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古代呼声 ISBN:9787101119251 38.00
庄子浅说 ISBN:9787101119190 36.00
庄子人性论 ISBN:9787101119183 38.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陈鼓应
内容简介
古代呼声
本书收文九篇,作者通过考察先秦文献中有关民生、和平、战争、生命、社会正义、法治等思想,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各篇文章分别是:《殷周官方思想概况中见民情》、《〈诗经〉中的民声》、《〈易经〉文本对人生旅途中艰险戒惕的写照与祸福转化的哲理》、《古代的“民主广场”——子产的开放“乡校”及其他》、《尧舜禹在先秦诸子中的意义与问题》、《先秦诸子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墨家的社会正义思想》、《墨家的非儒》、《法家的时代性及其思想之利弊》、《杨朱轻物重生的思想——兼论〈杨朱篇〉非魏晋时伪托》。
庄子浅说
本书由《庄子浅说》和《庄子思想散步》两部分构成。《庄子浅说》包括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几部分,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刻划;《庄子思想散步》则由四篇关于庄子思想的演讲稿组成。本书是陈鼓应先生讨论庄子的一本简明而全面的作品。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以及迷离传奇的庄子,在作者笔下有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完整展现。本书对迅速、全面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
《庄子人性论》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庄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等论文,以及《〈庄子〉“心”、“性”、“情”三字出处索引》一个附录,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关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的理论走向。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作者心语
◆庄子将现实人生点化为艺术人生。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至美至乐的艺术精神及性命之情安放在大自然的优美情境中。以往士人都是在庙堂之上或学宫之内坐而论道,而庄子则将其表达人生哲理的场所转移到山林之间、溪涧之旁。
说实话,我过去对庄子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洒脱”、“逍遥”的表层概念上,觉得那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浪漫主义,但读了陈鼓应先生的解读后,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他深入挖掘了庄子思想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人生哲学,揭示出那种“逍遥”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极度清醒和审视世界后的主动选择和精神胜利法。这种解析,彻底颠覆了我对这位先哲的刻板印象。行文风格上,陈鼓应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沉稳的力量,不像有些学者那样喜欢故作高深,他的表达总是那么精准而有力,直击要害。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迷雾中被慢慢引导,直至看清前方的道路。每一次深入研读,都能发现新的侧重点和新的体会,这才是真正好书的标志。
评分这套书最让我心动的地方,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我们都知道,研究古代经典,最怕的就是穿凿附会或者过度现代化的解读,容易失真。但在陈鼓应先生的笔下,你感受不到这种危险,反而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审慎和对先贤的无限敬意。他对文本的考证和论证过程,虽然没有在最终成书的篇幅中详述,但那种严谨性已经内化到了他对每一个观点的阐释之中。例如,他对“名实之辨”的梳理,清晰得让人拍案叫绝,将复杂的概念用清晰的逻辑链条串联起来,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精妙。读完后,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冲动,想要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生活中那些似是而非的认知,这本书,真正起到了“启发心智”的作用。
评分这部《陈鼓应著作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他对于先秦哲学的独特洞察力,让人读来拍案叫绝。我记得以前读那些老旧的注释本时,总觉得隔着一层厚厚的历史尘埃,很难真正抓住那些先贤们思想的精髓和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陈鼓应先生的文字,却像是为这些古老的智慧重新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他不仅仅是在“解释”文本,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比如他论述的那些关于“道”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枯燥的哲学概念堆砌,而是结合了现代人的困惑与追寻,读起来非常贴近生活,让人深思。我尤其欣赏他那种将宏大哲学命题,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当代人理解和体悟的小切口的能力。那种行文的流畅性和逻辑的严密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次合上书卷,总感觉自己的心境都被涤荡了一番,对世界的看法也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和包容。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讲究,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体现了中华书局一贯的匠人精神。
评分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寻觅已久的珍宝。陈鼓应先生的学识之渊博,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那种深厚的学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我特别关注他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时的处理方式,他总能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切入点,既尊重了原典的庄重性,又保证了现代读者的可读性,这中间的平衡把握得极其精妙,令人叹服。有几处他对古代士人精神状态的描摹,简直是入木三分,让我仿佛能看到他们临风而立,慨然长叹的场景。这种能够唤起读者历史共鸣的能力,是很多学者的著作所欠缺的。它不仅仅是学术探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我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思想体系有兴趣的朋友,相信这本书会成为他们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常青树。它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本身。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套书的阅读节奏掌握得非常好。陈鼓应先生的叙述,很少出现那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长句和复杂的从句结构,而是倾向于清晰、有力的分段论述,这使得即便是探讨那些极其深奥的哲学议题时,读者的注意力也能保持高度集中。他似乎深谙如何与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抛出一个反问,或者引用一个精炼的典故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让读者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思路深入。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套学术著作,更像是一套精心编排的人生哲学导读手册。它帮助我们这些在现代社会奔波的人,找回一点点与本心对话的宁静和力量,这种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是极其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