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争:金融资本如何在全球掠夺财富

金融战争:金融资本如何在全球掠夺财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翀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
  • 经济
  • 战争
  • 资本
  • 全球化
  • 财富
  • 阴谋论
  • 金融危机
  • 投资
  • 权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29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662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说起战争,人们头脑里浮现的是轰鸣的大炮、呼啸的飞机。确实,这些都是典型的战争场面。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战争。在这种战争中,没有大炮和飞机,只有厮杀的资本;没有呐喊和枪炮声,只有键盘轻轻的击打声。但是,它对一个国家的打击不亚于一场战争,这就是本书要描述的金融战争。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分析了1992~2017年的5次典型的战例,然后回答了下述问题:谁发动了金融战争?用什么来发动金融战争?为什么会发生金融战争?什么诱导了金融战争?本书不仅是在讲故事,还分析了各种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从专业的角度阐述各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是一本没有学过经济学或金融学的人都能看懂的书。


作者简介

李翀

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学系,1981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8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任经济学讲师(1983),经济学副教授(1988)、经济学教授(1992)。从2000年起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任教。个人出版专著9部、教材2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6项。全国优秀教师,中青年专家,首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曾担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现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前言:何谓金融战争

第一章

在英国燃起战火:狙击英镑

战机出现 // 002

勉强为之 // 002

问题凸现 // 003

战云密布 // 007

大战爆发 // 011

攻击信号 // 011

金钱搏杀 // 013

无可奈何 // 015

胜负分晓 // 016

英格兰银行输了 // 016

对冲基金赢了 // 017

对世界的警告 // 018

第二章

横扫东南亚:强取豪夺

泰国告急 // 021

泰国怎么了 // 021

情况恶化 // 026

致命的打击 // 028

嗅到了血腥味 // 028

惨烈搏杀 // 031

沉重一击 // 034

挥师南进 // 043

间歇性攻击 // 043

欲擒故纵 // 048

愤怒的谴责和无奈的哀叹 // 052

第三章

在中国暗流涌动:赌人民币汇率升值

热钱涌入中国 // 056

施加压力 // 056

汇率低估了吗 // 061

又是一场豪赌 // 064

热钱的博弈 // 068

多少热钱流进中国 // 068

热钱怎么流进中国 // 070

政府积极防守 // 072

热钱还是赚了 // 074

更大的投机冲击 // 074

政府左右为难 // 080

对热钱围追堵截 // 084

第四章

兔子也吃窝边草:豪赌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出事了 // 089

何谓次贷 // 089

危机的发生 // 093

危机激化 // 097

对赌次贷 // 099

一把双刃剑 // 099

最早发现机会的人 // 100

制造赌具的人 // 102

赌注最大的人 // 105

赌资最少的人 // 108

豪赌股市 // 110

第一轮攻击 // 110

第二轮攻击 // 113

做空整个股市 // 116

价值型投资的失效 // 117

滑稽的听证会 // 118

第五章

终于对中国出手:做空人民币

机会来临 // 124

离岸市场 // 124

汇率逆转 // 126

似成趋势 // 130

发起狙击 // 132

寻找时机 // 132

排兵布阵 // 135

短兵相接 // 138

初见分晓 // 141

伺机而动 // 141

釜底抽薪 // 143

大势已去 // 145

第六章

资本的贪婪:金融战争的发动者

金融资本的扩张 // 149

唯利是图的本性 // 149

滴着血来到人间 // 149

坐上第一把交椅 // 150

对冲基金的特点 // 151

对冲基金的产生 // 151

玩钱的富人俱乐部 // 153

巧妙的投机策略 // 158

对冲基金的沉浮 // 164

从老三到消失:老虎基金走向破产 // 164

梦幻组合的厄运:长期资本管理基金濒临破产 // 168

高回报伴随高风险:量子基金的沉浮 // 172

第七章

经济虚拟化:金融战争的武器

资本的虚拟化 // 176

金融资产 // 176

一种虚拟的资本 // 178

为什么会变得虚拟 // 180

虚拟资本的再虚拟化 // 183

金融衍生工具 // 183

一种更虚拟的资本 // 187

为什么会变得更虚拟 // 188

经济的虚拟化 // 189

虚拟经济 // 189

发展与风险共存 // 190

创造还是毁灭 // 194

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金融战争的战场

经济全球化 // 198

渗透到每个角落的国际贸易 // 198

谁都是投资东道国 // 202

席卷世界的资金融通 // 206

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 // 210

贸易全球化带来了什么 // 210

投资全球化带来了什么 // 213

金融全球化带来了什么 // 214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战争 // 217

金融自由化的趋向 // 217

利益和风险同在 // 218

金融战争在这里发生 // 220

第九章

经济的缺陷:金融战争诱因

泡沫经济的诱因 // 224

肥皂泡般的经济 // 224

诱导机制 // 227

相关例证 // 227

国际收支的诱因 // 228

国际收支逆差 // 228

诱导机制 // 231

相关例证 // 231

刚性汇率制度的诱因 // 234

刚性的汇率制度 // 234

诱导机制 // 236

相关例证 // 237

参考文献 // 240


前言/序言

何谓金融战争

一说起战争,人们头脑里浮现的是轰鸣的大炮、呼啸的飞机。确实,这些都是典型的战争场面。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战争。在这种战争中,没有大炮和飞机,只有厮杀的资本;没有呐喊和枪炮声,只有键盘轻轻的击打声。但是,它对一个国家的打击不亚于一场战争,这就是本书要描述的金融战争。

所谓金融,指的是资金融通,即人们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各种手段来筹集资金的过程。贷款、债券、股票等资金融通的手段可以带来收益,在金融学中称为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发行和交易或者有一个场所或者仅是一个过程,在金融学上称为金融市场。所谓金融战争,是指通过在金融市场上掀起大规模的投机浪潮来掠夺财富的行为。在战争前面冠以“金融”两个字是因为这种战争是利用金融资产来发动的,在金融后面加上“战争”两个字是因为利用金融资产发动的是一种蓄意的攻击。自从有金融市场以来,投机就没有间断过。是的,投机是金融市场的一种正常行为,它与套期保值行为相辅相成。但是,金融战争不是指一般的金融市场投机,它是指投机者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蓄意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起攻击,通过人为地压低或推高金融资产价格的方式来获取高额收益。

金融战争与金融危机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的。所谓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发生剧烈的动荡并对经济产生破坏性的影响。金融危机包括银行危机,即银行大规模破产所导致的债务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动荡;货币危机,即一个国家货币汇率大幅度贬值所造成的外汇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动荡;对外债务危机,即一个国家的企业和机构无法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偿还对外债务所引起的外汇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债务危机,即政府无力偿还政府债务所造成的债务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动荡。金融战争与金融危机的联系在于金融战争通常会导致金融危机,它们的区别在于金融危机不一定是金融战争引起的。

金融战争与经济危机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的。作为经济周期的一个阶段来严格定义的经济危机是指生产过剩所导致的企业破产、产值下降和失业恶化的现象,而所谓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往往依次经历经济复苏、经济繁荣、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四个阶段并周而复始地变化。但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企业破产、产值下降和失业恶化的现象。如果把经济危机看作后一种定义的经济危机,那么金融战争与经济危机的联系在于金融战争通常会导致金融危机并且接着导致经济危机,它们的区别在于经济危机不一定是金融战争引起的。

金融战争与货币战争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的。所谓货币战争通常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美国政府利用美元特权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获取利益。市场上不少关于“货币战争”或“金融战争”的书籍都是按照这种理解来阐述的。实际上,货币与金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美元霸权角度来描述各种事件似乎不应该称为“金融战争”。至于美国政府利用美元特权地位获取利益是不是一种“货币战争”,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把它视为“战争”,那么包含了“阴谋”的意味,实际上这就是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特权。第二种理解是投机者通过在外汇市场的货币投机来获取暴利。本书所说的金融战争与第一种意义上的货币战争无关,而第二种意义的货币战争是本书所说的金融战争的一种形式。

金融战争的形式主要有狙击战和歼灭战,这是媒体对金融战争所使用的术语。所谓狙击战,是指一旦发现某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投机者会迅速对这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起攻击。这种攻击的特点是目标单一,一般只攻击一类金融市场;时间短暂,一般一个月左右;一旦获得利润就撤离。所谓金融歼灭战,是指投机者的攻击几乎覆盖全部金融市场,攻击的手段相互联系,时间可能会稍长一点,是一种带有摧毁性的攻击方式。

金融战争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频繁发生的,它的经济背景是经济虚拟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不同,它是一种债权凭证或者所有权凭证,一旦未来的收益增加,它的价格会暴涨,一旦债务人或被所有者出现问题,它的价格会暴跌。因此,金融资产被称为虚拟资产或者虚拟财富。在债权或所有权能够实现的条件下,它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在债权或所有权不能实现的条件下,它分文不值。一个国家的财富由物质财富和金融财富组成,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财富在总财富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虚拟化了。经济虚拟化意味着金融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给投机者提供了较多的投机机会。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不可兑换,金融市场没有开放,投机者也没有办法攻击这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进本国货币的可兑换和本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使金融战争从可能变成现实。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冷兵器和热兵器意义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意识形态的战争,如宗教信仰对抗的战争,不管是公开还是隐蔽的,战争的最终目的几乎都是掠夺财富。金融战争也不例外,它的目的也是掠夺财富。在经济虚拟化的条件下,金融战争成为最“合法”的掠夺别的国家财富的重要方式。某个国家开放金融市场,投机者们在这个市场进行投机是天经地义的,但它对这个国家的伤害不亚于一场真正的战争。

本书首先分析了从1992年到2017年的6次典型的战例,然后回答下述问题:谁发动了金融战争?用什么来发动金融战争?为什么会发生金融战争?什么诱导了金融战争?为了使读者不至于总要翻到前面去寻找相关内容,在相关战例中对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工具的描述会有所重复。

有的人可能不以为意,认为这样说有点耸人听闻。请仔细阅读本书所描述的实际案例,认真体会一下这些投机过程,考察一下这些投机的结果,然后做出你的判断:这是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很不希望出现这样麻木的情况:当这种战争降临到我们国家时,我们还不以为意。当我们国家的财富被掠夺时,我们还觉得理所当然。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在强盗抢劫了你的财物时,你还为强盗数钱。

我还有一种忧虑,但愿是杞人忧天。战争一般都是政府发动的,但金融战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机构投资者发动的。如果将来有一天,金融战争的发动者变成政府,金融战争演变为强国打击弱国的一种方式,那么情况就更加可怕了。

我这本书所描述的都是事实。金融战争涉及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和投机方法,因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但是,我力求做出通俗的解释,争取将这本书写成一本没有学过经济学或金融学的人都能看懂的书。然而,我不仅是在讲故事,我还将分析各种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从专业的角度阐述各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也希望将这本书写成具有学术意味的书。

希望这本书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沉重话题的关注。

作者

2017年10月于北京京师园



《金权时代:解码现代金融的脉络与力量》 在全球经济浪潮滚滚向前,金融的触角早已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乃至国家命运。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场具体的宏大冲突,而是力图剖析现代金融体系最深层的运作逻辑、驱动力量及其对全球格局产生的潜移默化却又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将一同探寻,在这看似抽象的数字与符号背后,隐藏着怎样一股影响世界走向的强大力量。 第一章:金融的诞生与演进——从朴素的交换到复杂的衍生 在文明的黎明,金融的雏形不过是简单的物物交换和最早的货币形式。随着贸易的发展,金属货币、纸币乃至更具创意的信用工具应运而生,每一次的变革都伴随着生产力的跃升和社会的组织方式的演进。本书将追溯金融从最初的辅助功能,逐渐演变为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却又反过来深刻塑造实体经济的复杂体系的全过程。我们将审视从古代的钱庄、银行的萌芽,到近代金融市场、股票交易所的建立,再到信息技术驱动下的电子交易、高频交易的出现,金融的形态如何不断升级,其复杂性和全球性如何日益增强。这一章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宏观的历史视野,理解金融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天的面貌。 第二章:金融工具的万花筒——解读信用、杠杆与衍生品的逻辑 现代金融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看似神秘的工具,它们是资金流动、风险转移和价值创造(抑或膨胀)的核心载体。本书将剥开这些工具的层层面纱,深入浅出地解析它们的工作原理。我们将详细阐述信用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理解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基础信用工具如何支撑企业运营和个人消费。 接着,我们将重点探讨“杠杆”这一金融界强大的双刃剑。通过引入财务杠杆和资产杠杆的概念,解释它们如何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风险敞口。杠杆如何能够撬动巨额的投资,又如何在市场动荡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 而衍生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更是现代金融市场中最具创新性也最具争议性的工具。本书将清晰地解释这些工具的定价机制、套期保值和投机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风险转移、价格发现和资产证券化的重要角色。我们将探讨它们如何帮助企业锁定未来成本,又如何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温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它们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第三章:金融机构的生态圈——银行、投资公司与监管者的博弈 金融体系的运转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机构。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扮演着不同角色的参与者,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起现代金融的生态系统。 商业银行作为最古老的金融机构,我们将探讨其存款、贷款、支付等核心业务,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信用创造”功能。同时,我们将审视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理解它们如何为企业提供融资、并购咨询、证券发行等服务,以及它们在推动资本流动和市场效率方面的作用。 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等另类投资机构,将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聚焦。我们将解析它们的运作模式,理解它们如何利用复杂的投资策略、高杠杆和非公开信息进行交易,以及它们对市场波动和资产价格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审视作为“规则制定者”和“看门狗”的金融监管机构。理解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中的核心作用,以及证券监管机构在维护市场公平、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的职能。本书将探讨监管的有效性、挑战以及监管缺失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分析监管者与金融机构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博弈关系。 第四章:全球资本的流向与权力——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 在这个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资本的流动不再受国界的限制,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全球金融网络。本书将为您揭示全球资本流动的真实图景。我们将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汇率机制以及跨国资本如何在不同国家之间穿梭,寻找更高的回报。 我们将深入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它们提供的贷款、技术援助以及政策建议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走向。 同时,本书也将探讨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家主权和经济政策的潜在影响。理解大型跨国金融资本如何通过投资、撤资等方式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以及各国如何在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下,寻求平衡国家利益与金融开放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审视全球金融市场中的权力分配,以及这种分配如何影响着全球财富的格局。 第五章:金融创新与风险——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 科技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金融领域的创新。从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的兴起,到人工智能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金融的未来正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本书将探讨这些新兴金融科技(FinTech)带来的机遇,它们如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普惠性和安全性,并可能颠覆传统的金融业态。 然而,每一次的金融创新也伴随着新的风险。我们将审视这些创新可能带来的潜在挑战,例如网络安全风险、数据隐私问题、算法偏见以及新型金融欺诈等。同时,本书也将探讨系统性风险的演变,在高度关联的全球金融体系中,一个局部的问题可能迅速蔓延,引发全球性的危机。 结语:洞察金融,赋能未来 《金权时代:解码现代金融的脉络与力量》并非一本制造恐慌的书籍,而是一份旨在提升读者金融素养、增强风险意识的指南。我们希望通过对金融体系的深入解析,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理解资本运作的内在逻辑,洞察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真实力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对金融的深入理解,将是每一个参与者做出明智决策、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乃至塑造自身未来不可或缺的关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戏剧张力,让我读之前就充满了好奇。当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作者构建的宏大叙事所吸引。他并非只是罗列枯燥的数据和晦涩的理论,而是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说书人,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幕后的金融巨头,他们如何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无情的运作,将全球各地的资源和财富收归囊中。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金融危机的剖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不仅仅是描述了“掠夺”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这种掠夺背后的逻辑和机制。我开始反思,我们 everyday 接触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背后是否也隐藏着类似的逻辑?这种对系统性风险的揭示,让我对未来经济走向产生了更为审慎的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对历史细节的把握,他没有回避那些敏感或争议性的事件,而是通过严谨的研究,将事实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自行判断。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对现代经济体制的深度“体检”,从中发现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病灶”。书中的案例分析,从亚洲金融风波到次贷危机,都栩栩如生,让我看到了金融力量的强大和其潜在的破坏力。作者的语言风格虽然不乏犀利,但整体上保持了一种冷静的观察者的姿态,这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读完之后,我对“金融”这两个字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股票、债券这些表面符号,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关于权力、资源分配和全球格局的层面。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透表象,揭示事物本质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金融世界深层运作的大门。他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现实,而是直面金融资本的扩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财富的不平等和资源的过度集中。书中对一些经典金融危机的复盘,让我看到了金融力量的脆弱性和破坏性。作者在分析中,没有回避那些敏感或争议性的事件,而是通过严谨的研究,将事实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自行判断。我开始意识到,金融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权力斗争的载体。他所提出的“金融战争”概念,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大量事实的有力论证。书中对“金融化”如何侵蚀实体经济,以及其对社会不平等加剧的影响的阐述,发人深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带入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每一个信息节点都充满了意义,最终汇聚成一幅关于全球财富流动的全景图。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挑战主流叙事,揭示被隐藏的真相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金融世界深层运作的大门。他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现实,而是直面金融资本的扩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财富的不平等和资源的过度集中。书中对“金融化”概念的详细阐释,以及其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让我感到触目惊心。我开始反思,我们所享受的便捷生活,是否是以某些地区和人群的利益受损为代价?作者在案例分析中,对不同国家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的不同命运的对比,尤其令人深思。他揭示了那些看似“发达”的经济体,是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实现了对发展中国家财富的“虹吸效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和反思,去主动寻求理解和真相。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那些被主流媒体忽略的细节的关注,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理解金融运作复杂性的关键。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将金融视为一种抽象的经济活动,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批判色彩,而内容也丝毫不辜负这份期待。作者以一种近乎“侦探”的视角,追踪着金融资本的足迹,揭示了它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扮演的复杂角色。我尤其喜欢他将宏观的金融运作与微观的个人命运联系起来的叙事方式。书中对“金融化”概念的详细阐释,以及其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让我感到触目惊心。我开始反思,我们所享受的便捷生活,是否是以某些地区和人群的利益受损为代价?作者在案例分析中,对不同国家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的不同命运的对比,尤其令人深思。他揭示了那些看似“发达”的经济体,是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实现了对发展中国家财富的“虹吸效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和反思,去主动寻求理解和真相。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那些被主流媒体忽略的细节的关注,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理解金融运作复杂性的关键。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将金融视为一种抽象的经济活动,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透表象,揭示事物本质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种渴望。作者以一种近乎“侦探”的视角,追踪着金融资本的足迹,揭示了它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扮演的复杂角色。我尤其喜欢他将宏观的金融运作与微观的个人命运联系起来的叙事方式。书中对一些被媒体忽视的金融事件的深度挖掘,让我对世界的运转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认知。例如,他对某些国家通过金融手段实现“经济殖民”的描述,让我不寒而栗,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援助”的国际金融项目。作者的文笔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剖析金融的每一个环节都毫不留情,直指核心。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拉入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每一个信息节点都充满了意义,最终汇聚成一幅关于全球财富流动的全景图。他所提出的“金融战争”概念,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大量事实的有力论证。书中对金融创新如何被滥用,如何成为少数人攫取暴利的工具的阐述,发人深省。我开始意识到,金融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权力斗争的载体。作者的分析没有停留在批判层面,而是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为何会发生,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帮助读者摆脱被媒体信息所裹挟的被动状态,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对现代金融体系的“深度体检”。作者以一种审慎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金融资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财富的“掠夺”。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金融工具的解释所吸引,它们是如何被设计和利用,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又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他并非仅仅停留在批判层面,而是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为何会发生,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他对金融创新如何被滥用,以及监管缺失如何为这种“掠夺”提供了土壤的论述,让我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有了更深的思考。书中对一些被媒体忽视的金融事件的深度挖掘,让我对世界的运转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认知。我开始反思,我们所接触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背后是否也隐藏着类似的逻辑。作者的语言风格虽然不乏尖锐,但整体上保持了一种冷静的观察者姿态,这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对现代经济体制的深刻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像一般的经济学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作者用一种充满张力的叙事方式,将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描绘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他并非仅仅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妙的类比,将复杂的金融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他对不同金融工具的解释,例如衍生品、对冲基金等,它们是如何被用来放大收益,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书中对一些经典金融危机的复盘,让我看到了金融力量的脆弱性和破坏性。作者在分析中,没有回避那些敏感的政治和权力因素,而是将金融运作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我开始意识到,金融资本的扩张,不仅仅是经济活动,更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权力再分配。书中对“金融霸权”的探讨,让我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批判的同时,并没有陷入情绪化的指责,而是基于严谨的研究和事实,来构建自己的论点。读完这本书,我对“财富”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而是与资源、权力、以及全球公平分配息息相关。

评分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其充满力量感的标题所吸引,它直接点明了金融资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掠夺者”角色。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论述并非简单地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为这一论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他以一种近乎“解剖”的姿态,剖析了金融资本是如何利用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实现财富的积累和转移。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和机遇的对比,让我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赞赏作者在解释复杂的金融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他并没有使用过多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金融运作的内在机制。例如,他对“金融创新”如何成为“金融脱缰”的助推器的论述,让我对资本逐利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主动理解这个日益复杂的金融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全球经济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所描绘的“金融战争”以及“全球掠夺”的字眼,预示着一场关于资本运作的深刻揭露。当我沉浸其中时,我发现作者的笔触远比标题所能涵盖的更为广阔和深刻。他并非只是在描绘一场单纯的经济冲突,而是将金融资本的扩张视为一种系统性的、跨越国界的力量,它以各种隐蔽或显性的方式,重塑着全球的经济格局和权力分配。书中对金融工具的阐释,常常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呈现,让那些原本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金融创新和监管缺失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他详细地描述了金融机构如何利用规则的漏洞,以及监管的滞后性,来放大其逐利行为,最终导致全球性的不稳定。这本书让我对“自由市场”的概念产生了新的疑问,它是否真的如我们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还是在某些强大的金融力量操纵下,早已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作者在分析中穿插的对历史事件的引用,为他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我看到了金融力量的演变轨迹。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俯瞰着全球经济的潮起潮落,理解着那些看似随机的事件背后,所存在的深刻的系统性逻辑。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深层运作逻辑的书籍充满期待,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描绘成了一场无声的“战争”,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世界的格局。我尤其喜欢他对金融工具的拆解和分析,他将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如“对冲”和“套利”,具象化为一场场精密的博弈。书中对不同时期金融危机的复盘,让我看到了金融力量的强大和其潜在的破坏性。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敏感或争议性的事件,而是通过严谨的研究,将事实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自行判断。我开始意识到,金融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权力斗争的载体。他所提出的“金融战争”概念,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大量事实的有力论证。书中对“金融化”如何侵蚀实体经济,以及其对社会不平等加剧的影响的阐述,发人深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带入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每一个信息节点都充满了意义,最终汇聚成一幅关于全球财富流动的全景图。

评分

通俗易懂,案例生动形象!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的产品!

评分

垃圾,真搞不懂这些中国的专家抄的这么烂的书,还卖的那么贵,薄薄的一本,杀熟从来都是瞄准国人!从此不看这些所谓的中国专家的玩意!

评分

书是良师益友,多多益善!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不错的产品!

评分

真是垃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