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财富(休谟的人性科学与其政治经济学)/启蒙运动研究

激情与财富(休谟的人性科学与其政治经济学)/启蒙运动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正萍 著
图书标签:
  • 休谟
  • 启蒙运动
  • 人性科学
  • 政治经济学
  • 苏格兰启蒙运动
  • 经验主义
  • 道德哲学
  • 财富
  • 激情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735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048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启蒙运动研究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休谟说,激情是一切行动的缘由。人性中那些强烈的激情——骄傲、自尊、荣誉、利益等,借助同情之镜在人群之中来往反复,形成一股股推动社会秩序的暗流。商业社会中,利益成为主宰人类政治经济行为的强烈激情,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财产权和正义原则。从激情到财富,从商业到政治,休谟以其人性科学阐释了一门宽宏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解人类的政治经济行为开拓了新的视野。

作者简介

张正萍,1980年生,湖北钟祥人。2011年于浙江大学经济思想史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进入浙江大学历史系任教。从事苏格兰启蒙思想、西方近代思想史研究,出版译著《偷窃历史》、《论政治与经济(休谟论说文集)》等两部,在《史学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读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数篇。

目录

绪 论 1

上 篇 激情与利益

第一章 同情之镜:激情的传导机制 31
第二章 骄傲、爱与名誉之好——同情与社会秩序的形成 52
第三章 勤勉、爱财与利益的激情——商业社会秩序中的经济动力 77
附I:勤勉、劳动、工业——休谟经济论文中Industry一词的词义辨析 93

中 篇 “利益激情”的政治经济学

引言 利益与休谟的政治经济学 111
第四章 利益的制衡机制 115
第五章 利益基础上的政治制度 134
第六章 利益激情主导下的经济思想 149

下 篇 “效用论”下的财富与德性之争

第七章 利益与效用 169
第八章 财富与德性:市场、道德与人的本性 193
附II:消费社会的“奢侈”辩证法——大卫?休谟与让?鲍德里亚 213
余 论:人性科学体系中的政治经济学 220

参考文献 234
索 引 244
致 谢 250
沉思录:在永恒的微光中探寻真理的边界 一部跨越时间与思想鸿沟的哲学史诗 《沉思录:在永恒的微光中探寻真理的边界》并非对既有知识体系的简单梳理,而是一次深入人类心智深处的、关于存在、认知与道德的宏大叩问。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古希腊的理性回响,步入中世纪的神学迷宫,最终抵达现代科学与后现代思潮交织的十字路口,审视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何为真实”、“如何生活”的根本性追问。 本书的核心结构围绕“确定性之失落与重构”这一主线展开。我们并非试图提供一套新的、终极的答案,而是聚焦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面对知识的脆弱性,并试图建立起稳固的哲学基石的过程。 第一卷:从洞穴到逻各斯——古典哲学的光芒与阴影 第一卷将起点设置在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以此探讨知识的本质与感官的局限性。我们细致剖析了从泰勒斯的水到赫拉克利特的“变动不居”,再到巴门尼德的“存在”的永恒性之间的张力。重点章节将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与逻辑学体系的构建,如何为西方理性思维提供了第一个严密的分析工具。 然而,古典哲学的辉煌并非没有暗礁。我们将审视苏格拉底的“我知我无知”如何成为一种批判性的起点,并分析斯多葛学派与伊壁鸠鲁学派在面对命运的不可抗力时,所采取的内在心灵的韧性策略。这一卷旨在揭示:理性虽然强大,但它在面对人类经验的复杂性时,总是伴随着某种程度的“过度自信”或“过度限制”。 第二卷:信仰与理性——中世纪的宏伟辩证 进入第二卷,时间之轴转向中世纪,此时的哲学活动不再是纯粹的形而上学思辨,而是神学与哲学的交融与冲突。本书详细考察了奥古斯丁对新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化改造,他如何将“时间”的概念纳入人类的救赎史中,构建出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历史观。 随后,我们聚焦于经院哲学的巅峰——托马斯·阿奎那。我们不仅梳理了他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成功整合,更重要的是,深入解读了他所构建的“自然法”体系。这一体系试图在启示真理和人类理性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探讨何种道德律令可以被纯粹理性所洞察。 本卷的精髓在于对“信仰的优先性”的探讨。当理性无法触及上帝的本质时,人类的精神生活转向了对超越性存在的依赖。我们不会回避这一时期思想的内在矛盾:理性在服务于信仰时,其自身的独立性受到了何种程度的牺牲? 第三卷:人性的觉醒与科学的颠覆——现代性的黎明 第三卷是全书的转折点,聚焦于文艺复兴后的思想巨变。从培根对经验主义的呼唤开始,人类的目光从天国转向大地,转向可观察、可测量的自然世界。 本书将深度对比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的交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如何确立了个体意识的至高地位,而洛克、休谟(此处不涉及该学者的具体政治经济学理论,而是聚焦于他对因果律的怀疑)如何系统性地解构了基于归纳法的形而上学确定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会对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进行详尽的阐释。康德如何调和了理性与经验的对立,提出了“先验的知识结构”,即人类心智主动地塑造了我们所经验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场认识论的胜利,更是为后世的批判哲学奠定了基础。 第四卷:世界的破碎与意义的重塑——现代性的黄昏与反思 最后,第四卷进入了19世纪末至今的哲学图景。随着工业化、技术爆炸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曾经坚不可摧的理性宏大叙事开始瓦解。 我们将分析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后续影响,以及尼采对传统道德和形而上学价值的彻底“重估”。这一部分将探讨存在主义的兴起,如克尔凯郭尔对个体抉择的强调,以及萨特对“存在先于本质”的激进宣示,这标志着哲学从对普遍真理的追寻,转向了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 此外,本卷还将梳理现象学(胡塞尔的意向性)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福柯对知识-权力关系的批判)的脉络。这些思潮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当我们不再相信存在一个外在于我们、客观且永恒的真理体系时,我们该如何构建一个有意义、有道德约束的社会?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坚实的立足点 《沉思录》的结论并非提供一个终极的安抚,而是邀请读者直面哲学探索的无尽性。我们不是要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宝藏”,而是要学会如何在每一次思想的迭代、每一次旧有范式的崩塌中,重新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体系。本书旨在培养一种批判性的审慎态度——对任何声称拥有终极答案的论断保持警惕,并在人类知识的边界处,保持永恒的探寻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启蒙运动的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试图理解那个时代思想家们是如何看待人类社会运转规律的著作。休谟这个名字,无疑是启蒙运动中绕不开的巨擘。我一直对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对经验主义的强调,以及他对人类情感和理性的分析感到着迷。而“政治经济学”这个词,则点燃了我对这本书更深层次的期待。我知道,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类行为和动机的理解,而休谟的人性科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类动机的独特视角。我迫切地想知道,休谟是如何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运用到对政治经济现象的分析中的。他是否认为,人类的激情和欲望,是推动经济活动最根本的动力?他又是如何从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出发,来构建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并解释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财富增长的?这本书,我希望它能为我揭示这些谜团,让我看到休谟思想中那些关于人性和经济之间精妙的关联。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定是一本能够刷新我对启蒙运动认知的书。休谟,这个名字总是与深刻的哲学思考联系在一起,而“人性科学”这个词,更是让我觉得,作者要深入到人类最本质的驱动力去探寻答案。启蒙运动,在我看来,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它充满了对理性的赞颂,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进步的渴望。而“财富”,则是那个时代人们追求和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一直很好奇,在那个充满思想激荡的时代,究竟有哪些核心的理念,支撑着人们去创造财富,去改变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休谟的思想,展现他如何从对人性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出发,构建起一套关于个体激情与社会财富相互作用的理论。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理解,在那个追求理性的时代,感性的激情是如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年代感,那种油墨的质感和书页泛黄的边缘,总能勾起我对那个风起云涌的启蒙时代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个时代思想家们如何颠覆传统、构建新世界的宏大叙事充满兴趣,而“启蒙运动研究”这个副标题,更是精准地戳中了我的点。休谟这个名字,我虽不陌生,但总感觉他身上带着一股哲学家的疏离感,仿佛是高高在上的智者,用我难以企及的逻辑构建思想的殿堂。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让我看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哲学思辨,巧妙地融入到对人性最本真的洞察中,又是如何从对个体经验的细致剖析,延伸到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层层迷雾,去探寻那个时代思想碰撞的火花,去感受那些激荡人心的观念变革。我很好奇,在那个理性与感性、个人与社会相互拉扯的时代,休谟是如何找到那条连接激情与财富的桥梁的。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书页的排版、字体选择,都散发着严谨和厚重感,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一次需要投入心神去钻研的旅程。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知识,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去反复咀嚼,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我对启蒙运动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一些宏观的概念和历史事件上,比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等等。但我想知道,在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背后,究竟有哪些思想的根源在默默地驱动着一切。休谟,这位苏格兰哲学家,我听说过他的人性论,也知道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有所建树,但具体是如何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以此来解读启蒙时代的精神内核,我一直感到有些模糊。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看到,在那个强调理性、自由和进步的时代,人性中的激情是如何驱动着人们去追求财富,又是如何塑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形态。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人性”的全新视角。我们常常谈论理性,谈论道德,但休谟似乎更关注人性中那些原始的、甚至是有些“粗糙”的冲动,比如激情、欲望,以及它们在人类行为中的驱动力。我一直觉得,对人性的理解越深刻,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也就越透彻。启蒙运动,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对人类理性和能力的极度自信,它鼓励人们摆脱束缚,去探索未知,去创造价值。而“财富”,则是这种创造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之一。我很好奇,休谟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概念——“激情”的奔放与“财富”的理性积累——融为一体的。他是否认为,正是因为人性的激情,才促使人们去冒险,去创新,去追求更高的物质回报?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带我深入休谟的思想世界,去感受那个时代思想家们对人性的复杂洞察,以及他们是如何从人性本身出发,来构建自己关于社会和经济的理论体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