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话录(大家小译丛)

哲学对话录(大家小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欧内斯特·勒南 著,徐梦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对话
  • 柏拉图
  • 古希腊哲学
  • 西方哲学
  • 思想史
  • 经典
  • 译文
  • 人文社科
  • 大家小译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236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242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家小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6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为法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法兰西学术院院士。他跟托克维尔齐名,与泰纳一道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法国思想史上的两位理论巨人,对当时的法国知识分子有深远的影响,是罗曼?罗兰崇拜的作者,他的著作是戴高乐将军的枕边书。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在写作和日常生活中沉思的结果,也是他与友人精神碰撞的产物。书中借三位虚构的哲学家之口,采用对话形式,对社会、政治、人生、宗教和伦理进行了哲理思辩和探讨。行文通俗易懂,语言机智风趣,充满睿智,却又不乏温情。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勒南(1823-1892),法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法兰西学术院院士。他跟托克维尔齐名,与泰纳一道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法国思想史上的两位理论巨人,对当时的法国知识分子有深远的影响,是罗曼?罗兰崇拜的作者,他的著作是戴高乐将军的枕边书。


目录

第一篇 确定性………………001

第二篇 可能性………………043

第三篇 幻 想………………075

哲学意识自省…………………127


精彩书摘

欲望是上天赋予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有欲望都是幻想,只有在得到满足之时,欲望才会消失。因此,厄洛特斯永远都是最初的神。为了进入胚珠,花粉用尽浑身解数,就仿佛它懂得空间的法则一般。从世界之初开始,任何一次欲望的满足,随之而来的都是极度的空虚。尽管人们对此心知肚明,却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去渴望。《传道书》劝诫人们看破红尘,真是徒劳之举。大家都赞同书中所写皆是金玉良言,但还是会有欲望。这是多么不合逻辑啊!

大自然想让各物种繁衍,会用千万种花招来达到这个目的。生物的很多行为,都不是算计自身功利的结果。大自然给动物的爱不多也不少,刚好够让它们延续物种;大自然给人类的无私不多也不少,刚好够让他们传承高等智慧生命的文化传统。蜉蝣的幼虫阶段持续三年,而成虫阶段的生命只有一天。在这一天中,它交配、产卵,然后死去。没有任何一种本能是毫无缘由的。人性中有千万种事实,都不足以用满足感官享受或个体私利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得出结论: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机制所安排的,尽管这种机制的目的并不是那么好理解。人类就像哥白林织毯厂的工人,从反面编织着一张挂毯,看不见正面的图案。工人每天尚能领到几法郎的工钱,而我们能得到的,仅仅是以为自己做了正确之事的幻觉而已。人类这善良的动物啊!他把鞍辔佩戴得多好!帕拉蒂尼山上的古代涂鸦多么准确而深刻:“劳作吧,小毛驴,像我之前那样劳作,因为这会给你带来好处。”显而易见,我们因为某种目的而被利用了;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们正在被剥削。某些暗中筹划之事,正在损害着我们的利益;某种更高等的生命,正在利用我们达到他们的目的,而我们就是他们的玩物。最大的自私自利者就是宇宙本身,它用最卑劣的手段引诱着我们,欺骗着我们。它有时会利用快感,但快感过后,我们需要付出同等程度的痛苦;它有时会给我们编织虚幻的天堂,但冷静思考之后,我们却发现这天堂根本不存在;它有时会利用美德这种极度的欺瞒,让我们为了跟自身无关的目的而牺牲自己最明显的利益。鱼钩清晰可见,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咬了下去,并且还会一直咬下去。


前言/序言

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均于1871年5月在凡尔赛完成。当时,我对眼前发生的各种荒唐事深感痛心,并确信我在巴黎已无用武之地,于是决定在四月份离开。远离书籍和研究的我,利用这段迫不得已的休闲时光来反省自我,对自己的哲学信仰做一个总结。在我看来,对话的形式比较合适,因为对话没有任何教条,它可以依次展示一个问题的多个面,而不一定非要得出结论不可。从学术上讨论类似的问题,我从未如此缺乏勇气。本书中三篇对话的目的,是向读者呈现一系列按照逻辑顺序发展的思想,而不是灌输某种观点,或鼓吹某种特定的体系。书中所探讨的都是每个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即使明知自己永远找不到答案。引人思考,甚至不惜用夸张手法来诱导出读者的哲学意识—这便是我给自己制定的唯一目标。人类的尊严,并不是要求我们找出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而是要求我们不能对它们无动于衷。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探测深渊的深度,但如果不偶尔向里面望上一眼的话,我们的思想就太过肤浅了。

探讨哲学与宗教话题,并希望所有观点都能被理解—我太了解这样做所带来的误解了。我心甘情愿地接受人们把书中人物的所有观点都归于我,即使这些观点有时会相互矛盾。我只为聪明、有见识的读者写作。这些读者一定会理解,我跟我笔下的人物之间没有任何连带责任关系,而且我也不应该为他们发表的观点负责任。每个人物都在确定性、可能性、幻想性方面不同程度地代表了某种自由思想的一方面。我并没有像很多擅长写对话的作者那样,化名为书中的某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哲学对话录》:思想的潮汐,智慧的星辰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哲学始终扮演着灯塔的角色,指引我们探索存在的奥秘,审视人性的深邃,追寻价值的根源。而对话,作为哲学最古老、也最鲜活的载体,承载着思想的碰撞与升华,如同两块玉石相互磨砺,最终显露出温润的光泽。《哲学对话录》,这套精心编纂的“大家小译丛”系列丛书,正是这样一部集结了西方哲学史上诸多璀璨星辰的对话精粹,它以一种亲切而深刻的方式,将那些曾经激荡时代、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以最生动、最贴近人性的形式呈现给当代读者。 这套丛书并非简单罗列哲学家的名言警句,抑或晦涩难懂的理论体系。相反,它剑走偏锋,将目光聚焦于那些通过对话形式得以展现的思想精华。对话,意味着一种互动,一种观点的交锋,一种思维的传递。它还原了哲学诞生之初的生命力,摆脱了学院派的僵化与枯燥,让我们得以窥见伟大思想家们是如何在辩论中激荡智慧,如何在提问与回应中层层剥茧,直至触及问题的本质。 《哲学对话录》的选目,堪称一部哲学史的浓缩精华。从古希腊哲学奠基人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不同人物就正义、国家、教育等议题展开的深度探讨,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以对话般的诘问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本质与实现途径。再到近代哲学家,如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通过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追寻“我思故我在”的坚实基石。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以一种严谨而富有逻辑的论证方式,展现了其对神、自然、人性的宏大构想,虽然形式上并非传统的“对话”,但其论证过程本身便充满了逻辑上的辩驳与回应,仿佛在与潜在的质疑者进行一场无声的辩论。 近代哲学的思想巨擘,如康德,虽然其著作以体系化著称,但在《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中,他同样展现了对各种哲学观念的审视与辩驳,其论证的严密性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对思想的“对话”。而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其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正是通过正、反、合的循环,不断地否定与肯定,实现思想的螺旋上升,这本身就是一种宏大的思维对话。 进入现代,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诗意的语言和戏剧性的形式,展现了查拉图斯特拉与不同人物,乃至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探讨超人、永恒轮回等颠覆性观念。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常常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将生存的困境、自由的选择等哲学议题,以对话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卡尔·雅斯贝尔斯则更加强调哲学对话在个体精神成长中的作用,他的著作往往充满了引导性的提问,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对话。 《哲学对话录》之所以引人入胜,还在于它所选择的对话,不仅仅是抽象概念的玩弄,更是紧密围绕着人类生活中最根本、最普遍的问题展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正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人生的意义何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什么?爱与死亡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跨越了时空,触及了每一个渴望理解自身与世界的人。通过这些对话,读者不仅能够接触到伟大的哲学思想,更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置身于苏格拉底的市集,聆听智慧的启迪,或者参与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感受思维的火花。 “大家小译丛”的命名,本身就传递了一种亲民的态度。它意味着这些深邃的哲学思想,经过精心翻译与提炼,将以一种更加简洁、易懂、雅致的方式呈现。这套丛书的译者,通常是哲学领域的资深学者,他们不仅对原文有着深刻的理解,更具备将晦涩的哲学语言转化为流畅、生动的汉语的功力。这使得《哲学对话录》摆脱了传统哲学著作的阅读门槛,让更多普通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哲学的大门,欣赏那些思想的璀璨之美。 这套丛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上的丰富性与思想上的深刻性,更在于其所倡导的阅读方式。它鼓励读者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阅读哲学对话,就像是在与古往今来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读者可以跟随对话的脉络,审视自己的观点,挑战既有的认知,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实现思想的成长。这是一种“对话式”的阅读,它培养的是批判性思维,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探索真理的勇气。 《哲学对话录》的出版,对于当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日益盛行的时代,我们更容易被浅层的观念所裹挟,而忽略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探究。这套丛书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引导我们慢下来,去倾听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智慧之声,去感受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它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理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反思、不断对话的过程。 这套丛书的读者群,将是那些对人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提升自我认知,追求精神富足的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初涉哲学门槛的学生,还是希望拓宽思想边界的社会人士,亦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轨迹充满兴趣的求知者,《哲学对话录》都将是你案头不可或缺的伴侣。它将引领你走进思想的殿堂,感受智慧的魅力,让你在字里行间,与古今哲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最终,在对普遍性问题的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照亮前行的道路。 《哲学对话录》(大家小译丛)所呈现的,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智慧的洗礼。它以对话为舟,载着你穿越哲学的海洋,抵达思想的彼岸。在这里,你将遇见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听他们用最纯粹的语言,阐述最深刻的洞见。你将被引导去质疑、去思辨、去追问,在每一次的阅读中,感受思想的脉动,体验智慧的闪光。这套丛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的选集,更是一种精神的邀请,邀请你加入这场永无止境的哲学探索之旅,在对话中,遇见更广阔的世界,遇见更深刻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的思想的穿透力,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已有的理论,而是在对话的交锋中,催生出新的理解。每当作者提出一个观点,我总会忍不住停下来,在脑海中与他进行一场无声的辩论。这种被激发出的主动思考,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来得深刻。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自身思维的盲点和固有的偏见。我发现自己过去许多想当然的判断,在经过作者的层层剖析后,显得多么地站不住脚。这种“被颠覆”的阅读快感,是很多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思辨的过程并非令人沮丧,反而是充满希望的——它预示着认知边界的拓展,让世界在我眼中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精彩。

评分

初读时,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毕竟“哲学”二字总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实际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预设。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灵活,仿佛不是在陈述理论,而是在与一位老友进行一场午后的漫谈。他擅长捕捉那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片段,然后巧妙地将其引向宏大的哲学命题,过渡自然得如同呼吸一样顺畅。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急不躁的节奏感,不会为了展示自己的博学而堆砌生僻的术语,而是用最贴近日常的语言,去解构那些盘根错节的思辨。这种“把高山拉到平地”的叙述功力,极大地降低了哲学的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跟上思路,并在不经意间体会到思想碰撞的火花。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往往不是隐藏在云端,而是潜藏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细节之中,等待被发现和审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的纸质感和略带泛黄的色调,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一个更沉静、更值得深思的年代。封面那简洁却富有深意的排版,没有冗余的装饰,让人感觉内容本身就具有足够的厚度。我喜欢它在细节上的打磨,比如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不同光线下会折射出微妙的光泽,透露出一种内敛的精致。拿到手上,那种恰到好处的重量感,也让人觉得这是一本需要被认真对待的作品。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距都非常考究,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哲学读物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说实话,现在很多出版物为了追求速度和成本,往往牺牲了阅读体验,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让人从接触的第一秒起,就对里面蕴含的智慧充满了敬意与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器物”,承载着思想的重量,值得被珍藏。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精神上的宁静感,是当下浮躁社会中稀缺的宝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总是被各种即时反馈和碎片信息填满,很少有机会进行深度的、内省式的整合。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避风港”。在阅读的过程中,外界的喧嚣仿佛被隔绝了,时间感也被拉长了。它引导我关注那些永恒的问题——关于存在的意义、关于真理的界限、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这是一种缓慢而坚定的内在重塑。读完它,我感受到的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心境的沉淀,一种更为成熟和宽容地看待世界的能力。它让我明白,追寻智慧的旅途,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评分

我得承认,阅读进度并不算快,甚至需要时不时地翻回去重读某几段。但这并非因为内容艰深,而是因为每一次重读,都能发掘出新的层次。这就像品尝一杯上好的陈年佳酿,初入口是馥郁的果香,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品出泥土的芬芳和橡木桶的沉淀。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读价值”极高。它不像快餐文化那样,读完即忘,而是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涟漪久久不散。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想起书中的某个场景或某句看似不起眼的论断,然后它们会神奇地与我当前的生活境遇产生关联,提供一个全新的、旁观者的视角。这种长久的陪伴感和持续的启发性,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