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复习指导

2019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复习指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道论坛 编
图书标签: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考研
  • 复习指导
  • 2019
  • 教材
  • 计算机科学
  • 高等教育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计算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70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224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字数:6108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考生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备考复习用书,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辅导用书。

1. 严格按照*新计算机考研大纲,对大纲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梳理。__eol__2. 精选各名校的历年考研真题,给出详细的解题思路__eol__3. 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深入浅出。__eol__4. 融入了众多名校高分选手的智慧和王道论坛的精华内容。__eol__5. 采用了“书本+在线”的学习方式,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在论坛交流。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复习用书,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全书严格按照*新计算机统考大纲的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对大纲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梳理,力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本书精选各名校的历年考研真题,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思路,力求实现讲练结合、灵活掌握、举一反三的功效。通过本书“书本+在线”的学习方式和网上答疑方式,读者在使用本书时遇到的任何疑难点,都可以在王道论坛发帖与道友互动。本书可作为考生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备考复习用书,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辅导用书。

作者简介

王道论坛专注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考研和就业的社区,由国内名校计算机研究生共同创办,致力于给报考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主要作者赵霖,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为王道论坛主要负责人,曾出版图书多种。王道论坛http://www.cskaoyan.com/,专营计算机考研与培训。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1
1.1 计算机发展历程 1
1.1.1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1
1.1.2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2
1.1.3 计算机的分类与发展方向 2
1.1.4 本节习题精选 3
1.1.5 答案与解析 3
1.2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4
1.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
1.2.2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4
1.2.3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7
1.2.4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7
1.2.5 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 8
1.2.6 本节习题精选 8
1.2.7 答案与解析 10
1.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2
1.3.1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2
1.3.2 几个专业术语的概念 14
1.3.3 本节习题精选 14
1.3.4 答案与解析 17
1.4 本章小结 20
1.5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21
第2章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23
2.1 数制与编码 24
2.1.1 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4
2.1.2 真值和机器数 26
2.1.3 BCD码 26
2.1.4 字符与字符串 26
2.1.5 校验码 27
2.1.6 本节习题精选 30
2.1.7 答案与解析 32
2.2 定点数的表示与运算 34
2.2.1 定点数的表示 34
2.2.2 定点数的运算 38
2.2.3 强制类型转换 45
2.2.4 本节习题精选 46
2.2.5 答案与解析 52
2.3 浮点数的表示与运算 59
2.3.1 浮点数的表示 59
2.3.2 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62
2.3.3 本节习题精选 63
2.3.4 答案与解析 68
2.4 算术逻辑单元ALU 76
2.4.1 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76
2.4.2 算术逻辑单元的功能和结构 79
2.4.3 本节习题精选 80
2.4.4 答案与解析 81
2.5 本章小结 82
2.6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83
第3章 存储系统 86
3.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87
3.1.1 存储器的分类 87
3.1.2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88
3.1.3 本节习题精选 88
3.1.4 答案与解析 89
3.2 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90
3.2.1 多级存储系统 90
3.2.2 本节习题精选 90
3.2.3 答案与解析 91
3.3 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92
3.3.1 半导体存储芯片 92
3.3.2 SRAM存储器和DRAM存储器 93
3.3.3 只读存储器 95
3.3.4 本节习题精选 96
3.3.5 答案与解析 98
3.4 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100
3.4.1 连接原理 100
3.4.2 主存容量的扩展 101
3.4.3 存储芯片的地址分配和片选 103
3.4.4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103
3.4.5 本节习题精选 104
3.4.6 答案与解析 106
3.5 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111
3.5.1 双端口RAM 111
3.5.2 多模块存储器 112
3.5.3 本节习题精选 114
3.5.4 答案与解析 115
3.6 高速缓冲存储器 117
3.6.1 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117
3.6.2 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118
3.6.3 Cache和主存的映射方式 119
3.6.4 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121
3.6.5 Cache写策略 122
3.6.6 本节习题精选 122
3.6.7 答案与解析 126
3.7 虚拟存储器 133
3.7.1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133
3.7.2 页式虚拟存储器 134
3.7.3 段式虚拟存储器 134
3.7.4 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135
3.7.5 快表TLB 135
3.7.6 虚拟存储器与Cache的比较 136
3.7.7 本节习题精选 136
3.7.8 答案与解析 139
3.8 本章小结 144
3.9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145
第4章 指令系统 147
4.1 指令格式 147
4.1.1 指令的基本格式 147
4.1.2 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149
4.1.3 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149
4.1.4 本节习题精选 150
4.1.5 答案与解析 152
4.2 指令寻址方式 154
4.2.1 指令寻址和数据寻址 155
4.2.2 常见的数据寻址方式 155
4.2.3 本节习题精选 159
4.2.4 答案与解析 165
4.3 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170
4.3.1 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 171
4.3.2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 171
4.3.3 CISC和RISC的比较 171
4.3.4 本节习题精选 172
4.3.5 答案与解析 173
4.4 本章小结 174
4.5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174
第5章 中央处理器 177
5.1 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177
5.1.1 CPU的功能 177
5.1.2 CPU的基本结构 178
5.1.3 本节习题精选 179
5.1.4 答案与解析 181
5.2 指令执行过程 183
5.2.1 指令周期 183
5.2.2 指令周期的数据流 184
5.2.3 指令执行方案 186
5.2.4 本节习题精选 186
5.2.5 答案与解析 188
5.3 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190
5.3.1 数据通路的功能 190
5.3.2 数据通路的基本结构 190
5.3.3 本节习题精选 192
5.3.4 答案与解析 197
5.4 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02
5.4.1 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 202
5.4.2 硬布线控制器 202
5.4.3 微程序控制器 206
5.4.4 本节习题精选 211
5.4.5 答案与解析 215
5.5 指令流水线 219
5.5.1 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19
5.5.2 流水线的分类 221
5.5.3 影响流水线的因素 222
5.5.4 流水线的性能指标 223
5.5.5 超标量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24
5.5.6 本节习题精选 225
5.5.7 答案与解析 230
5.6 本章小结 236
5.7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238
第6章 总线 239
6.1 总线概述 239
6.1.1 总线基本概念 239
6.1.2 总线的分类 240
6.1.3 系统总线的结构 240
6.1.4 总线的性能指标 242
6.1.5 本节习题精选 242
6.1.6 答案与解析 245
6.2 总线仲裁 248
6.2.1 集中仲裁方式 248
6.2.2 分布仲裁方式 250
6.2.3 本节习题精选 250
6.2.4 答案与解析 251
6.3 总线操作和定时 252
6.3.1 总线传输的4个阶段 252
6.3.2 同步定时方式 252
6.3.3 异步定时方式 252
6.3.4 本节习题精选 253
6.3.5 答案与解析 254
6.4 总线标准 255
6.4.1 常见的总线标准 255
6.4.2 本节习题精选 256
6.4.3 答案与解析 257
6.5 本章小结 257
6.6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258
第7章 输入/输出系统 259
7.1 I/O系统基本概念 259
7.1.1 输入/输出系统 259
7.1.2 I/O控制方式 260
7.1.3 本节习题精选 260
7.1.4 答案与解析 261
7.2 外部设备 261
7.2.1 输入设备 261
7.2.2 输出设备 261
7.2.3 外存储器 263
7.2.4 本节习题精选 265
7.2.5 答案与解析 267
7.3 I/O接口 268
7.3.1 I/O接口的功能 269
7.3.2 I/O接口的基本结构 269
7.3.3 I/O接口的类型 270
7.3.4 I/O端口及其编址 270
7.3.5 本节习题精选 270
7.3.6 答案与解析 271
7.4 I/O方式 272
7.4.1 程序查询方式 273
7.4.2 程序中断方式 273
7.4.3 DMA方式 278
7.4.4 本节习题精选 281
7.4.5 答案与解析 287
7.5 本章小结 294
7.6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295
参考文献 278

前言/序言

前言

2011年,由王道论坛(www.cskaoyan.com)组织名校状元级选手,编写了4本单科辅导书。单科书是基于王道之前作品的二代作品,不论是编排方式,还是内容质量都较前一版本的王道书有了较大的提升。这套书也参考了同类优秀的教材和辅导书,更是结合了高分选手们自己的复习经验。无论是对考点的讲解,还是对习题的选择和解析,都结合了他们对专业课复习的独特见解。2018年,我们继续推出“王道考研系列”单科书,一共4本:

? 《2019年数据结构考研复习指导》

? 《2019年操作系统考研复习指导》

? 《2019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复习指导》

? 《2019年计算机网络考研复习指导》

每一版,我们不仅会修正之前发现的全部错误,还会对考点讲解做出尽可能的优化,也重新审视论坛的交流帖,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问和建议对本书做出针对性的优化;此外还重新筛选了部分习题,尤其是对习题的解析做出了更好的改进。

当然,深入掌握专业课内容没有捷径,考生也不应怀有任何侥幸心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踏踏实实做题巩固,最后灵活致用才是高分的保障。我们只希望这套书能够指导大家复习考研,但学习还是得靠自己,高分不是建立在任何空中楼阁之上的。对于一个想继续在计算机专业领域深造的考生来说,认真学习并扎实掌握这4门计算机专业中最基础的专业课,是最基本的前提。

“王道考研系列”是计算机考生口碑相传的辅导书,自出版以来在同类书中的销量始终遥遥领先。有这么多的成功学长,我相信只要考生合理地利用好本书、并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回报。

“王道考研系列”的特色是“书本+在线”,你在复习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可以在王道论坛上发帖或在QQ交流群内交流(QQ群号:346165686),欢迎读者对于书中的疑问积极交流。你的参与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任何一个建议,我们都会认真考虑,也会针对大家的意见对本书进行修订。

“不打广告、不发证书、不包就业,专注于培养有梦想、有能力的高级码农”王道程序员训练营是王道团队举办的线下程序员魔鬼式集训。打下扎实的编程和算法基本功,培养程序员式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期待有梦想有追求的你加入!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王道论坛伴你一路同行!


致 读 者

——王道单科使用方法的道友建议


我是二战考生,2012年第一次考研成绩333分(专业代码408,成绩81分),痛定思痛后决心再战。潜心复习了半年后终于以392分(专业代码408,成绩124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这半年里我的专业课成绩提高了43分,成了提分主力。从不达线到比较满意的成绩;从闷头乱撞到有了自己明确的复习思路,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风华哥从诸多高分选手中选我给大家介绍经验的一个原因吧。

整个专业课的复习是围绕王道材料展开的,从一遍、两遍、三遍看单科书的积累提升,到做8套模拟题时的强化巩固,再到看思路分析时的醍醐灌顶。王道书能两次押中原题固然有运气成分,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他们的编写思路和选题方向与真题很接近。

下面说说我的具体复习过程:

每天划给专业课的时间是3~4小时。第一遍细看课本,看完一章做一章单科书(红笔标注错题),这一遍共持续2个月。第二遍主攻单科书(红笔标注重难点),辅看课本。第二遍看单科书和课本的速度快了很多,但感觉收获更多,常有温故知新的感觉,理解更深刻(风华注,建议这里再速看第三遍,特别针对错题和重难点。模拟题完后再跳看第四遍)。

以上是打基础阶段,注意单科书和课本我仔细精读了两遍,弄懂每个知识点和习题。大概11月上旬开始做模拟题和思路分析,期间遇到不熟悉的地方不断回头查阅单科书和课本。8套模拟题的考点覆盖得很全面,所以大家做题时如果忘记了某个知识点,千万不要慌张,赶紧回去看这个知识盲点,最后的模拟就是查漏补缺。模拟题一定要严格按考试时间去做(14:00~17:00),注意应试技巧,做完试题后再回头研究错题。算法题的最优解法不太好想,如果实在没思路,建议直接“暴力”解决,结果正确也能有10分,总比苦拼出15分来而将后面比较好拿分的题耽误了好(这是我第一年的切身教训!)。最后剩了几天看标注的错题,第三遍跳看单科书,考前一夜浏览完网络,踏实地睡着了……

考完专业课,走出考场终于长舒一口气,考试情况也胸中有数。回想这半年的复习,耐住了寂寞和诱惑,雨雪风霜从未间断跑去自习,考研这人生一站终归没有辜负我的用心良苦。佛教徒说世间万物生来平等,都要落入春华秋实的代谢中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作为过程存在,凡是存在的终归要结束,你不去为活得多姿多彩拼搏,真到了和青春说再见时你是否会可惜虚枉了青春?风华哥说过我们都是有梦的“屌丝”,我们正在逆袭,你呢?

感谢风华大哥的信任,给我这个机会分享专业课复习经验给大家,作为一个铁杆道友在王道受益匪浅,也借此机会回报王道论坛。祝大家金榜题名!


ccg1990@SJTU



《精通计算机系统:架构、性能与优化》 一、 深入探索计算机的“心脏”与“大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已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台精密机器是如何运作的?《精通计算机系统:架构、性能与优化》将带您深入计算机的底层,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从根本上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培养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能力。 本书并非一本照本宣科的教材,而是一次对计算机系统深邃的探索之旅。我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学会如何使用软件,而是要理解软件背后运行的硬件基础,以及硬件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复杂的功能。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出发,逐步构建起对计算机系统整体运作的清晰认知,这对于任何渴望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 剖析计算机的“骨骼”与“血脉”:硬件架构的奥秘 计算机的强大源于其精巧的硬件设计。本书将细致剖析现代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带您领略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中央处理器(CPU)的精密制造: 我们将从指令集架构(ISA)入手,理解CPU如何解析并执行来自软件的命令。您将了解指令流水线、分支预测、超标量执行等现代CPU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如何让CPU在毫秒之间完成海量的计算任务。我们将探讨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的职责,以及它们在指令周期中的配合。您将不再对“时钟频率”、“核心数”等术语感到模糊,而是能深入理解它们对计算机性能的实际影响。 内存系统的层次化设计: 内存是CPU工作的“工作台”,其速度和容量直接影响着程序的运行效率。本书将详细讲解存储器的金字塔模型,从速度最快、容量最小的寄存器,到高速缓存(Cache)的不同层级(L1, L2, L3),再到主内存(RAM),最后到容量巨大但访问速度较慢的二级存储(硬盘、固态硬盘)。您将深入理解缓存的工作原理,如缓存行、替换算法(LRU等),以及缓存命中率对程序性能的影响。掌握这些知识,将使您能够优化程序的内存访问模式,显著提升运行速度。 输入/输出(I/O)设备的交互之道: 计算机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这离不开各种I/O设备。我们将探讨I/O接口、总线(如PCIe)、DMA(直接内存访问)等技术,理解它们如何实现CPU与外设(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络接口卡等)之间的高效通信。您将了解中断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I/O子系统是如何平衡性能与延迟的。 总线与互连网络: 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流动离不开各种总线和互连网络。本书将介绍系统总线、I/O总线等不同类型的总线,以及它们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对于多处理器系统,我们将探讨各种互连拓扑结构(如总线结构、交叉开关、环形网络等),理解它们如何影响多核CPU之间的通信效率和整体系统性能。 三、 软件与硬件的“交响乐”: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的协同 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而操作系统则是赋予它生命与智慧的灵魂。本书将重点阐述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和调度硬件资源,使之能高效地服务于运行的应用程序: 进程与线程管理: 您将深入理解进程的概念,包括进程的创建、终止、状态转换,以及进程间通信(IPC)的各种机制。同时,我们将探讨线程,理解其轻量级特性以及多线程编程带来的并发优势与挑战。操作系统如何通过调度算法(如FCFS, SJF, RR, 优先级调度等)在多个进程/线程之间分配CPU时间,我们将进行详细的分析。 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扮演着内存“管家”的角色,确保每个程序都能获得所需的内存空间,同时避免内存冲突。本书将详述虚拟内存技术,包括分页、分段、页表、TLB(快表)等概念,理解它们如何让程序拥有比物理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以及实现内存保护和内存共享。您将了解缺页中断的处理过程,以及内存置换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组织和管理磁盘上数据的关键。我们将探索文件的概念、目录结构,以及不同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如FAT, NTFS, ext4等)。您将了解文件I/O的底层实现,包括块设备驱动、缓冲机制、文件系统的索引结构等,理解文件读写操作的效率是如何被决定的。 设备管理与I/O调度: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所有I/O设备,并对其访问进行调度,以提高整体I/O吞吐量并减少延迟。我们将探讨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以及各种I/O调度算法(如FCFS, SSTF, SCAN, C-SCAN等)如何优化磁盘寻道时间。 四、 性能的“探针”与“优化器”:理解与提升计算机性能 仅仅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让它运行得更快、更高效。《精通计算机系统:架构、性能与优化》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法: 性能指标与测量: 我们将介绍各种衡量计算机性能的关键指标,如吞吐量(Throughput)、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延迟(Latency)、CPU利用率、内存带宽等。您将学习如何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如profilers, performance counters)来收集和解读性能数据,找出程序的性能瓶颈。 指令级并行与流水线优化: 回顾CPU的指令流水线,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编写能够充分利用指令级并行(ILP)的代码。理解编译器优化技术,如循环展开、函数内联、死代码消除等,以及它们如何帮助生成更高效的机器码。 缓存优化策略: 掌握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后,您将学习如何通过调整数据结构、访问模式来提高缓存命中率。例如,通过改变二维数组的遍历顺序,或者使用更适合缓存的内存布局,可以显著提升程序的性能。 并发与并行编程: 随着多核处理器的普及,并发与并行编程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多线程编程中的同步与互斥问题(锁、信号量等),以及如何利用多核处理器并行执行任务以加速计算。您将了解并行编程模型(如OpenMP, MPI)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并行算法。 I/O性能调优: 理解I/O操作的瓶颈所在,并学习如何通过缓冲、异步I/O、RAID配置等技术来提升I/O性能。 五、 谁应该阅读这本书? 《精通计算机系统:架构、性能与优化》适合以下人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无论是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本书都将为您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系统基础,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应对实际项目中的挑战。 软件工程师与开发者: 想要写出更高效、更可靠的软件,理解底层原理是必不可少的。本书将帮助您从“使用”软件提升到“理解”和“创造”软件的层面。 系统管理员与运维工程师: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系统部署、故障排查和性能调优。 对计算机底层原理充满好奇的爱好者: 如果您对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感到好奇,渴望超越表面的用户界面,那么本书将是您探索计算机奥秘的绝佳向导。 六、 本书的特色 系统性与深入性: 从硬件架构到操作系统,再到性能优化,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计算机系统知识体系。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辅以大量的实例和思考题,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前沿技术视角: 涵盖了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关键的技术和概念,确保读者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清晰的逻辑与精炼的语言: 力求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技术概念,避免过于晦涩的表述。 结语: 《精通计算机系统:架构、性能与优化》是一次对计算机世界深层探索的邀请。它将赋予您理解和驾驭复杂计算系统的能力,让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创造出更优秀的成果。准备好踏上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吧,一同揭开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精妙之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几本号称是“权威”的复习资料,但很多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就是将历年真题简单地重新组织了一下,缺乏深入的理论剖析和前沿的视角。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在对基础概念的阐述上做到了既扎实又深入。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定义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以及“如何实现”。例如,在谈到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时,作者不仅详细对比了SRAM和DRAM的内部差异,还结合了Cache的工作原理,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局部性原理在实际硬件设计中的体现,这种深挖根源的讲解方式,真正培养了我们像一个计算机系统设计师那样去思考问题。此外,书中对一些经典实验模型和微机接口技术的介绍,也明显比其他教材更新颖、更贴近当前的研究热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逻辑电路和时序分析时所采用的系统性方法,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而不是零散的技巧罗列。读完相关章节,感觉对底层逻辑的理解提升了一个量级,不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硬件运行的底层逻辑。

评分

坦白说,很多考研书籍的习题部分往往是鸡肋,要么太简单,不足以构成挑战;要么难度陡增,但讲解又严重不足,形同虚设。这本书的习题设计显然经过了精心策划。它显然是按照知识模块梯度上升的原则来布置的,从基础概念巩固题,到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大题,再到模仿真题格式的综合应用题,层层递进,难度曲线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我特别喜欢它在不同模块之间穿插设置的“交叉索引”提示,这提醒我们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在做存储器相关的题目时,它会提示回顾一下总线仲裁的机制,这迫使我必须建立起全局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它提供了“多角度解析”的选项,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侧重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思路去理解答案,而不是被单一的官方解法所束缚。这种灵活的习题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实战导向性极强,这对于急于在短时间内高效备考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非常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考点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点从其章节末尾设置的“易错点辨析”和“典型例题剖析”就能看出端倪。那些易错点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针对历年来考生最容易混淆的细微差别进行了精准的定位和剖析,比如浮点数运算的舍入规则、中断响应的优先级判断等,这些都是实战中失分的高频区。例题的讲解更是详尽到令人发指,它不仅给出了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完整的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甚至会指出不同的解题路径及其优劣。这种手把手的带着你走过每一个陷阱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应试信心。它似乎懂得考生的焦虑,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最实用、最直接的得分策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晦涩的学术深度,真正做到了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完美平衡。

评分

与过去使用的资料相比,这本书在内容的更新和对新趋势的把握上,体现出了极高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我注意到,书中对现代处理器架构,特别是流水线技术和超标量处理器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内容在一些老版本的教材中常常是一带而过,但在当前的考研命题中却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模型的层面,而是结合了主流CPU的设计案例,形象地说明了乱序执行、分支预测等复杂技术是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并行度的。这种与时俱进的视角,让我在复习时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像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技术升级。它让我意识到,计算机组成原理绝非一门“过时”的学科,而是随着技术迭代而不断进化的核心领域。这种将历史脉络与未来趋势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该学科更深层次的探索兴趣,这对于保持长期备考的动力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一笔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同于市面上那些黑白为主、略显沉闷的考研用书。封面的配色大胆而富有活力,初次拿到手里时,那种厚实感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内页的字体选择非常人性化,间距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概念和公式的呈现上,采用了不同的字号和加粗处理,使得重点一目了然。有些章节的知识点图示,绘制得极为精美,逻辑结构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把握核心脉络,这在理解那些抽象的硬件层级概念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编排上,作者似乎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知识点堆砌感。比如,在讲解CPU结构时,附带的流程图清晰地描绘了指令周期的各个阶段,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高效得多。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的接触到实际阅读过程,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考生的关怀,这在考研资料中是相当难得的加分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非常好用 便宜实惠 推荐购买

评分

可以。和教材一起复习,为明年做准备哈哈

评分

零零落落零零落落零零落落了两块扣扣空间

评分

评分

东西还行吧,就是封面上没有扫二维码验真伪的东西

评分

书还没看不过应该不错 很喜欢

评分

不错哦,字迹特别清晰,买书就选京东自营方便快捷,下次再来

评分

很好的书,考研的朋友可以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