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彩图典藏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弟子规(彩图典藏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国超 译
图书标签:
  • 弟子规
  • 国学经典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儿童启蒙
  • 礼仪规范
  • 彩图版
  • 规范读本
  • 中华传统文化
  • 经典诵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52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092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Ø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教师推荐国学教材

Ø 北京大学国学班教师推荐为国学精英教育读本

Ø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威专家担任学术顾问。

原文 以历史上*权*的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

注释 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学界*新成果

译文 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

导读 揭原著之精蕴,明古代智慧之实际应用

配图 严谨、恰当,图与文字一一对应


内容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绛州人。李毓秀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李毓秀在康熙时中秀才,之后便致力于治学和教育。后在讲学的过程中,李毓秀编写了《训蒙文》一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材。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尊敬长辈。其中包括怎样与父母对话交流、怎样照顾父母的生活、在父母有过错时如何妥善处理、父母去世后怎样守丧等,以及尊长优先、礼让尊长、主动为尊长效劳等处理长幼关系的原则。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谨慎小心,诚实不欺,并对少年人在个人修养和怎样处世行事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弟子规》介绍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为了使《弟子规》中的内容更好的为学生掌握,作者在写作形式上仿效《三字经》,全文采用三个字一句的格式,两句一韵,局势正气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作者简介

冯国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专著有《道藏选粹》(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图说汉字王国》(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传统体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列入北京市重点出版工程,2012年该书的英文版出版)、《图说周易》(华夏出版社2007年出版)、《图说论语》(华夏出版社2007年出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周易》(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山海经》(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孙子兵法》(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曾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共60册,80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中华大字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栏目曾播出该书的专题节目)等多种书籍,并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一、总叙
二、入则孝出则弟
三、谨而信
四、泛爱众而亲仁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附录一:弟子规(原文+拼音)
附录二:民国版《绘图弟子规》

前言/序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绛(jiang)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李毓秀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一说60岁)。李毓秀在康熙时中秀才,之后便致力于治学和教育。他精研《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并创办敦复斋讲学,前来听课的人很多。正是在讲学的过程中,李毓秀编写了《训蒙文》一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材。
  《训蒙文》面世后,一位名叫贾存仁的先生对它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弟子规》。不过,关于贾存仁其人其事,我们所知甚少,在各种《弟子规》的相关书籍中,也找不到关于贾存仁生平情况的介绍。然而据《浮山县志》等资料称,贾存仁字木斋,山西浮山县人,出生于雍正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61岁。贾存仁工书法,精韵学,著有《等韵精要》《弟子规正字略》等书。只是这种说法目前尚未被学界普遍接受。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贾存仁对《训蒙文》作出修订并更名为《弟子规》后,《弟子规》就渐渐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影响甚至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著名的蒙学经典相媲美。
  “弟子规”意即弟子必须遵守的规矩,这里的“弟子”,可以指学生,也可以泛指少年人。《弟子规、》共1080个字,紧紧围绕《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一段话展开论述。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少年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出门在外时尊敬兄长,言语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弟子规》把孔子的这段话在文字上稍微作了改动后作为“总叙”,然后分“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个方面对少年人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读书学习等进行全方位的规范。
  在“入则孝,出则弟”部分,《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尊敬长辈。其中包括怎样与父母对话交流、怎样照顾父母的生活、在父母有过错时如何妥善处理、父母去世后怎样守丧,以及尊长优先、礼让尊长、主动为尊长效劳等处理长幼关系的原则。明确指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
  在“谨而信”部分,《弟子规》要求少年人谨慎小心,诚实不欺,并对少年人在个人修养和怎样处世行事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如要注意个人卫生,“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不要饮酒:“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说话要诚实:“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不要信谣传谣:“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等等。
《弟子规》(彩图典藏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并非一本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书籍,而是通过两种不同的出版形式,指向了同一部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弟子规》。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两本书,并侧重于其内容价值和阅读体验。 《弟子规》(彩图典藏版) 一、 源远流长,智慧传承: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一部充满智慧的启蒙读物,其内容主要源自儒家经典《论语》中“孝行”和“弟道”的精义,由清代康熙年间的李毓秀先生编撰而成。它以三字一句、七言一句的韵文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儿童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本书以其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贴切的比喻,成为历代家庭教育、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是许多家庭和学校推崇的德育读本。 二、 彩图典藏,精美呈现: “彩图典藏版”的推出,旨在让这部古老的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以更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和阅读需求的方式呈现。 精美插图,意境盎然: 此版本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精美的彩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图解,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在视觉上准确传达《弟子规》原文的意境和精神。每一幅图都可能花费了画师大量的心思,将抽象的道德理念具象化,例如,描绘“入则孝”时,可能呈现子女悉心侍奉父母的温馨场景;讲述“出则弟”时,则可能描绘兄友弟恭、和睦相处的画面。这些插图色彩柔和,构图雅致,能够极大地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尤其对于初次接触《弟子规》的青少年读者而言,能够有效降低阅读门槛,激发学习兴趣。 典藏品质,触感温度: “典藏版”的定位,意味着在装帧设计上更加考究。通常会采用优质纸张,印刷清晰,色彩饱满。封面设计可能融合传统纹饰与现代美学,力求体现经典书籍的庄重与收藏价值。精美的装帧不仅带来良好的触感体验,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对这部经典文化的尊重和珍视,使其成为案头常备的读物,或是一份有意义的馈赠。 严谨注释,深度解读: 除了彩图,典藏版通常还会配有详实的注释和解读。这些注释可能包括: 字词解释: 对原文中一些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字面意思。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弟子规》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寓意阐释: 深入剖析每一条规范背后的道德内涵和人生哲理,解释为何要遵循这些准则,以及遵循这些准则对个人和社会的长远益处。 现代意义: 探讨《弟子规》的道德准则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古人的智慧。 三、 内容核心,智慧启迪: 《弟子规》的内容涵盖了个人修身、家庭伦理、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仁”和“礼”来概括,强调“克己复礼为仁”。具体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总叙: 开篇阐明学习《弟子规》的意义,即“圣人传下来的教导,是圣贤的榜样,遵循它,可以成就圣贤的事业。”强调孝悌是仁之本,德之端。 2. 入则孝: 详细论述在家中如何孝敬父母,包括日常的问候、起居、饮食、衣物等,以及父母身体不适时的关怀,父母过错时的规劝,以及丧葬的礼仪等。这部分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3. 出则弟: 阐述出门在外如何对待兄长和朋友,包括尊敬兄长,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与朋友交往时讲究诚信,不欺骗,不背后议论他人,不与品行不好的人交往等。这部分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爱。 4. 谨: 讲述在言行举止上的谨慎。包括言语要诚实,不搬弄是非;行动要稳重,不轻浮;处事要小心,不冒失;不随意评论他人,不传播谣言。这部分强调了审慎的态度和对他人的尊重。 5. 信: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包括说话要算数,不欺骗,不许下无法兑现的诺言;做人要诚实,不虚伪。这部分是道德的基石,是赢得他人信任的前提。 6. 泛爱众: 阐述如何与大众和睦相处。包括爱惜公物,不浪费;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不惹是生非;尊重他人,不轻慢。这部分体现了儒家“兼爱”的思想,强调了社会责任感。 7. 亲仁: 强调亲近仁德之人,远离恶人。多听取有德之人的教诲,学习他们的优点,远离那些品行不端、言行恶劣的人,以免受到不良影响。这部分强调了择友的重要性,以及自我修养的学习方向。 8. 余力学文: 鼓励在完成基本道德规范之后,将剩余的精力用于学习文化知识。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 阅读价值: 《弟子规》(彩图典藏版)不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启蒙读物,更是一部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智慧的经典。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读者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做起,逐步学会如何做一个有德行、有信誉、有责任感的人。彩图的加入,让古老的智慧更加鲜活,更容易被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所接受和理解。典藏版的品质,则赋予了它传承的意义,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妥善保存和发扬。 ---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一、 概念界定: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是一个更具概括性的图书系列名称。它表明这套书籍的宗旨在于系统地整理、编纂和推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学”的经典著作。其核心在于“规范”,意味着这套读本在内容的选择、文本的校订、注释的编排、解读的深度等方面,都力求达到专业、权威、易懂的标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可靠、系统的国学学习资源。 二、 内容构成与编纂理念: “国学”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儒家经典: 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等。 道家经典: 如《道德经》、《庄子》等。 兵家经典: 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 史学著作: 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文学作品: 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哲学思想、天文历法、医学、艺术等。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系列,顾名思义,将围绕这些核心内容展开。 1. 文本的权威性: 编纂团队会选取最权威、最可靠的古代文本为底本,并进行严谨的校勘,力求还原经典的原貌,排除后世的讹误和增补。 2. 注释的系统性与深度: 字词考释: 对原文中的生僻字、古汉语词汇进行详细的考证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字面意思。 经学疏解: 针对一些哲学性、思想性较强的篇章,会引用历代名家的注疏,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阐明其思想渊源和哲学内涵。 历史文化背景: 介绍与篇章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风俗等,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 3. 解读的易读性与启发性: 白话翻译: 许多篇章会附有贴切的白话翻译,使现代读者能够无障碍地阅读和理解。翻译力求忠实于原文,同时又通俗易懂。 导读与赏析: 针对每一部经典或重要篇章,可能配有专门的导读,概述其主旨、思想价值和在国学史上的地位。赏析部分则会引导读者体会经典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现代启示: 强调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帮助读者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从中汲取智慧,指导个人成长和社会实践。 4. 编排的科学性: 读本的编排会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可能按照朝代、学派、主题等进行分类。目录清晰,索引完备,方便读者查阅和检索。 三、 阅读价值: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系列,其价值体现在: 系统性学习的基石: 对于希望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国学精髓的读者而言,这套读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如同一个权威的指引,帮助读者在浩瀚的国学海洋中找到正确的航向。 文化传承的载体: 规范的读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承。它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经典,确保了文化的纯正性和生命力。 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 阅读国学经典,能够极大地开阔读者的视野,提升其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能够帮助读者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宝库: 许多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生智慧,对于指导当代人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依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这套读本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从中发掘和运用这些智慧。 四、 目标读者: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系列的目标读者非常广泛,包括: 在校学生: 为中小学、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参考。 国学爱好者: 渴望深入了解国学,进行系统性学习的普通读者。 教育工作者: 教学过程中需要参考的专业资料。 研究者: 对国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 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总结: 《弟子规》(彩图典藏版)是《弟子规》这一特定经典的一种高质量、视觉化、便于收藏和传播的呈现形式,专注于对基础道德规范的生动讲解。而《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则是一个系列图书的名称,代表着一套系统、权威、易于理解的国学经典入门与进阶读物,涵盖面更为广泛,旨在提供一个学习国学整体框架的平台。《弟子规》(彩图典藏版)很可能作为《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系列中的一本,或者与其系列宗旨相呼应,共同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弟子规》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彩图典藏版,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教材。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它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将深刻的道德理念,通过精美的彩图,以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孩子们很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从而主动去阅读和理解。我尝试着用这本书给孩子们讲课,效果出奇的好。他们不再感到无聊,反而对《弟子规》里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图画,他们能够很直观地理解“见人善,即欲学”是如何实践的,“闻过怒,闻誉喜”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本书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品德修养。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总觉得其中蕴含着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宝贵智慧。《弟子规》一直是我很想深入了解的一部著作,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版本。这次偶然间发现了这本彩图典藏版,简直是惊喜万分。它在内容上,保留了《弟子规》的原汁原味,这是最重要的。而在呈现方式上,则做到了极致的创新。那些精美的彩图,不仅仅是简单的插画,它们更像是一种解读,一种对文本背后意境的再创作。通过这些图像,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所代表的恭敬和顺从,“兄道友,弟道恭”所体现的手足情深,以及“事诸父,如事父;事诸母,如事母”的敬老之心。这本书让我觉得,传统经典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融入生活,并且通过现代化的表达方式,重新焕发出生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翻开了我尘封已久的一段回忆。小时候,奶奶总是会轻声细语地给我讲《弟子规》里的道理,虽然当时年幼,似懂非懂,但那些教诲早已在心里种下了种子。这次拿到这本彩图典藏版,当我翻开第一页,看到那些生动形象的插图,瞬间就被拉回了那个温馨的时光。图画精美,色彩柔和,将枯燥的文字变得活泼有趣,仿佛每个场景都跃然纸上,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品德教育。那些关于孝顺、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的故事,在图文并茂的演绎下,显得更加触动人心。我甚至能想象出奶奶当年指着书本,对我循循善诱的样子。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我与亲人的情感,也连接着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我打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孩子,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就像我当年一样,在温情的陪伴中,学习做人的根本。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对这本书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总觉得《弟子规》嘛,无非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道理。但当我拿到这本彩图典藏版之后,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这绝对是一本“颜值”和“内涵”并存的书。它不是那种简单的图文解释,插画的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韵,又不失现代的审美。很多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到位,比如人物的表情,场景的布置,都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弟子规》每一句的含义。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句旁边配上的插画,让那些抽象的道德规范一下子变得具体化了。比如,讲到“凡是人,皆须爱”的时候,配图上描绘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互相帮助的场景,非常有感染力。这本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体验了那些古人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评分

这本《弟子规》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经典书籍的刻板印象。之前总觉得这类书籍要么是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要么就是排版朴素,缺乏吸引力。然而,当我收到这本彩图典藏版时,眼前一亮。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摸起来舒服,整体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文化底蕴。更让我惊喜的是内页的插画,每一幅都充满了艺术感,色彩运用大胆而和谐,构图也很别致,完全不是那种为了插画而插画的敷衍之作。它巧妙地将《弟子规》的内涵与视觉艺术相结合,让原本可能显得说教的道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页,感觉就像在欣赏一本精美的画册,同时又能领略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这种体验太棒了,让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重新认识和理解了《弟子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