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在家种蔬果-美好生活课堂

DK在家种蔬果-美好生活课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西蒙.阿可约德 著
图书标签:
  • 园艺
  • 蔬菜种植
  • 水果种植
  • 阳台种植
  • 家庭园艺
  • 亲子活动
  • 生活技能
  • 健康饮食
  • 有机种植
  • 种植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31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068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家里利用有限的空间播种、栽培以及收获蔬菜和水果等,让您快速地建立信息和习得技巧。全书共分三篇,基础篇介绍了播种、移植、灌溉等园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植物养护,强化篇介绍了马铃薯、辣椒、胡萝卜等的栽种方法,拓展篇介绍了如何规划一座厨房花园,以及蓝莓、李树等的栽培方法。

作者简介

西蒙·阿克约德(Simon Akeroyd)是萨里郡(Surrey)博勒斯顿列斯庄园(Polesden lacey)的花园及郊野的管理者,曾为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的花园管理者。他曾以园艺研究者和记者的身份供职于BBC。著有《轻松学会种植草坪及地被》(Simple Steps Lawns and Ground Cover)、《轻松学会种植灌木与小乔木》(Simple Steps Shrubs and Small Trees),并参与编著了《花园便携手册及如何种植果树》(The Allotment Handbook and Grow Your Own Fruit)。

目录

创建专属课程6·基本装备8·堆肥与土壤类型12

准备土壤15·选择种植地点16·选择场地18

植物生命周期的科学20·光合作用的科学22·植物需求的科学24

1

基础篇

播种 28

移植 30

浇灌 32

系绳与摘心 34


窗台花箱中种植沙拉蔬菜 36

生菜与可食用花卉 40

菠菜与瑞士甜菜 41


花盆中种植西红柿 42

香草 46

根茎类蔬菜 47


花篮中种植香草 48


从种球种植洋葱 52


种植大蒜 56


花篮中种植草莓 60

圣女果 65


对植物进行基本的养护 66

保护植物远离鼻涕虫 67

施肥 68

除草 69

2

强化篇

在种植沟里播种和间苗 72

上盆 73

炼苗以防止霜冻 74

护根 76

树立护桩 77


桶里种植马铃薯 78


袋种小胡瓜 82

南瓜和西葫芦 86

冬南瓜和夏南瓜 87


盆栽辣椒 88

甜玉米 93


袋种胡萝卜 94

芜菁和甜菜 98

防风草 99


种植卷心菜 100

西蓝花 105


沿凉棚种植豆类作物 106

豌豆 111


种植秋树莓 112


盆栽苹果树 116

无花果树 121


种植黑加仑 122

白加仑和红加仑 126

醋栗 127


防止虫害 128


3

拓展篇

规划一座厨房花园 132

作物轮作 134

制作堆肥和腐叶土 136


种植葱 138


种植茄子 144


种植芦笋 150


种植朝鲜蓟 154


营造香草花圃 158


盆栽蓝莓 164

草莓 168

梨树 169


种植李子树 170

樱桃树 175


基础修剪 176

修剪造型 180


在土壤中储存胡萝卜 182


储存作物 184


索引 188

关于作者 192

致谢 192



好的,下面是为您创作的一篇关于一本假设的、与“DK在家种蔬果-美好生活课堂”主题完全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图书名称: 城市建筑风格演变与结构解析:从古典到现代的跨越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城市建筑风格演变历程及其背后结构力学原理的专业学术著作。它旨在为建筑学爱好者、历史研究者、城市规划专业人士以及对人居环境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剖析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美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第一部分:古典主义的恢宏与秩序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带回建筑历史的源头,详尽考察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核心特征。我们将深入分析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的精确比例、三段式构图(基座、主体、屋顶)的哲学基础,以及拱券结构在实现大跨度空间中的革命性意义。重点章节将探讨帕拉第奥主义如何将古典原则融入早期现代建筑语汇,分析其对后世公共建筑产生的持久影响。在此部分,结构力学不再是抽象的公式,而是体现在山墙的稳定性和穹顶的平衡感之中。我们不仅会展示宏伟的案例,还会细致解析用于建造这些不朽结构的材料科学——从早期混凝土的配比到石材的切割与承重计算。 第二部分:哥特式的高耸与光影的追求 随后,叙事转向中世纪的欧洲,探讨哥特式建筑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早期罗马式建筑的厚重限制。本书将详细阐述飞扶壁(Flying Buttress)和肋拱(Rib Vault)的结构原理,解释它们如何将侧向推力有效分散至外部支撑结构,从而解放了墙体,使得建筑得以向天空无限延伸,并为引入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创造了条件。这一部分侧重于“结构即装饰”的理念,分析光线如何在复杂的几何框架中被组织和转化,营造出神圣而超凡脱俗的室内体验。对火焰哥特式(Flamboyant Gothic)和英国垂直式(Perpendicular Style)的风格细分研究,将展示区域差异和技术迭代如何塑造了这一时期的建筑景观。 第三部分:工业革命与结构材料的解放 进入近现代,本书将重点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铁和钢的批量生产彻底改变了建筑的可能性边界。我们将探讨早期的铸铁结构在桥梁和展览馆中的应用,如何首次实现了无障碍、超大尺度的内部空间。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被作为解析新材料潜力、展现结构透明性的里程碑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材料的进步促使建筑师开始思考功能与形式的全新关系,为现代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四部分:现代主义的理性与普适性 现代主义的兴起被视为对历史的彻底反思与重构。本卷将全面梳理包豪斯运动、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以及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哲学。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何支撑起无柱的开放平面(Free Plan)和自由立面(Free Façade)。我们将探讨现代主义建筑如何试图通过标准化、功能至上和清晰的几何形态,实现一种适用于全球的、理性的居住模式。对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住宅设计中的实践与批评,以及早期高层建筑中电梯和幕墙技术的发展,都有详尽的论述。 第五部分:后现代的回归与解构的探索 随着现代主义的僵化与普适性受到挑战,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本书将分析后现代建筑如何重新引入历史符号、装饰元素和地方文脉,挑战“形式追随功能”的教条。随后的章节转向解构主义,深入解析扎哈·哈迪德、库哈斯等建筑师如何运用参数化设计和复杂几何学,挑战传统的稳定性和线性逻辑。结构不再是隐藏的支撑,而是被有意地暴露、扭曲或碎片化,以反映后工业社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第六部分:可持续性与智能建筑的未来 在当代,建筑的焦点转向环境责任与技术融合。本书的收官部分探讨了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如LEED)背后的结构考量,分析了新型生物基材料、自修复混凝土在结构承重中的潜力。同时,本书深入研究了智能建筑系统如何与结构骨架集成,从被动式设计(如自然通风和采光优化)到主动式传感器网络,探讨科技如何使未来的城市建筑在能源消耗和居住舒适度上达到新的平衡。 核心特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跨学科的深度整合。每一章不仅对风格进行美学描述,更辅以详尽的结构剖面图、荷载路径分析图和材料性能对比表,确保读者能够清晰理解“为什么这种风格得以实现”——结构工程的突破是美学创新的根本驱动力。通过对全球标志性建筑的案例解析,本书构建了一部从基础力学到前沿设计的建筑思想史。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抓人眼球,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宁静感扑面而来。我是在一个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一丝慰藉时偶然翻到它的。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图,简直像是艺术品一样。它们不是那种刻板的教科书式图解,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幅描绘不同季节光影变化的画面,那种光线穿过叶片的质感,让人仿佛能闻到泥土和植物的芬芳。虽然我当时对园艺还是一窍不通,但这本书的排版和整体氛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亲近感,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画册。它巧妙地平衡了实用性和观赏性,让人在翻阅时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仿佛真的能感受到那种“在家”的温馨与踏实。这种视觉上的愉悦,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它成功地把“种植”这件事,提升到了“生活艺术”的层面,非常吸引人。

评分

这本书在“收获与再利用”这一块的处理,展现出一种近乎于奢侈的细致与周到。很多园艺书写到植物长大、开花结果就戛然而止,但这本书却将重点放在了收获之后的生活延伸。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什么时候采摘”,而是深入到不同品种的最佳成熟标志,甚至连采摘的“工具选择”和“手法力度”都有详细的说明。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后面附带了许多关于“如何处理和储存”的食谱和建议,这些内容与其说是园艺知识,不如说是家庭美食指南。比如,如何将多余的罗勒叶制作成完美的青酱,如何用未成熟的番茄做腌菜等等。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宽了种植的意义,让我明白,付出汗水换来的果实,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对季节更迭的庆祝。这种从泥土到餐桌的完整闭环,让人充满了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口吻和节奏感,简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在耳边娓娓道来,语调是那么的沉稳而又充满智慧。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非常贴心地从最基础的“认识你的空间”开始。我记得里面有一段关于阳台光照分析的描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朝南好”,而是细致地划分了不同时段光线的强度和角度,并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比如“像情人一样温柔的光”和“像夏日正午的审判官一样刺眼的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原本枯燥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自家小小的露台或窗台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地摆放花盆,而是开始真正地“观察”和“聆听”环境的声音。作者的笔触里透露出一种对自然深深的敬畏和理解,读起来非常舒服,有一种被引领的感觉,而不是被强迫学习的压力。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不同空间限制的考虑上,这一点让我这个居住在小公寓的读者深感共鸣。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花园或大露台,而是针对小空间、垂直种植、甚至室内窗台等各种受限环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容器选择与土壤配比”的章节,它非常直白地告诉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土壤的质量就是一切。书中详细列举了针对不同蔬菜和香草的最佳“自制营养土”配方,用家中最常见的材料,如腐叶土、珍珠岩和椰糠,就能调配出媲美专业基质的混合土。这种“化繁为简,就地取材”的哲学,让“在家种蔬果”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日常实践。它成功地解除了城市居民对于空间不足的心理障碍,真正做到了让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评分

作为初学者,我最担心的就是病虫害防治这一环,总觉得那会是一场与微生物的艰苦卓绝的战争。然而,这本书处理这个话题的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春风化雨”。它没有推荐一大堆强力的化学制剂,反而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如何通过“环境优化”和“生物平衡”来预防问题。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特定植物的气味来驱赶不速之客,甚至还介绍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昆虫旅馆”概念,鼓励读者在花园里为益虫提供居所。这种“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理念贯穿始终,让人感到踏实和安心。当我真的遇到蚜虫问题时,我翻阅了对应章节,书中提供的“肥皂水喷雾”操作指南清晰明了,效果立竿见影,而且完全没有破坏生态平衡的顾虑。这种强调生态、回归自然疗法的思路,极大地增强了我对种植的信心和持久的热情,让我觉得种菜养花是一件健康而美好的事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