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著作集【共3册】古代呼声+庄子浅说+庄子人性论 陈鼓应先生解析庄子的新作。中华书局

陈鼓应著作集【共3册】古代呼声+庄子浅说+庄子人性论 陈鼓应先生解析庄子的新作。中华书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鼓应 著
图书标签:
  • 陈鼓应
  • 庄子
  • 道家
  • 哲学
  • 思想史
  • 古代文学
  • 文化
  • 中华书局
  • 著作集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恒盛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9183
商品编码:12360149239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古代呼声         ISBN:9787101119251   38.00


庄子浅说         ISBN:9787101119190   36.00

庄子人性论     ISBN:9787101119183    38.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陈鼓应


内容简介

古代呼声

本书收文九篇,作者通过考察先秦文献中有关民生、和平、战争、生命、社会正义、法治等思想,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各篇文章分别是:《殷周官方思想概况中见民情》、《〈诗经〉中的民声》、《〈易经〉文本对人生旅途中艰险戒惕的写照与祸福转化的哲理》、《古代的“民主广场”——子产的开放“乡校”及其他》、《尧舜禹在先秦诸子中的意义与问题》、《先秦诸子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墨家的社会正义思想》、《墨家的非儒》、《法家的时代性及其思想之利弊》、《杨朱轻物重生的思想——兼论〈杨朱篇〉非魏晋时伪托》。

庄子浅说

本书由《庄子浅说》和《庄子思想散步》两部分构成。《庄子浅说》包括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几部分,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刻划;《庄子思想散步》则由四篇关于庄子思想的演讲稿组成。本书是陈鼓应先生讨论庄子的一本简明而全面的作品。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以及迷离传奇的庄子,在作者笔下有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完整展现。本书对迅速、全面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

庄子人性论

《庄子人性论》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庄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等论文,以及《〈庄子〉“心”、“性”、“情”三字出处索引》一个附录,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关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的理论走向。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作者心语

  ◆庄子将现实人生点化为艺术人生。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至美至乐的艺术精神及性命之情安放在大自然的优美情境中。以往士人都是在庙堂之上或学宫之内坐而论道,而庄子则将其表达人生哲理的场所转移到山林之间、溪涧之旁。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字典之一。全书共十五卷,收录汉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附释文一千二百五十四个,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作者与成书背景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他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卒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33年),享年五十六岁。许慎幼年聪慧,博览经史,尤精于《说文》、《论语》、《孝经》等经典。他一生致力于文字研究,《说文解字》是他倾注毕生心血的结晶。 《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彼时,汉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但文字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许多字形、字义产生了混乱。许慎目睹了这一现象,深感有必要对汉字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和解释,以正本清源,保存古文字的原始面貌。他耗费了二十余年的时间,翻阅了大量古籍,搜集了各类古文字资料,最终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 内容与结构 《说文解字》以“六书”为理论基础,对汉字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解释。“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许慎在《说文》中,将每一字都归入“六书”之中,对其字形、字音、字义进行详细的阐释。 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十五卷正文,按照部首顺序排列,每字下列其字形、字义、读音、出处等。《说文》的部首,是按照字形结构的相似性来划分的,共二百十四个部首。这种部首分类法,对后世字典的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包括: 字形解释: 许慎对每个字的字形都进行了精细的描摹和解释,力求恢复其原始的象形或指事本义。例如,他解释“山”字:“山,居也,象山形。”,“水”字:“水,准也,象连波形。”,这些解释生动形象,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字义阐释: 许慎对每个字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辨析,区分了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力求准确无误。例如,他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从二。”,将“仁”的意义归结为“亲爱”,并从字形上分析其由“人”和“二”组成,意为“二人相亲”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读音标注: 许慎在解释字义的同时,也对字的读音进行了标注。虽然他没有使用后世的拼音系统,而是采用“直音”和“反切”等方法,但其读音标注对于研究汉字的古代语音具有极高的价值。 出处考证: 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常常引用《诗》、《书》、《礼》、《易》、《论语》等经典文献作为例证,以证明其解释的准确性。这不仅增强了《说文》的说服力,也为后世研究古代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说文解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字研究的奠基之作: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的集大成者,系统地总结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用字方法,为后世文字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文字的权威解读: 《说文解字》保存了大量汉代以前的古文字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它成为后世学者研究金文、籀文、小篆等古文字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通过对汉字的梳理和解释,不仅保存了汉字的形体和意义,也间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想观念。 语言文字规范的典范: 《说文解字》以其严谨的考证和准确的释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汉字的形体和用法,对汉语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百科全书式的参考价值: 《说文解字》不仅仅是一部字典,它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例如,在解释某些字时,许慎会涉及当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动植物名称等,如同一个小型的百科全书。 《说文解字》的流传与影响 《说文解字》自问世以来,历经千年,其重要性始终未减。历代学者都对《说文》进行了研究、注释和校订,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说文》学。其中,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说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注本之一,其注疏精当,考订严谨,对后世影响深远。 《说文解字》不仅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东亚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语言文字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语 《说文解字》是一部伟大的工具书,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著作。它如同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汉字演变的漫长历程,理解古人的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即使在今天,当我们面对一个个汉字时,《说文解字》依然是我们探索其深层含义、追溯其文化渊源的宝贵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陈鼓应著作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他对于先秦哲学的独特洞察力,让人读来拍案叫绝。我记得以前读那些老旧的注释本时,总觉得隔着一层厚厚的历史尘埃,很难真正抓住那些先贤们思想的精髓和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陈鼓应先生的文字,却像是为这些古老的智慧重新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他不仅仅是在“解释”文本,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比如他论述的那些关于“道”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枯燥的哲学概念堆砌,而是结合了现代人的困惑与追寻,读起来非常贴近生活,让人深思。我尤其欣赏他那种将宏大哲学命题,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当代人理解和体悟的小切口的能力。那种行文的流畅性和逻辑的严密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次合上书卷,总感觉自己的心境都被涤荡了一番,对世界的看法也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和包容。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讲究,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体现了中华书局一贯的匠人精神。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对庄子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洒脱”、“逍遥”的表层概念上,觉得那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浪漫主义,但读了陈鼓应先生的解读后,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他深入挖掘了庄子思想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人生哲学,揭示出那种“逍遥”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极度清醒和审视世界后的主动选择和精神胜利法。这种解析,彻底颠覆了我对这位先哲的刻板印象。行文风格上,陈鼓应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沉稳的力量,不像有些学者那样喜欢故作高深,他的表达总是那么精准而有力,直击要害。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迷雾中被慢慢引导,直至看清前方的道路。每一次深入研读,都能发现新的侧重点和新的体会,这才是真正好书的标志。

评分

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寻觅已久的珍宝。陈鼓应先生的学识之渊博,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那种深厚的学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我特别关注他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时的处理方式,他总能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切入点,既尊重了原典的庄重性,又保证了现代读者的可读性,这中间的平衡把握得极其精妙,令人叹服。有几处他对古代士人精神状态的描摹,简直是入木三分,让我仿佛能看到他们临风而立,慨然长叹的场景。这种能够唤起读者历史共鸣的能力,是很多学者的著作所欠缺的。它不仅仅是学术探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我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思想体系有兴趣的朋友,相信这本书会成为他们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常青树。它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本身。

评分

这套书最让我心动的地方,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我们都知道,研究古代经典,最怕的就是穿凿附会或者过度现代化的解读,容易失真。但在陈鼓应先生的笔下,你感受不到这种危险,反而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审慎和对先贤的无限敬意。他对文本的考证和论证过程,虽然没有在最终成书的篇幅中详述,但那种严谨性已经内化到了他对每一个观点的阐释之中。例如,他对“名实之辨”的梳理,清晰得让人拍案叫绝,将复杂的概念用清晰的逻辑链条串联起来,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精妙。读完后,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冲动,想要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生活中那些似是而非的认知,这本书,真正起到了“启发心智”的作用。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套书的阅读节奏掌握得非常好。陈鼓应先生的叙述,很少出现那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长句和复杂的从句结构,而是倾向于清晰、有力的分段论述,这使得即便是探讨那些极其深奥的哲学议题时,读者的注意力也能保持高度集中。他似乎深谙如何与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抛出一个反问,或者引用一个精炼的典故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让读者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思路深入。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套学术著作,更像是一套精心编排的人生哲学导读手册。它帮助我们这些在现代社会奔波的人,找回一点点与本心对话的宁静和力量,这种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是极其宝贵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