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

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泽泓 著,广州市越秀区文联 编
图书标签:
  • 广州历史
  • 岭南文化
  • 地方史
  • 历史研究
  • 越秀区
  • 羊城
  • 文化遗产
  • 文集
  • 广州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249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15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越秀文化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9
字数:3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广州是岭南文化重镇,有丰富的地方历史资源。作者长期从事地方志工作,熟悉岭南历史尤其是广州的历史掌故,喜欢对地方文史中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说查找文献以刨根问底。《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收录了作者历年来的研究小文,分为“古史探析”“穗城史话”“史事略考”“人物述论”四部分,内容涉及岭南史地、羊城古今、旧事遗迹、名人纪略,既有历史掌故考证,又有陈说旧论辨析,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陈泽泓,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兼文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历史学研究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

目录

古史探析

从考古发现看珠江流域的原始先民3

岭南早期历史试探15

南海国地望考

——兼证南海国存在时间35

王翦并未攻南粤

——也说“粤人发明最早的游击战”扣

秦平南越问题争鸣随感49

从不能说“秦统一岭南”说起

——读史笔记60

试论赵佗“和辑百越”与冼夫人“怀集百越”之异同66

穗城史话

广州历史(《广州大百科全书》分述条目)81

《广州赋》注102

广州别称析略109

广州在岭南的政治中心地位是逐步确立的118

漫说广州老城门130

……

精彩书摘

  《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
  1920年前后,杨匏安等在广州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宣传。其后,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也宣布重建。国共两党酝酿合作。1922年5月1日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幕式在广东机器工会举行。192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迁到广州,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决议实行国共合作(见中共“三大”)。同年,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次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接受共产党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决议发表“一大”宣言。中国国民党改组为统一战线性的组织,领导了迅速发展的革命高潮。广东成为新的工农革命运动基地。孙中山向苏俄学习,聘请鲍罗廷为顾问。建立黄埔军校,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成立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成立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毛泽东先后任所长。国共两党的报刊,在广州大量发行。其中有国民党的《广州民国日报》和共产党的《新青年》《向导》等。
  1924年末,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谈召集国民会议事,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广东革命运动继续高涨,经过东征、南讨,广东全省统一。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北伐,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然而,在大好形势下却隐伏着严重的危机。廖仲恺被刺案、“中山舰事件”、蒋介石的“整理党务案”相继发生。
  为了适应北伐胜利进军的形势,1926年12月,国民政府北迁武汉。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新军阀在广州发动政变,建立了反动统治。(见“四一五”政变)。萧楚女、何耀全、刘尔嵩、熊雄等数千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发动广州起义,反击国民党的屠杀。主要领导人为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起义后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发表了宣言和告民众书。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13日,起义在顽强斗争之后失败。
  1928年,陈济棠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兼西区绥靖委员,驻扎广州。翌年,被任命为广东编遣特派员,加委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被选为中执委。陈济棠依靠古应芬、胡汉民的支持,取得广东的军政大权,设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两广维持半独立状态。陈济棠主粤期间,全力经营广东地盘,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一度有所改善。在广州,有几个方面建树卓然。一是在西村、河南、南石头等处建立起一批现代化企业,大都是白手起家,由于用人得当、计划周密,各厂依期建成。这批工业企业的建立,为广州现代化工业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是发展交通运输,建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贯通全省的13条公路干线,架设横跨珠江贯通市区南北的珠江桥,沪粤、平粤、汉粤几条空中航线陆续通航,拓展了广州港,完成内港洲头咀的建设及在沿江建筑数十座码头,加强了对粤汉、广三、广九铁路的管理和维修;三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石牌新址,倡办勃勤大学、广东陆军医学校、中央国医馆广东分馆和省立国医学院等,广州的60所私立中学有19所是新兴办的;四是发展城市基本建设,建成中山纪念堂、陆军总医院、市府办公大楼、爱群大厦,修筑了西湖路、清平路等长达36公里的马路;五是发展商业,在广州举办了很多戏院、旅馆、茶楼和商店,增设了商业网点,建成惠爱路(今中山五、六路)、上下九路和西濠口繁华的商业区,举办了广东国货商品展览会。促进了广东的经济建设。陈济棠为了筹措建设资金和支付庞大的军事开支,采用了开烟、开赌、任意增加税收等做法。
  ……
《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 编委会 编 本书是由一群对广州历史怀有深厚情感的研究者们,历时数年,精选汇编而成的学术文集。它并非简单罗列史料,而是致力于深入挖掘羊城独特的历史脉络,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广州。 本书内容广泛,涵盖了从广州的早期起源、古代港口城市的崛起,到近代风云变幻中的角色定位,再到现代都市的快速发展等各个时期。其中,重点关注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枢纽作用。作者们通过对考古发现、文献资料、地方志、碑刻铭文等多方面史料的细致考证,揭示了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商业文明、开放精神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 在对广州历史的梳理中,本书特别关注了与越秀区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越秀区作为广州的历史核心区域,承载着这座城市最多的古老记忆。本书中的部分章节将深入探讨越秀区内的古迹遗址、名人故居、传统街区,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民俗风情。例如,对镇海楼、光孝寺、六榕寺等标志性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及其在广州发展进程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及其反映的岭南文化进行了细致解读;对明清时期广州的城市格局、商业布局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生动描绘。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如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地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所经历的变革与发展。作者们通过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展现了广州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以及这座城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作者们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视角。每篇文章都力求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解读,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维度。本书参考文献丰富,论证严谨,适合历史学研究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城市规划者以及所有热爱广州、希望深入了解广州历史文化的读者阅读。 《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以其丰富的史料、深刻的洞见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州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这座千年古城的辉煌过往,理解其独特而迷人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份献给羊城的深情告白,一次对历史记忆的郑重追寻。

用户评价

评分

寻觅羊城的旧影,感受历史的脉搏 我一直对广州这座城市的过往充满好奇,那些在繁华现代都市之下沉睡的故事,总让我忍不住想要去探寻。拿到这本《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翻开书页,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经过严谨考据、充满学术深度的历史研究。作者们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从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历史节点切入,深入挖掘,抽丝剥茧。我尤其被关于广州港口贸易早期发展的论述所吸引,那些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细致描写,让我看到了广州作为古代重要对外贸易口岸的非凡地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和文化交流。从文献的梳理到实物的解读,作者们展现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并且善于用相对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脉络呈现出来,即使是没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怀的流露,是对这座古老城市深沉而真挚的爱。它让我对广州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表面的高楼林立,而是看到了它根植于历史的深邃底蕴。

评分

历史细节中的城市灵魂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广州历史细节的精准捕捉和深入剖析。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的灵魂往往藏匿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那些被时间冲刷,却又真实存在过的痕迹。《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正是这样的宝藏。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用一个个微小而真实的切片,拼凑出广州历史的完整图景。我被其中关于老字号商铺兴衰变迁的研究深深吸引,那些曾经辉煌的店铺,如今或许已不复存在,但它们的故事,它们所代表的商业文化和市民生活,却被作者们用文字留存下来。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分析,我看到了广州市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经济活动的演变,这些细节让我感觉更加贴近这座城市的脉搏。书中的一些研究还触及到了广州的社会结构、民俗风情,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城市的独特气质。这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历史研究,它让我们看到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史书,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让我们更加理解这座城市为何是今天的模样。

评分

一段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之旅 《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一种对当下和未来的启示。我一直相信,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思考空间。我被书中关于广州在近代化进程中,如何融合中西方文化,如何进行制度和科技创新的论述所打动。作者们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变革背后的驱动力、面临的挑战以及产生的影响。这让我思考,一个城市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又能积极吸纳外来元素,实现良性的发展。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也为我们理解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提供了历史的参照。例如,对近代以来广州人口流动和城市格局变化的分析,让我对今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广州这座城市在历史的洪流中,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活力,它如何在传承古老文明的同时,又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自我超越。这是一次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阅读《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本书收录的多篇研究,为我打开了理解越秀文化的新视角。我一直认为,城市文化不仅仅是现有的建筑和习俗,更重要的是那些塑造了它们、隐藏在时间长河中的故事和精神。书中对于越秀区一些历史建筑的渊源考证,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时代记忆,令我印象深刻。例如,关于一些近代建筑的 origin 探讨,不仅梳理了建筑风格的演变,更联动了当时社会思潮、经济发展甚至人物命运,让一座座冰冷的建筑瞬间有了鲜活的生命。作者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档案文献到口述历史,再到考古发现,多维度地解读了越秀区的历史变迁,使得每一个论点都有据可依,每一个故事都更加立体。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传统手工艺在越秀区发展脉络的追踪,那些关于技艺传承、工匠精神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在时间长河中孕育出的独特文化基因。这本书让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亲身感受着越秀文化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又如何持续影响着当下。

评分

重塑对这座城市的认知 读完《羊城钩沉:广州历史研究文集/越秀文化系列丛书》,我感觉自己对广州的认知被彻底重塑了。我之前对广州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它作为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层面。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更深沉、更丰富的历史肌理。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独特贡献的研究深深吸引。例如,一些关于广州在革命历史中的地位的论述,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所承担的使命和付出的努力。作者们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细致爬梳,呈现了许多我从未了解过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让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书中对于广州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的论述,也让我意识到了这座城市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广州,一个既有现代气息,又饱含历史底蕴的城市。它让我明白了,每一个繁华的背后,都有一段漫长而精彩的故事,而这本书,就是解读这些故事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