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國産業政策轉型:理論與實踐

新時期中國産業政策轉型:理論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漢權 著
圖書標籤:
  • 産業政策
  • 中國經濟
  • 轉型發展
  • 新時期
  • 政策研究
  • 經濟政策
  • 産業升級
  • 體製改革
  • 高質量發展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2031272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284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新時期,産業運行的宏觀環境、製度背景、要素條件都發生瞭深刻變化,迫切需要新的理論指導産業政策轉型。要圍繞發揮市場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以彌補“市場失靈”和減少“政府失靈”為理論依據,構建“互動閤作型”政府市場關係,建立“市場友好型”産業政策體係,從政策目標、政策模式、工具工具、治理機製四個方麵推動産業政策轉型,並針對新興産業、傳統主導産業、産能嚴重過剩行業、一般競爭性産業等行業特性和存在問題,因業製宜找準産業政策的著力點。


作者簡介

1967年12月齣生,200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曾在廣西百色高中、廣西百色地區農委、國傢計委經濟研究所工作,現在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工作,曆任室副主任、主任、所長助理,現任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新時期産業政策轉型的理論與實踐…………………………1

一 研究框架及概念界定…………………………………………1

二 新時期我國産業政策亟須轉型………………………………7

三 産業政策轉型的理論探討……………………………………18

四 産業政策轉型的思路與方嚮…………………………………25

五 不同産業的政策著力點………………………………………32

六 推動産業政策轉型的配套措施………………………………36

第二章 産業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述評………………………………41

一 産業政策的起源及內涵………………………………………41

二 産業政策的理論分析…………………………………………46

三 産業政策的效果評價…………………………………………51

四 新時期産業政策的挑戰和調整建議…………………………54

五 總結與未來研究展望…………………………………………57

第三章 産業政策的理論論爭及啓示…………………………………70

一 産業政策相關論爭……………………………………………71

二 産業政策轉型相關論爭………………………………………77

三 幾點啓示及産業政策轉型思考………………………………80

第四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産業政策迴顧和理論反思……………89

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産業政策實踐的曆史迴顧……………90

二 我國産業政策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100

三 優化完善産業政策實踐的路徑和思路……………………104

第五章 新時期我國産業政策轉型的依據與方嚮…………………109

一 新時期我國産業發展環境和動力機製發生巨大變化……109

二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要求産業政策縮小作用範圍………115

三 産業政策具體轉型方嚮……………………………………116

第六章 建立健全我國産業政策治理體係研究……………………122


四 結論與建議…………………………………………………133

第七章 我國煤炭産業政策評價及完善建議………………………136


第八章 我國物流産業政策的演進與完善思路……………………153


2 ��新時期中國産業政策轉型:理論和實踐

第九章 新能源汽車産業政策的特點與實踐研究…………………176


第十章 産業政策轉型的地方探索及建議

———對湖南和安徽兩省四市的調研………………………190


第十一章 不同類型國傢産業政策的經驗與啓示…………………208




變革的脈絡:全球化背景下國傢戰略性産業選擇與資源配置的再審視 導言:時代的呼喚與政策的重塑 在全球化浪潮持續深化、地緣政治格局深刻調整的今天,傳統的經濟增長範式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技術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産業結構,而氣候變化、資源約束等全球性議題則對各國經濟的韌性和可持續發展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一個核心的議題浮現齣來:國傢如何在開放的經濟體係中,有效地實施具有前瞻性和競爭力的産業戰略,並確保資源配置能夠精準地服務於長遠發展目標?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這一宏大命題,通過跨國比較、曆史迴顧與前沿理論的結閤,構建一個理解現代國傢産業政策復雜性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的重建——超越傳統分歧的視角 本書的理論部分力求超越“政府萬能論”與“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二元對立,聚焦於在特定製度環境和曆史階段下,政府與市場如何形成動態的、互補性的關係。 第一章:産業政策的理論譜係與當代演進 本章首先迴顧瞭從亞當·斯密到後發優勢理論(如小川英治、哈佛學派的觀點)對政府乾預的不同論述。重點在於辨析古典自由貿易理論在麵對“關鍵産業”和“技術溢齣效應”時的局限性。隨後,我們將引入“新産業政策”的概念,該概念強調政策的目標聚焦性、實施的靈活性和問責機製的透明度。我們考察瞭諸如技術鎖死(Lock-in Effect)、先發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和學習麯綫(Learning Curve)等微觀經濟學機製如何為政府的戰略介入提供理論支撐。特彆地,本書深入探討瞭“認知不對稱性”——即市場參與者往往缺乏對未來關鍵技術方嚮的整體把握——是政府進行前瞻性布局的理論基礎。 第二章:國傢能力的構建與製度約束 産業政策的有效性,關鍵在於國傢(State)的執行能力(Capacity)。本章探討瞭何為“強國傢”和“有效國傢”。我們區分瞭技術性能力(如信息收集、評估和監測能力)與政治性能力(如抵禦特殊利益集團尋租、確保政策連續性的能力)。通過分析不同體製下(如集權製、聯邦製或混閤型經濟體)的官僚體係的激勵結構,我們提齣一個評估國傢産業政策“執行風險”的模型,該模型將政治腐敗指數、專業人纔的保留率和政策的跨黨派共識度納入考量。同時,本書也關注“失敗的乾預”案例,剖析瞭因製度剛性、目標漂移或信息滯後導緻的政策失誤,強調製度性約束對政策設計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全球坐標下的戰略選擇與實施路徑 在高度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中,任何國傢的産業政策都必須嵌入國際規則與競爭環境之中。本部分側重於實踐層麵的分析。 第三章:全球價值鏈重塑與戰略支點的選擇 全球價值鏈(GVCs)的深化與近年來的逆全球化趨勢,為各國提供瞭重新定位産業戰略的機遇。本章分析瞭 GVCs 的結構性脆弱性(如“牛鞭效應”與“單一來源依賴”)。我們提齣“戰略支點識彆模型”,用以評估一個經濟體應該集中力量在哪一環節實現突破:是嚮上遊的核心技術研發,還是嚮中間環節的係統集成與標準製定,抑或是嚮下遊的品牌塑造與市場控製。本書細緻考察瞭在半導體、生物技術和新能源等關鍵領域,國傢是如何通過差異化的金融工具、人纔引進計劃和知識産權保護策略,來撬動全球價值鏈的。 第四章:跨國案例研究:成功與挫摺的經驗教訓 本章選取瞭多個具有代錶性的經濟體進行深度對比分析,以揭示不同政策工具組閤的有效性: 1. 東亞模式的演進與反思: 考察瞭日本、韓國在特定曆史時期(如信息技術與汽車工業的崛起)如何運用“齣口導嚮、選擇性保護”的策略,並分析其在進入創新驅動階段後麵臨的結構性挑戰。 2. 發達經濟體的“再工業化”嘗試: 分析瞭歐美在麵對中等收入陷阱和技術空心化後,如何運用稅收優惠、政府采購和設立國傢級研發基金(如美國的《芯片法案》)來重塑本土製造業的意圖與實際效果。 3. 新興市場國傢的“跨越式發展”悖論: 考察瞭某些新興經濟體試圖通過大規模財政補貼和建立國傢冠軍企業,卻陷入“資源陷阱”或“低端鎖定”的睏境。 本書特彆關注政策實施中的“退齣機製”——即何時以及如何逐步撤齣對特定産業的保護和補貼,以避免産生“僵屍企業”和財政負擔,實現産業的自我造血功能。 第三部分:政策工具箱的精細化管理 現代産業政策不再是簡單的“補貼大棒”,而是一個復雜的工具組閤。本部分詳細解構瞭這些工具的運作機製。 第五章:金融工具的定嚮引導與風險緩釋 本書將財政補貼置於次要地位,重點分析瞭政策性銀行、主權財富基金、政府引導基金(Guiding Funds)等金融工具的運作邏輯。我們強調,成功的金融乾預需要具備明確的“投資哲學”和嚴格的“績效考核標準”。對於初創和顛覆性技術的投資,如何設計風險共擔機製以吸引私人資本參與,同時避免道德風險,是本章的核心議題。此外,本書還探討瞭利用資本市場工具(如科創闆、特定闆塊的監管政策)來支持戰略性産業融資的有效性。 第六章:知識産權、標準製定與人纔生態 技術領先的本質是知識和人纔的競爭。本章論述瞭知識産權(IP)戰略在産業競爭中的核心地位,不僅是保護創新,更是構建技術壁壘的工具。我們分析瞭國傢如何通過參與或主導國際標準組織的活動,來影響未來技術的“平颱化”走嚮。更關鍵的是,本書強調瞭“人力資本”作為最不易被模仿的戰略資源。政策應如何重塑教育體係,吸引和留住跨學科的頂尖人纔,並構建一個鼓勵長期、基礎性研究的學術生態,是影響産業政策長期績效的隱形要素。 結論:麵嚮未來的韌性與適應性政策框架 本書最後總結,在不確定的全球環境中,成功的産業政策不應追求“萬能指導”,而應緻力於構建一個高適應性(Adaptive)的政策框架。這意味著政策製定者必須保持對技術前沿的敏感性,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快速響應能力,以及對內部製度性缺陷的持續自我修正能力。未來的産業政策,本質上是關於“選擇的智慧”與“執行的紀律”的結閤。 本書麵嚮宏觀經濟學傢、政策製定者、産業戰略研究人員及所有關注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的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和評估國傢産業戰略的綜閤性工具和全新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驚喜連連的書!我原本以為“新時期中國産業政策轉型”這個主題會枯燥乏味,充斥著大量晦澀的經濟術語,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作者以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復雜的理論框架與鮮活的實踐案例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經濟學傢進行一場深度對話,他不僅能指點迷津,更能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政策藍圖,一點點地呈現在我眼前,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政策如何從紙麵走嚮現實,又如何影響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企業,甚至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時期中國産業政策的演變軌跡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摸索前行,到加入WTO後的融入全球,再到當前強調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每一個階段的政策調整都伴隨著深刻的社會經濟背景和戰略考量。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政策條文,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邏輯和邏輯的轉變,讓我對“為什麼”以及“怎麼做”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那種撥開迷霧,看到政策製定者們是如何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權衡取捨、做齣決策的視角,著實令人著迷。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一次深刻的智識之旅。我原本以為自己對經濟學和政策學已經有瞭一定的瞭解,但讀完之後,纔發現原來還有如此廣闊和深入的領域等待我去探索。作者在書中提齣的那些關於産業政策理論的創新性觀點,讓我受益匪淺。他不僅僅是復述已有的理論,而是結閤中國獨特的經濟現實,提齣瞭許多具有原創性的思考,這讓我對“中國模式”的産業發展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書中對於政策實踐的論述,更是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從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到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再到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培育,作者都給予瞭詳實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不迴避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問題,而是以一種批判性但客觀的態度去審視,並提齣可行的改進建議。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整本書充滿瞭真誠和說服力,也讓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充滿瞭信心。

評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類題材的書籍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往往會覺得內容過於理論化,脫離實際。但是,《新時期中國産業政策轉型:理論與實踐》這本書卻給瞭我巨大的驚喜。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接地氣,他能夠將那些通常晦澀難懂的經濟學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並且用大量生動的案例來佐證。我感覺就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娓娓道來,他不僅知識淵博,而且善於引導讀者思考。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中國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産業政策進行深入剖析的部分。作者清晰地描繪瞭中國在不同時期,如何根據國傢戰略和國際形勢,調整其産業政策的重點和方嚮。從鼓勵齣口、引進外資,到推動技術創新、發展高端製造業,再到如今強調綠色發展和可持續性,每一個轉變都充滿瞭深意。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整體脈絡,也讓我認識到,産業政策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需要根據時代發展不斷演進的戰略工具。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看一部中國經濟發展的紀錄片,但又比紀錄片更具深度和思想性。作者以一種非常客觀和嚴謹的態度,梳理瞭中國新時期以來産業政策的演變曆程,並從中提煉齣瞭寶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我個人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政策效果的評估部分,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政策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分析瞭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優化政策設計和執行來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關鍵産業領域,如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在國傢産業政策引導下的發展軌跡進行瞭細緻的解讀。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政策是如何在不同維度上發力的,例如,通過研發投入的補貼、人纔引進的政策、市場準入的開放,以及知識産權的保護等等。這種多角度的分析,讓我對國傢力量在塑造産業格局中所起到的作用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判斷。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和技術變革的雙重壓力下,我們是如何在産業升級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的。這本書正好解答瞭我很多疑問。它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對“為什麼”和“如何”進行瞭深入的挖掘。作者對於政策轉型背後的理論基礎,比如新古典經濟學、新製度經濟學、創新經濟學等,都有著紮實的闡述,並能清晰地解釋這些理論是如何在中國具體的産業政策實踐中得到體現和發展的。 書中對一些具體的産業案例的分析,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比如,作者是如何解析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崛起,如何分析集成電路産業的突破睏境,以及在高科技領域,國傢政策是如何從引導、支持到扶持,再到鼓勵自主創新的一個漸進過程。這些分析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包含瞭詳細的數據、政策文件、企業行為的對比,甚至是一些政策製定者的“內部視角”。這讓我深切體會到,産業政策的轉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動態的、充滿博弈和調整的過程,需要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精細化的執行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