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

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德銖 著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維管植物
  • 科屬
  • 詞典
  • 植物分類
  • 中國植物
  • 植物誌
  • 生物學
  • 園藝
  • 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51207
版次:01
商品編碼:1233192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頁數:708
字數:10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以被子植物係統發育研究組係統(APG係統),以及石鬆類和蕨類(近的PPGⅠ係統)、裸子植物係統(剋氏裸子植物係統)為框架,結閤《中國植物誌》英文版(Flora of China)的新成果,較為全麵地反映瞭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維管植物分子係統學和分子地理學研究的進展,是一本植物分類學專業工作者的工具書。《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記錄瞭中國維管植物314科3246屬,其中石鬆類和蕨類植物39科162屬,裸子植物10科44屬,被子植物265科3040屬。書後附有:①中國維管植物科屬名錄;②漢拉科屬名稱對照錶;③《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與Flora of China相比較的科屬變動;④常見屬名稱處理情況;⑤分布區類型概要;⑥植物分類學主要數據庫網站。

目錄

目錄
詞典正文
A 1
B 55
C 79
D 153
E 184
F 207
G 216
H 237
I 266
J 273
K 276
L 282
M 310
N 346
O 358
P 375
Q 440
R 441
S 458
T 513
U 545
V 548
W 554
X 557
Y 560
Z 561
附錄1 中國維管植物科屬名錄 567
附錄2 漢拉科屬名稱對照錶 612
附錄3 本書與Flora of China相比較的科屬變動 659
附錄4 常見屬名稱處理情況 667
附錄5 分布區類型概要 680
附錄6 植物分類學主要數據庫網站 682
主要參考文獻 683
好的,這裏有一份關於另一本圖書的詳細簡介,內容與《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無關。 --- 《山地生態係統演替與生物多樣性維持機製研究》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度聚焦於山地生態係統動態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維持規律的綜閤性學術專著。全書以最新的生態學理論為指導,結閤瞭多年來在中國西部山地地區(如青藏高原、橫斷山區)開展的長期野外觀測、實驗模擬與數據分析成果,旨在係統闡釋山地生態係統在自然乾擾與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演替過程,並深入挖掘驅動這些變化的生物多樣性維持機製。 第一部分:山地生態係統結構與功能基礎 本書的開篇部分奠定瞭理解山地生態係統復雜性的理論基礎。首先,詳細考察瞭高海拔、復雜地形對群落結構的影響。重點分析瞭海拔梯度、坡嚮坡度、微氣候異質性如何塑造植被垂直帶譜和物種分布格局。通過對關鍵物種生理生態特性的量化分析,揭示瞭低溫、強紫外綫、短生長季等非生物脅迫如何限製植物的生長策略和生態位分化。 在功能性狀方麵,本書引入瞭功能性狀生態學(Trait-based Ecology)的視角,對比瞭不同海拔帶優勢植物的功能性狀(如葉麵積、比葉麵積、根冠比、木質化程度等)的差異,並探討瞭這些性狀如何影響生態係統過程,例如碳、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速率以及初級生産力的季節性動態。特彆地,對山地特有的土壤-植被負反饋機製進行瞭細緻的建模與討論。 第二部分:乾擾驅動下的生態係統演替動力學 山地生態係統對乾擾的響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復雜性。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係統梳理瞭自然乾擾(如雪災、滑坡、火災)和人為乾擾(如過度放牧、森林砍伐、氣候變暖)對群落結構和功能演替的影響路徑。 針對自然乾擾,我們構建瞭基於時間序列的馬爾可夫鏈模型,預測瞭不同強度和頻率的乾擾對林綫動態和草甸退化的長期影響。研究發現,在某些閾值以下,小規模、低頻率的乾擾可能維持瞭群落的異質性;一旦超過閾值,係統可能發生不可逆轉的相變,例如草甸嚮墊狀植被或裸地的轉變。 在人類活動方麵,本書深入分析瞭過度利用導緻的植被蓋度下降、土壤侵蝕加劇以及物種組成變化。通過對比曆史遙感影像與現代野外調查數據,量化瞭不同管理模式下生態係統恢復的速率與潛力。尤其關注瞭高寒草甸的退化與恢復過程中的關鍵限製因子,並提齣瞭基於生態工程的修復策略。 第三部分:生物多樣性維持的機製解析 本書投入大量篇幅探討山地生物多樣性維持的深層次生態學機製,這包括物種間的相互作用、環境異質性以及曆史過程的影響。 1. 空間異質性與斑塊效應: 詳細考察瞭微生境異質性在維持物種豐富度中的作用。通過構建多尺度空間分析模型,揭示瞭地形、土壤水分和光照微環境對物種共存和競爭排斥的調控作用。研究證實,山地生態係統的高尺度異質性是其高物種豐富度的重要基礎。 2. 物種相互作用的尺度效應: 對競爭、捕食/食草作用進行瞭長期監測。研究發現,在不同海拔帶,物種相互作用的強度和性質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在高海拔地區,氣候限製可能減弱瞭物種間的競爭效應,而食草作用(如高原鼠兔的啃食)則成為關鍵的群落結構塑造者。本書通過引入網絡分析方法,重構瞭不同生態係統類型中的營養級聯關係,揭示瞭關鍵種在維持生態網絡穩定中的核心地位。 3. 曆史過程與氣候變暖的協同影響: 結閤古生態學證據(如花粉分析),追溯瞭第四紀以來氣候波動對物種地理分布和遺傳分化的影響。當前的氣候變暖趨勢下,我們著重模擬瞭物種的遷移能力與環境變化的速率是否匹配。研究指齣,山地物種因其狹窄的生態位和垂直遷移受阻(“電梯效應”),正麵臨著嚴峻的滅絕風險,特彆是那些在海拔梯度頂端的特有物種。 第四部分:可持續管理與未來展望 基於前述的研究發現,本書的最後部分轉嚮瞭對山地生態係統可持續管理的建議。內容涵蓋瞭: 氣候變化適應性管理: 提齣基於生態係統服務價值的保護區劃設計原則。 適應性放牧模式: 探討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調整傳統遊牧或半遊牧係統的承載力與管理周期,以維持草地健康。 生態係統服務評估: 采用InVEST模型,量化瞭森林、濕地和草甸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固碳方麵的服務價值,為區域生態補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本書的研究方法嚴謹,數據翔實,結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是生態學、地理學、資源管理等領域研究人員和決策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植物世界充滿好奇的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權威的、能讓我深入瞭解中國本土植物的書籍。這本《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似乎正是我尋覓已久的答案。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翻閱,但僅僅從書名和它所承載的重量感,我就已經感受到瞭它非同尋常的價值。我想象著,當翻開這本書時,會有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植物圖景在我眼前徐徐展開。從巍峨的高山到廣袤的平原,從濕潤的雨林到乾旱的戈壁,中國這片土地上孕育瞭無數神奇的生命,而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將引領我一一認識它們。我期待著書中能有詳盡的科屬介紹,能夠幫助我理解不同植物之間的親緣關係,辨識它們獨特的形態特徵,並瞭解它們在中國地理上的分布情況。對於像我這樣,在野外觀察植物時,經常會遇到一些“似曾相識”卻又叫不齣名字的植物,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的“救星”,讓我從“霧裏看花”變成“撥雲見日”。我尤其希望能看到書中包含一些手繪的插圖或者精美的攝影作品,這樣不僅能讓辨識過程更加直觀,也能增添閱讀的樂趣。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占據瞭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啓這段植物探索之旅。

評分

作為一名對自然有著濃厚探索欲的普通讀者,我總是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我所見所聞的書籍。《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這個書名,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個清晰的輪廓:它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植物”,而且是按“科”和“屬”來分類的“詞典”。雖然我還沒有翻閱,但這種簡潔而專業的命名方式,讓我覺得它一定是一本內容紮實、信息量巨大的參考書。我設想,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會被書中龐大的信息量所震撼。我期待它能夠清晰地劃分齣中國本土維管植物的各個科屬,並為每個科屬提供簡明扼要的介紹。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通俗易懂的圖示或照片,幫助我快速識彆常見的植物類型,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彆。對於我這樣的普通愛好者來說,一本能夠幫助我從“看到”植物,到“認識”植物,再到“理解”植物的書,將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逐漸建立起自己對中國植物世界的初步認識,並且在今後的野外探索中,能夠更加自信地去觀察和瞭解周圍的植物生命。

評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這個書名時,我的眼前立刻浮現齣一個人在草木之間穿梭,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又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的畫麵。這本書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充滿知識力量的感覺。雖然我還未真正閱讀,但直覺告訴我,它將是我進行植物研究的得力助手。我設想,當翻閱這本書時,我將如同進入一個巨大的植物檔案館,裏麵按部巨細地收錄瞭中國維管植物的“戶口本”。我期待書中的信息是高度專業化的,能夠提供關於每一個科和屬的準確、權威的分類信息。我希望它能包含詳細的形態特徵描述,比如葉的排列方式、花的結構、果實的類型等等,這些細節對於準確辨識植物至關重要。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這些科屬在中國的分布區域,以及它們所處的生境信息,這對於理解中國植物的地理格局和生態適應性非常有幫助。對於我這樣需要經常查閱資料進行學術研究的人來說,一本信息詳實、結構清晰的工具書是不可或缺的。這本書,在我看來,就像是一份珍貴的科技文獻,等待我去挖掘其中的奧秘。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充滿瞭敬畏,尤其是我國豐富的植物資源,更是讓我著迷。這本《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無聲的老師,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我尚未閱讀,但僅僅是書名,就勾勒齣一幅宏偉的圖景。我能想象,當你翻開它,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植物王國的大門。我期望它能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中國維管植物的“前世今生”,從宏觀的科屬劃分,到微觀的物種差異,都一一呈現。我希望書中的文字能夠生動而不失嚴謹,讓那些復雜的植物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或許,它還會穿插一些關於植物學發展史的小故事,或者介紹一些為中國植物學做齣傑齣貢獻的先驅們。對我而言,這樣一本能夠連接曆史與現實,兼具科學性和人文性的書籍,將是無比珍貴的。我渴望從中獲得關於中國本土植物的係統性認知,並對它們的美麗與智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

我對於植物學一直懷有深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對中國豐富的植物多樣性産生濃厚興趣之後,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梳理和介紹這些寶貴資源的工具書。這本《中國維管植物科屬詞典》正是我期盼已久的“寶藏”。我設想,當捧起這本書時,我將沉浸在一個充滿學術嚴謹和細緻觀察的世界裏。每一科、每一個屬的介紹,想必都凝聚瞭無數植物學傢的心血和研究成果。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構建起如此龐大而精密的植物分類體係的,它又將如何用清晰的語言和專業的術語,帶領讀者穿越錯綜復雜的植物譜係。我期待能從中學習到關於維管植物的係統知識,瞭解它們在進化過程中的脈絡,以及它們在生態係統中扮演的角色。對我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詞典”,更是一扇通往中國本土植物王國的大門。我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的植物。或許,書中還會提及一些重要的、具有代錶性的植物物種,並對其進行詳盡的描述,這無疑會極大地豐富我的植物學知識儲備。我熱切地期待著這本書能夠滿足我求知若渴的心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