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原著第3版)

治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原著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写 著,[澳大利亚] 治疗指南有限公司,组织 编
图书标签:
  • 风湿病学
  • 临床指南
  • 医学
  • 疾病治疗
  • 内科学
  • 风湿免疫
  • 诊断
  • 医学参考
  • 专业书籍
  • 原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79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948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2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是风湿免疫科医师的理想参考书,也可供临床医师、全科医师、社区医师、实习进修医师等参阅。
1.《治疗指南》丛书由澳大利亚治疗指南有限公司组织编写,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翻译,共14个分册。
2.《风湿病学分册》原著第3版,全新改版。
3.介绍了各种风湿病的一般表现、基本诊断,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4.对免疫调节药物、镇痛抗炎药的应用原则,成人、儿童和青少年肌骨骼的评估等也做了详细介绍。
5.内容丰富详尽,诊疗方法精要、指导性强。

内容简介

《治疗指南》丛书由澳大利亚治疗指南有限公司组织编写,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翻译。本丛书在国际治疗指南领域中影响较大,主要提供了相关疾病诊断的定位指导,并阐述了简洁、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一套简明实用的临床治疗指南。《治疗指南》中译本共14册,各分册内容在诊断、治疗方面各有呼应,可作为临床医师工作中的必备参考读物。
《风湿病学分册》(原著第3版)介绍了各种风湿病的一般表现、基本诊断和治疗,如痛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炎性结缔组织病、雷诺现象、系统性血管炎、急性风湿热等;对免疫调节药物、镇痛抗炎药的应用原则,成人、儿童和青少年肌骨骼的评估等也做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丰富翔实,突出了新颖性和实用性,是风湿免疫科医师的理想参考书,也可供临床医师、全科医师、社区医师、实习进修医师等参阅。

作者简介

董怡,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擅长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各种风湿免疫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亚太风湿病联盟副主席。共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及亚太风湿病学会联盟的终身荣誉奖。

目录

第1章 成人外周肌骨骼症状的评估 1
1.1 成人外周肌骨骼症状的临床评估 1
1.2 成人外周肌骨骼症状的检查 6
1.3 成人外周肌骨骼症状的影像学 8
1.4 成人关节穿刺 9
1.5 患者疼痛和乏力 12
第2章 成人未分化关节炎 14
2.1 成人未分化多关节炎 14
2.2 成人未分化单关节炎 17
2.3 成人未分化寡关节炎 20
第3章 儿童与青少年肌骨骼症状的评估 21
3.1 病史 21
3.2 检查 22
3.3 检验 23
第4章 成人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的原则 25
4.1 成年患者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的一般方法 26
4.2 成年患者的感染筛查和疫苗接种情况 28
4.3 免疫调节药物的使用和生殖健康 31
4.4 成人围手术期免疫调节药物的使用 32
4.5 成人免疫调节药物使用的特殊注意事项 33
第5章 成人镇痛抗炎药的应用原则 46
5.1 成人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原则 47
5.2 成人对乙酰氨基酚的应用原则 55
5.3 成人鱼油的使用原则 56
5.4 成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 57
5.5 成人肌肉骨骼疾病限制使用的药物 59
第6章 为儿童及青少年开具处方时的注意事项 62
第7章 痛风 64
7.1 痛风概述 64
7.2 痛风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65
7.3 痛风的临床表现 66
7.4 痛风的诊断 67
7.5 痛风的一般治疗方法 68
7.6 急性痛风的管理 69
7.7 长期降尿酸治疗管理 71
7.8 开始或增加降尿酸治疗时复发的预防 75
第8章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77
8.1 处理 77
第9章 焦磷酸钙沉积症 79
9.1 风险因素 79
9.2 临床表现 80
9.3 诊断 80
9.4 处理 81
第10章 骨关节炎 82
10.1 骨关节炎的症状和临床病程 82
10.2 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83
10.3 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84
10.4 骨关节炎的诊断 84
10.5 骨关节炎的一般治疗方法 85
10.6 骨关节炎的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87
10.7 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 89
10.8 骨关节炎的非药物治疗 91
10.9 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92
10.10 骨关节炎的辅助药物 97
10.11 骨关节炎的手术 97
10.12 手部骨关节炎 98
第11章 病毒性关节炎 101
11.1 诊断 101
11.2 治疗 103
第12章 类风湿关节炎 105
12.1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105
12.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 107
12.3 类风湿关节炎的一般管理方法 107
12.4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的诱导和维持 109
12.5 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管理 114
12.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 117
第13章 脊柱关节病(包括银屑病关节炎) 119
13.1 脊柱关节病概述 119
13.2 强直性脊柱炎 122
13.3 反应性关节炎 130
13.4 肠病性关节炎 133
13.5 银屑病关节炎 135
第14章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41
14.1 概述 141
14.2 检查 142
14.3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少关节炎 143
14.4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 145
14.5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 148
14.6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关节炎 149
14.7 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 151
14.8 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 153
14.9 模仿JIA下肢病变的疾病 153
第15章 炎性结缔组织病 155
15.1 抗核抗体检测 155
15.2 对抗核抗体阳性但临床症状轻微且不特异的患者的管理 158
15.3 炎性结缔组织病常见临床特点的管理 160
15.4 系统性红斑狼疮 163
15.5 干燥综合征 172
15.6 系统性硬化症 173
15.7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179
15.8 炎性肌病 180
第16章 雷诺现象和末梢(指/趾)缺血 182
16.1 雷诺现象 182
16.2 末梢(指/趾)缺血 183
第17章 风湿性多肌痛与巨细胞动脉炎 185
17.1 风湿性多肌痛 185
17.2 巨细胞动脉炎 189
第18章 系统性血管炎 193
18.1 系统性血管炎的诊断 193
18.2 系统性血管炎的总体治疗方案 195
18.3 巨细胞动脉炎 199
18.4 大动脉炎 199
18.5 结节性多动脉炎 199
18.6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201
18.7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201
18.8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202
18.9 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 203
18.10 川崎病 206
第19章 急性风湿热 208
19.1 急性风湿热的诊断 208
19.2 疑似急性风湿热病例的处置 210
19.3 确诊急性风湿热病例的处置 210
第20章 其他炎症综合征 213
20.1 白塞综合征 213
20.2 成人斯蒂尔病 215
20.3 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217
20.4 冷球蛋白血症 218
20.5 IgG4相关性疾病 219
第21章 颈痛 221
21.1 颈痛的检查 221
21.2 非特异性颈痛 222
21.3 颈神经根病 228
21.4 颈髓病变 230
21.5 颈痛与类风湿关节炎 230
第22章 背痛 232
22.1 下背疼痛 232
22.2 胸椎(上背)疼痛 249
22.3 妊娠期下背疼痛和骨盆疼痛 253
第23章 肢体疾病 255
23.1 肌肉拉伤或撕裂的处理原则 256
23.2 肌腱病变的处理原则 257
23.3 韧带扭伤或撕裂的处理原则 258
23.4 肩袖疾病 259
23.5 粘连性滑囊炎(冰冻肩) 262
23.6 外上髁和内上髁肌腱病(网球肘和高尔夫球肘) 265
23.7 de Quervain腱鞘炎 267
23.8 腕管综合征 268
23.9 屈肌腱鞘炎(扳机指) 270
23.10 髋关节疾病 271
23.11 股骨髋臼撞击症和髋关节盂唇撕裂 272
23.12 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272
23.13 退行性半月板撕裂 273
23.14 髌股疼痛综合征 274
23.15 髌骨前滑囊炎 275
23.16 慢性劳力性腔室综合征 275
23.17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 276
23.18 跟腱撕裂 276
23.19 足底筋膜炎 277
第24章 纤维肌痛 279
24.1 纤维肌痛的评估 279
24.2 纤维肌痛的管理 280
24.3 纤维肌痛患者的转诊 284
第25章 儿童和青少年的非炎性肌骨骼痛 285
25.1 姿位性肌骨骼痛 285
25.2 良性夜间肢痛 285
25.3 弥漫性夸大性肌骨骼痛 285
25.4 复合区痛综合征Ⅰ型 286
附录 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 287
索引 296

表格、框和图
表格
表1-1 滑液的分析 11
表4-1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分类 33
表4-2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注意事项 34
表4-3 传统合成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s)的使用注意事项 35
表4-4 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的使用注意事项 41
表4-5 靶向合成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tsDMARDs)的使用注意事项 45
表5-1 成人肌肉骨骼疾病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剂量 49
表5-2 成人不同鱼油制剂的含量和最低日抗炎剂量 56
表5-3 成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示例剂量 58
表13-1 几种脊柱关节病的比较 120
表14-1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率 142
表14-2 儿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剂量 144
表14-3 注射用己曲安奈德的儿科参考剂量 145
表15-1 结缔组织病常见检查及特异自身抗体的发生率 159
表15-2 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164
表15-3 专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严重脏器受累和/或危及生命病变的免疫调节药物用药选择 166
表17-1 风湿性多肌痛特征 186
表18-1 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 194
表19-1 诊断急性风湿热的主要和次要表现 209
表22-1 脊柱疼痛患者出现严重病变的警示表现(“红旗信号”) 234
表22-2 不同脊柱水平神经根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246
表23-1 RICE疗法 256
附表1 治疗风湿病药物的妊娠期和哺乳期分类 291

框1-1 需要紧急处理的病理表现特征 2
框1-2 风湿病患者的关节穿刺要点 10
框1-3 滑液采集与分析要点 10
框2-1 单关节炎的诊断线索和潜在陷阱 19
框5-1 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的处方原则 48
框10-1 骨关节炎治疗的基本特征 86
框10-2 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尽量减少手部骨关节炎症状的策略 99
框12-1 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 106
框12-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指标 107
框13-1 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特点 120
框18-1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206
框22-1 推荐的非特异性下背疼痛患者锻炼的实施要点 242

图1-1 关节病变致肌骨骼痛的类型和表现 4
图1-2 关节周围病变致肌骨骼痛的类型和表现 5
治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原著第3版) 一本全面、权威的风湿病学诊疗圣经,为临床医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的诊疗策略。 风湿病学,一个涵盖了关节、肌肉、骨骼以及结缔组织等全身运动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庞大医学分支,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实践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这些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千变万化,诊断和治疗的难度系数极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治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原著第3版)》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无数风湿病学专家数十年临床经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际诊疗共识的集大成者。 本书在原有两版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修订和更新,力求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份与时俱进、体系严谨、内容翔实、指导性强的风湿病学诊疗工具。第三版在保留前两版核心精华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反映近年来风湿病学研究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影像学等领域的新进展如何指导临床实践,从而提升疾病的诊断精度和治疗效果。 内容体系: 本书的整体编排遵循了由总论到分论,由基础到临床,由常见到罕见的逻辑顺序,力求构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风湿病学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风湿病学总论 这部分为全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风湿病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风湿病学的定义与范畴: 明确界定了风湿病学的内涵与外延,让读者清晰理解风湿病学所涵盖的疾病谱,包括但不限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假痛风、骨质疏松症、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各种关节炎和滑膜炎等。 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生理: 详细回顾了关节、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等运动系统相关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并深入探讨了各种炎症、免疫、代谢、退行性及创伤性因素如何导致这些组织的病变,为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风湿性疾病的常见病因与发病机制: 详尽分析了导致风湿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环境诱因(如感染、外伤、药物、生活方式)、免疫紊乱(自身免疫、免疫缺陷)、代谢异常、退行性改变以及肿瘤等。特别强调了免疫介导的炎症在许多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中的核心作用,并介绍了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补体系统、细胞凋亡等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总结了风湿性疾病共有的以及各具特色的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肌肉疼痛、肌无力,骨骼疼痛、畸形,以及可能累及皮肤、眼睛、肾脏、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等其他器官的全身性表现。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学: 详细介绍了风湿病学诊断过程中常用的各类方法。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强调了详细、规范的病史采集(包括起病缓急、疼痛性质、晨僵、对称性、部位、全身症状等)和细致、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关节活动度、压痛、肿胀、皮温、滑膜增生、骨摩擦音、肌力、步态等)在诊断中的首要地位。 实验室检查: 全面介绍了各种辅助诊断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及其谱系(如抗dsDNA、抗Sm、抗Ro/SSA、抗La/SSB、抗CCP等)等自身抗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学指标;以及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血尿酸、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 影像学检查: 详细阐述了X线平片、超声、CT、MRI、骨密度测定(DXA)等影像学技术在评估关节、骨骼病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骨赘形成、类风湿关节炎的侵蚀、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等)中的作用和影像学特征。 关节液学检查: 强调了关节穿刺抽液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关节液的常规检查(外观、粘稠度、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晶体检查)和特殊检查(细菌培养、生化检测)对于鉴别诊断(如感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假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性。 病理学检查: 介绍了滑膜活检、骨活检等病理学检查在某些疑难病例中的应用。 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概述了风湿性疾病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个体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全程管理以及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常见风湿性疾病的诊疗 这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详细介绍了临床上最常见、最复杂、最需要精确诊疗的风湿性疾病。每一类疾病的诊疗都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确保信息的高度实用性。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深入探讨了RA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典型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四肢小关节的对称性、晨僵)、影像学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当前的诊断标准。治疗部分,重点阐述了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包括传统合成DMARDs(如甲氨蝶联、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和靶向合成DMARDs(JA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剂量、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管理。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IL-6受体抑制剂、CTLA4-Ig等)的应用是本章的一大亮点,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生物制剂的特点、选择策略、联合用药、监测以及常见副作用的处理。此外,还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在RA治疗中的地位,以及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辅助手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详细介绍了OA的病因(主要为机械性损伤和遗传因素)、好发部位(负重关节为主,如膝、髋、脊柱)、临床特征(疼痛呈劳力性、缓解后减轻、晨僵短)、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治疗方面,强调了非药物治疗(减重、康复锻炼、支具、物理治疗)的基石作用。药物治疗包括NSAIDs(外用及口服)、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潜在改善疾病进程的药物(如二磷酸盐、骨化三醇等,尽管其确切疗效仍在研究中)。外科手术(关节置换术)在晚期OA中的重要性也被充分提及。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详细介绍了SLE作为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杂性,包括其遗传、环境、激素等多种发病因素,并重点阐述了其多变且广泛的临床表现,累及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神经系统、心肺等。诊断方面,详细讲解了ACR/EULAR最新的SLE诊断标准,并强调了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Sm、抗Ro/SSA、抗La/SSB、抗磷脂抗体等)检测的价值。治疗部分,着重介绍了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在SLE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以及近年来出现的靶向治疗药物,如贝利尤单抗(Benlysta)等。疾病活动度的评估和监测也是本章的重点。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 介绍了SS以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炎症为主要特征,导致口干、眼干等症状,也可累及全身。详细阐述了其诊断标准,包括眼科检查(Schirmer试验、裂隙灯检查)、唾液腺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抗Ro/SSA、抗La/SSB、RF等)检测以及唾液腺病理活检。治疗方面,强调了对症治疗(人工泪液、人工唾液、促分泌药物)和免疫调节治疗(如羟氯喹、匹罗西卡等)。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及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 SpA): 重点介绍了AS的特点,包括下背痛、晨僵、活动改善,以及晚期X线和MRI表现(脊柱强直、骨桥形成)。HLA-B27的遗传相关性也被详细提及。治疗方面,强调了物理治疗、NSAIDs、选择性COX-2抑制剂。生物制剂(TNF-α抑制剂、IL-17抑制剂)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AS的治疗前景,本书详细介绍了其作用机制、适应证和应用。同时,也涵盖了其他脊柱关节炎亚型,如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 痛风(Gout)及假性痛风(Pseudogout): 详细介绍了痛风的发病机制(尿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特点、慢性痛风石以及骨关节损害。诊断方面,关节液中尿酸盐结晶的检测是金标准。治疗方面,急性期药物(秋水仙碱、NSAIDs、糖皮质激素),慢性期降尿酸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的选择和管理,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假性痛风(焦磷酸钙沉积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包含在内。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详述了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激素水平、营养、生活方式、药物等),以及其主要危害——骨折。诊断方面,DXA是评估骨密度的金标准,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 评估骨折风险。治疗分为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包括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抗骨质疏松药物(双膦酸盐、特立帕肽、单克隆抗体如Denosumab等)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用法及副作用。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强调了其肌肉软组织引起的慢性疼痛,常伴有激痛点。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手法治疗、局部封闭、镇痛药物以及生活方式调整。 第三部分:其他风湿性疾病及特殊情况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风湿病学领域中一些相对少见但重要的疾病,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或特殊情况下的风湿病诊疗。 感染性关节炎: 强调了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关节炎,重点是细菌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包括关节穿刺液培养、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 血管炎: 涵盖了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等多种类型的血管炎,介绍了它们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以及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结缔组织病相关肌病: 如多肌炎、皮肌炎等,介绍了其肌肉炎症的表现,肌酶谱、自身抗体、肌电图、肌肉活检的诊断价值,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 重点强调了其在咽部链球菌感染后的发生,以及对心脏瓣膜的损害。诊断依据Jones标准,治疗以抗生素预防复发和抗炎治疗为主。 儿童风湿性疾病: 专门章节介绍了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儿童中的特点和治疗。 老年风湿性疾病: 关注老年人群中风湿病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 妊娠期风湿病: 探讨了妊娠对风湿病的影响以及风湿病对妊娠的影响,特别是药物选择的安全性。 特点与优势: 1. 权威性与前沿性: 本书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风湿病学专家,内容紧跟国际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诊疗指南,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实用性与指导性: 强调临床实践,提供详细的诊疗流程、鉴别诊断要点、药物选择和剂量建议、疗效评估方法以及不良反应处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3. 全面性与系统性: 涵盖了风湿病学领域内绝大多数常见及重要疾病,内容体系严谨,逻辑清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图谱。 4. 图文并茂: 适时配以精美的影像学图片、病理学图片以及临床照片,直观地展示疾病特征,加深读者理解。 5. 参考文献详实: 每章后附有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方便读者查阅原始资料,进一步深入研究。 《治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原著第3版)》不仅是风湿病科医生的案头必备,也是内科、全科医生、康复科医生以及相关医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它将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准确地诊断、更有效地治疗风湿性疾病,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长期与风湿性疾病打交道的患者家属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非同小可。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深入了解我家人病情的资源,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这本书的“治疗指南”定位,让我觉得它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和疗效。我粗略翻看了几页,发现它在解释一些复杂疾病时,尽量使用了相对易懂的语言,同时又不失专业性。例如,对于“干燥综合征”的介绍,它不仅说明了其典型症状,还详细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缓解不适。最让我欣慰的是,书中还提及了患者教育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这让我觉得我所做的努力是被看见和被认可的。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和力量,让我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评分

我对风湿病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这本书的出现,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疾病时,不仅仅停留在生物学层面,还会深入探讨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管理。例如,在章节中,我看到它详细描述了如何评估患者的疼痛、疲劳、关节功能受限等,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和心理支持建议。这种人文关怀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性的指南,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度的读物。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写得非常生动,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对于我这样希望在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之间找到更佳结合点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厚重感和内容的深度。作为一名对风湿病学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我非常看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这本书在各个章节的论述上都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引用的文献也多为近期发表的高质量研究。特别是关于一些新兴治疗方法的介绍,比如生物制剂的应用和靶向治疗的进展,这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对这些治疗的优缺点、适用人群、潜在风险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我还注意到,书中在讨论某些疾病的治疗策略时,会结合不同指南的推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体现了编者团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临床经验。这种高水平的专业内容,对于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的同行来说,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沉稳大气,透露着专业的气息。我当初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著第3版”这个标识,这通常意味着内容是经过反复打磨和更新的,能够代表当前领域的最新进展。拿到书后,我首先翻阅了目录,发现其结构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再到各种常见和少见的风湿病,几乎涵盖了我想了解的方方面面。每一章节的标题都非常具体,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最新进展”等等。我尤其看重它在“治疗指南”这个方向上的定位,期待能从中找到权威、系统、实用的临床指导。书的纸张质量也不错,印刷清晰,阅读体验很舒适。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单从目录和编排就能感受到编者团队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能成为我学习和工作中宝贵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风湿病学领域的年轻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构建我知识体系的教材。这本书的名字《治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原著第3版)》恰好击中了我的需求。我试着浏览了其中关于“骨关节炎”的章节,感觉写得非常细致。它不仅详细阐述了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还对不同分期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这一点对我识别和诊断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在治疗部分,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药物,而是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对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干预手段的适应症、禁忌症、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比较。我还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这让我感觉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了保障。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书中也提供了详细的鉴别诊断思路和处理建议,这对于提升我的临床思维能力非常有益。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看完,但这本书已经在我心中树立了极高的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