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盡講解瞭社會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各種社交禮儀,它們或顯或潛,很多都是被你所忽略或者根本不知道的約定俗成。本書內容貼近生活,非常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能夠實實在在地幫助讀者瞭解社交中各方麵的禮儀技巧。
李飛,畢業後曾在大學任教多年,後投身於文化事業,堅持從事文學創作工作,以冷眼洞悉世情,以慧心指點迷津,極受讀者追捧。 齣版瞭《在美的時光,彆辜負瞭自己》《品位男人的禮儀書》《在不安的世界裏,找自己的存在感》《男人的性格決定事業,女人的性格影響婚姻》等作品。
CHAPTER / 01 不講禮,讓人怎麼尊重你
人際交往必須靠禮儀維持 / 2
沒有尊重,就不會再有和諧 / 4
尊老與否是考察人品的基準 / 5
信譽是你安身立命的根基 / 8
言行舉止都應該恰到好處 / 10
唯我獨尊,彆人就不尊 / 12
以勢壓人,不如以情禮服人 / 14
以禮用人能使員工更忠心 / 16
不要用爭吵的方式解決問題 / 18
這些隱雷,一不小心就毀掉社交 / 21
CHAPTER / 02 注重儀錶禮儀,用形象叩響對方心門
以貌取人,是社交普遍心理 / 26
蓬頭垢麵,相當無禮的錶現 / 27
著裝閤適得體纔不失體麵 / 29
男士西裝基本禮儀要求 / 32
國際通用女士著裝規範 / 34
首飾佩戴,閤適纔齣眾 / 37
這樣坐,彆人纔說你有修養 / 39
怎樣站,纔能襯托氣質和風度 / 41
如何走,纔能給人以動態美感 / 43
彆在衛生細節上丟瞭麵子 / 46
做個不摺不扣的“雅”人 / 48
CHAPTER / 03 送好“見麵禮”,纔能從陌生到熟悉
優美地把自己介紹給彆人 / 52
簡單的問候也要有所注意 / 54
恰當稱呼初次見麵的人 / 56
即使寒暄也要有禮有節 / 60
遞煙奉茶,門道不小 / 62
“謝謝”說不好也會惹人惱 / 66
讓眼神始終處於“放電”狀態 / 67
笑容是社交中最美麗的音符 / 70
修養始終是你最高檔的名片 / 74
隱藏喜怒,既是禮節也是策略 / 78
CHAPTER / 04 保證閤禮溝通,跟誰你都能夠聊開心
總說負麵話,和誰都不融洽 / 82
給予尊重,纔能良好溝通 / 85
淑女們都是這樣說話的 / 87
耐心傾聽,就是對人的尊重 / 90
隨意插話是相當無禮的行為 / 92
不要總命令,而要多商量 / 95
贊美不恰當,反而不美妙 / 97
規過勸善,也要有個限度 / 100
禮節性奉承,就算謊話也好聽 / 102
幽默過頭瞭,就會傷感情 / 104
給人以“不傷自尊”的拒絕 / 106
CHAPTER / 05 熟知交往禮節,傳遞你的優雅與風度
朋友再好,也要禮節周到 / 11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115
保持距離也是一種禮儀 / 117
架子越大,越遭人排斥 / 122
不是每種個性都可以張揚 / 124
場麵上要注意禮節和措辭 / 126
犯人忌諱等於踩瞭地雷 / 128
揭人短處如同傷口撒鹽 / 131
沒事彆拿人傢隱私當笑料 / 133
不要勢利眼,善待窮親戚 / 135
有錯認錯,壞事能變好事 / 137
CHAPTER / 06 緊守處世潛禮儀,三分情禮七分人氣
麵子過得去,關係纔牢靠 / 142
自我展示也要顧忌彆人感受 / 144
考慮對方情感纔能順利交流 / 147
措辭不恰當,忠言也逆耳 / 149
幫人不講方法,好心沒有好報 / 151
委婉提醒纔不會産生心理排斥 / 154
看破不要說破,糊塗也是禮節 / 157
該分肉的時候,韆萬彆吃獨食 / 160
想打哮天犬,先想想二郎神 / 163
CHAPTER / 07 做好禮尚往來,得體纔會有好關係
禮尚往來是感情的催化劑 / 166
拜訪他人,禮節要做細 / 167
拒絕邀請要有技術含量 / 172
禮物送不好,就會很失禮 / 174
能讓人接受,纔叫會送禮 / 175
赴宴送禮應重在錶情誼 / 177
婚慶送禮不要犯瞭忌諱 / 180
給長輩送禮需送齣情懷 / 181
送花雖好,也不能亂送 / 183
CHAPTER / 08 掌握飯桌禮數,應酬不要失瞭體麵
吃,必須要有個吃相 / 186
應邀赴宴必須穿戴得體 / 189
請客吃飯也要分好檔次 / 191
男女口味都要照顧周到 / 194
點菜到位纔能避免尷尬 / 197
座次安排不要失瞭體統 / 200
天天吃飯,你真會用餐具嗎 / 203
學會正確地使用西餐餐具 / 207
斟酒的學問與講究 / 213
喝好酒宴上的第一杯酒 / 215
彆讓敬酒沒瞭“敬”意 / 217
CHAPTER / 09 尷尬時顧全大局,彆讓僵局變結局
讓人心裏受用,就能止乾戈 / 222
會做和事佬,人緣差不瞭 / 225
彆人尷尬時,巧應變彆添亂 / 229
麵對無禮衝撞,不妨避其鋒芒 / 231
沒錯也認錯,比辯護更有效 / 235
適當沉默,是極智慧的反駁 / 238
就算必須反駁,也要留有餘地 / 240
風趣反擊,不受氣也不得罪人 / 243
自我展示也要顧忌彆人感受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舞颱越大越好,希望自己可以在人前人後展示自己的強者之美。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是最棒的。”但是這個時候齣現瞭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些人總會在這個舞颱上忘乎所以,這種“忘我”的境界讓他很難意識到底下的觀眾已經開始緊鎖眉頭。這是他們在為人處世方麵的一個重大失誤,他們忘記瞭,在展現自己的同時,也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
有的人說話,不顧及彆人的感受與想法,隻是一個人滔滔不絕,說個沒完沒瞭,講到高興之處,更是眉飛色舞,你一插嘴,立刻就會被打斷。這樣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李曉就是這樣一個人,隻要他一打開話匣子,就很難止住。跟他在一起,你就要不情願地當個聽眾。他甚至可以從上午講到下午,連一句重復的話都沒有,真不知道他的話都是從哪來的。每次他找人閑聊,大傢都躲得遠遠的,因為和他在一起實在有點兒害怕。
人與人交往,重要的是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在整個談話過程中,若隻有一個人在說,就不容易與對方産生共鳴,達不到溝通和交流的效果。就是說,交談中要給他人說話的機會,一味地嘮叨不停就會使人不願意與你交談。
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你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彆人,就會引起他人的不滿。其實,每個人由於生活經曆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會不盡相同,各持己見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當他人提齣不同意見時,就斷然否定,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彆人,這樣必定會給人留下狹隘偏激的印象,使交談無法進行下去,甚至不歡而散。當你與他人交談時,應該顧及對方的感受,以寬容為懷,即使他人的觀點不正確,也要堅持與對方共同探討下去。
謝俊輝是某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生會主席,能言善辯,口纔極佳。但他有一個特點,凡事爭強好勝,常因為一些問題的看法與彆人爭得麵紅耳赤,非得爭個輸贏齣來纔肯罷休。他總認為自己說的話有道理,彆人說的話沒道理。彆人的看法和觀點,常常被他駁得一無是處。大傢討論什麼問題時,隻要他在場,他就會疾言厲色,一會兒反駁這個,一會兒又批評那個,好像隻有他一個人是正確的,彆人都不如他。如果不把死的說活,活的說成仙,他就不會善罷甘休。就這樣,他常常會把氣氛弄得很緊張,最後大傢隻好不歡而散。
其實,錶現自己並沒錯。在現代社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錶現齣自己的纔能和優勢是適應挑戰的必然選擇。但是,錶現自己要分場閤、分方式,更要適度,彆忘乎所以。避免矯揉造作,否則好像是做樣子給彆人看似的。特彆是在眾多同事麵前,隻有你一個人錶現得特殊、積極,往往會被人認為是故意造作,推銷自己,常常得不償失。
小劉是一名剛進企業的大學生,在學校的時候他是鼎鼎有名的高纔生,所以一進企業就想好好地錶現自己一番,得到上司的認同,盡早擁有提升的機會。一次上司開會和大傢討論下一步的運營方案,小劉覺得施展自己的纔華的時候到瞭,於是他不顧彆人在會上誇誇其談,按照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都說瞭齣來。盡管他的陳述很到位,但是大傢還是皺起瞭眉頭。會後很長時間公司沒有一個人跟小劉說話,在投票選舉新主管的時候,小劉自然因為自己的人緣不夠好而落選瞭。
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人,進入到一個新環境都應該本著尊敬彆人嚮彆人學習的原則做事。隻有這樣大傢纔會幫助你,你纔能更快地走進集體的圈子。可是小劉在這裏就不會為人處世,他急於錶現自己,給瞭彆人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由此看來這種隻顧著錶現自己的行為真的不可取,它不但會影響到你與左鄰右捨的人緣,還很有可能葬送瞭自己的前程。
除此之外,還有的人,十分熱衷於突齣自己,與他人交往時,總愛談一些自己感到榮耀的事情,而不在意對方的感受。
30歲的A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不論誰到他傢去,椅子還沒有坐熱,他就把傢裏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嚮你說,說話的錶情還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樣子。一位老同學下崗瞭,經濟上有點緊張,他知道瞭,非但沒有安慰人傢,反而對這位同學說:“我現在工作還算穩定,每月工資6000元,就是太忙,賺瞭錢都不知道怎麼花。”這時候他開始顯示自己身上的那一身西裝,因為很值錢,於是就在朋友麵前炫耀:“這是我從香港買的名牌西服,你猜一猜多少錢?1800元。”說完後,一臉得意的錶情,感覺就好像說:“怎麼樣,買不起吧?”
錶現自己雖然說是人的共同心理,但也要注意尺度與分寸。如果隻是一味熱衷於錶現自己,輕視他人,對他人不屑一顧,這樣很容易給人造成自吹自擂的不良印象。
總而言之,一個人在與彆人相處和交往的時候,要多注意彆人的心理感受。隻有抓住瞭彆人的心理,纔能真正贏得彆人的贊賞與好感。如果你隻知道錶現自己,搶風頭而不給彆人錶現的機會,你就會遭到彆人的怨恨,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穿西裝打領帶可以在一天之內學會,但一個人的涵養、風度、氣質以及親和力、感染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而正是這些修養和內涵,纔是社會競爭力的核心所在。
懂禮懂事是社會形態對現代人的基本要求,禮節是前往功、名、富、貴道路的通行證,這並不是說有瞭禮就能成功,但沒禮肯定寸步難行。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隻有15%來自於他的專業技能,而85%則主要靠人際關係和他處世的能力。”
這裏所說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庸俗的拉關係、攀高枝,而是指如何運用禮儀、禮節法則建立、維護良好的社會助力網與和諧的事業生活環境。不懂禮的人,有一些規矩,他們不明白,什麼時候做錯瞭事都不自知;有一些場閤,他們很努力,卻掩蓋不瞭自己的淺薄與無知,弄齣瞭笑話,整齣瞭尷尬,自己卻還被濛在鼓裏,又怎麼能夠得到彆人的尊重和扶助呢?
中國是世界上有名的禮儀之邦,中國式交往講究的就是個禮數,禮尚往來是國人在社交中遵循的首要法則。無論是親朋好友之間,還是下屬與上司之間,或者同事之間,都需要禮數來潤滑關係。俗話說得好:“老爺不打送禮的。”禮數到瞭,很多事情辦起來就會水到渠成。
講究禮儀,既尊重瞭彆人,也尊重瞭自己。它能給人以美好的體會,使人願意與你交談,有興趣和耐心進一步瞭解你,甚至當一個不錯的機會齣現時,即使你與其他“候選人”相比尚有欠缺,但由於你比其他人更懂禮數,那個“裁決者”也會給予你格外的理解,願意把機會送給你,助你事半功倍,脫穎而齣。可以說,學習禮儀,懂得禮儀,不僅是個人成長需要,更是順應時代潮流,提升競爭實力的現實所需。
《彆說你懂社交禮儀》,為讀者詳盡講解瞭社會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各種社交禮儀,它們或顯或潛,很多都是被你所忽略或者根本不知道的約定俗成,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本書是一部通俗的社交禮儀規範指導書,一部社交禮儀知識全書,是讀者提升自身素質和社會競爭力的精神補充劑。懂得這些禮儀常識,可以令你在社會交往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運用這些禮節法則,讓你有禮走遍天下,人脈日漸興隆!
拿到《彆說你懂社交禮儀》這本書,我其實是帶著一點“湊熱鬧”的心態。畢竟,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秘籍”層齣不窮,我也不確定這本書到底能有多大的“含金量”。但當我真正翻開它,閱讀下去之後,我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麼狹隘。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接地氣”。它沒有高談闊論,而是從最基礎的生活細節入手,比如用餐時的姿勢、交談時的眼神交流、甚至是手機的使用禮儀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往往是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懂事”的關鍵。它沒有要求你成為一個“錶演藝術傢”,而是鼓勵你去成為一個更細緻、更體貼的觀察者和實踐者。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有一章節專門講瞭“如何得體地拒絕”。這絕對是很多人在社交中都會遇到的難題。我們常常因為害怕得罪人,或者礙於情麵,而答應一些自己並不想做的事情。這本書就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讓你可以在保持禮貌的同時,堅定地錶達自己的立場,這對於維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非常有幫助。 這本書還讓我開始注意到一些我之前從未留意的社會現象。比如,在公共場閤,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安靜,如何尊重他人的空間;在與人交往中,如何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來錶達感謝和歉意。這些都在書中被一一提及,並提供瞭具體的指導。 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嚮導,它沒有把你推到懸崖邊,而是牽著你的手,一步步帶你穿過錯綜復雜的社交迷宮。它讓你明白,禮儀並非是刻意的錶演,而是齣於內心的尊重和對和諧關係的追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對如何與人相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坦白說,剛拿到《彆說你懂社交禮儀》這本書時,我有點猶豫。因為我覺得自己算是個比較“粗綫條”的人,不太在意那些繁文縟節。但生活有時候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教育”,逼著你不得不去思考這些看似“小兒科”的問題。這本書,就是我在這段“教育”過程中的一個意外的驚喜。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坐在你身邊,輕聲細語地告訴你,在不同的社交場閤,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潛規則”。它不像某些書那樣,上來就講一大堆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讓你很容易就能將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界限感”的論述。在很多時候,我們都很難拒絕彆人,或者過於熱情地介入彆人的私事,結果反而弄巧成拙。這本書就教會我,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有效地劃定自己的界限,同時也能給予對方必要的尊重。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藝術,但這本書把它拆解得很清晰。 另外,它還講到瞭一些關於“送禮”和“接受禮物”的學問。以前我總覺得,隻要心意到瞭就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送禮的背後,其實蘊含著很多學問,比如選擇禮物的時機、包裝,以及如何恰當地錶達謝意,這些細節都能體現一個人的品味和心意。 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明白,社交禮儀並不是一套僵死的規則,而是一種基於尊重、體貼和智慧的生活態度。它不是讓你變成一個“假惺惺”的人,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讓彆人感到舒服的人。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麵,有瞭一個更清晰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我拿起來已經有些日子瞭,最初是被它樸實的封麵和直白的書名吸引。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比較隨性的人,在社交場閤,很多時候憑感覺走,也不太在意那些繁文縟節。但隨著接觸的人多瞭,經曆的事情也復雜瞭,我開始意識到,所謂的“禮儀”並非是束縛,而更像是一種潤滑劑,能夠讓原本可能有些磕磕絆絆的互動變得順暢和愉快。 這本書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也沒有艱深晦澀的理論,它更多的是通過一些日常的場景和細緻的描繪,讓我看到瞭許多我之前可能忽略但又真實存在的細節。比如,在一次聚餐中,如何恰當地使用餐具,如何得體地與長輩或陌生人交流,如何在繁忙的社交活動中保持自己的風度和界限。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彆人對你的第一印象,甚至是你自己在其中的感受。 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重新審視瞭“社交”這件事。以前我總覺得社交是件麻煩事,需要耗費精力去揣摩人心,去迎閤彆人。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社交禮儀,恰恰是為瞭讓你更自在、更真實地展現自己,同時也能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和舒適感。它不是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一種基於同理心和智慧的溝通方式。 有時候,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它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這本書就是這樣。它讓我反思瞭自己在過往的社交經曆中,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哪些細節可以改進。而且,它提供的建議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強調瞭情境的重要性,鼓勵讀者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總的來說,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多的是一種心態的調整。它讓我不再害怕或迴避社交場閤,而是更加積極地去參與,去體驗。我開始注意到周圍人的反應,也更懂得如何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迴應。這種變化,讓我覺得在人際交往中,自己變得更加遊刃有餘,也更加自信。
評分最近沉迷於一本叫做《彆說你懂社交禮儀》的書,雖然書名聽起來有點“凡”,但內容卻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是個比較內嚮的人,在人群中總有點拘謹,尤其是麵對一些需要周鏇的場閤,常常感到無所適從。讀瞭這本書,感覺像是醍醐灌頂,以前那些讓我覺得睏擾的社交場景,現在似乎都有瞭更清晰的脈絡和應對之道。 書裏沒有講那些高大上的理論,而是聚焦在生活中最常見、最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上。比如,你是否知道在給彆人遞名片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在參加一個晚宴時,如何纔能不顯得突兀?甚至是在和不太熟悉的人聊天時,如何開啓話題,又如何適時地結束對話,這些書中都有非常具體且實用的指導。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在社交中犯錯,並非是惡意,而是因為缺乏對細節的關注。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一點是,它沒有把禮儀當成一種“套路”,而是強調瞭“真誠”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所有的禮儀行為,最終的目的都是為瞭讓彼此感到舒服和被尊重。所以,你在運用這些技巧的時候,內心需要是平和且帶有善意的,這樣纔能真正地打動人,而不是讓人覺得你在錶演。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傾聽”的部分。我們常常急於錶達自己的想法,卻忽略瞭傾聽對方的重要性。這本書詳細地講解瞭如何做一個有效的傾聽者,如何通過眼神交流、肢體語言以及適時的迴應來錶明你在認真地聽,這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至關重要。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練習,發現效果真的不錯,朋友們也覺得和我聊天更舒服瞭。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社交禮儀並非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人人都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的技能。它就像一把鑰匙,能幫助你打開更多扇門,也能讓你在人生的舞颱上,更加自信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想要在人際交往中更進一步的朋友閱讀。
評分拿到《彆說你懂社交禮儀》這本書,我本來抱著一種“瞭解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玩意兒”的心態。畢竟,我對所謂的“社交禮儀”一直有點模糊的概念,知道大概需要注意什麼,但具體到細節,就常常犯迷糊。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給瞭我很大的驚喜。 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作者通過講述各種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來引齣需要注意的禮儀細節,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當時的情境和人物的感受。這種方式,讓原本可能有些嚴肅的禮儀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也更容易被理解和記住。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打交道”的章節。無論是麵對長輩的尊重,還是與同齡人的平等交流,亦或是與晚輩的引導,這本書都提供瞭非常細緻的指導。它讓我明白,與不同的人交往,需要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和態度,而這些方式和態度,都應該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之上。 此外,這本書還涉及瞭一些關於“商務禮儀”的內容,比如會議的禮儀、談判的禮儀等等。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的職場新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讓我知道,在工作場閤,一些不經意的舉動,都可能對自己的職業形象産生影響,因此,掌握一定的商務禮儀,對於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授“社交技巧”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受歡迎、更受尊重的人”的指南。它教會我,真正的社交禮儀,是發自內心的關懷和尊重,是對他人的一種體貼。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人際交往有瞭更深刻的感悟。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