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究方法

旅游研究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春晓,胡婷 等 著
图书标签:
  • 旅游研究
  • 研究方法
  • 旅游学
  • 社会科学
  • 数据分析
  • 问卷调查
  • 访谈
  • 案例研究
  • 实地调查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74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721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类“十三五”规划教材 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配套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字数:236000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教材包括理解旅游研究、确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法、获取研究数据、质性分析技术、数量分析技术、表达研究成果7个部分内容,涵盖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包含了一般研究过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风格上,试图贴近大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与学生一道,沿着问题研究的路径,走完一个全程。本教材主要面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但是,基础的内容也适合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的高年级学生,从内容的系统性和难度来看,也十分适合做旅游管理硕士生和MTA的教材。

作者简介

许春晓,1962年4月生,博士,湖南省旅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人文地理学博士生导师。旅游规划成果获得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次,2011年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丹霞·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先进个人记二等功”,2017年入选中国有影响力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先后发表13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3部。1993年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ji二等奖,担任“21世纪旅游规划教材系列丛书”总主编。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主持《湖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湖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

胡婷,1989年4月生,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区域旅游经济、旅游企业管理。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课题1项。


精彩书评

本教材的突出特点,以亲近本科生作为大特色。不把“研究”当成阳春白雪,而将其作为细细地追根溯源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案。研究不是只针对学术,而是针对职业生涯的一切工作。研究方法不是学者的专有能力,而是成功职业生涯的重要技能。大学必须培育本科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

目录

第一章理解旅游研究

第一节 旅游研究的内涵 / 1

第二节 研究的作用 / 5

第三节 研究的特征 / 11

第四节 研究的类型 / 12

第五节 研究的过程 / 15

第二章 确定研究问题

第一节 旅游问题的内涵 / 21

第二节 旅游问题的发现 / 24

第三节 具体事象的提炼 / 26

第四节 研究问题的类型 / 29

第五节 问题价值的确定 / 31

第三章 设计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的思维模式 / 39

第二节 变量与数据 / 43

第三节 变量的测量 / 49

第四节 假设 / 58

第四章 获取研究数据

第一节 抽样技术 / 64

第二节 访谈技术 / 78

第三节 文献检索技术 / 84

第四节 实验技术 / 96

第五章 质性分析技术

第一节 内容分析法 / 109

第二节 案例研究 / 114

第三节 扎根理论 / 119

第四节 现象学方法 / 126

第六章 数量分析技术

第一节 数据的初始处理 / 142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 / 146

第三节 变量结构分析 / 154

第四节 变量关系分析 / 160

第五节 类群分析 / 169

第六节 类群差异分析 / 177

第七节 结构验证性分析 / 185

第八节 预测分析 / 190

第七章 表达研究成果

第一节 旅游问题研究的前期成果表达 / 203

第二节 旅游问题研究的专题成果表达 / 208

第三节 旅游问题的系统研究成果的表达 / 219

第四节 研究问题研究成果的去向 / 226

后记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误解“研究”,误解研究方法,更误解旅游管理专业,认为“研究”是纯粹的学术,“研究”的起点应该在研究生阶段,更认为旅游管理是简单得不需要“研究”的专业,把操作技能当成了专业特色。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中开设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旅游业的大发展,就是遍布在不同岗位上的旅游工作者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揭示规律而推动的;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旅游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继续创新,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研究能力的旅游工作者,是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价值非凡的关键少数。

研究方法不是学者的专有能力,而是成功职业生涯的重要技能。大学本科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多数有成就的旅游职场精英,就是在大学本科期间养成细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的。同时,也有不少成功职场英豪,认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是成功的基石。提倡学习旅游研究方法,不是把“研究”当成阳春白雪,而将其作为追根溯源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案。大学必须培养本科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

《旅游研究方法》试图与学生一道,沿着研究的路径,走完一个全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到研究设计、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形成后成果。当然,我们所写作的7个部分内容,涉及 面宽广。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各校的情况略有不同,不是所有内容都合适在所有学校中 讲授。数量分析方法中,结构方程模型可以不讲。质性研究方法难度较大,可以根据情况选 择部分内容试讲。当然,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研究方法的硕士生,特别是MTA研究生,也可以选用这本教材。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老师,在当前旅游教育界对研究方法还不被高度赏 识的情况下,承担经济风险,约我出版《旅游研究方法》教材,使写作团队十分感动。一年来, 我们也反复讨论修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指正。



《观澜探微:现代社会中的旅行现象解析》 引言 旅行,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探索世界、体验异域风情、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洗礼、认知的拓展。从古代文人墨客的游山玩水,到近代探险家对未知领域的征服,再到当代大众的休闲度假,旅行的形态和意义在不断演变。在这个高度互联、信息爆炸的时代,旅行行为变得愈发普遍且多元,它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社区乃至全球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 《观澜探微:现代社会中的旅行现象解析》并非一本关于旅行技艺的指南,也非一篇简单的游记集合。本书旨在以一种更深邃、更系统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当代社会中日益复杂且意义丰富的旅行现象。我们将跳出“去哪里玩”的表面,深入探究“为什么旅行”、“如何旅行”、“旅行带来了什么”、“旅行又改变了什么”等根本性问题。本书的核心在于,通过整合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对现代旅行的驱动力、实践方式、社会文化意涵、经济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第一章:旅行的社会学维度——为何我们踏上旅途? 本章将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探讨驱使现代人旅行的深层社会动因。我们将分析社会结构、文化规范、个体需求等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的旅行欲望。 逃离与回归: 探讨旅行作为一种对日常生活压力的逃避机制,以及在异域体验中寻找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社会心理。我们将分析“身体在远方,灵魂在路上”的现代心态,以及旅行如何成为一种“短暂逃离”和“充电”的社会实践。 身份建构与社会资本: 审视旅行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个体身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示旅行经历、积累的“旅行故事”等,个体如何向社会传递其品味、见识和能力,从而获得社会资本。我们将讨论“打卡文化”、“网红景点”现象背后的社会符号意义。 社交与社群: 分析旅行在维系和拓展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无论是家庭出游、朋友结伴,还是通过旅行结识新朋友,旅行都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载体。我们将探讨旅行社群、线上旅行社区的兴起及其对旅行模式的影响。 消费主义与体验经济: 考察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行为,如何与体验经济紧密相连。旅行不再仅仅是观看风景,更是追求一种沉浸式、个性化的体验。我们将讨论“消费升级”、“情感消费”等概念在旅行中的体现。 社会分层与旅行机会: 分析不同社会经济阶层在旅行机会、旅行方式上的差异。旅行并非人人平等,经济能力、教育背景、信息获取等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旅行选择和体验。 第二章:旅行的文化人类学视角——异域的凝视与被凝视 本章将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旅行中涉及的文化互动、象征意义与权力关系。 “他者”的构建与刻板印象: 探讨旅行者在面对异域文化时,如何通过“凝视”来构建和理解“他者”,以及这种凝视如何可能导致刻板印象和文化误读。我们将分析旅游宣传、媒体报道等如何塑造目的地形象。 文化接触与文化变迁: 分析旅行带来的文化接触,以及这种接触如何引发目的地文化、旅行者文化甚至全球文化的变迁。我们将讨论“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在地化”等现象。 象征性空间与仪式化行为: 考察旅游目的地如何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以及旅行者在这些空间中的一系列行为如何构成一种仪式。例如,参观历史遗迹、参与当地节日庆典等。 “异域情调”的生产与消费: 探究“异域情调”(exoticism)在旅游业中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我们将分析旅游业如何将地方文化商品化,以及游客对“异域”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文化旅游与遗产保护: 讨论文化旅游对遗产地的影响,包括其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过度旅游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吞噬文化”的风险。 第三章:旅行的经济地理学分析——流动的经济与空间重塑 本章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考察旅行活动的经济驱动力、经济效益以及它如何重塑区域空间。 旅游业的经济驱动与影响: 分析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部门,其对就业、GDP、外汇收入等的贡献。我们将讨论旅游业的产业链构成及其溢出效应。 空间集聚与分散: 考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旅游业发展如何导致特定区域的集聚(如旅游城市、度假区)和对其他区域的空间疏离。 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改造: 分析旅游业发展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改造和重塑区域空间结构。 全球化与旅游流动的空间政治: 探讨全球化进程如何促进旅游流动,以及旅游流动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我们将分析国际旅游的模式、目的地竞争等。 可持续旅游与区域发展: 讨论可持续旅游的理念,以及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审视“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等模式。 第四章:旅行者的心理学洞察——动机、体验与成长 本章将深入探索旅行者个体层面的心理活动,包括旅行动机的形成、旅途中的心理体验以及旅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旅行动机的多样性: 深入剖析个体踏上旅途的多元化动机,从基本的休闲放松,到探索未知、寻求刺激、自我挑战,再到逃离现实、疗愈心灵。我们将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分析不同动机的层级和转换。 旅途中的情绪与认知: 考察旅行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各种情绪体验,如兴奋、惊喜、困惑、孤独、满足等。同时,分析旅行如何通过新奇的体验和挑战,影响个体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心流”与沉浸式体验: 探讨“心流”(flow)状态在旅行中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体验,达到深度沉浸式的旅行,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风险感知与应对: 分析旅行者对旅途中潜在风险的感知(如安全风险、健康风险、文化冲击风险等),以及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 旅行对个人成长与转化的影响: 审视旅行如何成为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催化剂。通过走出舒适区、面对未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旅行者可能获得更成熟的心智、更开阔的视野,甚至实现深刻的自我认知和人生观念的转变。我们将分析“旅行治愈”、“拓宽人生边界”等现象。 第五章:旅行的新趋势与未来展望——数字时代下的旅行重塑 本章将聚焦当下以及未来的旅行趋势,重点探讨数字技术、新兴观念如何深刻地改变旅行的面貌。 数字技术赋能旅行: 分析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如何渗透到旅行的各个环节,从信息获取、行程规划、预订支付,到旅行过程中的导航、互动,再到旅行后的分享。我们将探讨“智能旅游”、“虚拟现实旅游”等概念。 社交媒体与旅行分享: 审视社交媒体在旅行传播、体验分享、目的地营销中的强大作用,以及“网红效应”、“打卡文化”的兴起及其潜在的社会影响。 个性化与定制化旅行: 探讨旅行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旅游业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技术创新,提供更精准、更定制化的旅行产品和服务。 新兴旅行模式的兴起: 关注“慢旅行”、“微旅行”、“共享住宿”、“体验式住宿”、“在地体验”、“责任旅游”、“志愿旅游”等新兴旅行模式的崛起,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和发展潜力。 应对挑战与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旅行在应对气候变化、文化冲突、过度旅游等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努力,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旅行的真正可持续发展。 结语 《观澜探微:现代社会中的旅行现象解析》并非简单地描绘旅行的美好,而是试图提供一套理解旅行的思维工具和理论框架。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本书希望引导读者超越个人经验,去审视旅行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复杂的驱动力以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旅行者、旅游从业者、政策制定者,还是对社会现象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提供一个观察和思考现代旅行的全新维度,启发我们以更深刻、更具反思性的眼光,去理解这个正在不断被旅行所塑造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采用了柔和的大地色系,配以一张仿佛穿越千年的古老地图,让我第一眼就心生向往。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只展翅欲飞的信鸽,它仿佛在传递着古老旅途的秘密,又像是启程探索未知世界的信使。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触感温润,翻阅时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阅读体验比较挑剔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棒了。书的装帧也很结实,书页边缘整齐划一,仿佛精心打磨过的宝石,让人感觉非常安心,不用担心它会在旅途中轻易散架。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传递的旅行哲学。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讲述景点,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个地方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历史渊源。他鼓励读者在旅途中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而不是仅仅走马观花。这种“深度旅行”的理念,正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旅程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考究。每一页的内容都错落有致,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图文并茂的设计更是让我惊喜,插画风格独特,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仿佛为文字注入了灵魂。一些手绘的地图和风光速写,更是将我想象中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眼前,让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回味。

评分

最令我惊喜的是,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见闻。这些故事真实而感人,有惊险刺激的探险,也有温馨感人的邂逅,还有一些充满哲理的感悟。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旅行的意义。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在异国他乡的寒冷与温暖,听到他在陌生街头的喧嚣与宁静,这些细腻的笔触,让我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评分

翻开书的第一页,就被开篇的引言深深吸引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语言流畅而富有诗意,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远方。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旅行”这一概念的独特解读,不单单是空间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涤荡与自我的发现。他笔下的那些目的地,无论是繁华都市的霓虹闪烁,还是隐匿山野的静谧湖泊,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读来不禁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