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生活世界:通往圣人之路(修订版)

王阳明的生活世界:通往圣人之路(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平 著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心学
  • 明朝
  • 哲学
  • 思想史
  • 传记
  • 修订版
  • 人格修养
  • 精神世界
  • 中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60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719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阳明心学是宋代以来理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一座新的思想高峰。作为一位历史人物,王阳明改变了明王朝的历史命运,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成为完善人格的典范。
  《王阳明的生活世界:通往圣人之路(修订版)》是关于王阳明生平事迹的一部严肃的学术传记。作者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对王阳明生平的主要行履进行了翔实叙述,对不同的史料记载多有考订。史论结合,将其生活世界的开展与其思想世界的演进融为一体。《王阳明的生活世界:通往圣人之路(修订版)》不仅有利于读者对王阳明生平事迹的翔实了解,而且有利于对阳明心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作者简介

  董平,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担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曾在印度浦那大学高级梵文研究中心进修印度哲学,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比利时根特大学中文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宗教学系、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等地从事访问研究。
  主要从事先秦儒家道家哲学、宋明理学、中国佛教哲学以及浙东学派等方面的研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名相管仲”与“传奇王阳明”,在教育部首批网络视频公开课主讲“王阳明心学”。主要著作有:《陈亮评传》《天台宗研究》《浙江思想学术史——从王充到王国维》《王阳明的生活世界》《传奇王阳明》等,以及古籍整理著作多种。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泛观博览止心圣学
第二章 投荒万里龙场悟心
第三章 职事屡迁门生广进
第四章 南赣戎机矢石书影
第五章 翦除宁藩教揭良知
第六章 讲学越城心目俱醒
第七章 总督两广恩威兼行
第八章 夫复何言此心光明
第九章 哲人往矣尔思曷兴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王阳明的生活世界:通往圣人之路(修订版)》图书简介 一、 时代背景的熔炉:明朝中叶的社会图景 本书所描绘的王阳明生活世界,并非脱离尘世的象牙塔,而是根植于16世纪那波澜壮阔的明朝中叶。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 政治的暗流涌动: 嘉靖朝之后,朝政的腐败与党争的激烈已然显现。尽管王阳明身处前朝,其思想的形成却与当时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宦官专权、官僚低效、地方割据的隐忧,都构成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王阳明一生仕途坎坷,几次被贬,亲身经历了权力斗弈的残酷,也因此更加深刻地体察民情,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他所处的时代,是改革呼声与保守势力胶着的年代,也是英雄人物饱受压抑又伺机而起的年代。 经济的勃兴与矛盾: 商业经济的逐渐繁荣,手工业的兴盛,以及白银的流入,都为明朝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这种繁荣背后,也潜藏着贫富差距加剧、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等社会矛盾。王阳明在地方任职期间,常常直面这些经济问题,并试图通过实际行动去解决,这也为他“知行合一”的思想实践提供了土壤。他理解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的辩证关系,而非仅仅停留在空泛的道德说教。 文化的多元交融: 此时的中国,不仅有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深厚积淀,更有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和宗教理念。这些思想的碰撞,激荡着知识分子的心灵。王阳明既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受到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等核心概念,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孕育而成,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对外来思想的吸收与转化能力。 思想的解放与禁锢: 随着程朱理学的僵化,士大夫阶层内部开始出现反思和批判的声音。王阳明的心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打破了理学对人的主观性的压抑,强调内心的力量和个体的价值,具有鲜明的解放意义。然而,他所处的时代,依然存在着森严的礼教束缚和思想控制,他的学说也因此受到过攻击和质疑,这使得他的人生道路充满艰辛。 二、 王阳明的生活轨迹:从贵胄之子到平民圣贤 王阳明的生平,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的一生,从贵族家庭的出身,到科举的跌宕,再到戎马倥偬的生涯,最终回归心性之学的探索,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深刻的个人体验和对世界的洞察。 少年时代的求索: 王阳明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然而,他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对功名的渴望,对圣贤之道的追寻,以及经历早年的“格物”困顿,都为他日后心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他曾在外祖父家度过一段时光,受到外祖父的影响,对佛老思想有所接触,这为他日后融会贯通儒释思想埋下了伏笔。 仕途的沉浮与磨砺: 王阳明的人生,充满了政治上的起伏。他曾因得罪宦官刘瑾而被贬谪到龙场,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他完成了“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这一经历,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也从此改变了他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他从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将苦难化为体悟真理的契机。此后,他虽有平定宁王之乱等军功,但始终未能完全摆脱政治的牵绊,这种复杂的关系,也使得他的人生更加丰富立体。 军事生涯的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哲学家,他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平定宁王之乱等战役中的卓越表现,并非偶然。这体现了他“知行合一”思想在实践中的威力,也说明了他能够将抽象的哲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他的军事策略,往往强调以民为本,以德服人,与他的政治和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晚年的归隐与传道: 晚年的王阳明,虽功成名就,但内心却更加倾向于超脱。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讲学和著述之中,将自己的心学思想传播出去。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吸引了无数门徒,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流派。他晚年的生活,既有对生命本源的深邃思考,也有对弟子们言传身教的责任感。 三、 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心学的精神内核 王阳明的心学,是对中国哲学史一次伟大的革新。它将哲学从外在的道德规范,引向了内心的探求,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心即理”的革命性: 这是心学最核心的命题,它颠覆了程朱理学“理在心外”的观念。王阳明认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真理,并不存在于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内在于人心之中。每个人的内心都蕴含着天理,无需向外寻求。这种思想,极大地解放了人的精神,赋予了每个人成为圣贤的可能性。它将道德的来源从外在的规范,转移到内在的自觉。 “致良知”的实践路径: 如果说“心即理”是理论的基石,那么“致良知”则是心学实践的路径。王阳明认为,人人心中都有“良知”,即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感。通过“致良知”,可以将内心的天理彰显出来,并将其贯彻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致良知”强调的是一种自觉的道德实践,而非被动的知识灌输。它要求个体不断反省内心,遵循本然的善意,将道德情操外化为实际行动。 “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知行合一”是心学最广为人知也最具实践意义的原则。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真正的“知”必然包含着“行”,而“行”则是“知”的体现。他反对那种“知而不行”的空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在教育、管理和个人成长方面。它意味着只有将所学所知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 “万物一体”的境界: 王阳明的心学,最终指向的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升华。他认为,人心与万物本是一体,个体应该超越狭隘的自我,将对自然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融入到自身的心性之中。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也是儒家思想与佛教哲学相互融合的体现,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更高追求。 四、 生活世界的具体展现:日常的点滴与精神的闪光 本书并非仅仅对王阳明思想进行理论梳理,更重要的是,它将王阳明的思想置于其真实的生活世界中进行呈现。 家庭与人伦: 王阳明同样是一位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与妻儿的相处,与亲友的交往,都构成了他生活世界的有机部分。他的孝道,他对家庭的责任,都体现了他心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在充满烟火气的现实生活中,不断体悟和实践着自己的哲学。 为官与处世: 王阳明在不同的职位上,都曾面临着权力、腐败、民生等一系列挑战。他如何在复杂的官场中保持清廉,如何在乱世中维护正义,如何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和改变现实,这些都通过他的具体事例得以展现。他的奏疏、他的言行,都成为我们理解他思想实践的重要依据。 教育与传承: 王阳明一生培养了众多弟子,他的讲学形式,他与弟子们的问答,都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教育方式。他如何激发弟子的良知,如何引导他们走上圣贤之路,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他强调的是启发式的教学,而非强制性的灌输,让学生自己去体悟真理。 艺术与审美: 王阳明本人也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善诗文、精书法。他的艺术创作,往往也蕴含着他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他的诗歌,常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淡泊情怀;他的书法,则展现出一种雄健洒脱的风骨。 五、 时代的回响与今日的意义 王阳明的生活世界,及其所创立的心学,早已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个体解放与精神独立: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许多人面临着精神的迷失和焦虑。“致良知”的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定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外界的喧嚣和诱惑,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 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理论与实践脱节。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如何在行动中学习和成长,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统一。 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万物一体”的思想,提醒我们关怀自然,关怀他人,培养一种超越狭隘自我的胸怀。在当下社会,这种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 对当下教育的反思: 王阳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我们当前僵化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如何让他们成为既有学识又有品德的人,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王阳明的生活世界:通往圣人之路(修订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精神探索和实践哲学的百科全书。它带领我们走进王阳明的时代,感受他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并从中汲取力量,踏上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用户评价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佳作,绝非可以囫囵吞枣的消遣读物。作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在每一个引文的出处、每一个概念的界定上,都透露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但这种严谨并未以牺牲可读性为代价,反而因为基础的牢固,使得作者在进行大胆推论和提出创新见解时,显得底气十足。书中关于“观念的生命周期”的讨论尤为精妙,它揭示了何种环境催生了何种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又是如何反作用于环境,形成一个不断迭代的循环。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精密的思想仪器,引导读者去解剖一个时代的精神肌理,那种被高质量的智力挑战所激发的兴奋感,是阅读其他书籍难以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文本解读,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近现代中国思想变迁的崭新窗口。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或学说,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个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某些关键概念的阐释,那种抽丝剥茧般的细腻,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那些看似枯燥的哲学思辨,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仿佛能触摸到当时人们在探寻真理过程中的那种焦灼与渴望。全书的论证逻辑严密,但行文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阅读的愉悦感,简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思想史脉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驾驭能力,能将看似分散的线索汇集成一条清晰的主流,使得读者能够紧跟其后,不至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超越了其具体研究的对象本身,它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和构建知识体系的典范。作者在处理复杂、多义的历史材料时,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中正与克制,不轻易下绝对的论断,而是倾向于呈现多重可能性及其内在的张力。这种开放性的论述方式,极大地鼓励了读者进行主动思考,甚至在某些论点上产生建设性的辩驳。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成功地将原本深埋在历史尘埃中的思想片段,重新激活,并赋予它们在当代语境下的回响。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评估和吸收前人的智慧,有了一套全新的方法论,这对于任何从事严肃思考的人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馈赠。

评分

这本书的强悍之处在于其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作者似乎拥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储备,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哲学、社会学、文学批评乃至艺术史之间进行穿梭和对话。这种宏大的视野,使得他对所探讨主题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象牙塔理论,而是能够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人类文明进程中进行考察。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如何运用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来解释特定思想的兴起与衰落,这种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说服力。它不仅仅是关于“思想”的书,更是关于“人”如何在历史洪流中塑造和被塑造的深刻洞察,读完之后,让人对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

评分

初读此书,我即被其散文诗般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不同于传统学术著作的刻板说教,这里的文字仿佛流淌着历史的余温,每一个段落都蕴含着一种对往昔世界的深沉缅怀与审慎反思。作者似乎不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在“重构”一个逝去的时空,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特定时代知识界弥漫的焦虑与希望。特别是对一些边缘人物和非主流思想流派的挖掘,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个时期思想光谱的认知,使得原本在我脑海中相对扁平的画面变得立体而丰富。这种叙事上的灵动性,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主题的读者,也能轻易沉浸其中,感受到思想碰撞的火花。那份对学术的虔诚与对文字的敬畏,使得整本书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