一寸多,高高的顴骨,卻又大鼻子,大耳朵,就整個臉盤看,恰像一個橫擺著的立體形的山字,腦蓋上一塊奇骨隆起,像一個小山丘。粗眉毛,大眼睛,樣子雖看著叫人不喜歡,卻怪勻稱、怪威嚴而沉著。
小時候替人看牛放羊,最會齣主意鬧著玩,彆的同年紀的甚至大幾歲的孩子都習慣聽他指揮。最常玩的一個遊戲是做皇帝,你看,雖然光著腳,一身藍布短衣褲全是窟窿補丁,他卻會把棕樹葉子撕成絲絲,紮在嘴上做鬍須,找一塊車輻闆頂在頭上當平天冠,弄一條黃布包袱披在身上,土堆上一坐,自己做起皇帝來瞭。撿一些破木闆,讓孩子們畢恭畢敬地雙手拿著,當作朝笏,一行行,一排排,整整齊齊地三跪九叩頭,同聲喊“萬歲”。
又最會做壞事。有一天,他忽然餓瞭,時候早又不敢迴傢,怕田主罵。同看牛的周德興、湯和、徐達許多孩子也都嘴饞起來瞭。大傢越說餓,真的肚子咕嚕得越凶。這個說有一碗白米飯吃纔好呢,那個又提真想吃一頓肉,一個又說肉是財主們吃的,不知道是什麼味道。個個的嘴都說得流涎。猛然間元璋一喊“有瞭”,大傢齊聲說:什麼?元璋笑著說:現放著肉不吃,真是呆鳥!大傢還不明白。元璋也不再說話,牽過一頭花白小牛娃,放牛繩捆住前後腿。周德興看瞭,趕緊抄著斫柴斧子,當頭就是一斧。湯和、徐達也來幫忙剝皮割肉。彆的孩子們撿爛柴樹葉子,就地生起火來。一麵烤,一麵吃,個個眉飛色舞,興高采烈,不一會兒,一頭小牛娃隻剩一張皮、一堆骨頭和一根尾巴瞭。這時太陽已經落山,山腳下村子裏,炊煙裊裊在半天空,是該迴傢的時候瞭。驀地一個孩子省悟瞭,小牛吃瞭如何迴主人的話?大傢都麵麵相覷,想不齣主意,擔不起罪過。正在著急互相埋怨、亂成一團的時候,小一點的孩子竟哇地哭瞭齣來。元璋一想,主意是自己齣的,責任也該擔起來,一拍胸脯算我的事。也真虧他想,把皮骨都埋瞭,把小牛尾巴插在山上石頭空縫裏,說是小牛鑽進山洞裏去瞭,隻留下尾巴,拉瞭半天不齣來。孩子們齊聲說好。當天晚上,元璋挨瞭一頓毒打,被趕迴傢。雖然吃瞭苦,丟瞭飯碗,但深深得到孩子們的信任,大傢都甘心當他作頭腦。[9]
為《硃元璋傳》重版序言
章立凡
為史學前輩吳晗先生的代錶作《硃元璋傳》重版作序,我深感冒昧,更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悲涼。迴顧自己對曆史的興趣,就與小學時代讀吳先生主編的“中國曆史小叢書”“外國曆史小叢書”以及“地理小叢書”有關。當時我對這三套叢書是每齣必買,搜集得很齊全。上中學後,又讀瞭《硃元璋傳》《讀史劄記》等專著,對其考證方法及夾敘夾議的文體印象深刻。“文革”結束後我選擇曆史作為自己的專業,與這段早年的閱讀史不無關係。
此次重版《硃元璋傳》,係依據1949 年的版本。但作者在1965年版的自序中,曾對1949 年版本做瞭三點檢討:一、有超階級思想,對彭瑩玉和尚的評價和史料引用不當;二、當時不懂馬列主義關於國傢的學說,以為國傢機器隻是官僚機構和軍隊;三、以硃元璋影射蔣介石,故對硃有苛評。其實,這三點主要是來自毛的批評。對硃元璋這位專製君主的評價,領袖與學者的視角從來就不在同一地平綫上。
作者既如是說,而這次重版仍采用這個版本,確實需要說明理由:一、在存世的四個版本中,1944 年版本是戰亂年代急就而成的曆史通俗讀物,1954 年、1965 年版本有過多的政治意誌介入,隻有1949 年版本真實地錶達瞭作者本人當時的觀點;二、與1949年版本相比,後來的版本雖然貼上瞭階級與國傢學說的標簽,但敘事骨架仍是原來的;三、目前流行最廣的是1965 年版本,而1949年版本發行量相對較少(2001 年海南齣版社有重印),且未受到相應的重視。
《硃元璋傳》曾四易其稿。其中1944 年的版本有兩個,重慶勝利齣版社版書名《明太祖》,在創齣版社版書名《由僧鉢到皇權》。1947 年末,此書的增訂稿章節開始在一些刊物上刊齣,1949 年正式以《硃元璋傳》的書名由上海三聯書店齣版。作者1948 年到石傢莊時,曾將書稿進呈毛。毛曾對書中對起義領袖彭和尚“功成不居”的評價提齣異議,認為像彭和尚這樣堅強有毅力的革命者,不應有逃避行為,不是他自己犯瞭錯誤,就是史料有問題。閱讀後退還稿本時,毛還特地給吳晗寫瞭一信,著重談到史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辰伯先生:
兩次晤談,甚快。大著閱畢,茲奉還。此書用力甚勤,掘發甚廣,給我啓發不少,深為感謝。有些不成熟的意見,僅供參考,業已麵告。此外尚有一點,即在方法問題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曆史唯物主義作為觀察曆史的方法論。倘若先生於這方麵加力用一番功夫,將來成就不可限量。謹緻革命的敬禮!
毛
十一月二十四日
除信中提及的兩次晤談外,另據吳晗追記,同年12 月還有一次長談。毛當時提齣:第一,彭(瑩玉)的下落是消極的、道傢的,稱贊不當;第二,國傢機器由軍隊、法庭、特務機構等組成,而不是由官僚機構和軍隊組成;第三,硃元璋由農民階級轉變為地主階級,不是由個人的人性物欲決定的,團體利益決定個人利益。這次談話産生瞭1954 年的修訂稿本,但未付梓,僅油印百餘冊徵求意見。上述追記即用鋼筆記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館藏的稿本上,吳晗同時以毛筆加注曰:
下麵這一啓劄記是1948 年12 月間毛主席的當麵指示,地點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毛主席的住處。談話時間從下午6 時到12時。主席指示的話很多,當時所記的僅僅是對於這一稿子的主要的話。吳晗追記。1954 年4 月1 日。
由是可知,兩人在西柏坡的晤談,至少有三次。另據吳晗的妻姐袁溥之記述,毛還提齣瞭這樣的意見:“硃元璋是農民起義領袖,是應該肯定的,應該寫的(得)好點,不要寫的(得)那麼壞。”(袁溥之:《憶吳晗同誌二三事》,《北京盟訊》1981 年第三期)直到1965年,作者纔將最後一個修訂稿本交付三聯書店齣版。“文革”結束後,北京齣版社於1988 年齣版《吳晗文集》,收入瞭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館藏的《硃元璋傳》1954 年油印稿本以及1965 年三聯書店版兩個版本。
《硃元璋傳》初版對傳主有“三個偉大”的評價,即“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最偉大的政治傢”及“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中前兩個還是“最偉大”。但在第二版中突齣瞭硃元璋殘暴嗜殺的性格,加上瞭“以屠殺著名的軍事統帥”“最陰險殘酷的政治傢”。吳晗在1965 年版的自序中,也承認“以硃元璋影射蔣介石”。蔣的形象在抗戰時期是“民族領袖”,戰後竟演變成反民主的獨裁者。作者對硃元璋先褒後貶,摺射齣知識分子對這位曆史人物的情感變遷。
毛對吳晗曾有“將來成就不可限量”的勖勉,吳晗1950 年發錶《我剋服瞭“超階級”觀點》一文,也談到偉大領袖的教誨:“特彆指齣彭和尚這一條,給瞭我極深刻的階級教育,挖齣我思想中的毒瘤,建立瞭我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他誠懇接受毛的批評,根據新發現的史料修改瞭對彭和尚的評價,在1954 年版本中增加瞭讓步政策論,1965 年版本中又增加瞭中小地主階級論,肯定硃元璋功大於過。評價確實是“寫得好點”瞭,但似乎仍未領悟深意,辜負瞭領袖的期望。九個月後,作者即因1961 年發錶的曆史劇《海瑞罷官》,稀裏糊塗地成瞭“文化大革命”祭旗的頭道犧牲。
我對曆史人物的傳記一直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特彆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印記的偉大靈魂。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給瞭我巨大的驚喜。我最看重傳記作品的真實性與深度,它應該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理解他們做齣選擇時的無奈與決絕。我希望這本書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人物的生平事跡、思想觀念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巧妙地結閤起來,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瞭解曆史,更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而“圖文典藏版”這個定位,更是極大地增加瞭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我堅信,精美的插圖,無論是珍貴的曆史照片,還是富有時代特色的繪畫,都能極大地增強傳記的感染力,讓那些遙遠的人物仿佛就站在眼前,他們的眼神、他們的錶情,都訴說著無盡的故事。這樣的傳記,纔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曆史畫捲,能夠帶給讀者全方位、多維度的閱讀體驗,讓曆史不再遙遠,而觸手可及。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轉摺點上做齣關鍵選擇的領袖人物充滿濃厚的興趣,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深刻地影響一個國傢的命運。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這種探求欲望。我尤其看重傳記作品能否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僅僅是羅列生平事跡,更要去剖析他們做齣決策的動因,他們內心的掙紮與矛盾,以及他們在麵對壓力時所展現齣的智慧與勇氣。那些“偉大”的人物,往往不是完美無缺的,他們也會有迷茫、有錯誤,正是這些“不完美”纔讓人物更加真實可信,也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這些人物的立體形象,讓他們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鮮活個體。再者,作為一本“圖文典藏版”,我非常期待它在視覺呈現上的高水準。精挑細選的圖片,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是傳記內容有機的一部分,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甚至能夠從人物的錶情、服飾、所處的場景中,洞察齣不為文字所能完全錶達的深層含義。這樣的傳記,纔能真正做到“圖文並茂”,相得益彰,讓曆史的厚重感與藝術的美感融為一體,帶給讀者深刻而持久的閱讀享受。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現代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解讀那個時代的關鍵人物的作品。這本書的名字“20世紀五大傳記”瞬間就吸引瞭我。我認為,一部好的傳記,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人物的生平經曆,更重要的是能夠展現齣人物在特定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他們所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憑藉智慧、勇氣和決心去應對這些挑戰的。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人物的思想深度,理解他們的政治抱負、人生哲學,以及這些思想是如何影響他們的決策和最終的曆史走嚮的。而且,“圖文典藏版”這個概念讓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倍增。我一直認為,優秀的傳記應該能夠將文字的敘述與視覺的呈現完美地結閤起來。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手稿、以及那個時代具有代錶性的藝術作品,這些視覺元素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甚至能夠從人物的眼神、錶情以及周圍的環境中,捕捉到文字無法完全傳達的細微之處,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選本眼光實在獨到,光看這“20世紀五大傳記”的命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在那個風雲變幻、思想解放的時代,湧現瞭多少影響深遠的人物,又有哪些人真正值得在曆史的長河中被細細打磨,成為後世傳誦的典範?作者的選取標準想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能夠入選“五大”之列,本身就說明瞭人物的曆史分量以及傳記本身的藝術價值。我尤其期待看到這些傳記在敘事手法上的創新,是否能擺脫傳統傳記的枯燥說教,而是以更生動、更具象的方式,將人物的內心世界、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所做的抉擇,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而且,“圖文典藏版”的後綴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單純的文字敘述有時顯得單薄,而精美的插圖,無論是曆史照片、繪畫作品還是地圖,都能極大地增強閱讀的沉浸感,幫助我們更直觀地理解人物所處的環境,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想象一下,翻開書頁,不僅僅是文字在訴說,更是鮮活的畫麵在眼前鋪陳展開,這該是怎樣一種愉悅的閱讀體驗!我希望這套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藝術的呈現,能夠讓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找到片刻寜靜,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我對曆史的癡迷,很大程度上源於那些在時代浪潮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個體。這本書的齣現,如同在茫茫的書海中拾到瞭一塊閃耀的寶石。我期待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曆史迴溯,更是一種深入的解讀,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藩籬,去觸碰那些偉大靈魂的脈搏。我希望傳記能夠展現人物的復雜性,他們的矛盾與掙紮,他們的遠見與局限,讓他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凡人,正是這種真實,纔更能打動人心,引發共鳴。而“圖文典藏版”這個定位,則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我深信,圖像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夠讓冰冷的文字瞬間鮮活起來。我渴望在書中看到那些能夠喚起時代記憶的珍貴照片,那些能夠展現人物風采的寫實繪畫,甚至可以是那個時代的地圖、文獻復印件,這些視覺元素的加入,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是對文字敘述的有力補充和升華,能夠幫助我構建一個更立體、更鮮活的曆史場景,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所處的時代和他/她的選擇。
評分正版質量,紙質好,印刷質量良好。看過曾國藩傳,再看其學生李鴻章的傳記。
評分上起始創〔皇帝〕名號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儀,而秦皇創〔皇帝〕名號的民本之〔三皇五帝〕。
評分618活動買的,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實惠~書都有塑封
評分年少不識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這本書很早就想買瞭,就為瞭上麵那句話,認真讀讀中堂大人的事跡,好好彌補知識的缺檔。
評分京東的書都不錯,紙張可以,印刷清晰!快遞人員很敬業!
評分李鴻章沉沉浮浮的一生~~~
評分一直想買的一本書。!!
評分不錯啊,值得擁有的一本好書。
評分被推薦所以買的。曆史應該就是這樣,越久遠也許纔會越真實,或者越接近真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