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材料的焊接

非金属材料的焊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启湛 著
图书标签:
  • 焊接
  • 非金属材料
  • 材料科学
  • 工程技术
  • 工业技术
  • 复合材料
  • 聚合物焊接
  • 陶瓷焊接
  • 玻璃焊接
  • 粘接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46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00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9
字数:5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近年来,由于我国尖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作为非金属材料应用必须的焊接技术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尖端科学技术、军工技术,军工产品、化工、机械的发展。但是,这些成果比较零散,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发掘,本书就是系统的整理了我国焊接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有机材料的焊接,碳材料的焊接,陶瓷材料的焊接。内容包括工程塑料的焊接,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金刚石的焊接,石墨的焊接,碳/碳复合材料的焊接;陶瓷材料的性能和焊接方法,氧化物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二氧化硅陶瓷)的焊接,碳化物陶瓷的焊接,氮化物陶瓷的焊接,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以及这些材料与金属之间的异种材料的焊接等。其中碳材料的焊接、陶瓷材料的焊接和异种材料之间的焊接是本书讨论的重点。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理论上论述透彻,有较多的实际应用举例。本书部分内容曾经作为大连交通大学焊接专业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本书可供高校焊接专业师生、从事有关焊接专业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有关材料开发与应用的科技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 篇有机材料的焊接
第1 章工程塑料的焊接 1
1.1工程塑料的分类 1
1.1.1热塑性工程塑料 1
1.1.2 热固性工程塑料 5
1.2工程塑料的焊接方法、工艺及举例 5
1.2.1工程塑料的焊接方法 5
1.2.2 工程塑料的焊接工艺 5
1.2.3 工程塑料的焊接举例 15
参考文献 21
第2 章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 22
2.1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22
2.1.1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分类 22
2.1.2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3
2.2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 26
2.2.1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性 26
2.2.2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 26
2.2.3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之间的胶接 28
参考文献 36

第2 篇碳材料的焊接
第3 章金刚石的焊接 37
3.1金刚石的性能及焊接性 37
3.1.1金刚石的性能 37
3.1.2金刚石的焊接性 37
3.1.3金刚石焊接性的改善 41
3.2胎体材料 48
3.2.1烧结胎体材料 48
3.2.2胎体材料的预合金化 49
3.2.3金刚石胎体材料的预合金粉末 49
3.3金刚石与胎体材料的结合 56
3.3.1金刚石与胎体的结合形式 56
3.3.2金刚石表面形成金属碳化物 57
3.3.3胎体材料与金刚石的界面反应 63
3.4金刚石的焊接 65
3.4.1金刚石的钎焊 65
3.4.2采用熔射法焊接金刚石 68
3.5金刚石与硬质合金的焊接 68
3.5.1采用Co-Si合金焊接金刚石与硬质合金 68
3.5.2采用Ag-Cu-Ti合金焊接金刚石与硬质合金 69
3.6金刚石与钢的焊接 69
3.6.1金刚石与钢的盐浴焊 69
3.6.2金刚石与钢的激光焊 70
3.7金刚石刀具的激光焊接 70
3.7.1激光焊接金刚石锯片刀头制作 71
3.7.2金刚石刀具激光焊接的过渡层 71
3.7.3金刚石刀具激光焊接的基体材料 74
3.7.4金刚石刀具激光焊接工艺 75
3.7.5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 78
3.7.6金刚石刀具激光焊接接头的焊接缺陷 80
3.8金刚石与金属基体的钎焊 83
3.8.1金刚石与金属基体的钎焊机理 83
3.8.2切割石材金刚石锯的钎焊 84
参考文献 85
第4 章石墨的焊接 87
4.1石墨的结构与性能 87
4.1.1石墨的结构 87
4.1.2石墨的性能 87
4.1.3对石墨表面进行钛金属化改善其焊接性 89
4.2石墨的胶接 91
4.2.1胶接工艺概述 91
4.2.2石墨胶接的机理 92
4.2.3石墨的高温胶接 94
4.3石墨的钎焊 101
4.3.1石墨钎焊的机理 101
4.3.2石墨之间的钎焊 101
4.4石墨与金属的钎焊 106
4.4.1钎料的选择 106
4.4.2石墨与钼的钎焊 106
4.4.3石墨与钛及其合金的钎焊 106
4.5石墨与铜及黄铜的钎焊 108
4.5.1以钛或者银-铜-钛作为钎料钎焊石墨与铜 108
4.5.2采用钛基非晶体钎料钎焊高强石墨和铜 108
4.5.3石墨与黄铜的软钎焊 110
4.6石墨与钼的焊接 111
4.6.1石墨与钼的扩散焊 111
4.6.2石墨与钼的瞬间液相扩散焊 114
4.6.3石墨与钼合金的钎焊 117
4.7石墨与其它材料的焊接 118
4.7.1石墨与其它金属的钎焊 118
4.7.2石墨与金属的扩散焊 118
4.7.3石墨与SiC 陶瓷的钎焊 121
参考文献 123
第5 章碳/碳复合材料的焊接 125
5.1碳/碳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125
5.1.1碳/碳复合材料的分类 125
5.1.2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125
5.2碳/碳复合材料的扩散焊 126
5.2.1使两个被焊焊件之间生成石墨来焊接碳/碳复合材料 126
5.2.2使两个被焊焊件之间生成碳化物来焊接碳/碳复合材料 127
5.2.3用玻璃作为中间层来焊接碳/碳复合材料 131
5.2.4采用酚醛树脂焊接碳/碳复合材料 131
5.3碳/碳复合材料与其它材料的异种材料扩散焊 134
5.3.1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扩散焊 134
5.3.2碳/碳复合材料与铌的瞬时液相扩散焊 135
5.3.3碳/碳复合材料与LAS 玻璃陶瓷的扩散焊接 135
5.4碳/碳复合材料的钎焊 137
5.4.1碳/碳复合材料之间的钎焊 137
5.4.2碳/碳复合材料与铜的钎焊 144
5.4.3碳/碳复合材料与钛的钎焊 146
5.5碳/碳复合材料的胶接 148
5.5.1碳/碳复合材料之间的胶接 148
5.5.2碳/碳复合材料与铜的胶接 148
5.5.3碳/碳复合材料与铝的胶接 149
5.5.4碳/碳复合材料与钛的胶接 149
5.6碳/碳复合材料与金属的热压焊 149
参考文献 149

第3 篇陶瓷材料的焊接
第6 章陶瓷材料的性能和焊接方法 151
6.1陶瓷材料的种类 151
6.1.1按陶瓷组成物分类 151
6.1.2按陶瓷结晶组织分类 151
6.1.3按陶瓷形态分类 151
6.2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能 152
6.2.1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 152
6.2.2陶瓷材料的热物理和力学性能 154
6.2.3陶瓷材料性能的改善 160
6.2.4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163
6.3陶瓷材料的焊接性 166
6.3.1陶瓷与陶瓷及金属与陶瓷之间焊接的问题 166
6.3.2陶瓷与陶瓷及金属与陶瓷之间焊接性的改善 168
6.4陶瓷材料适用的焊接方法 194
6.4.1钎焊 194
6.4.2扩散焊 197
6.4.3高能束焊 198
6.4.4摩擦焊 198
6.4.5超声波焊 198
6.4.6其它焊接方法 199
6.5陶瓷与陶瓷及金属与陶瓷之间的钎焊 199
6.5.1陶瓷与陶瓷及金属与陶瓷之间钎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199
6.5.2陶瓷与陶瓷及金属与陶瓷之间钎焊的钎料 203
6.5.3陶瓷与陶瓷及金属与陶瓷之间钎焊工艺 204
6.5.4表面状态及钎焊工艺对钎焊接头强度的影响 205
6.6陶瓷与陶瓷及金属与陶瓷之间的扩散焊 206
6.6.1金属与陶瓷扩散焊的中间层 206
6.6.2金属与陶瓷真空扩散焊焊接接头的界面反应 209
6.6.3影响固相扩散焊质量的因素 211
6.6.4固相扩散焊的焊接参数及接头性能 214
6.7陶瓷与陶瓷及金属与陶瓷之间的过渡液相焊接 218
6.7.1局部过渡液相焊接的机理 219
6.7.2中间层材料的选择 220
6.7.3中间层材料的设计 220
6.7.4多层复合中间层的应用 221
6.7.5以Al作为中间层用过渡液相扩散法焊接SiC 陶瓷 222
6.8金属与陶瓷材料的摩擦焊 223
6.9用超塑性陶瓷作中间层焊接陶瓷 224
6.9.1超塑性陶瓷作中间层焊接陶瓷的特性 224
6.9.2焊接机理 225
6.9.3用超塑性陶瓷作中间层的Al2O3 的HIP 陶瓷的焊接 225
6.9.4残余应力 227
6.9.5其它采用陶瓷材料作为中间层焊接陶瓷的技术 227
6.10在半熔化的材料中加压溶浸进行金属与陶瓷的连接 228
6.10.1加压溶浸制备复合材料 228
6.10.2半熔化金属加工 228
参考文献 230
第7 章同种陶瓷之间的焊接 232
7.1氧化物陶瓷之间的焊接 232
7.1.1Al2O3陶瓷之间的焊接 232
7.1.2SiO2陶瓷之间的焊接 236
7.2其它陶瓷的焊接 253
7.2.1碳化物陶瓷的焊接 253
7.2.2氮化物陶瓷的焊接 263
参考文献 289
第8 章陶瓷与金属的焊接 291
8.1Al2O3陶瓷与金属的焊接 291
8.1.1Al2O3陶瓷与Fe及其合金的焊接 292
8.1.2Al2O3陶瓷与Al及其合金的焊接 303
8.1.3Al2O3陶瓷与Cu的焊接 309
8.1.4Al2O3陶瓷与Ni及其合金的焊接 314
8.1.5Al2O3陶瓷与Ti及其合金的焊接 315
8.1.6Al2O3陶瓷与高熔点金属之间的焊接 318
8.2ZrO2 陶瓷与金属的焊接 321
8.2.1ZrO2的显微组织 321
8.2.2ZrO2陶瓷与钢铁的钎焊 324
8.2.3ZrO2陶瓷材料与镍合金的焊接 327
8.2.4ZrO2陶瓷与钛的焊接 329
8.3二氧化硅陶瓷与金属的焊接 330
8.3.1玻璃与金属的阳极焊接 330
8.3.2石英玻璃与钨的焊接 331
8.3.3石英玻璃与可伐合金的焊接 331
8.3.4石英玻璃与铜的焊接 332
8.3.5二氧化硅玻璃与钛合金的焊接 332
8.3.6二氧化硅玻璃与铝和铜的扩散焊 335
8.3.7硅铝玻璃与金属的真空扩散焊 336
8.3.8硅硼玻璃与可伐合金的真空扩散焊 337
8.3.9日用陶瓷与不锈钢的钎焊 337
8.4碳化物陶瓷与金属的焊接 339
8.4.1SiC陶瓷与钛合金的钎焊 339
8.4.2SiC陶瓷与Fe基合金的焊接 341
8.4.3SiC陶瓷与Cu的摩擦焊 342
8.4.4SiC陶瓷与Ni及其合金的焊接 344
8.4.5SiC陶瓷与高熔点材料(Ta、Mo、Nb)的焊接 345
8.4.6SiC陶瓷与贵金属Pt 的焊接 347
8.4.7TiC金属陶瓷与铁合金的焊接 347
8.5Si3N4陶瓷与金属的焊接 350
8.5.1Si3N4陶瓷与金属的钎焊 350
8.5.2Si3N4陶瓷与铝的扩散焊 352
8.5.3Si3N4陶瓷与钢的焊接 353
8.5.4Si3N4陶瓷与镍基合金的焊接 365
8.5.5Si3N4陶瓷与高温金属(W、Mo、Nb、Ta)的焊接 370
参考文献 373
第9 章不同陶瓷材料之间的焊接 376
9.1ZrO2陶瓷与Al2O3陶瓷的焊接 376
9.1.1以Au为中间层的ZrO2陶瓷与Al2O3陶瓷的焊接 376
9.1.2ZrO2陶瓷与Al2O3陶瓷的空气中钎焊 376
9.2SiC陶瓷与TiAl合金的焊接 378
9.2.1SiC陶瓷与TiAl合金的真空钎焊 378
9.2.2SiC陶瓷与TiAl合金的扩散焊 378
参考文献 379
第10 章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 380
10.1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380
10.1.1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分类 380
10.1.2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381
10.2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性 383
10.2.1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焊接的难点和改善措施 383
10.2.2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自身的焊接性 383
10.2.3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的焊接性 384
10.3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 384
10.3.1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钎焊 387
10.3.2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扩散焊 392
10.3.3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电子束焊 394
10.3.4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胶接 395
10.3.5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其它焊接方法 396
10.4碳/碳化硅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焊接 397
10.4.1Cf/SiC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钎焊 397
10.4.2碳/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液相渗透焊接 399
10.4.3碳/碳化硅复合材料与金属的焊接 402
10.5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的焊接 405
10.5.1化学镀镍QFSC表面改性石英纤维复合材料与因瓦(Invar)合金的真空钎焊 405
10.5.2石英纤维增强氧化硅基复合材料与因瓦(Invar)合金的胶接辅助真空钎焊 407
参考文献 408

前言/序言

非金属材料在现代工程材料中是一个庞大的材料群体,由于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抗氧化、抗腐蚀、耐磨损、耐热、绝热绝缘等金属材料可比拟的优异性能,所以又称先进材料。它是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工程材料,在航天航空、军工、化工、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没有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就没有现代尖端科学技术。
近年来,由于我国尖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作为非金属材料应用必需的焊接技术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尖端科学技术、军工技术、军工产品及化工、机械的发展。但是,这些成果比较零散,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发掘,本书系统地整理了我国焊接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有机材料的焊接,碳材料的焊接,陶瓷材料的焊接。内容包括工程塑料的焊接,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金刚石的焊接,石墨的焊接,碳/碳复合材料的焊接;陶瓷材料的性能和焊接方法,氧化物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二氧化硅陶瓷)的焊接,碳化物陶瓷的焊接,氮化物陶瓷的焊接,陶瓷基增强复合材料的焊接,以及这些材料与金属之间的异种材料的焊接等。其中碳材料的焊接、陶瓷材料的焊接和异种材料之间的焊接是本书讨论的重点。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理论上论述透彻,有较多的实际应用举例。本书部分内容曾经作为大连交通大学焊接专业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本书可供高校焊接专业师生、从事有关焊接专业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有关材料开发与应用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由大连市人民政府资助出版。笔者对大连市政府、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及引用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金属材料连接工艺深度解析》 本书并非聚焦于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金属材料的连接这一更为广阔且至关重要的领域。我们深入探讨了金属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实现可靠连接的各种技术手段,从基础的原理到复杂的工艺,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系统、详实的知识体系。 一、金属材料连接的通用原理与基础知识 任何金属材料的连接,其本质都是通过某种方式使两个或多个金属部件在微观层面形成牢固的结合。本书首先从原子键合、晶格结构、相变等基本金属学原理出发,解释了金属连接为何能够实现,以及不同金属特性对连接过程和最终性能的影响。我们将详细阐述: 原子间相互作用力: 如何理解范德华力、金属键等在金属结合中的作用。 固相扩散: 这是许多连接方式(如扩散焊)的核心机理,我们将深入分析扩散速率、晶界扩散与体扩散的差异,以及温度、时间和材料成分对其的影响。 液相形成与凝固: 焊料、焊剂、熔焊等工艺中,熔池的形成、成分变化、杂质溶解以及凝固过程中的组织演变,都将得到细致的解读。 相图与相变: 例如二元合金相图的解读,以及冷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固溶体、化合物、共晶、共析等相变,对连接强度和韧性的影响。 二、核心金属材料连接工艺详解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各种主流和先进的金属材料连接工艺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将摒弃非金属材料的范畴,专注于金属领域,并力求在每个工艺章节中都做到: 1. 原理阐述: 清晰解释该工艺是如何实现金属连接的,涉及的能量输入、材料变化等。 2. 工艺流程: 详细介绍具体的步骤、设备要求、操作参数(如温度、时间、压力、电流、气体等)。 3. 适用范围: 指出该工艺最适合连接哪些类型的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等),以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4. 优缺点分析: 客观评价该工艺的优点(如连接强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等)和缺点(如热影响区大、易产生缺陷、设备昂贵等)。 5. 常见缺陷与控制: 详述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如气孔、裂纹、夹渣、未焊透、咬边等),并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消除方法。 6. 发展趋势: 简要介绍该工艺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前景。 具体工艺涵盖: 熔焊技术: 电弧焊: 包括手工电弧焊(SMAW)、埋弧焊(SAW)、钨极氩弧焊(GTAW/TIG)、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MIG)、药芯焊丝电弧焊(FCAW)等。重点分析不同电弧特性、保护气体选择、焊丝成分、电源特点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电阻焊: 如点焊、缝焊、凸焊、对焊等。深入探讨电阻加热原理、电极材料、压力控制、电流波形等对连接效果的决定性作用。 其他熔焊: 如等离子弧焊(PAW)、激光焊(LBW)、电子束焊(EBW)等。分析其高能量密度特点,如何实现窄焊缝、深熔透连接,以及在精密制造中的应用。 压焊技术(固相连接): 锻焊/气压焊/摩擦焊(包括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重点强调在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通过塑性变形和扩散实现连接的原理。特别详细讲解搅拌摩擦焊,其无需熔化即可实现高质量连接的独特优势,以及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中的广泛应用。 冷焊: 在常温下通过塑性变形实现金属表面的结合,适用于某些特殊材料。 爆炸焊: 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实现金属的牢固连接,适用于异种金属的复合。 钎焊技术: 钎焊(Brazing)与硬钎焊(Soldering): 详细区分其工作温度,重点介绍钎剂的作用、钎料的选择(如铜基、银基、铝基钎料),以及真空钎焊、感应钎焊、炉中钎焊等工艺。分析其在电子、航空航天、制冷等领域的应用。 特种连接技术: 扩散焊: 关注其在高温、高真空或保护气氛下,利用原子扩散实现连接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高真空、高纯度要求的场合。 爆炸连接(Explosion Bonding): 适用于大面积异种金属的复合,如金属板材的复合。 机械连接(作为补充): 虽然本书聚焦于冶金连接,但为全面性,也会简要提及螺栓连接、铆接等,作为与冶金连接的对比和互补。 三、连接区的显微组织与性能分析 金属连接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连接区域(焊缝及热影响区)具有足够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本书将深入分析: 焊缝金属的组织演变: 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柱状晶、等轴晶,以及不同温度下的相变产物,如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等。 热影响区(HAZ)的显微组织变化: 不同程度的加热和冷却对基体金属晶粒尺寸、相成分、强化相析出或溶解的影响。 接头性能的评估: 力学性能测试: 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疲劳试验等,如何解读这些测试结果,并与母材性能进行对比。 无损检测(NDT): 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等,用于判断连接质量,发现内部缺陷。 显微分析: 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用于观察微观组织形貌,分析断口特征。 腐蚀性能评估: 盐雾试验、电化学腐蚀试验等,分析接头在特定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 四、金属材料连接的实践指导与案例研究 理论结合实践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我们将提供: 材料选择指南: 如何根据材料特性、使用环境和载荷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和填充材料。 工艺参数优化: 如何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连接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优的接头性能。 工程应用案例: 选取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能源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材料连接案例,分析其面临的挑战、采用的解决方案以及取得的成效。例如,飞机蒙皮的铝合金点焊、核电站管道的奥氏体不锈钢GTAW焊、汽车车身的钢铝混合搅拌摩擦焊等。 五、前沿技术与未来展望 本书还将简要介绍金属连接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如: 智能化连接: 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焊接、在线质量监控与反馈系统。 增材制造(3D打印)中的金属连接: 粉末床熔融、定向能量沉积等技术如何实现金属构件的整体成型和局部连接。 新型连接材料与工艺: 如纳米材料在连接中的应用、超声辅助连接等。 《金属材料连接工艺深度解析》旨在为工程师、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金属材料连接知识平台,帮助读者理解金属连接的奥秘,掌握先进的连接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是抱着一种“看看热闹”的心态。我以为里面充其量也就是讲一些简单的塑料粘合或者密封的技巧,毕竟“焊接”这个词听起来总是和高科技、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实在太天真了。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是一本关于非金属材料“奇妙旅程”的史诗。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怎么焊”,而是深入剖析了各种非金属材料的内在本质——它们的分子结构、化学键合、热力学性质等等。我看到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解聚合物的结晶与非结晶区域,玻璃的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结构,陶瓷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特点。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读一本材料学的博士论文。然后,它才开始讲解如何利用这些独特的材料特性来进行“焊接”。我看到了“热板焊接”是怎么让聚合物在加热板上熔化,然后通过外力压合形成连接的;我看到了“超声波焊接”是如何利用高频振动在材料界面产生摩擦热,实现熔化的。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书中还介绍了“射频焊接”和“介电加热焊接”,这些我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的技术,竟然能够将高分子薄膜或片材进行高效连接。书中还详细讨论了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比如气孔、夹杂、未熔合、开裂等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避免这些问题。我甚至看到书中提到了“等离子体焊接”和“电子束焊接”在某些特殊非金属材料上的应用,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触及了材料连接技术的尖端领域。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翻了翻目录,就觉得有点头疼。首先,我一直以为焊接就是把金属热一下粘在一起,没想到还有“非金属材料”这么一说,感觉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也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是一个对材料学一窍不通的小白,本来是想找本关于普通金属焊接的书,结果阴差阳错地拿到了这本。现在我感觉自己像个误闯了高级物理实验室的幼儿园小朋友,看着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公式,完全是云里雾里。书中那些“聚合物焊接”、“陶瓷钎焊”、“复合材料连接”之类的词汇,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我甚至不知道这些非金属材料到底是什么,更别说理解它们之间是怎么实现“焊接”的了。书里大量的专业术语,像是“界面相”、“热应力”、“扩散焊”、“超声焊接”等等,都让我望而却步。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一些图解,比如那些关于分子链重排、热塑性变形、固相反应的示意图,但它们对我来说就像一幅幅抽象画,我只能看到形状,却理解不了背后的原理。而且,书中给出的各种工艺参数,比如温度、压力、时间、频率,都显得非常精确和复杂,我实在无法想象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去把握这些细节。我有点后悔没有仔细阅读图书的简介,现在才发现这本书的门槛对我来说实在太高了。我只能暂时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等我以后有时间,或者遇到更专业的老师来给我讲解,或许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吧。我原本以为可以学到一些实用的焊接技巧,没想到却是一次深刻的“降维打击”。

评分

《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如同一扇通往奇妙材料世界的窗户,让我惊叹不已。我原本对焊接的认知,仅限于金属的熔接、钎焊等传统工艺,认为非金属材料的连接无非就是粘合剂、螺丝之类的机械固定。然而,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固有的观念。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非金属材料,如聚合物、陶瓷、玻璃、橡胶等,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焊接”技术实现连接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聚合物热塑性焊接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不仅解释了热塑性聚合物的熔化和流动机制,还详细介绍了热板焊接、超声波焊接、振动焊接、旋转焊接等多种工艺。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验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焊接方法在接头强度、密封性、外观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劣。我看到书中对不同聚合物(如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在不同焊接工艺下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这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关于陶瓷和玻璃的连接技术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认为陶瓷和玻璃是非常脆弱且难以连接的材料,但书中却介绍了钎焊、烧结、激光焊接等多种方法,能够实现陶瓷与金属、陶瓷与陶瓷之间的牢固连接。书中还提及了如何通过设计特殊的连接结构和选择合适的钎料,来补偿陶瓷材料的脆性。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书中涉及的力学、热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都相当深入,但我仍然觉得非常吸引人,因为它展现了材料科学的无限可能。

评分

《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对“焊接”这个词的认知。我之前一直以为焊接就是金属的专属技能,没想到现在连塑料、陶瓷、玻璃这些东西都能“焊”了,真是太神奇了。我尤其对书中介绍的超声波焊接和激光焊接技术很感兴趣。超声波焊接,听起来就很酷,就是用超声波把东西粘起来。书里详细讲解了它是怎么实现的,包括振动子的工作原理,声波的传递,以及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局部高温。它还列举了很多应用案例,比如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的外壳,还有医疗器械等等。我看到书中有一张图,展示了超声波焊接过程中,塑料材料是如何熔化并重新凝固形成牢固接头的。这让我觉得,原来我们生活中那么多塑料制品,都是用这种方式连接起来的。激光焊接也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解释了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不同材料的穿透深度和吸收率是不同的,所以选择合适的激光器非常重要。它还讲到了如何通过控制激光的功率、扫描速度、焦点位置来影响焊接的质量,比如焊缝的宽度、深度以及热影响区的大小。我看到书中有一个案例,是关于激光焊接光学元件的,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叹,原来精密的仪器里也用到了这种技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介绍了各种焊接方法,还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我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读完之后,对非金属材料的连接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对现代工业的精密制造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拿到《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我原本是抱着一种“开开眼界”的心态,想看看除了金属焊接之外,还有些什么新奇的连接技术。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物品,比如塑料制品、陶瓷餐具、玻璃容器,它们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我一直没有太深入的了解。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书中对于各种非金属材料的特性介绍,非常详尽,比如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玻璃的非晶态结构、陶瓷的晶体结构等,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非金属材料的焊接会与金属材料如此不同。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超声波焊接和激光焊接的章节印象深刻。超声波焊接,我之前只在一些科普文章中略有耳闻,书中却详细解释了它是如何利用高频振动在材料界面产生热量,从而实现熔化和连接的。书中还展示了不同频率、不同功率对焊接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振幅和时间来实现最佳的焊接质量。激光焊接,更是让我惊叹于现代科技的精密。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波长的激光如何与不同材料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激光的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来达到高质量的焊接效果。我看到书中有一张图,展示了激光焊接玻璃的过程,这让我觉得,原来我们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玻璃制品,其制造过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本书的内容,虽然非常专业,但我仍然觉得非常吸引人,因为它让我看到了材料科学的魅力,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精妙之处。

评分

拿到《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我本以为可以学到一些简单的DIY焊接方法,毕竟生活中偶尔也需要修修补补。然而,打开书页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可能想得太简单了。书里涉及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高深得多。书中第一章就花了很大篇幅介绍各种非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键合特性,这让我这种只关心“怎么焊”的人有点吃不消。比如,关于聚合物的链结构、玻璃的无定形结构、陶瓷的晶体结构,这些都与金属材料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决定了它们的焊接原理完全不同。我看到书中用了很多图示来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在焊接过程中这些力如何发生变化。这让我意识到,非金属材料的“焊接”并不是简单地加热熔化再冷却,而是涉及到更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比如扩散、迁移、反应等。书中后面章节详细介绍了各种非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比如热板焊接、超声波焊接、振动焊接、激光焊接、射频焊接等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工艺参数和优缺点。书中的描述非常细致,甚至包括了焊接设备的选择、模具的设计、焊接缺陷的预防和检测等。我尝试着去理解超声波焊接的原理,书中解释了通过高频振动在接触面上产生热量,从而实现材料的熔化和连接。这听起来似乎不难,但书中后面列出的各种超频、幅度、时间控制,以及材料的声阻抗匹配等参数,就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工程。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可以指导我实际操作的书,结果却是一本需要深入学习理论基础的专业教材。

评分

我拿到《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纯属偶然。当时我正在书店里闲逛,被这个题目吸引住了——“非金属材料的焊接”,我一直以为焊接只和金属有关,所以对这个题目感到非常好奇。翻开书本,我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焊接”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材料连接技术的“百科全书”。书中对于各种非金属材料的介绍,从聚合物到陶瓷,从玻璃到复合材料,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聚合物焊接的部分印象深刻。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如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它们在焊接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性。热塑性塑料可以通过加热熔化后重新凝固形成连接,而热固性塑料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所以它们的焊接方法和原理也截然不同。书中还列举了多种多样的聚合物焊接技术,如热板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高频焊接等,并对每种技术的原理、设备、工艺参数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看到书中关于超声波焊接的图解,能够清晰地展示高频振动如何在材料界面产生局部熔化,从而实现连接。这让我觉得,原来我们身边很多塑料制品,都是通过这种神奇的方式连接起来的。这本书的内容,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有点过于专业和深入,但对于我对非金属材料连接技术的认知,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拓展。

评分

我拿到《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好奇。我一直以为焊接是金属工匠的专利,所以当看到“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个题目时,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介绍一些奇特的连接技术,或许是利用化学粘合剂,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加热方法。然而,翻开书页后,我发现我的猜测太过于片面了。《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关于材料科学和工程的百科全书,它不仅仅是关于“焊接”那么简单。书中深入探讨了各种非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它们的连接方式。我看到了关于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结晶度等参数如何决定了热塑性焊接的可行性;看到了陶瓷材料的脆性、高硬度和高温稳定性如何要求使用钎焊或者烧结技术;甚至还看到了橡胶材料的弹性和交联结构如何影响其粘接过程。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焊接设备和工艺,比如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热板焊接机等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我甚至看到了关于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分析、界面失效机理等高深的理论内容。这本书的图表也非常丰富,有各种材料的显微组织照片、焊接接头的微观结构图、以及各种实验数据的统计图表。我试图理解其中关于“扩散焊”的原理,书中解释了在高温高压下,原子之间的扩散如何实现材料的键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完全是面向专业研究人员或者工程师的,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是有点太过于专业了。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座知识的高峰脚下,仰望着那些我可能永远也无法抵达的云端。

评分

我最近在阅读《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不得不说,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对于非金属材料的连接方式,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一直以来对焊接的认知仅限于金属,所以当看到书中详细阐述了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材料如何进行连接时,我感到非常震撼。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聚合物的熔融焊接、扩散焊接,以及陶瓷的烧结连接,都写得非常深入。我尤其对书中介绍的激光焊接聚合物这一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解释了不同波长的激光如何与不同类型的聚合物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激光的功率、扫描速度和焦点来达到最佳的焊接效果。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展示了不同焊接参数对连接强度、密封性和耐老化性的影响,这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资料。此外,书中关于复合材料连接的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介绍了机械连接,还深入探讨了粘接、缝合以及一些新兴的复合材料焊接技术,比如摩擦搅拌焊接和超声波辅助焊接。我之前完全不知道原来像碳纤维增强聚合物这样的材料,也可以通过这些非传统的方式进行连接,而且效果还很理想。书中对各种连接方法的原理、设备要求、工艺流程以及优缺点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这对于我理解不同材料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连接策略非常有帮助。虽然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但我还是努力地去消化其中的内容,因为它确实拓展了我对材料连接领域的认知边界。

评分

《非金属材料的焊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材料连接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远超我的想象。我原本以为焊接仅仅是金属材料的专利,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非金属材料,包括各种塑料、橡胶、陶瓷、玻璃以及复合材料,它们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技术实现连接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聚合物焊接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不仅讲解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力学性能如何影响其焊接过程,还详细介绍了热板焊接、超声波焊接、振动焊接、激光焊接等多种工艺。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焊接工艺的原理、设备要求、工艺参数控制以及可能出现的缺陷。我看到书中对于不同聚合物类型的焊接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它们在焊接时的熔点、流动性、热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书中还提到了关于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分析和失效机理,这让我意识到,焊接不仅仅是简单的“粘合”,而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程过程。此外,书中关于陶瓷和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从未想过,像陶瓷这样坚硬易碎的材料,竟然可以通过钎焊、烧结等方式与金属或陶瓷实现牢固的连接。书中对复合材料的连接方式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粘接、机械连接以及一些新兴的焊接技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专业,但其严谨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让我对非金属材料的连接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打开了新的知识领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